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初中,古詩文一直都是語文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內容。古詩文不但是我國歷史文化的重要載體,而且也是對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有效延續(xù),因此其地位與作用不需多說。但是,在初中古詩文教學中存在一些問題,因為古詩文對學生來說比較陌生,加之教師的教學方法等,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缺乏學習興趣,學習積極性不高,對教師教學質量和學生學習質量產(chǎn)生不利影響。因此,教師就需要對現(xiàn)有教學方法進行創(chuàng)新,提升學生學習古詩文興趣,促進教學質量的提升。互聯(lián)網(wǎng)發(fā)展給語文教學帶來新的機遇,微課在高中古詩文學習中的正確使用,是教育實現(xiàn)信息化發(fā)展的重要途徑,也是學生學習效率提高的重要支撐。
一、微課在《觀滄?!方虒W導入環(huán)節(jié)的實踐應用
《觀滄海》是初中語文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的一篇古詩,這首詩主要描寫了作者登山望海的所見所想,通過豐富的想象,勾勒出大海吞沒日月星河的壯麗情境,特別壯觀,作者通過這種景象展現(xiàn)自身廣大胸襟和樂觀豪邁的進取精神,表達了自己有一天能夠建功立業(yè)、一統(tǒng)天下的偉大意愿。
利用微課在進行《觀滄?!方虒W導入時,可以分為3個階段,首先教師可以提前制作一個短視頻,在課堂上進行播放,以動畫視頻表現(xiàn)形式讓學生了解曹操登碣石山破柳城的具體經(jīng)過,在這一過程中還可以插入音樂,利用多媒體播放海潮聲音,強化情境設置。其次,通過短視頻形式介紹這首詩的寫作背景:東漢時期,在建安十二年,曹操打算遠征,占據(jù)遼西三郡烏桓,把躲在當?shù)卦B部隊殘兵敗將進行剿滅,表面上修棧道,實際是為了達到自己計劃目標,在經(jīng)歷了數(shù)月之后,作為烏桓的都城柳州就被瞬間攻破,曹操部隊獲得全面勝利。烏桓之戰(zhàn)使得曹操離一統(tǒng)天下目標更進了一步,在回歸途中,他經(jīng)過碣石山,面對茫茫大海,心情難以平靜,有感而發(fā),將自己宏偉抱負融入到詩歌中,借助大海形象進行表現(xiàn),寫下了《觀滄?!愤@首詩,后被廣為流傳。最后,可以對作者進行介紹,課堂上可以對學生進行提問,誰知道曹操的相關故事,可以在課堂上進行分享,其中肯定會有許多學生紛紛舉手回答,這樣帶動課堂氣氛,等同學們說完之后,教師可以進行概括總結,介紹曹操,字孟德,小名為阿瞞,是東漢末年軍事家、政治家及詩人,作為建安時期代表詩人之一,與曹丕和曹植統(tǒng)稱“三曹”,在漢獻帝時期,任職丞相,稱為魏王。一生經(jīng)歷南征北戰(zhàn),人生中交織著勝利之喜悅與失敗之痛苦,但是,面對困難他從不氣餒,把一統(tǒng)天下作為人生目標,并且不斷進行努力爭取。關于軍事與政治層面,他消滅了許多北方割據(jù)勢力,在一定程度上將中國北方大部分區(qū)域實現(xiàn)了統(tǒng)一。關于文學層面,創(chuàng)立了很多優(yōu)秀詩篇,除了《觀滄海》,還有《蒿里行》和《龜雖壽》等,他的詩歌表現(xiàn)藝術風格主要是康概悲壯、氣魄雄偉,抒發(fā)了自己的人生理想和政治抱負,同時也體現(xiàn)出當時人民生活的疾苦。通過這三個環(huán)節(jié)進行教學導入,讓學生對這首詩寫作背景和作者進一步了解,從而更好地去理解詩歌內容[1]。
通過生動想象和課堂導入,以動畫視頻和音樂等形式,對故事進行設定,可以把學生從課堂中帶入當時作者所處的戰(zhàn)爭環(huán)境,在這金戈鐵馬,群雄眾多的英雄時代,通過穿越式教學,對學生學習方式進行創(chuàng)新,有著豐富的感染力和感召力,可以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使其學習古詩文主觀能動性也會提高,不但能夠實現(xiàn)在快樂的環(huán)境中學習,而且也對作者的個人背景和這首詩寫作環(huán)境進行了解和掌握,讓學生感受到曹操胸懷天下的雄心壯志與廣闊胸懷,促進思想境界的升化,陶冶學生情操。
二、微課在《陋室銘》教學導入環(huán)節(jié)的實踐應用
《陋室銘》是初中語文人教版七年級下冊第四單元教學內容,是唐朝著名文學家劉禹錫的主要代表作,是一篇托物言志的駢體銘文,作者通過贊美陋室表達自己樂觀積極,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個人品質。本篇文章層次分明,利用山水起興,襯托出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關鍵核心,通過室外、室內景色和室中事下筆,體現(xiàn)了陋室不陋的高深境界,從作者人生經(jīng)歷中可以看出,其豪情一直從未改變。
微課在《陋室銘》這一課程教學環(huán)節(jié)導入時,可以通過走進作者、了解作者背景和提問形式進行教學。語文教師在進行微課設計時,首先,可以通過大家所熟悉的快閃為切入點,可以以“他的人生很傳奇”為題制作快閃,通過相關字幕,以快閃形式概括作者一生的主要經(jīng)歷,為學生學習這邊文章設下懸念。具體字幕可以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第一,他是耿直男孩,愛搞大事情,進行永貞革新,控制藩鎮(zhèn),對宦官進行嚴厲打擊,經(jīng)歷一段時間后,以失敗而告終,最終被貶。第二,他是學神,三十歲左右就成了皇帝身邊的大紅人,擔任宣傳部、文化部、外交部及教育部門的重要職責。第三,他就像打不死的小強一樣,歷經(jīng)而是多年,被身邊人排擠、經(jīng)歷各種打擊和流放,面對這些,他從來不認輸,不低頭,永遠保持著豪情萬丈。用快閃形式進行播放,學生還處在驚訝中,教師就可以引入教學內容說出他就是著名詩豪劉禹錫,現(xiàn)在讓我們走進劉禹錫的人生,感受他的內心世界,了解他貶官30余年,為何豪情依舊存在,它是怎樣走出前半生,歸來仍是少年的,之后以“晴空一鶴排云上,便引詩情到碧霄”為出發(fā)點,利用“鶴”形象制作畫面,通過一直毛筆點開歷史煙云,在空寂的山中,一只仙鶴騰沖而上,飛過萬重山峰,直至云霄,經(jīng)過各代文人寄情的幽竹中,顯出陋室一角,同時引出課題《陋室銘》。其次,教師可以提出問題,問學生有沒有屬于有自己的座右銘?讓學生進行闡述,然后通過介紹“銘”的意思。就是時刻警醒自己的文字,分析銘還有什么意思?說明是古代時期,可在一些器物上用來時刻警醒和告誡自己的相關文字,之后就成為一種寫作問題,該文體主要表現(xiàn)特點是廣泛采用對偶和排比句,之后教師可以對作者進行介紹,劉禹錫字夢得,中唐時期著名哲學家與詩人,生活在安史之亂以后,對社會現(xiàn)實情況比較關注,經(jīng)常憂國憂民。帶學生了解劉禹錫是如何給自己居住的陋室做“銘”的[2]。
順應時代發(fā)展要求,通過網(wǎng)絡和快閃形式,讓學生在視覺沖擊中了解作者命途多舛的人生,以提問方式讓學生充滿好奇和疑問,設置懸念,從而增強學生的學習熱情,讓其迫不及待地了解作者本人及他的作品,不僅拉近了學生與課堂內容的距離,也有利于學生個性化發(fā)展,使教學導入充滿創(chuàng)意與特色。通過利用鶴的形象,將作者積極樂觀的胸懷和豪情進一步體現(xiàn),涵蓋了歷史文人托物言志的寫作技巧,為之后課程內容解讀埋下了伏筆。
三、教學反思與總結
巧妙將微課運用到古詩教學中,找準教學切入點,會產(chǎn)生不一樣的教學效果,相對于傳統(tǒng)的課堂導入,不管是在形式上還是內容上,都有著豐富、有趣的特點,通過創(chuàng)設科學合理的學習情境,在一定程度上吸引了學生學習興趣,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熱情,是學生集中注意力,全身心投入到課程內容學習中,增加學生學習成就感和自信心,同時也提升學生對教學內容的認同感。但是,微課在實際制作過程中,有著一定難度,一方面,對教師信息技術能力有著更高要求,通常情況下,微課制作不僅僅是簡單地制作演示文稿,而是需要教師熟練運用各種視頻剪輯軟件,比如:快剪輯和AVS等視頻制作軟件,有時候還會涉及到動畫制作,再者在實施過程中,有著很高技術要求,所以,教師需要在實踐中不斷進行學習,充實自己。另一方面,語文教師需要具備較高的綜合素養(yǎng),做好充分的課前準備,要根據(jù)不同的古詩文特點,合理進行微課教學[3]。
這就要求初中語文教師在不斷實踐工作中進行知識和技能積累,根據(jù)教學實際情況,實事求是,取長補短,發(fā)揮微課在教學中的最大效應,促進學生主動投入到古詩文教學中,實現(xiàn)教學目的,提升學生的綜合學習能力。
參考文獻:
[1]相李云.淺談微課在古詩文教學導入環(huán)節(jié)中的應用——以《觀滄?!贰堵毅憽窞槔齕J].中華活頁文選(教師版),2020(03):93-94.
[2]白鳳梅.巧用微課,突破小學古詩文教學重難點[J].新課程教學(電子版),2021(02):152-153.
[3]張蕾.運用微課優(yōu)化古詩文教學的實踐策略[J].課外語文,2017(31):155-156.
崔后春,山東省濟南市章丘區(qū)繡水中學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