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立強,姬 峰,馬新葉,黃曉燕,黃 振
(河南省信陽市息縣農業(yè)技術推廣站,河南 信陽 464300)
息縣位于淮南丘陵地帶,因地形地貌原因,只能種植單季水稻。為進一步提高糧食產量,增加農民收入,息縣農技站開始試驗種植再生稻。再生稻是頭季稻收獲后,利用稻樁上存活的休眠芽長起來的再生蘗,在適當?shù)臏?、光、水和養(yǎng)分條件下,利用良好的培育管理技術,可以達到稻穗成熟。二季再生稻不再需要播種、育秧、插秧等,具有時間短、見效快、效益高等特性。按技術規(guī)程操作,可以實現(xiàn)每畝增收150~200 kg,高的可達250~350 kg。本文對再生稻的示范栽培要點進行總結。
息縣位于河南省東南部、信陽市東北部,地處大別山北麓,南接大別山丘陵帶,北緣黃淮海平原,面積1895 km2,以低平的平原和緩丘為主,西北向東南略為傾斜,平均海拔47 m?;春右员睘槠皆既h總面積的88.6%;淮河以南為緩丘壟崗,占全縣總面積的11.4%。氣候屬亞熱帶向暖溫帶過渡型氣候,年平均氣溫15.2℃,年平均降雨量為946 mm,全年無霜期200 天左右??筛?48 萬畝,復種指數(shù)1.95。
示范種植地點在息縣淮河以南曹黃林鄉(xiāng)六里井村,地勢相對平坦,排灌方便,土壤類型為水稻土,肥力中等,單季種植。
再生稻是由福建科力種業(yè)有限公司提供的品種桃香優(yōu)361,由三系不育系“桃農1A”為母本,恢復系“R361”為父本,選配而成。“桃農1A”已獲得植物新品種權保護,品種權號為:CNA20150160.5[1]。
(1)育秧
一般在3 月20 日左右播種,采用硬盤直播育秧,每畝大田播種量1.5 kg。浸種催芽至露白,用拌種劑拌種后撒播,拱棚育苗,氣溫低的地方可采用雙拱(即大拱棚里套小拱棚)。
(2)科學定植
小盤育秧由于秧多養(yǎng)分少,一般在三葉一心至四葉前移栽,秧齡期20 天左右。大田采用劃行移栽,保證每畝15000 蔸,每蔸栽插2 粒谷以上的秧苗[2]。
(3)水肥管理
大田基肥畝施16:16:16 三元復合肥40 kg,尿素5 kg。移栽后10~15 天,結合田間除草畝施尿素15 kg;夠苗曬田后復水,畝施氯化鉀10 kg;收割前10~12 天,催芽肥畝施尿素15 kg、復合肥10 kg。
分蘗期淺水促分蘗,一般畝分蘗數(shù)35~38 萬后要輕度曬田,以防根系斷裂,影響再生季生產。曬田復水后田間有水層,不能脫水,保持濕潤狀態(tài)。
(4)病蟲草害防治
移栽后10~15 天,結合施分蘗肥撒施除草劑,分蘗盛期可用稻喜100 g 兌水噴施除草[3]。
分蘗期注意防治鉆心蟲、稻縱卷葉螟、稻瘟病等;分蘗末期至孕穗期重點防治紋枯病、鉆心蟲、稻縱卷葉螟、稻飛虱等;孕穗末期至抽穗期重點防治稻曲病、紋枯病、稻瘟病、鉆心蟲、稻縱卷葉螟、稻飛虱等,保障再生母體健壯。
(5)頭季收割留茬
頭季稻要適時收割,在成熟度90%左右收割最好。留茬高度以頭季稻株高的倒二節(jié)上2 cm 為標準,一般留茬高度在35~40 cm。
(6)再生季水肥管理
收割后1~2 天,撒施尿素每畝5 kg。頭季收割至再生季齊穗期,田間不能脫水,保持濕潤狀態(tài)。
田間對角線五點取樣。第一季水稻平均穗總粒數(shù)130.2 粒,其中實粒數(shù)114.8 粒,癟粒數(shù)15.4 粒,結實率88.2%;畝穗數(shù)19.2 萬;千粒質量29.3 g;理論產量646.02 kg/畝,八五折實產549.1 kg/畝。
第二季水稻平均穗總粒數(shù)122.3 粒,其中實粒數(shù)107.1 粒,癟粒數(shù)15.2 粒,結實率87.6%;畝穗數(shù)7.2 萬;千粒質量27.6 g;理論產量212.9 kg/畝,八五折實產180.9 kg/畝。
第一季水稻選取445 m2田塊進行實打實收,晾曬后稱重401.6 kg,折算后為602.1 kg/畝。第二季水稻選取同地塊445 m2田塊進行實打實收,晾曬后稱重136.5 kg,折算后為204.6 kg/畝。
息縣處于亞熱帶向暖溫帶過渡的氣候帶,處暑過后,氣溫下降速度較快,特別是夜間氣溫降幅較大,第二季水稻品質有較大提高。但是,第一季水稻需在8 月20 日前收割完成,否則會因積溫不足影響下茬水稻成熟。
息縣常年種植模式為稻麥輪作,再生稻生產與小麥前期播種及后期收割時間重疊,所以適于在息縣淮河以南丘陵低洼地冬閑田生產,不建議在淮河以北平原地帶推廣。
再生稻屬于早熟秈,株型適中,莖稈粗壯,分蘗能力強,再生能力強,后期轉色好,顆粒不容易掉落,結實性好,增產潛力大,適宜在雙季稻地帶、雙季稻和中稻混作地帶因地制宜栽培。栽培再生稻對現(xiàn)代農村產業(yè)結構調整、減輕農民勞動強度、降低生產成本、提升稻谷整體產量有著非常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
適時早插,稀植少苗,每年4 月1~5 日播種,5 月1~5日插秧。行間距17 cm×27 cm,每蔸2~3 株苗,大田用種量每公頃30 kg 左右,秧田播種量每公頃450 kg,1 公頃秧田可以插15 公頃大田。
再生稻落田苗和一般水稻不同,不會影響一季稻的實際產量,但會不同程度影響二季稻的高產和穩(wěn)產。落田苗較多雖然可以形成一季稻的高產群體,但是由于群體偏大,會導致一季稻莖稈變細,田間通風和透光性也會降低,造成二季稻再生苗變弱、變小,出現(xiàn)減產。一般每畝落田苗數(shù)以每畝6 萬~8 萬為宜,有利于兩季均實現(xiàn)高產。
施足底肥,早施分蘗肥,適時施用促芽肥和長苗肥。結合中耕除草施用追肥,每公頃使用尿素120 kg,頭季稻成熟前7 天,即割茬期之前10 天,均勻施在淺水層。
頭季稻要深水返青、淺水分蘗,夠苗曬田,成熟前不宜過早斷水。頭季稻收割后及時灌水,可以一直保持到淺水層到二季稻的穗子長出,適當落干后間歇性灌水,促進其結實成熟。
休眠芽萌動所需要的營養(yǎng)是一季稻莖稈中儲藏的養(yǎng)分,再生芽沒有形成新根和綠葉前,生長所要的營養(yǎng)也是依靠一季稻莖稈中的養(yǎng)分。過早收割會切斷其生長的營養(yǎng)來源,使休眠芽死亡,進而導致二季有效穗變少,出現(xiàn)減產。
但是,太晚收割老稻和新苗之間會爭搶肥料,并且收割時非常容易割斷再生苗,降低再生苗的長勢。一般成熟度達到90%時收割最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