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歐陽建勛
全城無花。山河嗚咽,稻穗低垂。5月22日下午一時七分,袁隆平院士與世長辭。噩耗傳來,悲涌心頭。遂與袁定江先生(袁老的二兒子)聯(lián)系,悉遺體告別儀式定于24日上午舉行。身處南昌,周日一早匆匆請假,乘高鐵到長沙。抵達高鐵南站后徑往明陽山殯儀館悼唁袁老,接站的同志說,一城鮮花盡贈一人,整個長沙城已買不到鮮花。驅車前往明陽山的路十分擁堵,自殯儀館正門外十余里人山人海。在隆平高科的同志引導下,徒步抄近路走了一截黃泥小道,一腳泥濘到達銘德廳,但未能瞻仰到袁老遺容。24日一大早,按照定江先生的安排,我與夫人坐上隆平高科的車,再次前往明陽山殯儀館見袁老最后一面。又是一路擁堵,且越往后越嚴重,最終決定步行約2 公里至銘德廳。鞠躬、繞靈、問候家屬后,匆匆踏上回南昌的高鐵,心下真正感到了卻了一樁心愿。
敬愛神農(nóng)。近距離領略袁老的風范,始于其任課題組長的“早稻品質改良”項目,我當時也參與其中。2004年12月31日,在國家雜交水稻研究中心召開項目鑒定會議,科研任務圓滿完成。當時對學術泰斗的嚴格深有感觸。日后我在隆平米業(yè)兼職后,更時有耳聞老爺子的嚴厲。然而一篇《媽媽,稻子熟了》,“媽媽,您在安江,我在長沙,隔得很遠很遠,我在夢里總是想著您,想著安江這個地方”,卻盡顯國士的思戀柔情。隨著與袁老的交往增多,更多感受到的是他的平易近人與有求必應。印象中,不少涉糧涉農(nóng)的企業(yè)、產(chǎn)品、活動都得到了他諸多大力支持。2010年的世界糧食日,湖南省糧食系統(tǒng)在炎帝陵隆重舉行“公祭中華始祖炎帝神農(nóng)氏典禮”,受單位委托,我與時任湖南省糧食局副局長石少龍去懇請袁老親自出席、為大典點燃炎帝圣火。其時袁老身有微恙,身邊工作人員紛紛反對其長途跋涉,但最終袁老還是欣然前往。不想抵達炎陵高速出口立交互通時,坐在車后座的袁老頭因急速剎車碰到了車窗,連喊“哎喲”。緊急情況下,連忙將袁老送至醫(yī)院。照完CT,所幸平安無事。袁老聽聞結果,立即點了一根煙,爽朗高聲道:“那我‘叭’根煙著!”翌日,點燃圣火后,又風馳電掣返程,一路上圍繞稻米產(chǎn)業(yè)問題旁征博引、談笑風生,仿佛昨日之事早已九霄云外……
熱愛長沙。袁老祖籍江西,定居長沙。長沙這座城市,資源不及北京上海,富裕難比廣州深圳,閑適不比昆明三亞,當年的文夕大火更毀滅了無數(shù)亭臺樓榭,很難尋覓久遠的如若蘇杭的古宅園林。但這一城的山水洲亭,保留著最質樸純粹的人文、敢為人先的擔當、炙熱赤誠的真誠,尤其是底蘊深厚的感恩。自高鐵抵達長沙開始,這幾天,真切感到整個城市彌漫著的悲傷:靜佇雨中的十里長隊,發(fā)自肺腑的口號送行,自發(fā)自愿的深夜花祭……更有感觸的是,臨近明陽山的城區(qū)大面積堵車,的士主動免費接送,花店免費提供白菊,有人自發(fā)擺攤贈茶,有人免費送口罩……這座網(wǎng)紅城市,感恩文化浸盈血脈,活躍地孕育著明天的希望!
袁老的一輩子,豁達、大度、感恩、本真、不裝;勇于創(chuàng)新、樸實無華,躬耕田野,腳踏實地,心系蒼生,胸懷天下!
深切緬懷袁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