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歡 陳海萍 饒登峰 李興華 張盛
(1.湖北黃岡市農業(yè)科學院,438000;2英山縣溫泉鎮(zhèn)農技推廣服務中心,438700;3.英山縣種子管理局,438700)
為促進優(yōu)質水稻的高效發(fā)展,需要結合實際栽種情況進行技術轉型與升級,在保證水稻品種質量的情況下,科學管控水稻種植生產規(guī)模與種植制度,科學提升肥料、水資源以及農藥的利用率,盡可能降低病蟲災害對水稻的影響。
首先,我國作為水稻種植大國,水稻的種植面積是全部谷物種植面積的26%。但是隨著城鎮(zhèn)化建設的不斷加快,人口數(shù)量急劇上漲,與水稻產量降低、種植面積減少的情況產生矛盾,由此引發(fā)的諸多糧食問題將會影響社會穩(wěn)定。我國優(yōu)勢水稻栽培質量整體偏低,不具備較強的市場競爭力,難以在國際優(yōu)質糧食市場中產生積極影響力。因此,進一步提高優(yōu)質水稻種植質量與產量,才能對我國糧食食品安全提供可靠支撐。提高優(yōu)質水稻栽培技術與病蟲害防治方法是當前國際大環(huán)境對水稻發(fā)展提出的要求,只有明確優(yōu)質水稻的發(fā)展方法,分析糧食遺傳因子,才能提高生產質量。
水稻作物的生長特性是:喜高溫、高濕環(huán)境,且水稻作物會受到各地域氣候環(huán)境的不同,出現(xiàn)差異化的熟制,例如,東北地區(qū)的水稻成熟周期為1年,華東地區(qū)的水稻成熟周期為半年,而以海南為代表的南方地區(qū)的水稻成熟周期為4個月。因此,在水稻種植工作中,需要緊密結合實際氣候環(huán)境,及時調整水稻的種植時間與栽培技術。此外,關于特殊的水稻品種的種植,還需要結合品種的生長特性進行調整,且優(yōu)質水稻的種植應符合自然、科學、適宜的生長條件。
土壤作為水稻生長主要根基,相應的土壤條件直接決定了水稻的生產質量與栽培方式。種植水稻之前,應首先對土壤進行成分測定與分析,保證土壤肥力處于適宜狀態(tài)。通常情況下,土壤質地松軟、有機肥料含量高時,水稻的產量也能得到提升。
在水稻種植過程中,必須要注意從各個方面科學應用技術。首先,選種是關鍵環(huán)節(jié),水稻種植要能結合土壤和氣候等因素做好育苗。保障水稻高產優(yōu)質生長,要注重選擇發(fā)芽率高的品種,注重水稻品種綜合指數(shù)。其次是對田地的選擇,要確保土壤的肥力,富含有機物質,具有良好的土壤疏松性,為水稻種植提供良好的生長環(huán)境。還要保證水稻生長具備充足的日照,促使水稻生長得籽粒飽滿。此外,選擇水稻栽培時間也很關鍵,由于我國不同地區(qū)環(huán)境氣候的差異,水稻的栽培時間有著很大的差異性,必須結合實際的地理環(huán)境和氣候條件進行栽培。
合理的種植密度是獲得高產優(yōu)質水稻的重要前提。高密度雖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水稻種植樹木,但會影響水稻的光合作用,影響水稻的正常生長。但是合理密植則會有助于水稻接受更充足的陽光,不僅不會影響水稻通氣,同時還能加強光合作用,推進有機物質的積累,提高水稻產量。種植密度還需按照品種類型、土壤肥力、種植形式等確定。
水肥管理也是影響水稻產量和生長的重要因素,水稻不同生育期對水分和養(yǎng)分的需求不同,必須結合水稻不同生育階段的需要做好水肥管理。一般來說,插秧后25天左右,對水肥的需求量比較大。當有效分蘗大量出現(xiàn)時,田間不能缺少水資源,而排水曬田可以控制無效分蘗的發(fā)生。大米對水質的要求也很高,因此對水質的控制更為關鍵。在水稻施肥過程中,主要通過基肥、分蘗肥和穗肥來實現(xiàn)。施肥時,要結合土壤肥力和水稻密度,保證施肥質量。
除草的目的是避免雜草搶奪水稻養(yǎng)分和光照,以便更好地提高水稻產量。除草方法有很多種,其中化學除草效率最高,但易造成藥物污染,對生態(tài)環(huán)境影響嚴重。在稻田雜草數(shù)量相對可控的情況下,應盡量減少噴灑農藥的頻率。另外,可以根據實際需要決定是否采用人工除草。有條件的話,也可以把鴨子放歸稻田吃草。
要提高水稻產量與栽培技術,有必要通過提高水稻機械化來解決插秧模式、裝備以及技術問題。機械化技術的應用范圍包括雙季稻和雜交稻的機插、雜交稻制種、機械化施肥施藥、精量播種取秧等??梢岳脵C械化完成深施肥與機插一次作業(yè),并結合供秧選擇水稻品種,尋找符合機械化操作的土地,從而促進優(yōu)質水稻的規(guī)?;耘?。
水稻栽培植株較近,如有病蟲害,很容易造成整個田間的嚴重破壞。生物防治可以通過生物屬性關系實現(xiàn)綠色防治,如在稻田中添加稻螟或稻飛虱等雜草,實現(xiàn)生態(tài)防治;物理防治利用物理手段誘殺害蟲,如部分地區(qū)使用的光源誘殺裝置,利用害蟲趨光性吸引害蟲的聚集和清除。
利用藥物防治病蟲害雖然也會對水稻造成一定危害,但面臨那些發(fā)病快、危害大的病蟲害,要及時用藥物控制病蟲害的傳播,以減少水稻種植的損失。由于化學藥物的許多成分容易造成水稻生長受限,因此在使用農藥時,應先明確病蟲害種類,再進行靶向用藥,田間水層應控制在3cm以上,這樣才能更有效、更有針對性地防治水稻化學藥品,減少對大米的危害。在使用特定農藥時,應嚴格按照適量使用,避免對水稻造成過度傷害,同時也要避免因過少而未能控制病蟲害而加重田間損害。
農民在種植水稻的過程中,必須具備一定病蟲害防治意識,以便能夠有效控制病蟲害。各地農業(yè)部分通過構建有關的知識平臺,以及提供相應的圖書,使農民可以更好地掌握農業(yè)的種植知識認識到病蟲害防治的重要性。同時,還應逐漸地改進和更新水稻病蟲害防治技術,加強水稻病蟲害的防治效果,最終提高水稻的產量。
科學的田間保護也能很好地減少病蟲害的發(fā)生。農民需要根據水稻的生長狀況和水稻不同生長階段的不同營養(yǎng)需求,開展科學的灌溉施肥工作,為水稻提供適宜的肥水。同時,農民要做好除草工作。及時除草可以控制雜草對養(yǎng)分的吸收,防止雜草大量生長,保證水稻幼苗吸收養(yǎng)分的充足性,從而保證水稻高產目標的順利實現(xiàn),同時可以避免雜草在生長過程中造成的一些病蟲害過程。因此,各地有必要進一步加強對農民的培訓,促進農民田間管理能力的提高,學習一些最新的田間水稻管理技術,借助先進技術提高水稻產量。此外,各地區(qū)應聘請相關專家對當?shù)赝寥肋M行調查,并采取有效的預防和維護措施,最大限度地提高水稻產量。
水稻作為我國極為關鍵的一種農作物,在我國人民解決溫飽問題中發(fā)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水稻種植關系著我國的經濟發(fā)展、國計民生問題等,故而提高水稻產量和質量是水稻種植者一直追求的目標。而只有水稻生產環(huán)境的適宜性得到有效保障,才能為水稻生長創(chuàng)造合理條件,加強病蟲害防治意識,做好病蟲害防治工作,才能順利完成此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