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開放大學,河南 鄭州 450000)
審計人員是審計事項披露過程的主要責任人,在審計過程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為此,審計人員需要嚴格按照相關審計流程進行操作,提高審計過程的合理性和規(guī)范性,這樣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審計結果的可靠性,為投資者的投資過程提供重要的參考依據(jù)。
在關鍵審計事項確定的過程中,可能存在以下風險:第一,審計報錯風險。在審計過程中,難免會遇到一些復雜的審計問題,這些問題往往會涉及到許多方面,如審查合同、檢查憑證等。一旦審計事項處理不當,很容易導致審計過程出現(xiàn)報錯,導致審計報錯風險增加。第二,財務報表審計風險。審計過程中需要確定的事項較多,在審計過程中需要對大量的財務報表進行處理,在審計過程中將會增大財務報表風險,導致對一些事項估計錯誤,使財務報表的統(tǒng)計結果不準確。第三,審計交易風險。審計事項披露會對審計交易過程造成影響,導致交易事項產(chǎn)生報錯風險。例如:在金融領域,尤其是對于一些發(fā)放貸款的企業(yè),對于審計人員來說,在客戶信譽度方面需要承擔著極大的風險。為了有效地消除這些風險,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如對客戶進行分期撥款,逐步對客戶的信譽度進行考察,從而將審計風險降到較低水平[1]。
1504號審計準則中對審計事項方面說明如下:在審計披露過程中,需要選擇較為重要的財務報表事項進行披露。這就說明關鍵審計事項數(shù)量一般不會太多,披露數(shù)量過多,則無法突出審計事項中的重點內(nèi)容;披露數(shù)量過少,則無法對審計事項進行充分地概括,對于一些重要的審計內(nèi)容無法凸顯出來。例如:從各上市公司審計事項披露情況來看,關鍵審計事項的披露數(shù)量通常在2-3個,很少會出現(xiàn)超過4個的情況。實際上在審計事項披露數(shù)量上并沒有明確的規(guī)定,披露數(shù)量一般由審計人員來決定,數(shù)量方面主要受到審計事項的數(shù)量、主次、風險等因素的影響,披露的內(nèi)容一般會涉及到收入、商譽、風險項等。據(jù)相關資料統(tǒng)計,上市公司的關鍵審計披露事項平均為2.3個左右,從整體情況來看,審計披露的數(shù)量較少,而且很少對審計過程中的風險項進行披露。
角色定位對于審計事項非常的重要,只有完成了角色定位工作,審計人員才能更好地投入到關鍵事項的披露中,對財務報表進行更加準確地分析,使審計報告的結果更加的準確。審計事項角色定位對審計風險的影響如下:首先,通過審計事項角色的定位,可以讓審計人員能夠抓住審計事項中的重點內(nèi)容,分清審計內(nèi)容中的重點與主次,讓審計人員能夠準確地控制審計事項的數(shù)量,有針對性地進行審計事項的披露。其次,需要有選擇地進行披露,角色定位只是讓審計人員的審計目的更加的明確,對于一些不具備代表性的重點審計事項可以不進行披露。例如:在處理一些非無保留意見的問題上,如企業(yè)的經(jīng)營狀況等,這些事項即使為重點內(nèi)容,也可以不必進行披露,而是將審計披露的對象放在更為重要的事項上,從而充分發(fā)揮角色定位在審計事項中的作用。
披露角度對于審計過程具有一定的影響,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兩個方面:一方面,站在投資者的角度,披露的內(nèi)容可以作為投資者投資的參考依據(jù),保障投資者的投資過程更加的合理,讓投資者在投資過程中能夠做出正確的選擇。例如:審計人員對審計事項進行披露后,投資者可以對審計報告進行查看。通過對審計報告的分析可以讓投資者對項目更加的了解,讓投資者的決策更加地合理。另一方面,站在審計單位的角度,通過審計事項披露可以讓企業(yè)更好地對賬款問題進行評估,對資金運轉(zhuǎn)情況進行有效地管理,使企業(yè)的賬目管理過程更加的標準化和規(guī)范化。例如:審計人員對資產(chǎn)進行披露后,可以有效地解決資產(chǎn)的重組問題,增加企業(yè)賬目的合理性,防止壞賬、漏賬的情況出現(xiàn),使企業(yè)的賬目更加的精準、可靠[2]。
審計事項段主要用于關鍵審計事項的描述,對其中的重點事項進行解釋說明,審計事項段的影響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兩個方面:一方面,審計事項段是在財務報表的基礎上進行編制的,因而編制結果的可信度較為可靠,但部分投資者并不這么認為,對審計結果仍然抱有較大的疑問。因此,在審計事項段描述方面,審計人員需要增加審計結果的可信度,通過具體的賬目數(shù)據(jù)以及審計事項段的描述,使審計披露的結果更加的可靠,從而為投資者的投資提供重要的依據(jù)。另一方面,通過關鍵審計事項描述可以避免審計人員單獨發(fā)表意見,降低審計人員的審計責任和風險,使審計過程更加的安全、可靠。由此可見,關鍵審計事項在審計披露過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有效地提高審計結果的可靠性,降低審計過程中的風險。
1.強化審計溝通
審計溝通在審計工作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可以有效地保障審計過程的各個階段能夠順利進行。強化審計溝通的內(nèi)容主要包含以下兩個方面:一方面,需要加強審計人員內(nèi)部之間的溝通,對每日的工作情況進行匯報,同時將審計事項中的一些重要信息進行匯總,做好審計內(nèi)容的總結工作,這樣可以有效地提高審計的效率,縮短審計工作的時間。例如:審計人員將相關問題匯報給領導后,相關領導將會有針對性地對問題進行審核和歸納,將其中較為重點的問題重新轉(zhuǎn)交給各個審計組進行處理,這樣既可以保障審計人員之間相互配合,又能夠提高審計效率,并且降低審計風險。另一方面,需要加強審計單位與被審計單位之間的溝通,保障雙方的意見能夠準確傳達,能夠及時地了解審計事項的處理情況,盡快地結束審計過程。
2.增強審計透明度
在審計過程中需要保證審計的透明度,這樣可以吸引更多的投資者前來投資,為企業(yè)的發(fā)展提供重要的保障。增加審計透明度的方法如下:首先,在審計披露過程中,審計人員需要嚴格按照審計流程進行操作,避免審計過程中的不利因素對審計結果的影響,如合同風險、憑證信譽等,從而有效地提高企業(yè)在審計方面的信譽程度。其次,審計指標需要符合客觀要求,如賬目信息、資金流轉(zhuǎn)等,將一些重要的指標進行量化處理,這樣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審計結果的可信度,審計人員在對審計事項進行披露后,可以保障審計過程更加的透明,從而吸引更多的投資者投資。最后,需要做好審計應對流程預案,對一些重要的審計事項進行總結,使審計的流程更加的清晰化,這樣在對審計事項進行披露后,可以使審計結果更加地條理清晰,增強審計的透明度。
3.降低審計訴訟風險
為了有效地降低審計訴訟風險,保障審計事項披露結果的可靠性,可以采取以下應對措施:首先,需要引導投資者信賴審計報告的結果,讓投資者了解審計流程,為審計報告的準確性作出明確保證。例如:為了使審計報告更加的可靠,降低審計訴訟風險,審計人員需要嚴格按照《獨立審計準則》進行操作,以此來確保審計流程更加地規(guī)范,對審計風險進行合理地防控。其次,需要對審計報告的用途進行嚴格的限制,防止審計報告出現(xiàn)濫用的現(xiàn)象,為審計單位增加不必要的風險。例如:在審計事項披露之前,審計人員需要在審計報告首頁最上方進行聲明,如“本報告只適用于XXX”等字樣,這樣可以有效地防止審計報告被濫用,降低審計單位被訴訟的風險。最后,需要加強審計報告的審核工作,對審計報告的風險進行評估,對審計報告內(nèi)容的合理性進行判斷,從而將審計訴訟風險進行有效地控制[3]。
1.提高審計質(zhì)量
為了有效地降低審計過程中的風險,提高審計的質(zhì)量,首先,審計人員需要保障審計結果的真實性,以事實作為依據(jù)對企業(yè)的賬目進行審計,這樣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保障審計結果的可靠性,并且提高審計的質(zhì)量。其次,需要保障審計事項信息的有效性,審計內(nèi)容需要為審計事項中的重點內(nèi)容,這樣在對審計事項進行披露后,才能為投資者提供有用的參考信息,進而吸引更多的投資者前來投資。最后,審計人員需要提高自身的審計能力,對審計過程中的相關準則進行充分地研究,從而為審計結果的準確性提供重要保障。例如:在《獨立審計準則》中第一條就明確規(guī)定:審計人員在審計過程中,需要確保審核的質(zhì)量,并且對自己的審核結果負責,從而有效地降低審計的風險。
2.優(yōu)化審計流程
為了保障審計的質(zhì)量,需要嚴格地對審計的流程進行控制,按照規(guī)定的審計程度進行操作,從而有效地保障審計流程的合理性。在審計準備階段,審計單位需要組建審計組,合理地編制審計計劃,對被審計單位的審計事項進行披露,同時控制審計過程中風險。在審計實施階段,需要以財務賬目為依據(jù),收集相關審計證據(jù),保障審計的質(zhì)量,降低審計過程中的風險。在審計終結階段,需要對審計報告進行嚴格的審查,形成合理化的審計意見,確保審計結果無誤后才可以進行審計事項的披露。例如:在《獨立審計準則》中第二十條明確規(guī)定:審計人員在審計過程中,需要充分地利用審計證據(jù),這樣才能形成有效的審計意見,保障審計結果的可靠性。
綜上所述,為了有效地降低審計事項披露對審計風險的影響,需要從供給維度和需求維度兩個方面著手,采取有效地應對策略,這樣可以為審計結果的可靠性提供重要保障,降低審計單位的訴訟風險,從而保障審計行業(yè)能夠穩(wěn)定、持續(xù)地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