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佳鋮
一針一世界,一繡一繁華。楊華珍通過一根小小的繡花針,不僅復(fù)活了幾近失傳的藏羌繡,帶領(lǐng)山寨婦女脫貧致富,還贏得了多家國際品牌的青睞,讓有著數(shù)千年歷史的神秘藏羌繡驚艷世界。
楊華珍的家在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小金縣的一個藏族村寨。生活在這里的女子幾乎人人都會刺繡。藏繡繁復(fù)厚重,羌繡明艷絢麗,當?shù)亓鱾髯顝V的藏羌繡則是“藏族編織、挑花刺繡”和“羌繡”的合稱,融合了兩個民族的文化精華。
楊華珍的家族世代傳承刺繡手藝,從她的外曾祖母、外婆、阿媽延續(xù)至今,繡工精湛。作為家里唯一的女孩,楊華珍心靈手巧,從小就對針線感興趣。5歲時,楊華珍在親戚家看到一個布娃娃,愛不釋手,于是回家后悄悄從媽媽的繡籃里拿了一塊布料,繡起娃娃來。
初次接觸針線活兒的楊華珍不僅浪費了布料,還戳破了小手。媽媽既心疼又生氣,忍不住罵了女兒一頓。但楊華珍并沒有就此打退堂鼓。她決定苦練繡藝,給自己做一雙鞋。
楊華珍模仿媽媽的樣子,拿著針線上下穿梭,終于完成了第一雙自己做的鞋。“針線歪歪扭扭,也看不出繡花圖案,但你小小年紀就能做成這樣,已經(jīng)很棒了!”鄉(xiāng)親們都夸楊華珍手巧,阿媽和外婆也發(fā)覺她在刺繡方面有著過人的天賦,于是決定正式傳授她繡藝。
十多歲時,楊華珍就熟練掌握了藏羌繡的要領(lǐng),繡的圖案漂亮新穎,配色和諧,成了寨子里小有名氣的小繡娘,不少出嫁的女子會指名請她繡嫁衣、剪鞋樣。逢年過節(jié),家里來了客人,阿爸阿媽會把女兒的繡品當作禮物送人。說起女兒,他們滿臉驕傲。
那個年代,刺繡對當?shù)睾芏嗳藖碚f只是滿足日常生活需要,楊華珍雖然有著一手好繡藝,但并沒想過以此為生。高中畢業(yè)后,她成了一名民辦教師,教語文和美術(shù)。
1979年,楊華珍結(jié)婚了,丈夫馮青龍是她的小學(xué)同學(xué)?;楹蟛痪?,兩人有了兒子。
后來,楊華珍愛上了攝影。1985年,她辭去教師工作,開了阿壩州第一家藝術(shù)婚紗照相館,生意火爆,成了當時少有的“萬元戶”。
但楊華珍并不滿足,她一直奔跑在追夢的道路上。1994年,她考入阿壩日報社,成為一名攝影記者。2008年汶川大地震,她深入災(zāi)區(qū),拍了很多珍貴的照片,這些照片成為新華社報道的第一手資料。
地震過后,楊華珍看到很多藏族、羌族同胞的家庭支離破碎,沒有了生活來源,日子非常艱難,覺得自己應(yīng)該做點什么。她思前想后,決定帶領(lǐng)大家用藏羌繡開辟出一條自力更生、重建家園的道路。
2008年8月,51歲的楊華珍辭去工作,帶著18個平均年齡60歲的藏族、羌族婦女走出大山。她拿出積蓄,在成都市中心的文殊坊附近租了房子,買來材料和工具,開了一家像模像樣的繡坊。
這些年,楊華珍一直沒有放棄刺繡。雖然她在這群人中年齡最小,但手藝最精,所以阿姐們推她當總設(shè)計師。然而,酒香也怕巷子深。繡品雖然唯美精致,但她們不懂經(jīng)營,生意冷清。偶爾來幾個顧客,阿姐們還很慌:繡品如何標價?不同針法的繡品,價位如何區(qū)分?楊華珍按照布料、人工等成本估算繡品的價格,有熱心顧客看不下去了:“你們這樣賣是虧本的!”
楊華珍四處請教經(jīng)營之道,了解繡品市場,忙得團團轉(zhuǎn)。然而,兩三個月過去了,生意依然不見起色,繡坊的開支全靠她的積蓄維持。阿姐們開始打退堂鼓,商量著散伙。
“咱們咬咬牙,再堅持幾個月。”楊華珍的壓力很大,但她不愿放棄。她積極開發(fā)能吸引客源的新繡品,比如小挎包、杯墊等,兼顧實用性和觀賞性。
功夫不負有心人。不久,繡坊接到了第一個大單——一個到成都旅游的法國人無意中看到她們的繡品,被深深吸引,便請來翻譯和楊華珍談生意。原來,他在國外經(jīng)營著多家五星級酒店,想訂購一批靠枕、桌布、桌旗、床罩等,訂單價值38萬元。
“這么多錢??!”賺到第一桶金,阿姐們興奮不已,干起繡活兒來勁頭十足。這筆訂單還沒完工,又接到了一個60萬元的大單。繡坊的經(jīng)營逐漸走上軌道,楊華珍一顆懸著的心總算放下了。
2009年,藏羌繡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名錄;之后,楊華珍被評為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藏羌繡傳承人。
隨著藏羌繡的知名度越來越高,楊華珍終于實現(xiàn)了讓阿姐們“養(yǎng)活自己”的愿望。但她并不滿足,又琢磨著要幫助更多困難家庭。
2011年10月,楊華珍在四川汶川縣映秀鎮(zhèn)成立了“中國汶川藏羌繡傳習(xí)所”,先后培訓(xùn)了三千余人,讓很多沒有一技之長的姐妹實現(xiàn)了“居家就業(yè)、在家致富”的夢想。
“想把這門手藝學(xué)精,不坐幾年冷板凳是不行的?!睏钊A珍把鎖繡、鉤繡等針法毫無保留地傳授給大家,還跟大家分享了自己多年的刺繡經(jīng)驗。藏羌繡漸漸驅(qū)散了地震帶來的陰霾,也繡出了更多人投入新生活的勇氣和信心。
在楊華珍的努力下,藏羌繡和阿姐們一起走出大山,走向世界。2014年,一家日本彩妝品牌找到楊華珍,請她為即將上市的兩款限量版產(chǎn)品“穿一件有民族特色的衣服”。楊華珍花了三天時間,設(shè)計出“生生不息”和“三生萬物”兩幅藏羌繡作品。之后,更多國際大品牌陸續(xù)來找她合作。楊華珍的繡品被美國波士頓兒童博物館、凡?高博物館等機構(gòu)收藏,她還多次受聯(lián)合國邀請參加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展示活動。
而今,年過六旬的楊華珍并沒有歇下來的想法。她住在四川省邛崍市一套川西民居式的房子里,每天種菜、刺繡、帶徒弟。她又萌生了新的念頭:把民族與時尚相結(jié)合,讓古老的繡藝打開年輕人的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