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勛
“美”這個字,在日常生活中,用到的機會很多。覺得一個人很美,一片風景很美,讀一首詩,看一幅畫,聽一段樂曲,心里感動,也都可能說“很美”。
《說文解字》從字源上批注“美”,把“美”上下拆開,解釋成“羊大為美”。
近代研究美學的學者,有人認為,“羊大為美”,指的是人類最初吃羊肉的快樂?!懊馈边@個字,因此應該起源于味覺。
這一派學者的理論,到目前為止,并未獲得美學界一致的同意。一般人也以為,目前我們用到“美”這個字,還是有比較多“精神”“心靈”的內涵。覺得一個人很美,覺得一片風景很美,欣賞繪畫,聆聽音樂,心情上愉悅豐富的感覺,似乎與“吃羊肉”的快樂有所不同。
“美”這個漢字,由“羊大”二字合成,是否與吃羊肉有關,在美學領域還有爭議。
我們凝視一個人,覺得這個人很美,他的一顰一笑,都變成牽掛,有時對方并不知道,只是自己私下欣賞,心里也滿足喜悅。我們面對一片夕陽,看到西天上剎那間色彩燦爛的變化,我們看到的仿佛不只是風景,也同時看到了所有生命完成自己時的莊嚴。
春天走到山上看到滿山花朵的綻放,忍不住歡欣鼓舞,想放懷盡情大叫幾聲。偶然在寧靜的夏夜海濱,一抬頭看到滿天繁星,心中忽然好像被許多喜悅驚訝充滿,竟然可以熱淚盈眶。
許多生命中的美,并不是物質,沒有實際利益,但是,情動于中,留在記憶深處久久不能忘卻。
“美”好像是心里埋藏很久的記憶,擱置在角落,連自己也忘了,卻忽然被觸動,深藏底層的生命,一時被呼喚了起來。
吃羊肉,當然有快樂,不只吃飽肚子,也在口腔間留有許多滋味。但是,“吃羊肉”的滋味,畢竟與許許多多內心深處極其復雜的心靈變化有所不同。近代美學因此更精細地分別,把口腔上官能的快樂稱為“快感”,心靈上豐富的滿足才構成“美感”。
孟子說:“充實之謂美?!钡拇_,“美”使生命充實了起來。
一個人,如果在饑餓的時候,吃一頓羊肉,無疑是非常大的快樂??湛盏奈?,被食物充滿,一定也是“充實”的滿足。但是太過饑餓的時候,狼吞虎咽,甚至饑不擇食,就只有器官上的充實,可能連口腔上滋味都品嘗不出。
“品嘗”,因此并不等于“吃飽”。
物質缺乏,太過饑餓的社會,人如同動物,只滿足生存最基本的需求,“吃到飽”其實無可厚非。但是,人類在脫離饑餓階段之后,—直停留在“吃到飽”的滿足,口腔中所有復雜的味覺潛能都無法開發(fā)。吃得粗糙野蠻,品嘗不出酸甜苦辣咸的豐富變化,也就品嘗不出五味雜陳的人生況味。
西方人講一個人的生活質量,常常用到“taste”這個詞,中國從東漢以后,特別重視“品”;欣賞詩的書叫“詩品”,欣賞畫的書叫“畫品”,評論人物言行舉止性情,叫作“人品”?!捌贰?,也就是“品味”?!捌肺丁眱蓚€字都與“口”有關,但已不是用來“吃到飽”的“口”。
“品”如果不是一個口,而是三個口,一定是口腔的味覺已經有了不同層次的需求。生活有品味,生命有品味,還是要有比“吃到飽”多一點的精神心靈上的滿足吧。
一個人沒有“品味”,即使財大氣粗,仍然是精神上的窮人。一個社會,沒有“品味”,物質越富有,精神越是困窘空虛。(摘自《此時眾生》)
編輯 楊易霖 74463892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