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我國“祝融”火星車在火星的烏托邦平原南端著陸。
最新的科學探測發(fā)現,在火星烏托邦平原距離地面1~10米的淺表底層下方有大量地下水冰存在,儲水量相當于地球面積最大的淡水湖——蘇必利爾湖?;鹦堑叵掠兴?,是否意味著火星存在或存在過生命?這些問題都有待我國火星車在烏托邦平原這片神奇之地做進一步解答。
選擇烏托邦平原著陸,或可揭開火星生命之謎。但火星登陸兇險萬分,探測器需要克服哪些困難?登陸火星又有哪些不同的方式?
成功率只有大約50%
選定著陸點后,最大的挑戰(zhàn)就是如何在火星著陸。目前,世界火星探測器著陸的成功率只有大約50%。
這是由于火星距離地球太遙遠了,地面的遙測和遙控信號很微弱。另外,由于地球與火星的通信延時達10分鐘以上,所以在火星著陸的全過程中,一切都要靠探測器自主進行。還有,當火星探測器運動到火星背面時,地球上無法準確地確定其軌道參數,這就會給再入高度的選擇帶來困難。
著陸前,必須提前給火星探測器注入數據,使它在著陸過程中完全自主地執(zhí)行上百個程序,任何一個程序都不能有誤。
進入火星大氣層后,火星探測器防熱措施如何,降落傘、氣囊和緩沖火箭等能否按程序工作,都至關重要,必須非常精確,1秒不差。因此,火星探測器的著陸過程的每個環(huán)節(jié)都不能有閃失。有一名美國科學家曾形容火星探測器著陸時的心情,就好像丈夫在產房外等待妻子分娩一樣。
原定1999年12月3日在火星著陸的美國“火星極區(qū)著陸器”在即將登陸火星表面時,由于軟件錯誤導致其起減速作用的火箭發(fā)動機過早關閉,最終撞毀。2016年10月20日,歐洲“火星生物學-2016”探測器中的“夏帕雷利”進入、降落和著陸演示器在著陸前與地面失去了聯系,原因僅為一個1秒的計算失誤,提前將降落傘與防熱罩分離,導致“夏帕雷利”硬著陸而撞毀。
3種著陸火星方式
經過大量研究和實踐的探索,目前,探測器在火星軟著陸方式主要有3種,每種方案都各有優(yōu)缺點,但基本原理相同,就是依靠火星大氣對進入艙和降落傘產生的阻力以及探測器上緩沖發(fā)動機的反推,把高速飛行的火星探測器在著陸火星表面時的速度減為零。
第一種著陸方式是氣囊彈跳式。這種方式比較簡單,成本低,但只能滿足重量小的火星探測器軟著陸要求,且著陸精度不高。美國“火星探路者”“勇氣”號和“機遇”號火星車都采用這種著陸方式,即降落傘+氣囊彈跳的方式著陸。由于著陸時是硬著陸,所以被氣囊包裹住的探測器剛著陸時會被彈起10層樓高,然后經過多次彈跳,逐漸降低彈跳高度,最后在火星表面著陸。
第二種著陸方式是反推著陸腿式。這種著陸方式復雜一些,成本高,可滿足重量較大的探測器在火星軟著陸要求,著陸精度較高,與“神舟”飛船返回艙返回地球類似。美國的海盜1號和2號、“鳳凰”號、“洞察”號以及我國的“祝融”火星車都采用這種著陸方式,即降落傘+緩沖發(fā)動機反推+著陸腿方式著陸,其中著陸腿在著陸時起到一定緩沖作用。
第三種著陸方式是空中吊機式。這種著陸方式最為復雜,成本最高,技術最先進,可滿足重量更大的探測器軟著陸要求,著陸位置也可以更精確。美國“好奇”號和“毅力”號火星車都采用這種著陸方式,即降落傘+緩沖發(fā)動機反推+空中吊機方式著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