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洋, 王平
四川省林業(yè)科學研究院, 森林和濕地生態(tài)恢復與保育四川省重點實驗室, 四川 成都, 610068
管鼻蝠屬(Murina)隸屬于翼手目(Chiroptera)蝙蝠科(Vespertilionidae)管鼻蝠亞科(Murininae)。管鼻蝠亞科包括Harpiocephalus屬1種、harpiola屬2種和Murina屬39種共計42種[1],它們分布于南亞、東南亞和澳大利亞。蔣志剛等[2]記錄中國有管鼻蝠屬物種16種。2020年月在米倉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翼手目物種調(diào)查中,在鼓城山的山洞中采集到1號翼手目標本,基于形態(tài)特征和分子數(shù)據(jù),鑒定為梵凈山管鼻蝠(Murina fanjingshanensis),是該物種國內(nèi)第三個分布點,四川省首次記錄。
在旺蒼縣米倉山鎮(zhèn)鼓城山近山頂?shù)囊欢囱▋?nèi)(E106°33′8″,N32°39′7″,海拔1 895m)深約500 m,離地高度約6 m的頂部,利用手抄網(wǎng)捕獲了1號翼手類標本,標本號為SAFLY011,標本保存于四川省林業(yè)科學研究院生態(tài)所標本室。
采集標本野外用鋼卷尺測量體長、尾長、后足長、耳高、前臂長和徑長,精度為0.1 mm,取樣后標本保存于75%酒精溶液中。室內(nèi)將翼手目標本頭骨取出制成頭骨標本,按照楊奇森等[3]、He 等[4]的方法用游標卡尺測量頭骨量度,精度為0.01 mm。
委托擎科生物技術有限公司利用引物L14724ag:5’-ATGATATGAAAAACCATCGTTG-3’ 和H15915ag:5’-TTTCCNTTTCTGGTTTACAAGAC-3’[5]擴增cytb基因。所獲序列經(jīng)手工校正后利用Genebank的Blast功能搜索,結果與梵凈山管鼻蝠相近,聯(lián)合下載四川及國內(nèi)分布的管鼻蝠屬物種[2]cytb基因,以毛翼管鼻蝠(Harpiocephalus mordax)為外群構建系統(tǒng)發(fā)育關系。
外形特征:體型小,鼻部呈短管狀突出,開向兩側(cè),烏黑色,體長48 mm,尾長36 mm,后足長9 mm,耳高15 mm,前臂長39 mm,徑長19 mm。背部毛長,較粗;頭部灰黑色;背部稍淡,略呈棕白色;腹毛白色;翼膜黑褐色,尾膜覆毛。
頭骨隆起,鼻間溝明顯,從吻突到腦顱逐漸升高;具矢狀嵴和人字嵴;聽泡較小約2.08 mm;顴弓細長,顴寬大于腦顱寬。齒式:2.1.2.3/3.1.2.3=34。上頜I2略高于I3,犬齒和第二前臼齒最高而犬齒略高于第二前臼齒;M1、M2幾乎相同, M3小于M2的1/2。下門齒高度遞增,臼齒高度遞減,m1、m2齒冠呈W形,m3約為m1的2/3寬。
基于線粒體細胞色素B基因構建的貝葉斯系統(tǒng)發(fā)育關系顯示四川標本與湖南和貴州的梵凈山管鼻蝠聚序列聚在一起形成一支而與白腹管鼻蝠形成姊妹群(見圖1)。
圖1 基于cyb基因構建的管鼻蝠屬貝葉斯系統(tǒng)發(fā)育樹Fig.1 Bayesian phylogenetic tree of the genus Murina based on Cyt b gene
梵凈山管鼻蝠隸屬于翼手目Chiroptera蝙蝠科Vespertilionidae 管鼻蝠亞科 Murininae 管鼻蝠屬。管鼻蝠屬在四川有金管鼻蝠(Murina aurata)和白腹管鼻蝠(Murina leucogaster)兩個物種[6-7]。金管鼻蝠通體金黃色[6]易與梵凈山管鼻蝠相區(qū)分,同時金管鼻蝠體長33 mm,尾長26 mm、前臂長33 mm[6]明顯小于梵凈山管鼻蝠;白腹管鼻蝠背面紅棕、尾長41.5 mm,前臂長41.1 mm[6]大于梵凈山管鼻蝠。Yu等[8]在四川臥龍發(fā)現(xiàn)管鼻蝠屬一新種錦矗管鼻蝠(Murina jinchui)體長40.1 mm、前臂長32.6 mm、徑長14.7 mm明顯小于梵凈山管鼻蝠,背部棕灰色有1個條紋、腹部灰色有2個條紋。通過構建的系統(tǒng)發(fā)育關系看,梵凈山管鼻蝠與白腹管鼻蝠關系較近。
梵凈山管鼻蝠由Heet.al.[4]發(fā)現(xiàn)于貴州梵凈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黃太福等[9]在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龍山縣再次發(fā)現(xiàn),四川是其第三個發(fā)現(xiàn)點。從貴州、湖南采集的標本數(shù)量來看,該物種似乎不屬于群居性動物,它們分散棲息于其他翼手目物種間,種群數(shù)量稀少,屬于較為珍稀的物種。
梵凈山管鼻蝠棲息的洞穴超過0.5 km并有岔洞,該洞穴曾有較多人員在洞穴內(nèi)生產(chǎn)。該洞穴棲息的其他翼手目物種有中華菊頭蝠(Rhinolophus sinicus)、皮氏菊頭蝠(Rhinolophus pearsonii)、西南鼠耳蝠(Myotis altarium)和大蹄蝠(Hipposideros armiger)。
原記載梵凈山管鼻蝠為林棲型食蟲性蝙蝠,本次在洞穴中捕獲說明其生境類型更為多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