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我國著名油畫家徐壽康因感到前途渺茫,悲從中來,猶如鴻雁哀鳴,改名為徐悲鴻;教育家陶行知原名為陶文濬,因篤信“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故改名為陶行知;地質(zhì)學家李四光,原名李仲揆,因在登記時誤把年齡“十四”填入表中,看見中堂大匾“光被四表”,靈機一動寫下“李四光”。而我,姓婁,名小好,與人群中許許多多的女孩的名字不一樣,但我仍感到幸運被授予這個名字,因為這不只是伴隨我一生的代號……
“媽媽,我的名字到底是從哪兒來的???”
“說了怕你笑話,其實這是我們從電視上看來的。”
這是它最初的故事:文化程度不高的父母從某種意義上“借鑒”了別人的名字。即使是這樣,也從“借鑒”上賦予了我全新的意義。他們用最笨拙的方式,給名為“愛”的時鐘上了發(fā)條,秒針是日夜成長的我,希望和期待在分針上永不停歇,而愛則在時針上載著,太過沉重自然就顯得慢而笨?!拔覀兿M銖男【秃谩!边@是他們對我說過最多的話。從牙牙學語的那時起,從蹣跚學步的那時起,生活中的一點一滴無不踐行著他們對我的期待。
偶爾和同學談起名字,他們都說我的名字很特別。有的認為很奇怪,有的覺得順口,還有的用“可愛”來形容。不管怎樣,我從未遇見過重名,或許也是一大幸事,以至于在茫茫人海中聽到,我能毫不猶豫地回頭,大聲地回應。當它被提起、被呼喚時,我倍感親切。
就像每種花都有自己的花語,每個人的名字都藏著秘密,于我而言,它是我人生的標簽。小時候,因為它的特別,我懷有自卑之心,不敢接受,不敢面對,甚至當有人問起時,我都不好意思說,宛如“負擔”讓我畏畏縮縮。直到長大,我開始明白,因為它,我與眾不同;因為它,我下定決心慢慢來,小步走,走好,走踏實,做到“謹小慎微”;因為它,我努力“積跬步,至千里”。我跑啊,跑啊,只為向它靠近,自立于小小的空間,堅持下去就能夠放眼一片新天地,展望一個大世界。它的發(fā)音“圓而胖”,就像對于我所熱愛的、努力的都賦予少年的熱血以達到目標。你看啊,天上的星星,大的固然亮,但小的不一定不亮啊,或許只是遠了一點而已,同樣“好”。只是仰望它,我的目光所及,便更遠,仿佛我的希冀能灑向整片宇宙,在四處埋下對未來的熱望。
李大釗說:“凡事都要腳踏實地去做,不馳于空想,不騖于虛聲?!蔽业拿謱τ谖业囊饬x,就仿佛這句話一般,定義了我人生的前行方式——以小步至千里贏得好光景。我想,“婁小好”這三個字,是代號,是期望,是標簽,更是警示。它的故事,是未完待續(xù),將陪著我歲歲年年,直達四野細雨春芒。
“愿你要的明天,如約而至?!?/p>
指導老師 陶文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