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雨禾
張藝興在電視劇《理想照耀中國》之《烈性》中飾演熊大縝
1937 年7 月7 日夜,“盧溝橋事變”爆發(fā),日軍開啟全面侵華戰(zhàn)爭,華北地區(qū)戰(zhàn)況焦灼。戰(zhàn)火波及象牙塔,8 月,南京國民政府緊急下令,讓清華、北大、南開三校合并南遷。時任清華大學理學院院長的葉企孫,在學生兼助手熊大縝的幫助下,處理完南遷校務,隨后準備趕赴昆明,參與西南聯(lián)大的建設和教學。
與此同時,司令員呂正操領導的冀中軍區(qū),被駐守在三條重要鐵路線的日軍嚴密包圍,生活物資、武器炸藥、醫(yī)療器械和技術人才極其匱乏。這里地形平坦,開展游擊戰(zhàn)艱難,抗日軍民不得不想出地雷戰(zhàn)的法子,但發(fā)明的土炸藥要么威力不夠、點不燃,要么容易炸到自己人。為改變局勢,呂正操委托二分區(qū)參謀長張珍緊急尋覓軍工人才,首先要專業(yè)對口,最好是學化學、物理的,還必須有愛國心。張珍輾轉(zhuǎn)找到清華的熊大縝,中間人深知其為人——在國難關頭,如有必要,他定會為了祖國向危險當中去。
意料之中的,1938 年春節(jié)后的一天,熊大縝找到了恩師葉企孫,表明自己不去昆明了,他鄭重地表示,已決定要到冀中去抗日,因為那里需要科技人員。
熊大縝,籍貫江西,生于上海,學于北平。他相貌英俊,多才多藝,學生時代是校話劇團的重要演員,也是田徑運動員。學業(yè)上更是佼佼者,在寫畢業(yè)論文時,他選了當時在國際上屬于保密軍事技術的“紅外”攝影研究方向,在國內(nèi)沒有任何資料且資金缺乏的情況下,用現(xiàn)有條件在香山峰頂上拍出了整個清華園的俯視全景圖和北平城全景圖,這也是中國第一張紅外照片。1935年,他從清華大學物理系畢業(yè)后,因品學兼優(yōu),留校工作。
在民族危亡之際,他放棄了校園生活,毅然選擇投身戰(zhàn)場。系列短劇《理想照耀中國》之《烈性》就是以熊大縝為原型人物,講述其推遲結婚,放棄赴德留學,毅然投筆從戎,克服困難,研制烈性炸藥的故事。導演曲江濤從資料中就驚訝于這位人物的“完美”,這么一位“百里挑一”的高才生,為什么可以放下一切,“逆行”到那么艱苦危險的地方去抗日,哪怕清楚地知道自己的處境是九死一生?
《烈性》主創(chuàng)團隊試圖從人性的角度去理解熊大縝做出抉擇的那個瞬間,劇本中設定了熊大縝見到地下交通員因裝備的土炸藥技術落后沒有爆炸,而被日軍殺害的情節(jié),這是促使他改變的重要動機。飾演熊大縝的演員張藝興也認為人物身上最大的沖突點就是選擇,“出于一種理想和信仰……熊大縝先生做出了自己的選擇。”
熊大縝在軍區(qū)設立了技術研究社,帶領青年知識分子開展烈性炸藥、地雷和雷管等的研制生產(chǎn)工作。當時連基本的化學實驗設備都沒有,他們只能就地取材,擺一些大水缸來制造硫酸,用鐵砧、鐵錘類的器具作為工具,研制出了氯酸鉀炸藥。
1938 年9 月, 冀中根據(jù)地技術研究社自制炸藥第一次投入實戰(zhàn)。八路軍爆破組埋伏在保定平漢鐵路線兩側(cè),等待當天的日軍軍列駛過……隨著巨響,列車被爆破成功,宣告了氯酸鉀混合炸藥的勝利。之后,這項技術被用于地雷、手榴彈等火器制造,廣泛應用于“地雷戰(zhàn)”“伏擊戰(zhàn)”之中,熊大縝極具威力的烈性炸藥成為抗戰(zhàn)時期的“超級武器”。
后來,技術研究社逐漸發(fā)展為大型兵工廠,擁有2000 多名工人,每天能生產(chǎn)烈性炸藥1000公斤以上,是當時八路軍規(guī)模最大的軍工制造廠。
“ 無論身處什么樣的環(huán)境,他都始終堅守自己的理想,倔強、堅持又積極投身抗戰(zhàn)事業(yè)?!睆埶嚺d特別佩服熊先生身上倔強和堅持的特質(zhì)。
這種骨子里懷有的對祖國的熱愛正是熊大縝的“烈性”。
2021 年3 月,《烈性》劇組在山東沂蒙紅色影視基地開機,拍攝時間僅有8 天。當聽說主演張藝興腰傷復發(fā),導演曲江濤的壓力更重了。但結束完第一天的拍攝,他發(fā)現(xiàn)張藝興很入戲,心里有底了。
在他看來,張藝興是一名會給人驚喜的演員。
這份驚喜建立在張藝興敢做敢拼的性格基礎上。2017 年,他在電影《建軍大業(yè)》中飾演“秋收起義”總指揮盧德銘,并憑這一角色提名第9 屆澳門國際電影節(jié)最佳男配角獎。為了演出英雄人物盧德銘戰(zhàn)斗犧牲時中彈的真實狀態(tài),張藝興在沒有任何保護措施的情況下“砰”地倒在地上,后腦先撞到了地,導演劉偉強嚇了一跳,生怕他腦震蕩。出戲后,張藝興卻立馬起身詢問導演表演效果如何,需不需要再來一次。最終,這場戲一遍順利通過。
“血性”是張藝興讀完劇本后,在第一時間選擇入組這部作品的原因。在他看來,熊大縝是一位帶著書生氣的熱血戰(zhàn)士。出于對人物的欽佩,他總要在稱呼時加上“先生”的尊稱。
不同年代,“烈性”青年們心懷的大義是共通的。張藝興覺得,在抗日救亡的年代,以熊大縝為代表的每一位熱血戰(zhàn)士身后都有許多讓人動容的英雄事跡,熊大縝先生讓他看到了那個時代的青年們最陽光、積極、熱烈的態(tài)度。他也希望自己是一個積極熱血的人,可以永遠求知,永遠學有所用,能夠為國貢獻自己力所能及的力量。
拍攝中,曲江濤發(fā)現(xiàn)了更多細節(jié),張藝興對軍人非常尊敬,喜歡軍人、軍服,很想演軍人角色。這種情懷很早之前就萌芽了,在《建軍大業(yè)》首映禮上,他曾表示能飾演軍人算是間接圓了自己從小的從軍夢。在《烈性》片場,張藝興大部分時間都穿著軍裝。在戰(zhàn)場上,軍人們輕傷不下火線,而作為文藝工作者,不因病痛影響工作,在張藝興的身上,有著像劇中人物一樣的“烈性”。
張藝興和熊大縝的外形有點像,都是20 多歲、陽光英俊、朝氣蓬勃的年輕人,這是他出演熊大縝的先天優(yōu)勢。同時,張藝興在鏡頭下非常自如,很有表演經(jīng)驗,賦予了人物層次感。
劇中有一場感情激烈的戲,為掩護熊大縝,交通員近乎自殺式地開槍和特務混戰(zhàn),最后被日本軍官打死??粗煜さ膽?zhàn)友犧牲,飾演熊大縝的張藝興跪倒在地,痛哭流涕。
片場的人都被張藝興在戲里的情緒感染了,場面靜了一下后,全場開始鼓掌。這一幕超出了曲江濤的預期,他本來設想的是演員“虎目含淚”的情景,但張藝興跪在地上、痛心疾首,表情悲傷到幾乎猙獰,比自己原本構想的要更加震撼。
到了后期,曲江濤發(fā)現(xiàn)張藝興超常發(fā)揮的時刻還有很多,他越來越沉浸于角色,經(jīng)常會有自己的想法與設計,不經(jīng)意間就能創(chuàng)造驚喜。
劇中,有一場熊大縝和未婚妻分別的戲,設定是他只離開兩個月,但未婚妻要哭得很厲害,張藝興由此理解了當時的歷史背景:冀中根據(jù)地當時遭侵華日軍包圍,熊大縝其實是冒著生命危險趕赴前線的,未婚妻怕他有去無還,所以才會痛哭。
針對具體情節(jié),厘清背后邏輯,張藝興會不斷反思自己所表現(xiàn)的情緒張力,再進行細微調(diào)整,做到收放自如。這種善于學習的品質(zhì)正是演員需要保留的。
接觸下來,曲江濤覺得張藝興的性格中也有熊大縝那種特別倔強、堅持的一面,而且非常刻苦。張藝興凌晨1 點多入組,又有腰傷,但全程集中于拍攝,經(jīng)常與他討論劇情和人物感情的收放度。
這種努力追求極致的作風貫穿于張藝興的生活中。他總是擔負著沉甸甸的責任,認為自己做得還不夠好,“總想突破一下自己,老跟自己較勁”。
為了追逐夢想,他不停追趕時間。22 歲上節(jié)目時,他說希望能開自己的練習生公司;24 歲生日前,他出了本成長記錄書《而立·24》;27 歲時擔任了《偶像練習生》的全民制作人代表……
29 歲生日這天, 張藝興成立了自己的公司“染色體娛樂集團”,希望建立一個沒有欺瞞和隱藏規(guī)則的“偶像成長生態(tài)”,口號是“以我來時路,贈你沿途燈”——他想用自己的經(jīng)驗為未來的偶像行業(yè)做點什么。
喜歡他的粉絲都親切地稱他為“最清白的野心家”,踏踏實實、用努力創(chuàng)造奇跡。正因如此,張藝興在演繹熊大縝的時候,對主人公克服困難的部分感觸特別深,即便沒有條件,創(chuàng)造條件也要實現(xiàn)目標。
能夠確認的是,張藝興認為自己正處在的“今天”就是革命先輩們當初的理想,而把這個國家、社會,還有自己的生活建設得更好,則是我們今天的理想,“未來希望自己更有韌性,更堅持,更不輕言放棄,永遠從骨子里深懷熱血和理想,堅守這顆對祖國滿懷赤誠的心。”
(摘自《博客天下》2021 年第6 期,本刊有刪節(ji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