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璐 向亮 向曉媚 劉冰 陳功錫
摘 要:為進一步了解湖南省德夯風景名勝區(qū)精油植物資源現(xiàn)狀,采用野外調(diào)查、標本整理及查閱文獻等方法,對其精油植物資源進行統(tǒng)計分析。結(jié)果表明:該區(qū)精油植物共88科230屬319種,生活習性以草本為主。該區(qū)精油植物區(qū)系地理成分在科層面上以泛熱帶分布和世界分布為主,屬層面上以北溫帶分布為主,種層面上以東亞分布為主。儲油部位以葉和全株為主,含油量在10%以上的有10種,分別為樟、山雞椒、楓香樹、香椿、蛇床、小蠟、木犀、忍冬、菖蒲和鳶尾。精油化學成分較為復(fù)雜,含萜類化合物的植物種數(shù)最多,用途類型以日用化工為主。這些精油植物資源特點反映了德夯風景名勝區(qū)精油植物的多樣性和復(fù)雜性,但利用程度較低,應(yīng)注重這類植物資源的有效保護和合理開發(fā)。
關(guān)鍵詞:植物資源;精油植物;資源調(diào)查;風景名勝區(qū);德夯
中圖分類號:Q949.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0457(2021)06-0059-07
國際DOI編碼:10.15958/j.cnki.sdnyswxb.2021.06.008
Abstract:In order to find out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wild essential oil plant resources in Dehang scenic spot of Hunan province,the essential oil plant resources were statistically analyzed by field investigation,specimen arrangement and literature review.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re were 319 species of essential oil belonging to 230 genera and 88 families in Dehang scenic spot.The life habits of wild essential oil plant in this area were mainly herbaceous.The 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 of wild essential oil plant was mainly pantropical and cosmopolitan elements at family level,north temperate elements at the genus level,and east Asia at the species level.The essential oil storage parts were mainly leaves and whole plant.There were 10 kinds of essential oil plants with the essential oil contents of over 10%,and they were Cinnamomum camphora,Litsea cubeba,Liquidambar formosana,Toona sinensis,Cnidium monnieri,Ligustrum sinense,Osmanthus fragrans,Lonicera japonica,Acorus calamus and Iris tectorum.The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essential oil plants was relatively complex,and the number of plants containing terpenoids was the most.Despite the complexity and variety of uses caused by the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essential oil plants,the type of use of daily chemical industry as the material was the most.These characteristics reflect the diversity and complexity of essential oil plants in Dehang scenic spot,but the utilization degree is low.So it is necessary to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effective protection and rational development of these plant resources.
Keywords:plant resources;essential oil plant;resources investigation;scenic spot;Dehang
植物精油(essential oil)是指從植物中提取得到的具有揮發(fā)性的油狀液體的總稱[1],可從植物的根、莖、葉、花、果實和種子等部位或者全株提取。植物精油成分較為復(fù)雜,主要由芳香類化合物、醇類及醛類等成分組成。植物精油在現(xiàn)實生活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一方面能給人們帶來嗅覺上的多重感受,另一方面還具有重要的經(jīng)濟價值,可作為香料、香精、藥物或者其他工業(yè)用品進行開發(fā)利用。近年來,關(guān)于植物精油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其抑菌活性、成分分析等方面[2-5],對區(qū)域性的精油植物資源研究太少,亟待加強和深入開展。加之,目前日用化工、醫(yī)療衛(wèi)生、食品加工、生物農(nóng)藥等領(lǐng)域?qū)偷氖袌鲂枨髲妱?,因此需加強各個區(qū)域野生精油植物資源調(diào)查,了解其物種組成、含油特點等基本信息,以期為優(yōu)良精油植物資源的篩選與高效利用提供理論指導(dǎo)。
德夯風景名勝區(qū)(以下簡稱德夯)地處武陵山脈腹地的湖南省吉首市,是湘西世界地質(zhì)公園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亦為罕見的國家地質(zhì)公園、森林公園、濕地公園“三園”合一題材。境內(nèi)溪流縱橫,水熱條件較為優(yōu)越,孕育了較為豐富多樣的植物資源[6],其中油脂植物資源、有毒植物資源[7-8]已有報道,但關(guān)于德夯精油植物資源的研究還尚未系統(tǒng)開展。本文通過野外調(diào)查、標本整理和查閱相關(guān)文獻等方法,對該區(qū)精油植物資源的物種組成、精油特點、用途等進行分析,旨在為精油植物的有效保護和合理開發(fā)利用提供參考依據(jù)。
1 研究地概況及方法
1.1 調(diào)查區(qū)域概況
德夯位于湖南省湘西自治州吉首市境內(nèi),地處我國第二階梯至第三階梯過渡地帶,地理坐標為28°15′~28°43′N和109°30′~109°45′E。海拔189.4~966 m,氣候為典型的中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年均氣溫16~17 ℃,無霜期215~286 d,全年日照1400 h左右,年降雨量1200~1600 mm。土壤以石灰?guī)r發(fā)育的黃壤和青砂頁巖發(fā)育的青砂土占優(yōu)勢。境內(nèi)生境異質(zhì)性較高,有河漫灘、峭壁、巖溶等多種生境,地形較為復(fù)雜,為喀斯特巖溶峽谷景觀。植被類型主要為亞熱帶常綠闊葉林、暖性針葉林和竹林。由于其獨特的地理位置和復(fù)雜多樣的自然環(huán)境,使得境內(nèi)孕育了較為豐富的植物多樣性[6]。
1.2 研究材料與方法
1.2.1 基礎(chǔ)數(shù)據(jù)來源
以本研究團隊在2008—2013年間承擔國家科技基礎(chǔ)性專項課題的機會對湘西非糧柴油植物資源進行調(diào)查整理出的《湘西非糧柴油植物資源名錄》以及在2018—2020年間對該區(qū)高等植物本底調(diào)查整理出的《德夯風景名勝區(qū)維管束植物多樣性編目》為基礎(chǔ),再查閱相關(guān)文獻等資料[7,9-13],確定德夯精油植物名錄,其中植物種名以《中國植物志》為準。
1.2.2 精油植物多樣性
根據(jù)文獻[1,9,10]和植物精油部位分布的特點,將德夯精油植物的含油部位劃分為7類,即根、莖、葉、花、果實、種子和全株類,其中全株指植物的樹皮、根、莖、葉、花和果實等部位以及汁液中都含有精油成分。但大多數(shù)植物的含油部位并不局限于某一個器官,因此對于此類有多個含油部位的同株植物采取重復(fù)統(tǒng)計。在此基礎(chǔ)之上,再對含油器官的含油率進行統(tǒng)計分析。
1.2.3 植物精油化學成分及用途
查閱《中國芳香植物精油成分手冊》[9]將德夯精油植物所含化學成分主要劃分為3大類,即萜類化合物、芳香族類化合物和脂肪酸類化合物,由于大多數(shù)植物所含的精油化學成分較為多樣,此處以主要含有的精油化學成分類別進行統(tǒng)計分析。基于精油植物化學成分引起的用途主要劃分為5類,即日用化工用、藥用、食用、農(nóng)藥用和園林用。由于許多化學成分并非單一用途,為便于統(tǒng)計分析現(xiàn)將具有多種用途的同一化學成分亦采取重復(fù)統(tǒng)計。
2 結(jié)果與分析
2.1 精油植物多樣性構(gòu)成
2.1.1 科屬組成多樣性
調(diào)查結(jié)果表明,德夯野生精油植物資源較為豐富,共319種,隸屬于88科230屬,分別占德夯種子植物科屬種的57.14%、32.39%、19.62%,分別占全國非糧柴油植物科屬種的58.27%、26.23%、13.26%(表1)。其中裸子植物共有6科7屬7種,占德夯精油植物科屬種總數(shù)的6.82%、3.04%、2.19%,被子植物共有82科223屬312種,占德夯精油植物科屬種總數(shù)的93.18%、96.96%、97.81%??梢?,被子植物占有明顯優(yōu)勢。
分析植物資源的科屬組成情況,對于該類植物資源的有效保護和合理開發(fā)利用具有一定的指導(dǎo)意義。德夯精油植物在科層面上,單種科共31科31種,占總科數(shù)的35.23%,占總種數(shù)的9.78%,如川續(xù)斷科(Dipsacaceae)、車前科(Plantaginaceae)等;含2~4種的科共39科98種,占總科數(shù)的44.32%,占總種數(shù)的30.82%,如胡椒科(Piperaceae)、三白草科(Saururaceae)、蕁麻科(Urticaceae)等。含5~7種的科共有8科47種,占總科數(shù)的9.09%,占總種數(shù)的14.73%,如蓼科(Polygonaceae)、毛茛科(Ranunculaceae)、錦葵科(Malvaceae)、藤黃科(Clusiaceae)、報春花科(Primulaceae)等;含種數(shù)大于7種的優(yōu)勢科共10科143種,占總科數(shù)的11.36%,占總種數(shù)的44.97%,分別為樟科(Lauraceae)、薔薇科(Rosaceae)、豆科(Fabaceae)、唇形科(Lamiaceae)、菊科(Asteraceae)、禾本科(Poaceae)、百合科(Liliaceae)、蕓香科(Rutaceae)、大戟科(Euphorbiaceae)、傘形科(Apiaceae)。在屬層面上,單種屬共180屬180種,占總屬數(shù)的78.26%,占總種數(shù)的56.43%,如紅豆杉屬(Taxus)、蠟梅屬(Chimonanthus)、檵木屬(Loropetalum)等;含2~4種的屬共45屬107種,占總屬數(shù)的19.65%,占總種數(shù)的33.54%,如香茶菜屬(Isodon)、香薷屬(Elsholtzia)、百合屬(Lilium)等;含種數(shù)大于4種的屬共5屬32種,占總屬數(shù)的2.18%,占總種數(shù)的10.03%,分別為蓼屬(Persicaria)、金絲桃屬(Hypericum)、珍珠菜屬(Lysimachia)、女貞屬(Ligustrum)和蒿屬(Artemisia)。總體來看,在科層面上,以單種科和含2~4種的科為主,在屬層面上,以單種屬為主,表明德夯精油植物在科屬組成上的豐富性和復(fù)雜性。
2.1.2 生活習性構(gòu)成
生活習性一般指植物為適應(yīng)其外部環(huán)境所表現(xiàn)出的形態(tài)特征。根據(jù)德夯精油植物的外部形態(tài)特征,將其劃分為8類,即一年生草本、二年生草本、多年生草本、木質(zhì)藤本、草質(zhì)藤本、灌木、喬木和竹類。
由表2可知,德夯精油植物資源中,一年生、二年生和多年生草本植物共157種,占總種數(shù)的49.21%,其中多年生草本植物數(shù)量最多,如野生紫蘇(Perilla frutescens)、鴨兒芹(Cryptotaenia japonica)、薄荷(Mentha canadensis)等;灌木共60種,占總種數(shù)的18.81%,如繅絲花(Rosa roxburghii)、野花椒(Zanthoxylum simulans)、馬桑(Coriaria nepalensis)、金絲桃(Hypericum monogynum)等;喬木共58種,占總種數(shù)的18.18%,如香椿(Toona sinensis)、楝(Melia azedarach)、山胡椒(Lindera glauca)等;藤本共37種,占總種數(shù)的11.61%,其中草質(zhì)藤本共8種,占總種數(shù)的2.51%,如牽牛(Ipomoea nil)、白英(Solanum lyratum)等;木質(zhì)藤本共29種,占總種數(shù)的9.10%,如絡(luò)石(Trachelospermum jasminoides)、忍冬(Lonicera japonica)、美味獼猴桃(Actinidia deliciasa)等;竹類共7種,占總種數(shù)2.19%,如慈竹(Bambus aemeiensis)、箬竹(Indocalamus tessellatus)、孝順竹(Bambusa multiplex)等。總體來看,草本植物共有165種,占總種數(shù)的51.72%,木本植物共有154種,占總種數(shù)的48.28%,可見德夯草本精油植物略微多于木本精油植物,草本植物生長周期較木本植物短,生產(chǎn)具有靈活性,更易于開發(fā)利用。
2.2精油植物區(qū)系地理成分組成
參照吳征鎰[14-15]對種子植物區(qū)系地理成分分布區(qū)類型的劃分方案,從科、屬、種三個層次上對德夯精油植物的地理成分進行分析。由表3可知,德夯精油植物的地理成分較為復(fù)雜。在科層面上,德夯精油植物劃分為11個分布區(qū)類型,主要以泛熱帶分布科和世界分布科為主,其中世界分布共28科,占總科數(shù)的31.82%,如薔薇科、木犀科(Oleaceae)、唇形科等;泛熱帶分布共22科,占總科數(shù)的25.00%,如樟科、胡椒科、蕓香科(Rutaceae)等。在屬層面上,德夯精油植物劃分為14個分布區(qū)類型,主要以北溫帶分布屬為主,共52屬,占總屬數(shù)的22.61%,如水芹屬(Oenanthe)、越橘屬(Vaccinium)、香科科屬(Teucrium)等;其次是泛熱帶分布,共39屬,占總屬數(shù)的16.96%,如花椒屬、醉魚草屬(Buddleja)等。在種層面上,東亞分布遠高于其他的分布區(qū)類型,共128種,占總種數(shù)的40.13%,如蝴蝶花(Iris japonica)、金錢蒲(Acorus gramineus)、楓香樹(Liquidambar formosana)等;其次是中國特有分布,共70種,占總種數(shù)的21.94%,如粉團薔薇(Rosa multiflora)、野花椒、女貞(Ligustrumlucidum)等。
2.3 精油植物特點
2.3.1 含油部位
植物精油的含油部位是由分泌精油物質(zhì)的腺體位置所決定的,主要集中在根、莖、葉、花、果實和種子等器官中。由表4可知,德夯精油植物的含油部位以葉為主,共113種,占總種數(shù)的26.90%,如宜昌橙(Citrus cavaleriei)、元寶草(Hypericum sampsonii)、地桃花(Urenalobata)等;其次是全株共108種,占總種數(shù)的25.72%,多數(shù)草本均屬此類,如蕺菜(Houttuynia cordata)、香薷(Elsholtzia ciliata)、活血丹(Glechoma longituba)等;花共55種,占總種數(shù)的13.10%,如木犀(Osmanthus fragrans)、梔子(Gardenia jasminoides)、百合(Lilium brownii)等;莖共50種,占總種數(shù)的11.90%,如龍須藤(Bauhinia championii)、短梗南蛇藤(Celastrus rosthornianus)等;根和果均為42種,各占總種數(shù)的10.00%,前者如川續(xù)斷(Dipsacus asper)、羊耳菊(Duhaldea cappa)等,后者木本植物居多,如火棘(Pyracantha fortuneana)、枸杞(Lycium chinense)等;種子最少,僅10種,占總種數(shù)的2.38%,多數(shù)為喬木和灌木,如南方紅豆杉(Taxus wallichiana)、假奓包葉(Discocleidion rufescens)等??傮w來看,德夯精油植物的含油部位以葉和全草為主,這類精油植物的采集期如果正值植物的花、果期,會直接或間接影響到植物的繁育。因此,須按照精油植物含油部位的不同,制定不同的采集時間,遵循“采大保小,采高保矮”的原則,以此來實現(xiàn)野生精油植物資源的有效保護和可持續(xù)利用。
2.3.2 含油量
分析精油植物的含油量,不僅能全面了解該區(qū)精油植物的基本特征,而且也可為精油植物的篩選與高效利用提供指導(dǎo)。根據(jù)德夯精油植物的含油量將其劃分為6個等級(表5)。含油率在2%以下的精油植物共215種,占總種數(shù)的67.40%,如蒲公英(Taraxacum mongolicum)、木槿(Hibiscus syriacus)、牽牛(Ipomoea nil)等;含油率在2%~4%的精油植物共70種,占總種數(shù)的21.95%,如雞矢藤(Paederia foetida)、靈香草(Lysimachia foenum-graecum)、揚子毛茛(Ranunculus sieboldii)等;含油率在4%~6%的精油植物共11種,占總種數(shù)的3.45%,如黃蜀葵(Abelmoschus manihot)、野胡蘿卜(Daucus carota)、百合(Lilium brownii)等;含油率在6%~8%的精油植物最少,僅3種,分別為紅花八角(Illicium dunnianum)、毛葉木姜子(Litsea mollis)和艾(Artemisia argyi);含油率在8%~10%和10%以上的精油植物均有10種,各占總種數(shù)的3.13%,前者有葉下珠(Phyllanthus urinaria)、刺柏(Juniperus formosana)等,后者木本植物居多,如木犀、山雞椒(Litsea cubeba)、香椿(Toona sinensis)等。
2.4 精油植物化學成分及用途
植物的不同功能取決于其主要成分,現(xiàn)將德夯精油植物的精油化學成分與用途歸并進行統(tǒng)計分析,結(jié)果見表6。
2.4.1 萜類化合物
植物精油是植物的次生代謝產(chǎn)物,種類較為豐富,其中萜類化合物是數(shù)量最多的一類次生代謝物質(zhì)[1,16]。因大多數(shù)的萜類化合物是工業(yè)的原材料和藥品的前體物質(zhì),所以被廣泛應(yīng)用于日用化工、醫(yī)療保健等各個行業(yè)中。德夯以萜類化合物為精油成分的植物共251種(占37.80%)。用途類型以日用化工用為主,共87種(占13.10%),如柏木(Cupres susfunebris)的樹干、枝葉主要含有的精油成分為雪松稀,該物質(zhì)不僅是名貴香料柏木醚的主要合成原料,而且又是良好的定香劑;此外,雪松稀還是殺蟲劑和室內(nèi)噴霧劑的原料之一。藥用和農(nóng)藥用均為59種(各占8.89%),前者如蜘蛛香(Valeriana jatamansi)根提取的淺黃色精油,具有特殊氣味,其成分主要為環(huán)烯醚萜類,該類化合物具有消炎止瀉、祛風除濕等功效;后者如紅花八角(Illicium dunnianum),其葉和果實提取的精油富含檸檬烯,該類物質(zhì)對枸杞棉蚜有較好的防治效果[17]。食用共26種(占3.92%),如楓香樹(Liquidambar formosana),其深黃色的樹脂精油具清香味,主要用于糖果、飲料、焙烤食品的加香和調(diào)味。園林用共20種(占3.01%),如在德夯分布數(shù)量較多的野生蠟梅(Chimonanthus praecox),其花不僅花期較長而且還具有特殊芳香氣味,可進行育種栽培。
2.4.2 芳香族類化合物
芳香族類化合物是一類從植物中提取得到的具有芳香氣味的物質(zhì),包括芳香醇類、芳香烴類和芳香酮類等。德夯以芳香族類化合物為精油成分的植物共191種(占28.77%)。用途類型以日用化工用為主,共63種(占9.49%),如川桂(Cinnamomum wilsonii)的莖、葉和果實等部位可提取淡黃色精油,其成分主要為芳樟醇,該類化合物用于調(diào)配化妝品、皂用香精等;酸橙(Citrus aurantium)的葉、花和果實精油可供化妝品原料用,此外,其果皮精油可用作空氣清新劑和噴霧消毒劑。其次是藥用,共45種(占6.78%),如女貞(Ligustrum lucidum)葉經(jīng)過浸泡后,可提取冬青油,主要用于治療肌肉疼痛等癥。農(nóng)藥用共43種(占6.48%),如野菊(Chrysanthemum indicum)全株含菊醇、菊酮等多種物質(zhì),具有殺蟲和防植病等功能,該類植物生于山坡草地、灌叢等生境,分布較為廣泛,可進行開發(fā)利用。食用共22種(占3.31%),如栗(Castanea mollissima),其果提取的精油主要用于制作糕點、月餅等食品。園林用種類最少,僅18種,如粉團薔薇(Rosa multiflora)不僅易存活而且花大且鮮艷,常用來做綠籬樹種;不僅如此,其釋放出來的芳香氣味還具有提神醒腦的功效。
2.4.3 脂肪酸類
脂肪酸類化合物主要包括了酮、醛、脂肪烴類等物質(zhì),其含量相較于萜類化合物和芳香族化合物較少,廣泛應(yīng)用于各個行業(yè)中。德夯以脂肪酸類為精油成分的植物共142種(占21.39%)。用途類型以日用化工用為主,共56種(占8.43%),如鳶尾(Iris tectorum),其根可提取具有甜香的精油,是名貴的天然香料,用于調(diào)配薰衣草型、花露水型等香精;小蠟(Ligustrum sinense)花可提取精油,主要用作皂用香精原料。其次是藥用,共30種(占4.52%),如白背葉(Mallotus apelta)的根、葉和果實提取的精油成分主要為有機脂肪酸,這類化合物具有健脾化濕、柔肝活血等功效。食用共21種(占3.16%),如梔子(Gardenia jasminoides)的花浸膏可用于酒類、飲料等調(diào)香,此外,花精油不僅使茶味更為芳香,而且也用于其他飲料的調(diào)香,特別適于橙汁飲料的增香。農(nóng)藥用共19種(占2.86%),如揚子毛茛全草可提取精油,通過加工并按照一定的方法使用之后,使得農(nóng)作物免遭或減輕病、蟲等有害生物的危害。園林用共16種(占2.41%),如檵木(Loropetalum chinense)姿形優(yōu)美,其花和葉可釋放出芳香氣味。
2.4.4 其他
除上述幾大類精油化學成分外,還含有其他類型的精油化學成分,如含氮和含硫的化合物等。德夯這類植物共80種(占12.05%),用途類型以日用化工用為主,共29種(占4.37%),如茵陳蒿(Artemisia capillaris)和黃花蒿(Artemisia caruifolia)的全草可提取橙黃色精油,主要用于調(diào)配各種噴霧香水、清涼劑和化妝品等。藥用共21種(占3.16%),如多花黃精(Polygonatum cyrtonema)的根狀莖精油有抑菌效果,此外,在臨床上用于治療癌癥等。園林用共16種(占2.41%),如忍冬(Lonicera japonica)花蕾可提取淡黃色精油,且具有清香味,其成分主要有芳樟醇、烷烴和脂肪酸類等。食用共10種(占1.51%),如野胡蘿卜(Daucus carota)的果實精油是我國的食用香料,主要用于調(diào)味品、酒類等加香,也用于其他食品的香料配方中,如醬油、醋等。農(nóng)藥用種類最少,僅4種(占0.60%),如石薺苧(Mosla scabra)全草可提取精油,常用于殺害蟲。
3 結(jié)論與討論
3.1 德夯野生精油植物資源基本特點
精油植物資源較為豐富,生活習性多樣。德夯野生精油植物共319種,隸屬于88科230屬,在科層面上,以單種科和含2~4種的科為主,在屬層面上,以單種屬為主;優(yōu)勢數(shù)量科有10科,如唇形科、百合科、薔薇科和樟科等。生活習性以草本為主,同時,喬木、灌木和藤本也占據(jù)一定比例。這些精油植物資源的特點反映了德夯精油植物的多樣性和復(fù)雜性。
區(qū)系地理成分復(fù)雜多樣,過渡性明顯。德夯精油植物在科、屬和種的分布區(qū)類型分別有11個、14個和15個,在科層面上,主要以泛熱帶分布科和世界分布科為主;在屬層面上,以北溫帶分布屬為主;在種層面上,東亞分布遠高于其他的分布區(qū)類型。從科、屬、種的地理分布區(qū)類型可以看出德夯精油植物的分布具有南北過渡的特征。
儲油部位多樣。德夯精油植物的儲油部位以葉和全草為主,同時,花、果、莖和根占據(jù)的比例也較高。此外,同一植物不同部位所含精油量有所不同,如三白草(Saururus chinensis)莖葉精油的含油率為0.5%,全草精油的含油率為0.32%;甚至有些精油植物采集時間不同,同一部位的精油含油量也不盡相同,如木姜子(Litsea pungens)干果中精油含油量為2%~6%,鮮果含油量為3%~4%。德夯精油植物含油量超過10%以上共10種,分別為樟、山雞椒(Litsea cubeba)、楓香樹(Liquidambar formosana)、香椿(Toona sinensis)、蛇床(Cnidium monnieri)、小蠟、木犀、忍冬、菖蒲和鳶尾。
精油植物化學成分組成復(fù)雜,用途多樣。德夯精油植物的精油化學成分組成較為復(fù)雜,其中以萜類化合物的種類最多。此外,精油植物所含精油化學成分在科屬分布比較復(fù)雜,有些同科不同屬,甚至同屬不同種的精油植物,其植物體內(nèi)所含的精油成分也不盡相同,如頭花蓼(Polygonum capitatum)和赤脛散(Polygonum runcinatum)所含精油化學成分類別為萜類化合物和脂肪酸類。同時,還具有一定的規(guī)律性,即各類精油成分用途中日用化工種類最多,基于精油化學成分的用途多樣,因此精油植物具有較高的發(fā)展前景。
3.2 德夯野生精油植物資源科學管理建議
德夯野生精油植物資源較為豐富,為使人們能更好地保護和利用此類資源,現(xiàn)提出以下建議:一是加強野生精油植物資源研究。要加強野生精油植物的生物學和生態(tài)學特性研究,尤其是對精油含量較高的野生植物資源不僅要分析其群落中的地位和種類組成情況等,還需進行精油成分的分離測定、次生代謝物質(zhì)和代謝機制等方面研究。二是充分挖掘野生精油植物資源的利用價值,提高經(jīng)濟效益。根據(jù)德夯旅游業(yè)發(fā)展和精油植物特點,可選擇主要用于園林建設(shè)的精油植物進行培育和開發(fā),它們不僅能形成良好的景觀效果而且釋放出的揮發(fā)性物質(zhì)對其他的動植物和微生物會產(chǎn)生直接或間接的影響,以此來維持生態(tài)平衡。三是協(xié)調(diào)好資源利用與環(huán)境保護之間的關(guān)系。野生精油植物資源為可再生資源,但更新能力有限且需要較長時間。加之,德夯精油植物資源中有不少的瀕危物種。因此在對精油植物資源開發(fā)利用的同時,還需加強對野生精油植物的保護。對于開發(fā)利用價值較高的精油植物,應(yīng)杜絕掠奪式的采挖,使該區(qū)精油植物的種質(zhì)資源能得到有效保護。
參 考 文 獻:
[1] 肖崇厚.中藥化學[M].上海:上??茖W出版社,1993:75-78.
[2] 郝淵鵬,李靜一,楊瑞,等.芳香植物精油的抗菌性及在動物生產(chǎn)中的應(yīng)用[J].植物學報,2020,55(5):644-657.
[3] 孫達,夏兵.三種植物精油的成分分析及其抑菌活性比較[J].現(xiàn)代食品科技,2020,36(11):104-113.
[4] 陳悅,胡璇,于福來,等.18種芳香植物精油抑菌活性的比較研究[J].中國調(diào)味品,2021,46(4):169-173.
[5] 劉琳玉,牛之函,任艷利.薄荷精油對幾種植物病原真菌的抑制作用研究[J].安徽農(nóng)學通報,2020,26(21):90-93,99.
[6] 向曉媚,譚璐,劉冰,等.湖南德夯風景名勝區(qū)植物多樣性研究與展望[J].吉首大學學報,2020,41(5):45-51.
[7] 劉冰,向曉媚,譚璐,等.湖南德夯風景名勝區(qū)油脂植物資源調(diào)查及分析[J].中國油脂,2021,46(4):112-117.
[8] 譚璐,陳加蓓,周雯,等.湖南省德夯風景區(qū)野生有毒植物資源研究[J].山地農(nóng)業(yè)生物學報,2021,40(3):62-68.
[9] 王羽梅.中國芳香植物精油成分手冊(全3卷)[M].北京: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15.
[10] 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業(yè)部土產(chǎn)廢品局,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中國經(jīng)濟植物志(下冊)[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2:1247-1279.
[11] 陳功錫,王冰清,張潔,等.湘西地區(qū)非糧柴油能源植物資源研究[M].北京:科學技術(shù)文獻出版社,2019.
[12] 陳加蓓,王冰清,向曉媚,等.論湘西地區(qū)非糧柴油能源植物資源的開發(fā)[J].湖南生態(tài)科學學報,2020,7(1):1-11.
[13] 邢福武.中國非糧生物柴油植物[M].北京:中國林業(yè)出版社,2019.
[14] 吳征鎰.世界種子植物科的分布區(qū)類型系統(tǒng)[J].云南植物研究,2003,25(3):245-257.
[15] 吳征鎰.中國種子植物屬的分布區(qū)類型[J].云南植物研究,1991(增刊IV):1-139.
[16] 任安祥,何金明,王羽梅.不同發(fā)育階段茴香種子精油含量及其成分組成比例變化[J].種子,2007,4(2):33-36.
[17] 王芳,劉暢,何嘉,等.植物精油d-檸檬烯對吡蟲啉增效作用及其機制[J].中國植保導(dǎo)刊,2019,39(11):2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