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榮,王守慧,劉 偉,蔡 華
(1.滁州職業(yè)技術學院,安徽滁州 239000; 2. 安徽源隆生態(tài)農業(yè)有限公司,安徽滁州 239000; 3.滁州學院生物與食品工程學院,安徽滁州 239000)
中墾麥212是安徽源隆生態(tài)農業(yè)有限公司采用系譜法選育而成的高產優(yōu)質抗病小麥新品種。其母本為河南省農科院培育的高產強筋優(yōu)質品種鄭麥9023,父本為江蘇省農科院培育的豐產抗赤霉病品種寧麥9號。該品種于2016-2019年參加國家冬小麥(長江中下游組)區(qū)域試驗和生產試驗,2020年1月經第四屆國家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第三次主任委員會會議審定通過,審定編號為國審麥20200005。
該品種春性,全生育期192 d,與對照揚麥20相當。幼苗半直立,葉片寬長,葉色深綠,分蘗力中等。株高85 cm左右,株型緊湊,抗倒性好。穗層整齊,熟相好。紡錘形穗,長芒,白殼,紅粒,籽粒角質,飽滿度好。有效穗數439.5×104·hm-2,穗粒數38.8,千粒重41.9 g。
該品種田間豐相好。2016-2017年度參加國家冬小麥(長江中下游組)區(qū)域試驗,平均產量6 492.3 kg·hm-2,比對照揚麥20增產8.54%,差異極顯著,組內排名第一;2017-2018年續(xù)試,平均產量6 388.7 kg·hm-2,比揚麥20增產 8.02%,差異極顯著,組內排名第一。2018-2019年參加生產試驗,平均產量6 582.3 kg·hm-2,比對照揚麥20增產5.23%,差異顯著,組內排名第三。
2016-2017、2017-2018年經農業(yè)部谷物及制品質量監(jiān)督檢驗測試中心檢驗,籽粒容重分別為804和802 g·L-1,粗蛋白(干基)含量分別為12.18%和13.71%,濕面筋含量分別為26%和29%,穩(wěn)定時間2.9和3 min,吸水率分別為 62.7%和62.3%,最大拉伸阻力分別為186 和190 EU,拉伸面積分別為46和47 cm2。
該品種綜合抗病性較好,田間自然發(fā)病條件下,赤霉病、黃花葉病、條銹葉銹等病害發(fā)生均較輕,白粉病、紋枯病較重。2016-2017、2017-2018年經中國農科院植保所抗病性鑒定,對赤霉病分別表現為中抗和中感,對葉銹病分別表現為高感和中感,對條銹病分別表現為高感和中感,對紋枯病分別表現為高感和中感,對白粉病分別表現為高感和高感。
中墾麥212適宜在長江中下游冬麥區(qū)的江蘇和安徽兩省淮河以南地區(qū)、湖北、浙江、上海、河南信陽地區(qū)種植。適宜播期為10月25至11月15日。田間做好“三溝配套”,適期播種時基本苗為225×104株·hm-2左右,推遲播種或肥力偏低應適當增加基本苗。注意科學施肥,按照氮肥基施70%、追施30%(其中臘苗肥15%、拔節(jié)孕穗肥85%)的原則,抽穗揚花后噴施葉面肥。加強病蟲草害防治,冬前注意封閉除草,抽穗初花期進行“一噴三防”,以保證豐產穩(wěn)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