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健
《司馬光》是統(tǒng)編教材三年級上第八單元的一篇課文,也是小學階段安排的第一篇文言文(小古文)。上好第一篇文言文《司馬光》會對學生未來學習文言文,奠定良好基礎(chǔ)。
一、明確《司馬光》的教材編排和教學要求:
根據(jù)統(tǒng)編教材較大幅度增加古詩文的編排,旨在對學生進行傳統(tǒng)文化的教育,感受祖國語言文字的無窮魅力,激發(fā)對語文學習的熱愛?!端抉R光》作為第一篇文言文,第一次出現(xiàn)在中年級。如何教好第一篇文言文,首先明確古詩文學習在中年級總體要求:要在低年級要求識字、寫字、背誦、積累的基礎(chǔ)上,了解古詩文的意思。同時還要明確這篇課文,所在的第八單元人文主題“美好品質(zhì)”和語文要素“學習帶著問題默讀、理解課文的意思。”最后還要聯(lián)系本篇課文的教學要求:1、正確跟讀課文、背誦課文。2、能借助注釋了解課文大意,并用自己的話講故事。3、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點,簡簡單單說出文言文于現(xiàn)代文的區(qū)別。
二、教學過程中的對小古文學習的幾點做法
1.感知特點:初步對文言文文體特點的感知和認識
出示由右向左豎形排列的,沒有標點的小古文,讓學生讀一讀,感知這種文章就是:“文言文”,文言文就是古人寫文章時使用的語言。學生通過觀察發(fā)現(xiàn):文言文沒有標點,從右向左豎著排列,文字簡短。告知學生只要掌握了學習方法,我們就能讀懂文言文中的故事。
2.領(lǐng)悟方法:邊學習邊領(lǐng)悟小古文的學習方法
(1) 讀書百變其義自見:指導讀分三步:第一步,出示文言文的原文:沒有標點斷句,學生試一試,讀一讀,體會沒有標點讀起來很困難,為了方便我們的學習加上了標點;第二步,“群兒戲于庭,一兒登甕,足跌沒水中,眾皆棄去,光持石擊甕破之,水迸,兒得活?!背鍪菊n文,學生讀一讀,練一練,談談讀的感受,感覺容易很多。老師范讀,學生跟讀。第三步,“群兒/戲于庭,一兒/登甕,足跌/沒水中,眾/皆棄去,光/持石/擊甕/破之,水迸,兒/得活?!痹诔鍪居型nD現(xiàn)的課文,學生再次練一練,讀一讀。老師自然停頓范讀,學生跟讀,再說一說讀的感受,似乎有點明白了,但是還不太清楚,第四步,看看圖再讀一讀,學生大多可以讀順暢、能初步感知文言文的意思。
(2)借助注釋幫助讀懂:這個環(huán)節(jié)重在通過學生默讀課文,默讀注釋,試著理解課文的內(nèi)容:“群兒戲于庭”、“一兒登甕” :出示“缸”“甕”圖片進行比較,幫助理解?!八拧?,配合插圖進行理解。學生借助注釋大都能說出意思。
(3)組詞換詞發(fā)揮想象:有的單音節(jié)詞語可以已通過組成詞語來理解:比如“跌”:跌進,“沒”:淹沒,“眾”:眾人,“擊”:擊打?!皯颉保河螒?。有的單音節(jié)詞還可以換成常用詞語:“登”:爬,“足”:腳,“去”:離開。通過換詞和組詞,課文的意思學生已經(jīng)可以弄懂了。
3.古今對照,感受小古文的魅力(感受魅力)
試著讓學生用自己的話說一說這篇課文的意思,在出示現(xiàn)代文《司馬光》,對照兩篇課文讀一讀,
說一說“文言文”給你什么樣的感受,讓學生體會文言文的語言簡潔,意義豐富的特點,感受文言文的魅力:是傳統(tǒng)文化的精髓。感受祖國語言文字的博大精深。
4.拓展閱讀,學用結(jié)合:
通過《司馬光》的學習,回顧梳理學習文言文的方法:1、多讀。2、借助注釋。3、組詞擴詞想象······啟發(fā)學生學習方法還有很多,只要我們勤于思考,善于發(fā)現(xiàn)就會有更多的方法幫助我們讀懂文言文。為培養(yǎng)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檢驗學習方法,師生共同進行拓展閱讀:看一看《徐孺子賞月》這篇小古文給我們講了一個什么故事:
徐孺子年九歲,嘗月下戲,人語之曰:“若令月中無物,當極明邪?”徐曰:“不然。譬如人眼中有瞳子,無此必不明?!?/p>
【注釋】
①嘗:曾經(jīng)。
②戲:玩耍,嬉戲。
③語:對……說。
④若令:如果。物:指人和事物。神話傳說月亮里有嫦娥、玉兔、桂樹等。
⑤然:這樣。
⑥瞳子:瞳孔。
學生按照書梳理出的學習方法,自己學習,大多能夠用自己的話說出《徐孺子賞月》的古詩內(nèi)容。
當學生第一次學習文言文時,教師首先要激發(fā)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通過對文體的感知和了解,有意識的滲透學習方法,感受文言文的簡約而意豐,抓住了感知特點、領(lǐng)悟方法、古今對照、拓展閱讀以上幾個點,就能為學生未來學習(小古文)文言文打下良好的學習基礎(ch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