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民,方志學,王明(中國石油集團海洋工程有限公司鉆井事業(yè)部,天津 300451)
遼河油田XX井位于渤海灣盆地遼河灘海淺海海域,三開預探直井,設計井深4 500 m,完鉆井深4 500 m,層位沙河街。
該井采用三級套管結構,一開339.7 mm套管,封隔平原、明化鎮(zhèn)、館陶組地層,為下部安全鉆進建立穩(wěn)定的井口及井眼;二開244.5 mm套管封東營組地層;三開139.7 mm套管,按照地質設計要求套管完井[1]。井身結構圖如表1所示。
表1 XX井井身結構
一開鉆具組合(大鐘擺)如下:
Φ444.5 mm鉆頭*0.42 m+730×630接頭*1.22 m+631×630浮閥*0.79 m +Φ203 mm座鍵短節(jié)*0.85 m+Φ203 mm無磁鉆鋌(帶承托環(huán))*8.82 m+ Φ203 mm無磁鉆鋌*9.17 m+Φ438 mm扶正器* 1.73 m+Φ203 mm鉆鋌*27.51 m +631×520接頭*1.1 m+Φ178 mm鉆鋌*28.14 m+Φ139.7 mm加重鉆桿*138.87 m+Φ139.7 mm鉆桿。鉆井液體系:海水聚合物,鉆井液密度1.05 g/cm3,粘度:33 s。一開鉆進至334m,泥漿泵安全閥跳開造成停泵時間過長,環(huán)空沉砂堆積在扶正器處,造成卡鉆。卡鉆點地層及巖性:平原組散砂,巖性為粉砂、細砂巖??ㄣ@時示意圖如圖1所示。
圖1 卡鉆時示意圖
多次嘗試上提活動無效,進行測卡點和爆炸松扣作業(yè),測得卡點160 m,從189 m處爆炸松扣成功,起出上部鉆具,落魚共計144 m,魚頂位置187 m,落魚組合如下:
Φ444.5 mm鉆頭*0.42 m+730×630接頭*1.22 m+631×630浮閥*0.79 m+Φ200 mm MWD短節(jié)*0.85 m+Φ203 mm無磁鉆鋌* 8.82 m+Φ203mm無磁鉆鋌*9.17 m+Φ438 mm扶正器*1.73 m+ Φ203 mm鉆鋌*27.51 m+631×520接頭*1.1 m+ Φ178 mm鉆鋌* 28.14 m+Φ139.7 mm加重鉆桿*64.62 m。
側鉆井段為444.5 mm井眼,上層導管鞋深130 m,魚頂位置187 m,側鉆距離僅57 m。側鉆井段地質疏松,有大段流沙層,地層漏失情況嚴重。造斜率窗口窄,經過計算,造斜率低于1.6°/30 m,會在187 m觸碰魚頭,造斜率超過1.8°/30 m,鉆具側向力超標[2],后期施工存在鉆組疲勞甚至斷鉆具風險。
(1)側鉆失敗回到老井眼;(2)側鉆過程中導管鞋處水泥環(huán)或老井眼水泥塊脫落卡鉆風險;(3)初期新井眼與老井眼之間軸線距離太近,造成中間夾壁墻倒塌。
組合通井鉆具,通井至187 m,循環(huán)至井底干凈后起鉆,下光鉆桿至187 m,注水泥塞(泵入前置液7.4 m3,泵入密度1.88 g/cm3水泥漿20.4 m3,頂替淡水0.82 m3,消耗水泥31 t)。候凝至水泥凝固,下鉆探塞面,探得塞面位置159 m,修塞面至162 m,下光鉆桿繼續(xù)打水泥塞(注前置液12.3 m3,注平均密度1.88 g/cm3水泥漿30 m3,頂替0.7 m3,消耗水泥42 t),候凝。下鉆探塞面位置120.3 m,鉆塞至133 m做承壓實驗,下壓10 t,持續(xù)10 min,水泥塞不下移[3]。水泥塞示意圖如圖2所示。
圖2 水泥塞示意圖
為有效封固井下落魚、防止新井眼垮塌,要求原井眼與側鉆新井眼之間有一強度及厚度均比較穩(wěn)定的夾壁墻,要求夾壁墻厚度不小于原井眼直徑的1.5倍。所以側鉆軌跡設計,在不考慮井眼擴大率的情況下,應保證落魚頂位置的理論夾壁墻厚度不小于0.7 m。設計側鉆剖面數據如表2所示。
表2 側鉆剖面數據
考慮到地層松軟,為增加鉆具撓性,不接尾扶及螺旋鉆鋌以便提高側鉆成功率,側鉆鉆具組合如下:
Φ444.5mm鉆頭*0.42 m+1.5°馬達*9.75 m +731×630FV* 0.79 m+Φ203 mm座鍵短節(jié)*0.83 m +Φ203 mm無磁鉆鋌*18.72 m+ Φ203 mm鉆鋌*27.49 m+631×520接頭*1.11 m+ Φ139.7 mm加重鉆桿*56.10 m+Φ139.7 mm鉆桿。
鉆頭水眼選用24 mm*3大水眼,主要依靠水力破巖。
(1)在開始定向的立柱上標上刻度,每1 m標上1 m、2 m、3 m……,每10 cm分成10等份,每厘米嚴格按要求時間均勻送鉆。馬達高邊與轉盤面做標記,擺好造斜方位工具面,下鉆過程中,鎖死轉盤,保證下入井內的鉆具無轉動,禁止旋轉轉盤上卸扣,并且在鉆具上劃豎線,一直延伸至開始側鉆施工造斜點;
(2)側鉆過程中,加入潤滑劑,保證泥漿有較好的潤滑性能,防止粘卡事故的發(fā)生,為側鉆成功提供有力條件;
(3)根據泥漿性能和井下情況,制定活動鉆具時間,大概每定進30分鐘活動鉆具一次,防止卡鉆,活動鉆具時,將鉆頭提離井底,上提下放過程中嚴格控制速度,每次下放距離井底0.50米時,對準重力工具面以送鉆方式緩慢接觸井底,嚴禁遛鉆、頓鉆;
(4)保證轉盤面以上約2個單根,必要時甩掉一個單根或者接上一個單根,以利于側鉆的成功;
(5)造臺肩,當鉆頭下鉆至井底時,鉆桿畫好記號,開泵不加壓造臺肩,降低排量至31 L/S,前3 m控時1 m/h以內;
(6)側鉆過程中,要求全程經過振動篩,從側鉆開始的第4m開始撈砂樣觀察巖屑返出情況,每包砂樣做對比,標注撈樣時間深度,形成文字材料,并注意查看小鉆壓鉆進至砂樣中巖屑含量達50%時,控時15~20 m/h,適當加大鉆壓,繼續(xù)控制鉆時至砂樣中巖屑含量達100%,即完成側鉆出新井眼;
(7)正常鉆井參數繼續(xù)側鉆,并通過測量參數(井斜角、方位角,GT和BT值)計算驗證已偏離原井眼,繼續(xù)側鉆至夾壁墻厚度滿足要求且避開落魚完成側鉆;
(8)鉆進過程中,隨時進行井眼軌跡參數測量、計算、預測,以便及時調整鉆井參數、鉆井方式及正確地選擇下一套入井的鉆具組合。
(1)泥漿泵安全閥在施工前必須進行檢驗并出具檢驗報告,如果必要需對安全閥內部配件進行檢查、更換。更換結束后對安全設置壓力進行實際測試,確保設定準確。同時,在施工中加強設備檢查和保養(yǎng),確保設備隨時處于可用、好用狀態(tài);
(2)加強地質預測,提前制定針對性的技術措施。同時,加強對不可預見的風險進行識別和防范,并及時采取可行措施避免復雜情況發(fā)生;
(3)側鉆井筒的充分準備是側鉆成功的第一步,側鉆前一定保證井筒順暢,水泥塞膠結強度足夠,側鉆前做好承壓試驗;
(4)科學合理的施工方案是工程實施的基礎;
(5)嚴細的現(xiàn)場管理,落實關鍵環(huán)節(jié)、工序的工藝技術措施是工程實施的關鍵;
(6)側鉆鉆具組合的選擇要依據地層情況,淺層地層松軟必須減少鉆組組合的剛性,以便提高側鉆成功率;地層松軟毋需太大側向力,擺好工具面依靠水力破巖即可;
(7)加強對淺層側鉆的研究,進一步擴大該技術在海洋表層側鉆中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