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元濤
摘要:在“雙減”形勢下,教師可以根據自己對于學生基本情況的把握,和對于教學內容的分析,從數學課堂教學的進行和作業(yè)設計兩個方面入手,減輕學生的學業(yè)負擔。同時,教師還可以注重教學方式和作業(yè)形式的多樣性,以增強學生的數學學習體驗。本文圍繞“雙減”形勢下的數學課堂教學及作業(yè)設計展開論述,希望對小學一線數學教師有所幫助。
關鍵詞:“雙減”形勢;數學課堂教學;作業(yè)設計
前言:
由于中高年級小學生需要面對多門學科的學習,尤其是在面對綜合運算和多步計算解決數學問題時,常常會在知識學習的過程中,感受到學業(yè)的壓力。為了能夠對學生的學業(yè)壓力進行緩解,使得學生能夠以更為輕松的心態(tài)投入到數學課堂的學習過程中,教師可以從課堂教學設計和作業(yè)設計兩個方面入手,為學生進行減負,以提高數學教學的有效性。
一、“雙減”形勢下的數學課堂教學
(一)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導入課程
在“雙減”形勢下,教師可以嘗試在推進數學課堂的過程中,利用談話提問的方式,對問題情境進行創(chuàng)設,并且對課程進行導入。因此,學生能夠在回答問題的過程中,明確本課時的學習主題,也能夠在應用自己所學知識,完成對于問題的解答時,實現對于課時內容的把握。
例如在學習《奇異的克隆牛---小數加減法》的課時內容時,學生需要掌握“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并且能夠將“小數加減法”同“自然數加減法”進行對比。為了達成這一教學目的,在課堂開始階段,教師可以展示兩張有關“買菜計價”的圖片,讓學生能夠在聯想自己的生活的過程中,明確本課時的學習內容。在此基礎上,教師可以根據圖片內容進行進一步地說明:“在生活中,你們有沒有和爸爸媽媽一起去買菜的經歷?在計算需要支付多少錢和找零多少錢時,是不是應用到了‘小數加減法’?在本課時的學習中,我們將以“小數加減法”作為主題,開展討論學習。在相應的問題情境中,學生能夠借助自己的生活經歷,對課時內容進行學習。而教師也可以借助該種教學方式,輔助學生利用課堂時間,掌握“小數加減法”,因而能夠減輕學生的課外學習壓力。
(二)推動小組討論的進行
在進行小學數學學習的過程中,每一位學生都會遇到或多或少的問題,但他們并不能夠及時地發(fā)現自己的問題,也不能夠對自己的問題進行解決。因此,教師可以鼓勵學生以小組的形勢,開展討論學習,并且以提問的方式,讓他們明確小組討論的主題。
例如在教學《關注環(huán)境——分數加減法(二)》的課時內容時,教師可以以如何進行“分數加、減法”作為學生進行小組討論的主題,并且鼓勵學生借助小組討論的平臺,分享自己的看法和聆聽他人的建議。因此,他們能夠在討論的過程中,按照自己的理解,表達自己的觀點,并且可以同其他學生進行討論時,發(fā)現自己或者他人的問題所在,讓學生能夠在查漏補缺的過程中,完善自己的學習成果。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鼓勵他們總結自己的小組學習成果,這將促使他們在總結的過程中,完善自己的知識體系。因此,他們能夠充分地把握課堂時間,實現對于“關注環(huán)境——分數加減法(二)》”課時重點知識的把握,而并不需要在課后投入額外的時間,解決自己的個性化問題。
二、“雙減”形勢下的作業(yè)設計
(一)設計說理作業(yè)
對于學生的數學學習來說,他們不僅需要掌握相應的數學知識,還需要數學思維能力,對自己的觀點進行闡述。因而教師在進行作業(yè)的設計時,可以對說理作業(yè)進行設計,使得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能夠得到培養(yǎng)。
例如,學生在學習《我家買新房子啦--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的課時內容時,需要明確“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計算的公式,并且能夠應用這一知識,解決面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計算問題。因此,為了能夠達成這一教學目的,教師可以在對作業(yè)進行設計時,給出一系列的有關“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的應用題,并且鼓勵學生通過作答的方式,對相應的問題進行解決,促使學生能夠在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鞏固自己的有關“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的學習成效。在布置了一系列的基礎作業(yè)題后,教師可以給出一個說理任務:“嘗試根據自己的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計算經驗,同其他學生分享自己在應用面積公式的心得?!币虼?,在該任務的推動下,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同周圍的學生交流自己有關“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公式應用”的想法,并且能夠合理地應用數學語言,對“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課時內容進行總結。同時,學生也可以講述自己在推導其他平面圖形面積公式的方法。因此,教師可以借助該種教學方式,增強學生的數學說理能力,實現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提升,這對于減輕學生的學業(yè)負擔有一定的幫助。
(二)設計分層作業(yè)
在作答數學作業(yè)的過程中,部分學生常常會因為能力的不足,而不能夠實現對于數學題目的準確作答。為了能夠對這一問題進行解決,教師可以嘗試關注個體差異,設計分層作業(yè),促使學生能夠在自己能力的范圍內,實現對于問題的解決,這對于減輕學生的學業(yè)壓力有一定的幫助。
例如,在學生完成了《美化校園——圖形的周長》這一單元的學習任務后,教師可以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設計分層作業(yè)。對于能夠輕松完成本課時學習任務的學生來說,教師可以給出一些通過輔助線才能夠對圖形周長進行求解的題目,促使這部分的學生能夠在嘗試作答的過程中,鞏固自己所學的知識,并且能夠應用數學思維能力,對問題進行解決,這對于幫助學生提高自己的綜合能力有著重要的幫助;而對于綜合能力弱的學生,教師可以應用基礎題,輔助這部分學生能夠借助這些題目,鞏固基礎知識以減輕學生的學業(yè)負擔。因此,借助分層作業(yè),不同能力的學生都可以借助課外作業(yè),實現對于數學知識的有效復習。
總結:
總而言之,在“雙減”形勢下,教師在開展小學教學活動的過程中,可以以提問的方式和推動小組合作的方式,對數學課堂教學任務進行推進,使得學生能夠利用課堂時間,完成學習任務,而并不需要投入額外的時間,這對于減輕學生的學業(yè)壓力有一定的幫助;可以借助說理作業(yè)和分層作業(yè)的形勢,降低學生的作業(yè)難度,使得學生能夠在自己能力的范圍內,對問題進行解決,這對于響應“雙減”政策有著重要的幫助。
參考文獻
[1]朱山.談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策略[J].學周刊,2021(14):133-134.
[2]馬正功.淺議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的作業(yè)設計策略[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9,16(12):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