安石榴
柴萬金出生在一個貧窮的小村子。1960年,柴萬金離開家鄉(xiāng)到黑龍江大興安嶺謀生。小伙子游走兩年抓到了機會,被招為伐木工人,又依著高小文化和圣賢之地的仁義,兩年后就做了調(diào)度。1970年,柴萬金娶了同齡的東北漂亮姑娘海藍。
小兩口新婚燕爾,甜蜜得很。柴萬金提出回老家看父母,海藍沒有個不答應(yīng)的。兩個人就開始準備禮物。他們工資高,福利好,再加上海藍在商店做售貨員,怎么說也有些便利條件,于是大包小包準備了一堆。要出發(fā)了,海藍突然想起一件事,就是自己手腕上戴的是結(jié)婚時父母給置辦的一塊瑞士英納格女士手表,而柴萬金手腕上卻是一塊舊上海表,還是老丈人送他的。柴萬金也不是掙得少,實在是月月都把錢寄回老家了,到結(jié)婚時,基本上就是一個內(nèi)外都干干凈凈的小伙兒。老丈人是個爽快人,不僅不責(zé)怪,還夸他是孝子??梢乩霞伊?,海藍疼丈夫,要他在家人面前賺足面子,就跟自己的朋友小紅借了她丈夫的英納格男士手表。
一個月之后,小兩口原路返回,到家時,娘家人險些不敢認他們了:走時,小兩口都穿著毛料套裝、大皮鞋,此時,他們穿著農(nóng)家布的褲褂、黑布鞋,小臉兒憔悴不堪。原來,小兩口帶的禮物悉數(shù)送出,連自己穿的衣服也送給了婆家人。海藍奮力保住了朋友的手表,卻眼睜睜地看著丈夫?qū)⒛菈K女士手表給了小叔子。
從此,海藍發(fā)誓不回老家,也不許柴萬金回去。當然,每個月海藍都會準時給老家寄錢。
其實,海藍不許柴萬金回老家是氣話,柴萬金也的確因為工作忙很少回老家。整整20年,他只回了3次,兩次奔喪,一次是公差繞道探親。
海藍呢,的確沒再回過老家,倒不是發(fā)誓的緣故,三個兒子相繼出生,家里一大攤子事,出趟遠門實在不易。她也算盡力了,即使后來不能月月寄錢,年節(jié)時也記得多寄些。弟弟妹妹們來信要錢,她也從來不拒絕。爺爺奶奶有一次來見孫子,她也給照應(yīng)得好好的。唉,人生哪有那么圓滿呢?好在海藍和柴萬金兩口子感情好,互相體諒。
記不清從什么時候起,老家的親戚漸漸地不再要錢了,相反,來信來電話總是熱情地邀他們回家看看,說現(xiàn)在日子好過了,家鄉(xiāng)可美了。海藍聽了,笑笑——當個故事聽唄。一直到小孫子不用看護了,老兩口突然沒事可做,柴萬金的思鄉(xiāng)夢就濃了起來,晚上都無法入睡。海藍心軟了,說:“老柴,回你老家看看吧,就當是旅游?!?/p>
兩個人說走就走。一下火車,就看到一群人來接他們,少說也有二十幾口子,蜂擁而來,還大聲嚷嚷著,有叫大哥大嫂的,有叫大爺大娘、大舅大舅母的,還有叫爺爺奶奶的。
坐在小叔子家的小洋樓里,海藍都不好意思了。小叔子說:“嫂子,我不怪你誤會。那些年咱家太窮,的確拖累了哥哥嫂子,我們心里都記得你們的好?,F(xiàn)在不同了,咱家日子是什么樣子呢?這么說吧,你就往好里想,怎么想都不過分,就是這么好!”接著,他就跟哥嫂仔細講述了這40年間家鄉(xiāng)的變化。
吃團圓飯的時候,小叔子捧出一瓶五糧液,莊重地給哥哥嫂子斟上,并提議大家為哥哥嫂子的健康干一杯。這時候,柴萬金站起來,笑呵呵地說:“我已經(jīng)聽明白了。我們家經(jīng)過了千辛萬苦奔上的好日子,是有個轉(zhuǎn)折點的,那就是讓中國老百姓永遠銘記的1978年。那么,我們就為這40個美麗的春天干杯吧!”
大家齊聲贊好,屋里笑聲一片,濃郁的酒香四處飄散。
(選自2018年第19期《小小說選刊》,本刊有刪改)
鑒賞空間
《故鄉(xiāng)》以“我”回故鄉(xiāng)的見聞感受為線索,描繪了辛亥革命后十年間,中國農(nóng)村的衰敗、蕭條,表達了作者改造舊社會、創(chuàng)造新生活的強烈愿望。本文則以探親的所見所聞為線索,記敘了兩次探親的經(jīng)歷,情節(jié)安排有詳有略,通過對比手法突出主旨,展示了改革開放之后,中國農(nóng)村的巨大變化。
讀有所思
1.簡要分析文章以“探親”為題的獨到匠心。
2.簡析第7段在文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