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古籍修復規(guī)范化研究初探

2021-12-09 01:58:18吳菲菲
河北畫報 2021年22期
關鍵詞:pH值用紙古籍

吳菲菲

(作者單位:陜西省圖書館)

一、修復理念的科學化和規(guī)范化

古籍修復技藝,作為我國一項非物質文化遺產,自古流傳至今,在解放前,古籍修復人員更多的是作為手工藝者受雇與大藏書家、書店,書鋪等。

到了當下,古籍修復的理念發(fā)生了變化,2006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行業(yè)標準《古籍定級標準》頒布,提出古籍保護應該面向三個方面,即將古籍的“歷史文物性”、“學術資料性”和 “藝術代表性”有機統(tǒng)一起來。

“歷史文物性”是對古籍實體的保護,這是其他兩種保護工作的前提和基礎,沒有對古籍實體的充分保護,對古籍內容及非物質方面的保護更是無從談起。對古籍內容的保護,是對古籍實體保護的衍生與補充,解決了古籍“藏”于“用”的矛盾。而對古籍非物質方面的保護,則是對古籍自身藝術代表性的升華。

古籍是中華文明千百年來傳承的產物,是華夏文明的智慧結晶。我們面對每一冊古籍,無論是普本還是善本古籍,都應該認識到古籍修復工作的重要性,堅持“整舊如舊”、 “最少干預”以及“過程可逆”等基本原則。

“整舊如舊”是古籍修復工作最基本的原則,古籍在修復過程中,要盡可能保留書籍各部分原有特點,盡量保持書籍原貌和裝幀,并注意保存古籍中夾雜的與原書文物價值、文獻價值有關的信息。

“最少干預”是要求最大限度控制修復行為對古籍的影響程度。對破損不太嚴重的古籍,要盡量少修或者不修,避免在修復中造成對古籍的二次傷害。對一些大開本或破損不嚴重的古籍,可以考慮掏補法,不拆開書籍,盡可能減少對古籍造成的影響。

“過程可逆”是指修復古籍使用的材料必須易于清除,將來如果有更優(yōu)的修復技術出現(xiàn),可以撤銷目前的修復工作,使古籍恢復原狀,采用新技術、新材料重新修補。

同時我們也要看到,古籍修復應該以保護古籍為第一要義。對待每一本古籍都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二、修復制度和修復流程的規(guī)范化

古籍修復作為一項古老的手工技藝,有著自己傳承有序的一套修復流程。修復古籍是為了更好的保護古籍,延長古籍的“壽命”,使之流傳久遠。一般來說,古籍修復包括如下工序:

(1)核查。檢查所修古籍的基本情況并加以記錄,選擇修復方案,填寫古籍修復檔案。在核查時要標明每冊古籍特殊的地方,留存照片以待后續(xù)裝訂工作。

(2)拆書。包括拆書衣,撤紙捻、分離書葉、標明序號等。拆書要小心謹慎,避免對古籍造成二次傷害。

(3)紙張檢測。包括紙張纖維檢測、紙張酸堿度檢測以及紙張厚度檢測。紙張檢測是為后續(xù)修復材料選擇提供參考。

(4)配紙。修復用紙的選擇要遵循“三相近”原則,即補紙須質料、厚薄、簾紋三相近。紙質相近,避免因紙張伸縮度不同引起的褶皺。顏色需相似或略淡于原書紙,厚度略薄。

(5)染色。有的修復用紙需要染色,染料分為植物染料與礦物染料。為了使染色均勻,防止出現(xiàn)花斑,染汁中可以適量添加膠水(骨膠、廣膠)和明礬。染法包括拉染、浸染、刷染等,這里不一一贅述。

(6)制糊。漿糊是古籍修復的重要材料,古代的漿糊用花椒水、白面粉,白礬和乳香調制而成,現(xiàn)代的漿糊由食用面粉去除面筋和水調制而成,不同的情況下使用的漿糊也不盡相同。

(7)修復書葉。古籍修復的技法復雜多樣,基本包括①溜。書口是古籍最易損壞的部分之一,溜口紙為皮紙,與書葉顏色相近,撕成一厘米左右的紙條備用。溜口時可以將漿糊刷在補紙上,避免書葉褶皺錯位。②補。補書葉的順序是:“先補中心后補邊”及“先補大,后補小”。③壓平。將補過的書葉逐頁噴潮,墊上吸水紙,上下加木板,壓上石板或采用壓書機壓平。

(8)書芯裝訂。壓平的書葉對折起來準備裝訂,逐頁檢查頁碼和修復情況,通過剪齊,墩齊,錘平,齊欄,壓實,上書捻,上書衣等多項程序加以裝訂。有的古籍還需要包角和制作函套。

以上就是古籍修復的一般流程,但是在紛繁復雜的修復工作中,我們會遇到各種問題,這就需要我們運用古籍修復基礎知識和自己的工作經(jīng)驗來具體處理。前文中提過的掏補法就是如此。

三、修復材料的科學化與規(guī)范化

在修復用紙的選擇上要求與原書完全一致或高度接近的手工紙,這就要求修復工作者具有極強的“辨紙”能力。能通過目測、手摸等方式對紙張的種類,顏色、厚薄加以鑒別,以尋找合適的修復用紙。修復用紙的選擇需要遵循其基本原則,一般來說,修復用紙需要與原書用紙在顏色、材質、簾紋方面完全或基本一致,但是今天要做到這一點卻非常困難。究其原因,主要是手工造紙的極大不確定性。

眾所周知,我國是紙的發(fā)源地,紙的種類多而繁,這也就決定了我國古代手工造紙的時代性與地域性極強,材料使用上,我們可以將古紙區(qū)分為麻紙、皮紙、竹紙、草漿紙,混料紙等等,每一種紙又按照產地和年代加以區(qū)分,我們比較常見的種類大致有毛邊紙、毛太紙、綿連紙、太史連紙、連史紙、開化紙等等,此外還有外國進口的日本皮紙、美濃紙、高麗皮紙等。這么多紙的種類,我們的古籍工作者是無法全部辨別的。在紙張纖維測量儀出現(xiàn)前,古籍修復工作者們只有運用經(jīng)驗,通過對古籍用紙的顏色,厚薄,簾紋的觀察來選用相似的修復用紙,這一過程比較主觀,且缺乏科學依據(jù)。于是紙張纖維檢測技術在近年被引入到古籍修復中,簡單來說,紙張纖維檢測就是對古籍用紙的顏色,厚度,定量,白度,表面PH值,書葉材質,書葉纖維結構等諸多項進行科學分析,然后對修復用紙進行比對,以期選出最適合的修復用紙。該項工作比較困難的地方應該是前期的紙張纖維數(shù)據(jù)庫的建立,有了準確、翔實的數(shù)據(jù)庫作對比,我們的修復工作就會更加精準。

早期的修復工作者經(jīng)常通過各種方式來收集古代手工紙以供修復使用。在1980年出版的《中國古籍裝訂修補技術》一書中就這樣提到“一部糟朽破爛的書籍,如要把它補好,完整無缺,必須使用很多舊紙作為修補材料。因此要注意搜集舊紙,并充分利用修書時撤換下來的舊紙。例如在修補一般普通線裝書時,有撤下來的護葉和襯紙,要集中保存起來,等到修書配舊紙時再取出使用。此外,還可以找一些廢舊無參考價值的書,將天頭、地腳以及書腦等沒有字的紙撕下來,作為補書之用。這種工作要隨時注意積累,積少成多,將收集到的舊紙,分門別類的保存起來,以備日后使用?!?但是這種方法在今天是絕對不可取的,依據(jù)古籍修復基本原則,修復工作者對古籍的影響要降到最低,在修復工作中不可以任意改變古籍的外貌,所以我們今天的古籍修復只能尋找替代品。

在替代品的選擇中,首先要注意的是一定要選擇手工紙。所謂手工紙,就是從選材到制作流程完全遵循古代手工技藝制造出來的紙;其次,修復用紙應與原書用紙的材質一致,因為手工紙因其材質不同伸縮度也有所不同,粘合在一起會導致整頁書葉凹凸不平;再次修復用紙應該較原書用紙略薄,這樣即使每頁書葉相同位置都有破損,在修復完成后也不會出現(xiàn)整書過厚的狀況;第四要注意修復用紙的簾紋,特別是在破損范圍較大的部位,簾紋差異較大會使得修復成品極不美觀;第五要注意修復用紙的酸堿度。一般來說,手工紙的PH值都應該在7以上,適合長期存放,但是在修復中并不能存在僥幸心理,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對修復用紙的PH值要進行檢測,特別是經(jīng)過染色操作的修復用紙,一定要測量其PH值,減少對待修復古籍的損害。但是總體而言,依照古法抄造的手工紙在PH值上要優(yōu)于現(xiàn)代機制紙。

四、修復設備的科學化和規(guī)范化

(1)紙張纖維測量儀。手工紙是中國古代四大發(fā)明之一,中國古人用麻、樹皮、藤、竹等植物作為造紙原料,使造紙原料來源豐富且成本低廉。手工紙究竟始于西漢還是東漢,我們在這里不做判斷。但可以肯定的是,造紙術的發(fā)明,帶來了書寫材料的根本性變革,各種社會生活信息以紙為媒介而得到廣泛傳播,傳統(tǒng)的書法繪畫藝術也以紙為載體而得以流傳和發(fā)展,造紙術對中國文化的發(fā)展舉足輕重,為世界文明的發(fā)展也做出了重要貢獻。

在纖維檢測設備出現(xiàn)以前,修復工作者們對手工紙的判斷全憑經(jīng)驗。一名合格的古籍修復師,應該能判定出手工紙的基本種類,事實上,修復中常見的手工紙,如竹紙、皮紙、棉紙、麻紙等都是很容易判別的。但是涉及到古紙的差別,就無法判定了。

紙張纖維測量儀的出現(xiàn)就是為了解決這一問題。20世紀30年代開始,顯微技術被逐漸引入到造紙行業(yè)中來,用于纖維原料的觀測與測量。纖維測量儀的主體構成包括高清生物顯微鏡、高像素彩色攝像機、電腦、顯示器及數(shù)套專供造紙纖維測量的軟件組成。其工作原理是:把待測量的紙張還原為紙漿,用染色劑對分離的紙張纖維樣品進行染色后制成顯微鏡試片,然后將其通過顯微鏡與數(shù)字攝像頭顯示在電腦顯示屏上,工作人員可以在顯示上屏完成纖維測量工作。儀器還可以適時地拍下所需要的纖維圖片;此外電腦還可以自動記錄、統(tǒng)計或者打印測量出的各項數(shù)值。

通過纖維測量儀,我們可以通過觀測紙張的纖維長度、寬度等形態(tài)以及各種纖維的配比情況直接判定紙張的種類。當然,前提是工作人員必須熟悉各種古紙的纖維圖譜。紙張纖維測量儀是修復工作者修復配紙的數(shù)據(jù)支持,但是它也為修復工作者提出了極高的要求,修復工作者需要掌握基本的化學知識與手工紙制造知識,對存世手工紙的各種纖維圖譜也要做到心中有數(shù)。在《中國造紙原料纖維特性及顯微圖譜》一書中,收錄有針葉木如紅松、落葉松、水杉等纖維形態(tài)16種;闊葉木如楊木類、桉木類、合歡類等纖維形態(tài)共計19種;禾草類如稻草、蘆葦、狼毒草等纖維形態(tài)共計18種;竹類如毛竹、慈竹等纖維形態(tài)共計8種;韌皮、棉如苧麻、構皮等纖維形態(tài)共計6種。此外還有常用造紙顏料以及膠填料的顯微形態(tài)。但是在日常使用中我們發(fā)現(xiàn),大量的手工紙都為混料紙,在纖維辨別上存在困難,迫切需要一本記載常見古書用紙纖維圖譜的參考書出版。

(2) 紙張測厚儀 :紙張測厚儀是一種測量紙張厚度的高精度儀器。有手動和電動之分。紙張測厚儀是修復中常用的測量儀器,基于修復用紙需要比原書用紙略薄的原則,在每一次配紙前都要認真測量。需要注意的是,紙張測厚需要多選擇幾個點測量,因為手工抄造的原因,手工紙的厚度很難始終保持一致,所以要多選擇幾個點進行測量,取其平均值為宜。

(3)紙張測酸儀:紙張測酸儀同樣是修復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樣儀器。一般來說,手工紙的PH值應該大于7.0,呈堿性。但是隨著時間的流逝,目前的古籍PH值大都不符合要求。在修復開始前首先要紙張測酸,酸化的古籍可以通過溫水清洗來除酸,酸化特別嚴重的古籍還可以用澄清的石灰水進行脫酸處理。此外在修復用紙的選擇上同樣要保證PH值在7.0以上。

(4)紙漿補書機:紙漿補書機是國家圖書館杜偉生老師在國外紙漿補書機的基礎上,考慮到中文古籍特有的形制加以改裝研制出的一種儀器。

紙漿補書機使用于那些蟲蛀特別嚴重的書葉,將補紙做成紙漿,隨著水流覆在書葉上。它的特點是修復速度快,安全可靠。修復接口不明顯,與原書渾然一體,補書質量高。

除了以上儀器,在當今古籍保護領域還有許多先進的化學和物理設備可供選擇。比如除蟲用的冷凍機,用于清潔的除塵機、數(shù)控超聲清洗器,用于紙張檢測的數(shù)顯白度儀、定量取樣器,用于染紙的浸染機、拉染機等。

五、結語

明周嘉胄有云“良工須具補天之手,貫虱之睛,靈惠虛和,心細如發(fā)。充此任者,乃不負托。又須年力甫壯,過此則神用不給矣”。

作為一項特殊的手工技藝,古籍修復師不僅需要具備古代漢語、目錄學、版本學方面的專業(yè)知識,還需要具有嫻熟的技巧、縝密的心思,以及一定的藝術鑒賞力和判斷力。最重要的是具有高度的社會責任心和一絲不茍的工作態(tài)度,只有具備這些特質的修復工作者才能真正實現(xiàn)對古籍的保護。

古代文獻修復理念與技法產生于中國古代,古代勞動人民在生活實踐中積累了種種經(jīng)驗,也取得了巨大的成果,實際上我們今天的古籍修復工作,在很大程度上還是遵循著傳統(tǒng)的技藝和理念。但隨著社會的發(fā)展,越來越多的新觀念、技術和材料被引入古籍修復領域,這就要求我們審慎工作,在使用傳統(tǒng)保護方法和技術的基礎上,合理利用新的科技成果,對古籍修復工作進行歸納和總結,使之更加科學化、規(guī)范化,探索出一條科學化、規(guī)范化的古籍修復之路。

猜你喜歡
pH值用紙古籍
節(jié)約用紙
品牌研究(2023年6期)2023-03-01 06:51:18
節(jié)約用紙
品牌研究(2023年5期)2023-02-25 08:13:16
節(jié)約用紙
品牌研究(2023年4期)2023-02-19 08:58:28
中醫(yī)古籍“疒”部俗字考辨舉隅
降低粗選石灰PH值在沙溪銅礦的運用
關于版本學的問答——《古籍善本》修訂重版說明
天一閣文叢(2020年0期)2020-11-05 08:28:06
關于古籍保護人才培養(yǎng)的若干思考
天一閣文叢(2018年0期)2018-11-29 07:48:08
可以用紙鍋煮面嗎?
我是古籍修復師
金橋(2017年5期)2017-07-05 08:14:41
解決物理混合產品確保產品指標合格的思路
巴马| 蓬安县| 波密县| 湄潭县| 渑池县| 唐海县| 武宣县| 锡林郭勒盟| 衡阳市| 长治市| 鹰潭市| 奉节县| 棋牌| 余姚市| 垦利县| 永昌县| 泸西县| 万州区| 唐河县| 汕头市| 北流市| 古丈县| 甘洛县| 蒙城县| 新竹县| 宝兴县| 灯塔市| 高雄县| 内黄县| 宣武区| 兰州市| 鄂伦春自治旗| 湾仔区| 望奎县| 桂林市| 昌宁县| 高雄市| 华阴市| 镇坪县| 丘北县| 榆林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