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國梁
毛姆在《閱讀是一座隨身攜帶的避難所》中說:“養(yǎng)成讀書習慣,也就是給自己營造一個幾乎可以逃避生活中一切愁苦的庇護所。”對此,我深有感觸。
生活不易,常常一地雞毛,讓人不堪其擾。每當塵屑紛飛的時候,我都會進書房里“避難”。捧起一本書來讀,即刻便忘了紛紛擾擾,忘了瑣瑣碎碎。無需什么月光寶盒或者時光穿梭機,書就是最好的時空轉換器,讓你瞬間轉換到另外一個場景,與現實生活隔開。那種感覺像什么?就像你輕輕一躍,跳上一只小船,撐起一支長篙,然后向青草更青處漫溯,很快就能抵達另一個完全不同的世界。在書籍的避風港里,心緒平靜,樂而忘憂。
不過,我讀書并非完全是逃避生活中的一切愁苦,因為我覺得逃避是消極的,而且是自甘沉淪的。我選擇在書中“避難”,只是想暫時把生活中那些剪不斷、理還亂的事放一放,同時更是為了讓自己清醒冷靜一下。我在書中“避難”,是為了更好地重回生活,就像是短暫停歇為的是再次啟程。
可以這樣說,我沉浸在書中世界時,現實生活與我隔著一條河的距離。此岸是書營造的世外桃源,彼岸是讓我煩憂的現實生活。隔著一段距離看你所遭遇的那些失敗、沮喪、誤解、失落、愁苦、紛爭等等,就會覺得一切都變得輕了許多。那些壓得你徹夜失眠的事件和情緒,如果你長時間困擾其中,便會被封閉在一個幽暗的空間,無限放大所有細微的消極情緒。反過來,如果你能夠跳出當局者迷的困境,便會看到柳暗花明的開闊世界。而書就是舟楫,渡你至春暖花開的彼岸。因為隔著一條河的距離,可以用旁觀者的視角來審視自己。書給了我們一個博大寬廣的世界,也幫我們跳出狹小的圈子,不再受困于庸常和瑣碎。書中的世界精彩紛呈,有山河壯闊,有星辰浩瀚,有悲歡離合,有人生起伏??v然書中也會有現實世界的復雜和叵測,但我們能夠站在一個相當的高度來看一切,反而覺得生活中的種種更加微小如塵埃,輕輕撣掉即可。
在書這個避風港里,我會慢慢平復心情,同時也把生活中的事件冷處理。待到把自己調整到最佳狀態(tài),再回歸生活。那時你會發(fā)現,再煩亂如麻的事做起來也能夠條分縷析,井然有序。所謂的避風港,其實更像是心靈氧吧,讓你恢復滿滿元氣再啟程。
其實我想說的是,每個人都應該找到自己的避風港。生活往往有煩惱、苦澀與無奈,如果找不到一個避風港,心靈便會疲憊不堪,失去活力。當然,這個避風港不一定是書籍,世界如此豐富精彩,總有一片風景適合棲息你的心靈。你的避風港,可以是一種藝術形式,如繪畫、書法、音樂等;也可以是一項你喜歡的體育運動,如長跑、籃球、足球等;或者干脆就是簡單地看一部電影、玩一場游戲……只要能讓你走出心靈困境,且是積極健康的,就能夠讓你感受到海闊天空、云淡風輕。
塵囂四起,需要沉淀;心靈疲憊,需要休整。找到屬于你的避風港,用來抵御生活的煩惱,獲得心靈的平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