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研究主要采用文獻資料法、教學實驗法、問卷調查法、訪談法、數(shù)理統(tǒng)計法等方法,研究結合信息化教學工具的高校大學體育教學對大學生運動成績等方面的影響,旨在探討新環(huán)境下的教學改革路徑和提高大學體育教學質量。研究結果表明:信息技術與體育課程的融合已是未來大學體育改革的趨勢,信息素養(yǎng)是大學生必須具備的基本能力之一,經過18周的教學實驗,發(fā)現(xiàn)融合了信息化教學工具的體育課堂的學生的動作技能學習和創(chuàng)編能力均優(yōu)于傳統(tǒng)教學班級。
關鍵詞:教育信息化大學體育課程改革能力本位
中圖分類號:G807.4;G434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672-3791(2021)09(c)-0000-00
Research on the Application of Information Teaching Means in College Physical Education Course
TENG Fengxian
(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Hanjiang NormalUniversity,Shiyan,HubeiProvince, 442000 China)
Abstract:This study mainly adopts the method of literature, teaching experiment, questionnaire survey, interview,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and other methods to study the influence of college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ing combined with information teaching tools on college students' sports performance, aiming to explore the teaching reform path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college physical education under the new environment.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fus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physical education curriculum is the future trend of college sports reform, information literacy is one of the basic ability of college students must have, after 18 weeks of teaching experiment, found that the integr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eaching tools sports skill class of students learning and choreographing capability is superior to traditional teaching class.
Key Words:Educational informatization; College physical Education; The curriculum reform; Competence-based
在信息技術發(fā)展支持下,我國高等教育圍繞素質教育進行了深入改革。在 2018年出臺的《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等文件指導下,我國教育信息化已開啟了高速發(fā)展新階段,當前的重要目標是要繼續(xù)加強信息化和課程教學的深度融合[1]。依托“互聯(lián)網+”技術的智慧課堂,對傳統(tǒng)課堂進行了重構,學生成為課堂的建構者,在學習過程中強調學生的自主探究、創(chuàng)新與團隊協(xié)作等能力[2]。大學體育作為以身體教育為主的一門課程,如何有效地將信息技術融入課程教學中,近年來引起了不少學者的注意。通過對中國期刊網上的相關文獻的可視化分析,發(fā)現(xiàn)我國關于互聯(lián)網與體育相關的研究最早在1996年,隨著國發(fā)[2014]46號、教技[2018]6號等文件的相繼出臺,從2014年掀起了我國關于體育信息化研究的熱潮,研究內容基本涵蓋了體育的各個領域,從發(fā)文量來看,該領域受到關注最多的是體育產業(yè)、體育賽事和體育教學[3]。與傳統(tǒng)教學相比,信息化教學模式能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突出過程評價,重視對學生的探究能力和協(xié)作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4]。體育慕課的構建,解決了傳統(tǒng)體育教學的時空、人數(shù)限制,實現(xiàn)了優(yōu)質教學資源的共享[5]。當前我國高校大學關于體育資源共享的研究主要包括共享模式、師資力量、教學環(huán)境、學生的信息素養(yǎng)等方面[6]。尹彥等研究者發(fā)現(xiàn)依托網絡教學平臺構建體育課程的翻轉課堂,對學生的體育學習成績和學習滿意度有明顯提高[7]。
當代大學生從小接觸信息化電子產品,愿意接受新鮮事物,作為信息“原住民”,他們探索信息和接受信息化教學的能力較強。在疫情期間,各高校選擇不同的平臺,比如:學習通、騰訊會議、在線MOOC、抖音直播等形式,讓學生開展居家體育學習與鍛煉,這種信息化教學方式保證了特殊情況下體育學習的不中斷,學生學習的總體滿意度較高[8]。胡德剛等研究者通過對我國47所高校的體育教學進行調研,發(fā)現(xiàn)完全依賴于直播的體育教學學習效果并不理想,讓學生通過教學視頻進行體育學習效果最優(yōu)[9]。在體育教學中結合互聯(lián)網的優(yōu)質豐富資源和高效便捷的獲取途徑,構建O2O的混合學習方式,對學生的鍛煉興趣和鍛煉積極性有著促進作用。同時,身處信息化時代,具備信息素養(yǎng)能力,能夠查找、獲取和利用信息工具是當代大學生的基本能力,也是其實現(xiàn)終身學習的重要前提[10]?,F(xiàn)如今,青少年的體質健康的提升是實現(xiàn)“健康中國”國家戰(zhàn)略的重要一環(huán),體育運動是促進個體健康的重要途徑,只有讓青少年熟練掌握一項運動技能并養(yǎng)成自覺鍛煉的習慣,才能保障其健康生活。在我國,青少年學習運動技能的主要場所還是學校,為更好地促進學生運動興趣的提高,改革體育教學,結合時代發(fā)展趨勢和學生特點研究體育教學信息化的融合途徑與趨勢,對優(yōu)化大學體育課程改革具有深遠意義。
1 研究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根據研究需要,從漢江師范學院大二學生中隨機選取兩個健美操教學班,其中一個班為實驗組,另一個班為對照組,兩個班級學生均為40名女生。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獻資料法
以“信息化”“大學體育”“課程改革”“informatization”“college sports”“the curriculum reform”等關鍵詞查找相關的期刊、報紙、圖書,查找關于信息化與大學體育教學改革等方面的文獻資料。
1.2.2 問卷調查法
根據實驗需要,設計《互聯(lián)網環(huán)境下大學生體育鍛煉行為》調查問卷,通過問卷調查大學生對互聯(lián)網環(huán)境下的鍛煉態(tài)度、鍛煉方式、鍛煉頻率等內容進行調查。
(1)問卷的效度檢驗。
為檢驗問卷的有效性,通過對7位體育教學方面的專家發(fā)放問卷測評問卷的效度,并根據專家的意見進行了問卷的修改,形成最終問卷。通過對結果的分析(見表1),該研究中設計的問卷結構合理有效。
(2)問卷的發(fā)放與回收。
在教學實驗之外,還對學生的鍛煉行為進行問卷調查。通過問卷星發(fā)放在線問卷的方式,共發(fā)放問卷80份,回收問卷80份,其中有效問卷為80份,有效回收率為100%。
1.2.3 教學實驗法
為確定究竟采取何種網絡資源或互聯(lián)網教學方式融入體育教學中,在實驗前在其他班級中開展了班級座談會,通過溝通和調查,最終選取了以QQ作為信息化輔助教學工具,進行動作視頻、音樂的發(fā)布,在線交流答疑等活動。在實驗前,對各班學生的基本運動能力和專項運動能力進行分析,通過導出上一學期體質測試成績分析兩組學生的基本運動能力差異(見表2),通過在第一周課前進行健美操組合動作測評來分析兩組學生的專項運動能力差異(見表3)。通過對測試成績的數(shù)據分析,發(fā)現(xiàn)兩組學生在實驗前的基本和專項運動能力上沒有明顯差異。
實驗持續(xù)時間18周,每周1次,每次90min。在教學實驗中,為保證教學進度和教學時間基本相同,由相同的任課教師按教學大綱中規(guī)定的內容對兩個班級開展教學。對照組按教學大綱進行常規(guī)的大眾健美操教學,主要教學內容為大眾健美操3級和簡單健美操組合動作創(chuàng)編,授課方式以面授為主。實驗組的教學內容同對照組,只是在教學中增加信息化教學工具,通過QQ群在課前、課后發(fā)布教學視頻和音樂,布置課前預習,課后作業(yè),開展在線交流答疑等活動(見表4)。期末的技術動作測試由體操教研室的兩名教師共同評定,兩個班級所用的主要教學方法一致,主要是講解法、示范法等方法。
1.2.4 數(shù)理統(tǒng)計法
將實驗組和對照組18周教學實驗之后的測試成績錄入系統(tǒng),通過SPSS 26.0統(tǒng)計軟件進行數(shù)據處理。
2 ?研究結果與分析
2.1研究對象課余鍛煉方式的基本情況
通過對學生發(fā)放體育鍛煉情況調查問卷,發(fā)現(xiàn)調查的學生中經常參與體育鍛煉的同學不到10%,基本不參與體育鍛煉的同學超過65%。所以,對于大部分同學來說,體育課堂是他們在校期間參與體育活動的主要途徑。通過調查,還發(fā)現(xiàn)多數(shù)同學曾經嘗試或體驗通過互聯(lián)網進行體育鍛煉,不少同學對該種鍛煉方式充滿興趣,他們認為通過運動App、線上課程、慕課等方式進行體育學習形式新穎,教學內容豐富,練習時間相對自由等特點。他們認為通過互聯(lián)網下的新型教學方式,可以學到新的運動技能和知識,對其鍛煉態(tài)度的培養(yǎng)有促進作用。
2020年疫情防控期間,由于空間的局限,線上教學為體育教學的延續(xù)提供了一種新的手段和視角,但也應注意體育教育的特殊性,在線教學和理論教學不能完全替代身體教育,運動技能的學習仍要以線下學習為主[11]。但從另一方面,在此期間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得到突顯[12],“健康第一”不在是一句空口號,而是關乎個體生活質量的重要因素,高校更應抓住此次契機,加強對學生的正確引導。合理運用互聯(lián)網資源和互聯(lián)網技術,優(yōu)化教學設計進行混合式教學,即能彌補了線下教學受場地、器材、天氣、師資等因素的限制,又發(fā)揮了互聯(lián)網資源多元化與便捷靈活的優(yōu)勢。除了MOOC以外,多數(shù)學生通過運動類App進行體育鍛煉,通過對運動數(shù)據的記錄,既滿足了大學生的運動需求,又滿足其社交訴求[13],這種新型鍛煉方式讓學生的課余體育生活變得充實和有趣。
2.2規(guī)定教學內容測試成績比較
在18周教學實驗之后,由體操教研室派出兩名健美操教師對實驗組和對照組進行大眾健美操3級動作的技術考核,按照相同的評分標準對學生進行測評。測評教師主要從表現(xiàn)力、技術的正確性、技術的協(xié)調性,連接動作的流暢性和節(jié)奏感這5個維度進行評分。由表5可知,兩組學生的規(guī)定教學內容上的成績存在差異,同時,在教學中融入了信息化教學工具的實驗組的平均成績要優(yōu)于常規(guī)教學組。
視頻技術手段可以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對教學過程與教學重難點更加了解,同時影音資料能夠有效的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突出教師的引導作用[14]。教師通過課前課后在網絡平臺發(fā)布相關學習視頻,讓學生可以隨時隨地預習和復習健美操動作。常規(guī)的大學體育課程一周只有一次,學生得到練習的機會并不多,同時由于授課班人數(shù)多和學生的學習差異性,在課堂教學中學生可能并未將動作細節(jié)和重點較好地掌握。給學生提供信息化教學資源后,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中,他們可在課外通過自主學習的方式反復觀看和練習,能更好地掌握健美操組合的技術動作。信息化的教學方式,將體育課堂延伸到課外,為學生提高運動技能和開展課外體育活動提供了有力保障。
2.3 動作創(chuàng)編部分測試成績比較
評分教師對兩組學生的健美操動作創(chuàng)編進行打分,主要從創(chuàng)編合理性、帶操動作規(guī)范性、教學方法運用等方面進行考評。通過對兩組學生的動作創(chuàng)編成績進行分析(見表6),發(fā)現(xiàn)兩組學生的成績存在差異性,實驗組在該項的平均分更高。
在進行新版課程教學大綱修訂之后,在成套動作教學外增加了動作創(chuàng)編模塊,旨在激發(fā)學生學習主動性,提高其創(chuàng)新能力。在造型、簡單動作組合的創(chuàng)編過程中,學生加深了對課堂中學過的健美操基本技術的掌握,對于教師的教學流程和教學方法更加明了和理解,在團隊成員進行交流和探討中,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與探究學習能力得到提高。能力本位教育最早起源于美國職業(yè)教育,后對我國高等教育改革產生了深遠影響[15]。在能力本位導向下,學生通過分組完成造型、動作的創(chuàng)編,在與同伴溝通交流中有效地促進了其團隊合作能力。同時,通過動作創(chuàng)編模塊為學生搭建鍛煉實踐能力的平臺,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都得到了鍛煉。教師只分派學習任務而不給學生提供相應資源,學生會在學習中耗費大量時間進行資料的查找和甄別,練習效果往往大打折扣。教師通過信息化平臺給學生提供了資源和予以在線指導,為學生節(jié)省了大量時間,方便他們能更清楚教學的重點,在動作創(chuàng)編環(huán)節(jié)的完成質量就更好。
3結語
隨著教育信息化的深入推進,信息技術與大學體育的融合,是順應時代發(fā)展需求和課程改革發(fā)展內在需要的。信息素養(yǎng)是未來學生必備的基礎能力之一,在體育教學中合理進行教學設計,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通過信息化工具進行資源的獲取與利用,有助于其運動興趣和自學能力的提高?;诨ヂ?lián)網的體育學習與鍛煉方式,形式新穎資源豐富,打破學習時空界限,能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學練熱情。融入了信息化教學手段與工具的健美操教學,對學生的動作技能和創(chuàng)新能力都有明顯提高。
信息技術可作為傳統(tǒng)體育教學的重要助力,促進我國體育教學信息化發(fā)展。該課題實驗中僅通過網絡平臺作為教學輔助工具,仍屬于較淺層次的體育教學與信心技術的融合。有條件的高??杉涌熘腔坌@建設,搭建網絡學習等云平臺,積極構建校本在線課程。高校體育教師作為課程組織實施者,不僅要加強運動技術的提高,還要加強教學理念轉變,提高自身信息化教學能力。同時,為真正實現(xiàn)對學生的“終身體育”教育,可借助互聯(lián)網將課堂與課外有機聯(lián)系起來,讓學生能做到隨時可練可學。
參考文獻
[1] 任友群.走進新時代的中國教育信息化——《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解讀之一[J].電化教育研究,2018,39(6):27-28,60.
[2]劉軍.智慧課堂:“互聯(lián)網+”時代未來學校課堂發(fā)展新路向[J].中國電化教育,2017(0):14-19.
[3]田烈,周浩,譚博.我國體育信息化研究的知識圖譜分析[J].體育文化導刊,2017(7):184-189.
[4]王繼新,左明章,鄭旭東.信息化教育:理念、環(huán)境、資源與應用[M].武漢: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14:162.
[5] 陳傳湞,周威.體育“慕課”(Moocs)的應用與前景[J].四川體育科學,2016,35(3):132-136.
[6]劉永強.大學體育信息化教育資源共建共享區(qū)域推進影響因素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5,38(3):111-115.
[7]尹彥,郭愛民,張旭,鄭茗芥. 基于網絡課程平臺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大學體育健美課程中的應用研究[C]//中國體育科學學會.第十一屆全國體育科學大會論文摘要匯編.中國體育科學學會:中國體育科學學會,2019:2.
[8]陳志山,陳明海,佟楠楠.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學生居家鍛煉的思考[J].青少年體育,2020(2):23-24.
[9]胡德剛,宗波波,王寶森,張吾龍.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大學生居家體育鍛煉行為與促進研究[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20,54(6):80-86.
[10]鐘志賢.面向終身學習:信息素養(yǎng)的內涵、演進與標準[J].中國遠程教育,2013(8):21-29,95.
[11]孫科,郇昌店,任慧濤,閆士展,紀成龍,張震,王永順.危機與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下的中國體育敘事[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20,44(5):1-15,46.
[12]季瀏.居家抗疫正是強化健康教育的良機[N].中國教育報,2020-04-18(4).
[13]葉木華.運動類APP:運動新模式對大學生健康運動的啟示[J].體育文化導刊,2016(5):162-165.
[14]朱利.視頻技術手段在健美操教學中的運用研究[J].沈陽體育學院學報,2007(3):119-120,128.
[15]黃福濤.能力本位教育的歷史與比較研究——理念、制度與課程[J].中國高教研究,2012(1):27-32.
基金項目:2016年湖北省教育科學規(guī)劃項目(項目編號:2016GB191);漢江師范學院校級教學研究項目(項目編號:2016036);漢江師范學院校級科學研究項目(項目編號:XJ2020017)。
作者簡介:滕鳳仙(1985—),女,碩士,講師,主要從事健美操、體育心理學、運動訓練科學理論與實踐研究。
DOI:10.16661/j.cnki.1672-3791.2109-5042-6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