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舒儀 羅海榮 余向陽
(江蘇省農業(yè)科學院科研管理處,江蘇 南京 210014)
中國作為一個人口大國,農業(yè)產量和效益關系到社會長治久安,我國農科系統的工作者們不僅要關注如何創(chuàng)新技術,還要牢記為誰而奮斗。因此,黨建工作時刻不能放松,需要與科研工作同頻共振。然而,農業(yè)科研院所黨建工作中仍存在一些問題,學界就此發(fā)表了不少研究成果,但多流于報告式或者說教式,而未進行理論上的深度探索。本文引入新制度主義理論,以江蘇省農業(yè)科學院作為考察對象,力圖為完善農科系統內黨建工作提供路徑參考。
最近幾年,受到黨建工作與科研工作“兩張皮”問題的影響,各級農業(yè)科研單位全面提升黨建工作質量的進程遭受到了阻礙,導致黨對農業(yè)科研事業(yè)的領導效果出現了一些問題。雖然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來自多方面,但從新制度主義的角度看,可以歸納為如下三點。
近年來,隨著全面從嚴治黨的深入開展,農業(yè)科研院所對黨建工作的重視程度有了一定的加強,但部門管理上低效協同現象仍然大量存在。首先,個別領導干部的協同意識有些淡薄。有的黨組織的負責人可能沒有認識到“抓好黨建”是最大的政績,容易將政治工作窄化為只抓科研和業(yè)務。有的黨組織很少召開專門會議研究黨建工作,常以行政會議代替之,年度黨建工作任務清單精細度有待提高。其次,普通黨員的協同能力參差不齊。雖然大部分有黨員身份的技術人員能很好地協調黨建與科研,但也有一小部分同志不能充分認識到組織生活的重要性,更有甚者會認為組織生活占用了其工作時間,導致“三會一課”不能按時開展,民主生活會和組織生活會也只是走走過場。即使部分黨支部也探討過如何根據業(yè)務工作需求來開展黨建活動,但是目的性、針對性不夠強,分析問題也比較淺顯,所以采取的措施也未能產生很好的效果。
現代社會的一個特點是社會分工愈來愈精細化和專業(yè)化,即使傾向理論研究和思想教育的黨建工作也深受影響。隨著黨建工作專業(yè)化程度越來越高,從業(yè)人員除了熟練掌握馬克思主義原理、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外,還需要對心理學、政治學、社會學等領域的知識廣泛涉獵。雖然人才需求量呈井噴式增長,但是高等院校每年向社會輸送的合格畢業(yè)生卻沒有明顯增多,于是兼職、借用、跨單位從事黨建工作的現象屢見不鮮。據有學者調研后發(fā)現,農科系統內黨務崗位的進人指標普遍較少,對專業(yè)對口的人才的吸引力比較小,這相較整個環(huán)境又擴大了供需矛盾。各級農業(yè)科研院所現有的黨務工作人員可能對馬克思主義專業(yè)知識沒有進行過系統學習。如果沒有扎實的黨建理論功底以及足夠的工作經驗,就會出現一系列的問題。例如,以科研為中心,強化黨建工作的能力不突出,無從下手且抓不住關鍵點;黨務和業(yè)務干部之間無法順暢交流,黨建工作僅停留在喊喊口號的層面;限制黨員發(fā)展晉升空間,缺乏物資激勵等。如果農科系統持續(xù)缺乏既懂科研又懂黨建的年輕干部,必定會導致培養(yǎng)儲備“雙強”的領導干部和優(yōu)化班子結構受到阻礙。
農科系統內,科研考核的指標詳細明了且易于量化,但由于黨建工作的主要內容是進行思想教育,因此天然具有不可量化的特點,成果難以反映在紙面上。如果黨建考核繼續(xù)以“有無”、“好壞”等簡單的邏輯進行評價,不能提出硬任務、硬指標,那么則無法在考核結果上看出區(qū)別。加上繁重的科研任務,會讓黨建和業(yè)務“一肩挑”的黨組織書記失去在黨建工作上全力以赴的決心和耐心。在黨建壓力和考核權重逐漸加大的背景下,這樣的局面即使有所改善,也依然不能達到黨建和科研工作平衡的理想目標。首先,在評價考核結果時,雖然初步確立了問責制度,但激勵機制不完善依舊是導致大多數黨組織書記缺乏工作動力和積極性的“短板”。其次,績效考核、職稱晉升等方面的壓力是導致部分黨內科研人員存在“重科研,輕黨建”政績觀的原因。因此,他們會優(yōu)先以科研任務為主,期待從中獲得可觀的收入,對政治理論學習上投入精力比較抵觸,認為意識形態(tài)缺乏實用性。再次,那些對黨建考核認可度不高的人,不能發(fā)揮好黨員先鋒模范帶頭作用,乃至出現黨員思想覺悟不如非黨員身份人士的現象,讓黨組織在群眾心目中的形象大打折扣。
近年來,江蘇省農科院立足科技創(chuàng)新和科技服務兩大職能,注重轉變科研發(fā)展方式、提升創(chuàng)新能力和提高科研產出效益,為高水平、國際化現代農業(yè)科研院所建設和江蘇現代農業(yè)建設提供強有力科技支撐。
在科研業(yè)務蓬勃發(fā)展的同時,省農科院沒有忽視本單位的黨建工作,下面筆者選取幾個突出的例子來實現以點帶面、管中窺豹。(數據截止至2019 年12 月)
糧作所黨支部共有黨員52 人,設支委7 人,分4 個黨小組。鑒于水稻研究室人數較多,故分為2 個黨小組;甘薯和玉米研究室合為1 個黨小組;小麥研究室自有1 個黨小組。在黨建方面,糧作所黨支部表現優(yōu)異,被評為2017-2018 年度院先進黨支部。糧作所黨支部主要從活動內容、活動形式以及青年人才培養(yǎng)等方面將團隊建設融入到了日常工作中,積極創(chuàng)新黨建工作方式方法。糧作所黨支部認為專業(yè)訓練與政治學習需要齊頭并進、相得益彰,專業(yè)性的學術活動能夠幫助學科團隊成員更好地提高業(yè)務水平,擴寬眼界,而政治學習能夠培養(yǎng)科研人員的人文素質,從思想層面潛移默化地影響到他們日常的方方面面。糧作所黨支部著力打造的三大黨建品牌,即“糧作seminar”“三農調研”與“糧作沙龍”,這些項目緊密圍繞本學科、本專業(yè)開展活動,聚焦糧作自身特色而謀劃黨建主題,通過研討、交流、分享、調研等形式,使科研人員從中汲取思想養(yǎng)分,營造良好的政治氛圍。與此同時,該所黨組織還激勵黨員在科技服務中沖在前、亮身份、樹形象、敢擔當,讓他們在職工隊伍中充分展示其積極的形象,充分發(fā)揮模范帶頭作用,讓每一名黨員都能成為一面具有引導性的鮮紅旗幟。
果樹研究所黨支部共有35 名黨員,按研究室劃分為3 個黨小組,2018 年被評為院先進黨支部。果樹所黨支部在黨務干部選用方面,注重人員的合理搭配,確保支委來自于不同的研究室,支委與各黨小組實行一對一聯系制,以此加強黨建與學科團隊之間的聯系,使上級政策能夠在基層學科團隊得到有效落實。在黨建工作開展方面,支部將部分權力授予各黨小組,鼓勵后者自主自發(fā)地開展活動,發(fā)揮其主觀能動性。黨小組能夠根據本學科的特點,有針對性地開展具有學科特色的黨建活動。僅在2019 年里,第一黨小組集體參觀了茅山新四軍紀念館、趙亞夫事跡館,第二黨小組赴嘉興南湖開展主題黨日活動,第三黨小組的黨員進了泰州的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誕生地紀念館、楊根思烈士陵園、新四軍黃橋戰(zhàn)役紀念館等。各黨小組自定主題,分類分批地開展活動,一方面控制人數,便于協調時間,增強黨建活動效果;另一方面使黨建活動與學科有效結合,活動開展更有針對性、目的性,避免流于形式而沒有觸及到參與者的靈魂。
獸醫(yī)研究所為把黨建工作有效融入到學科團隊建設中,充分發(fā)揮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該所黨支部以豬病防控研究室(第三黨小組)為試點,把黨小組建在學科團隊里,通過一系列舉措,充分發(fā)揮黨小組在團隊建設中的示范作用,為支部黨建與科研工作融合積累經驗。為了克服黨建和科研“兩張皮”的問題,獸醫(yī)研究所努力優(yōu)化黨組織與學術團隊的配置。特別是動物支原體科研團隊的黨員干部們政治意識強,從2010 年開始開展學習型團隊建設活動,2017 年9 月召開的第六屆學習型團建會議上,在學習型團隊建設過程上的很多觀點達成了共識。他們把黨小組建設在學科團隊里,將黨的紀律融合于團隊建設可謂學習型團隊建設的新嘗試。這支科研團隊中黨員人數占到了一半,包括學科帶頭人、科研骨干和普通職工。他們的經驗只要能夠充分發(fā)揮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便有利于從思想統一與行為準則上帶動整個研究所工作的規(guī)范化。
以是否具有強制性特征、是否包含嚴格的條文規(guī)約為標準,國外專家諾思將制度歸為兩類,一類是正式制度,一類是非正式制度。國內學者柯武剛和史漫飛則以諾思理論為基礎,發(fā)展了新制度主義,將制度進一步劃分為內生性制度和嵌入性制度,強調了制度建構主體和制約對象所面臨的現實情境、歷史傳承的重大作用。本文結合國內外學者的研究成果,從農科系統的特殊情況出發(fā),來探討提升黨建工作的新路徑。
內生性制度的特點是自發(fā)性,是自然而然地在人類發(fā)展過程中產生并發(fā)展的,是一種循序漸進學習到的知識、習慣和倫理道德。農科系統內黨建有效的內生性制度產生于反映中國共產黨的意識形態(tài)和價值取向的農業(yè)科研文化中。當下社會的價值是多元化的,農科院要引導以青年職工為主的研究人員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讓他們具有先進的精神信仰、奉獻精神和責任意識,營造出更濃厚的學術氛圍。要達到這些目的,需要從根源出發(fā),改善系統的內生制度環(huán)境,使得黨建過程中的制度可以與內生的科學奉獻、民主團結、向上進取的精神契合。
若想實現對農科系統內生性制度的創(chuàng)設,就要突出黨組織的主體地位。黨支部建設是黨建的基礎,把基層黨組織建設與科研、管理機構建設同步推進,在學科團隊中融入黨組織建設元素。讓黨組織建設成為創(chuàng)新團隊建設的引領者,讓作風建設成為科研作風優(yōu)化的標準,將黨的紀律作為規(guī)范科研工作者創(chuàng)新行為的指標。依據省級農業(yè)科研單位的特點,加強支部一線結對共建工作,實現黨的建設緊跟科研工作的步伐。
當下,農科系統在推動黨建工作時還未擁有多元化的非正式制度,大部分都是通過樹立典型、宣傳典型、以典型進行教育的方式實行推進,不能全面發(fā)掘優(yōu)秀的個體行為。進入新時代后,黨建工作要站在全局高度,教育黨員干部去提升自己的服務能力和具有更為強烈的服務意識,將“圍繞科研抓黨建,抓好黨建促科研”作為工作的方向,統籌科技創(chuàng)新、成果轉化、專家隊伍培養(yǎng)、創(chuàng)新平臺管理等省級農業(yè)科研單位的優(yōu)秀人才和學術優(yōu)勢,建立健全項目首席專家制、專利市場評價制、論文多維評價機制。將黨組織的服務功能發(fā)揮到最好,將黨組織的政治功能與服務功能有機地結合起來,實現黨建工作與業(yè)務工作雙促進、雙提高。
基層黨組織需要從項目申請、成果申報、職稱評聘、物資獎勵、民主選舉、參政議政等科研人員關注的問題出發(fā),了解科研人員在學術、政治、經濟利益上以及生活中的愿望和需求,時刻關懷科研人員,多進行心理疏導,維護黨員職工的合法權益,將服務作為自身的基本職責,從而讓我黨執(zhí)政具有牢固的群眾基礎以作支撐。
嵌入式制度指的是一種具有強制性的規(guī)范制度體系,一種以一定的意識形態(tài)作為主導,由統治階級管理,自上而下設計貫徹執(zhí)行的體系,其核心組成要素包括嚴密的規(guī)則、制度、條文、條例,以廣泛、嚴格地規(guī)范并約束著所有社會中的成員。由于自上而下推進的黨建工作較多,所以農科研究機構往往疲于應對而充斥著形式主義。正因如此,針對農科系統內黨建中的嵌入性制度,需要去除名目繁多的項目和內容,以活動的內涵和實質為主,制定切實可行的執(zhí)行計劃。
提高嵌入性制度效率的切入點當為調整考核標準,根據農業(yè)科研院所自身特點設計考核內容與形式,推行多維度多層次績效評價模式,將黨建與業(yè)務工作同謀劃、同部署、同落實、同檢查。在考核工作人員的過程中需要從三方面進行考量。首先,在年度工作考核范圍內加入對黨建工作表現的考核,并與科研業(yè)績考核有機結合起來,設定一定的賦分比例,實現量化考核。其次,建立健全檢查考核機制,將黨建工作納入考核中,作為對部門和個人的綜合考核內容之一。最后,建立壓力傳導機制,每個層級都需要全面落實黨建工作責任制,在最終的評優(yōu)評先和職務職稱晉升活動中,充分利用考核結果,將其作為評價標準,從而讓黨員干部產生責任感和榮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