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鄂爾多斯盆地平涼北地區(qū)長8 油藏特征及成藏主控因素

2021-12-07 03:37邵曉州王苗苗齊亞林賀彤彤張曉磊龐錦蓮郭懿萱
巖性油氣藏 2021年6期
關鍵詞:烴源砂體油層

邵曉州,王苗苗,齊亞林,賀彤彤,張曉磊,龐錦蓮,郭懿萱

(1.成都理工大學能源學院,成都 610059;2.低滲透油氣田勘探開發(fā)國家工程實驗室,西安 710018;3.中國石油長慶油田分公司勘探開發(fā)研究院,西安 710018;4.長安大學公路學院,西安 710064;5.中國石油長慶油田分公司第九采油廠,銀川 750006)

0 引言

鄂爾多斯盆地油氣資源豐富,隨著勘探開發(fā)的不斷深入,油氣勘探對象逐漸從大型巖性油氣藏轉向巖性-構造等復雜油氣藏[1-2],在盆地周緣尋找有利油氣勘探目標是夯實油田上產、穩(wěn)產的重要資源保障。平涼北地區(qū)是近年來鄂爾多斯盆地西緣增儲上產的重要區(qū)域,屬油氣勘探新區(qū)[3-5],該區(qū)三疊系延長組長8 油層組為主力儲層,目前在其北部已發(fā)現了H45 含油有利區(qū),南部發(fā)現紅河油田[6],但整體勘探程度較低。平涼北地區(qū)長8 砂巖儲層厚度大,含油顯示普遍,但僅有少量工業(yè)油流井,絕大多數井低產或產水,油水關系復雜,油藏控制因素多樣。針對以上問題,眾多學者在構造特征、烴源巖評價及儲層特征等方面開展了一系列研究,如柴童[7]、Jia 等[8]認為受天環(huán)坳陷演化影響,古今構造的差異使該區(qū)油氣經歷多次運移,最后在穩(wěn)定的構造高部位聚集成藏;趙彥德等[9]、Zhang 等[10]綜合應用有機地球化學和有機巖石學的測試手段和研究方法,對盆地西南部三疊系延長組長7 暗色泥巖進行定量評價,分析了生烴潛力;馬立元等[11]對長8砂體沉積特征和儲層特征進行研究,探討了儲層成巖演化與石油成藏之間的關系,明確了油氣充注與成藏時間。然而,目前對該區(qū)的研究僅局限在構造、沉積儲層和油源對比方面,針對油藏特征和成藏控制因素尚未開展系統研究,嚴重制約了平涼北地區(qū)乃至盆地內西南地區(qū)的油氣勘探部署進度。

利用地質、地震、測錄井、流體地球化學、多尺度微觀儲層分析等技術,從構造特征、烴源巖條件、儲集層特征、保存條件等方面入手,分析鄂爾多斯盆地平涼北地區(qū)長8 油藏特征及其主控因素,構建成藏模式,以期為揭示該區(qū)復雜油藏分布規(guī)律和下步勘探方向提供理論依據。

1 地質背景

鄂爾多斯盆地是我國的第二大沉積盆地,總面積37 萬km2,可劃分為6 個構造單元,分別為伊盟隆起、西緣沖斷帶、天環(huán)坳陷、伊陜斜坡、晉西撓褶帶和渭北隆起,延長組自下而上可分為長10—長1等10 個油層組(圖1),其中伊陜斜坡、天環(huán)坳陷是油氣聚集的主要構造單元[12]。平涼北地區(qū)處于鄂爾多斯盆地西南部,構造上位于西緣沖斷帶南段和天環(huán)坳陷西斜坡過渡帶,西鄰西緣沖斷帶,東接伊陜斜坡,構造演化復雜。受盆地周緣隆升、南部邊緣地區(qū)地層抬升剝蝕影響,延長組地層保存不全。長8 油層組為淺水辮狀河三角洲沉積環(huán)境[13-15],為西南和西部物源控制的三角洲平原亞相。該區(qū)煤線、植物根系等沉積建造發(fā)育,常見煤線、炭化植物碎片等,反映水上沉積環(huán)境。砂巖粒度相對較細,常見交錯層理、塊狀層理。分流河道砂體發(fā)育,河道砂體寬5~10 km,厚10~20 m,砂體厚度大,平面上連片性好,延伸遠。

圖1 鄂爾多斯盆地平涼北地區(qū)構造位置(a)及地層柱狀圖(b)Fig.1 Structural location(a)and stratigraphic column(b)of northern Pingliang area,Ordos Basin

近年來,鄂爾多斯盆地多口井鉆井揭示,平涼北地區(qū)延長組開口層位自東向西由長4+5 至長6油層組,地層出露變化大,長8 油層組地層分布穩(wěn)定,厚度一般為80~90 m,油藏埋深為2 260~2 750 m。通過地層對比發(fā)現,平涼北地區(qū)長7 油層組以下地層保存較全,受西緣沖斷帶及古河下切沖蝕雙重影響,延長組中上部地層剝蝕嚴重[11]。

2 油藏特征

2.1 原油特征

通過鄂爾多斯盆地平涼北地區(qū)長8 油藏原油性質數據統計,該區(qū)原油密度為0.87 g/cm3,黏度為16.9 mPa·s,凝固點為21.7 ℃,初餾點為117 ℃,原油密度在平面上由東北向西南變大,北部和西部密度較小。研究區(qū)西南部彭陽地區(qū)原油密度和黏度均較大,該區(qū)域M20 井原油密度為0.88 g/cm3,黏度為29.6 mPa·s。和盆地內其他油藏相比,研究區(qū)整體上原油密度和黏度均較大,凝固點較低,初餾點較高,整體流動性較差[9],其高黏度可能與強烈構造活動或石油聚集成藏時遭受生物降解有關[16-17]。

根據平涼北地區(qū)長8 油藏23 個原油樣品的地球化學特征分析,其姥鮫烷/植烷[w(Pr)/w(Ph)]較低,平均為1.43,說明有機質生烴為弱還原環(huán)境[9]。由C2920 S/C2920(S+R)與ββ-C29ββ/(αα+ββ)的分布值來看,其原油成熟度較好,是低熟—成熟油[18](圖2)。

圖2 平涼北地區(qū)長8 油藏原油和烴源巖地球化學特征Fig.2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crude oil and source rocks of Chang 8 reservoir in northern Pingliang area

2.2 地層水性質

地層水是反映油氣運聚與保存條件的重要因素。蘇林[19]在對比和分析了現代大陸水和海水化學成分特性的基礎上,根據水中主要陰離子、陽離子彼此間化學親和力的強弱順序,將地層水劃分為CaCl2,MgCl2,NaHCO3和Na2SO4等4 種 類 型[20]。地表水或淺層地下水的礦化度均比較低,主要為Na2SO4型地層水,反映裸露或嚴重破壞的地質構造;深層地層水的礦化度比較高,主要為CaCl2型地層水,反映與地表隔絕良好的封閉構造;淺層—深層一般為MgCl2型地層水[21]。根據平涼北地區(qū)地層水的數據(表1)可以得出,長8 油層組地層水的pH 值為5.50~6.50,平均值為6.23;密度為0.997~1.058 g/cm3,平均為1.019 g/cm3;氯離子的質量濃度為12 892~50 251 mg/L,平均值為24 249 mg/L;總礦化度為21.45~88.20 g/L,平均值為42.12 g/L;水型主要為CaCl2,反映出長8 油藏具有較好的保存條件。

表1 平涼北地區(qū)長8 油層組地層水化學成分Table 1 Hydrochemical composition of Chang 8 reservoir in northern Pingliang area

2.3 油藏分布

平涼北地區(qū)長8 油藏埋深約為2 400 m,油層電阻率為6.6~30.2 Ω·m,平均為14.2 Ω·m,聲波時差為221.7~263.0 μs/m,平均為246.5 μs/m。一般來說,油層顯示和電阻率值具有較好的正相關關系,電阻率越高,巖心相對含油性越好,測試時越容易產油。該區(qū)也發(fā)育一些低阻油藏,電阻率不超過10 Ω·m,油層厚度較大,且平面分布較穩(wěn)定。通常認為構造圈閉幅度低、高束縛水飽和度與高地層水礦化度是造成油層電阻率低的主要因素[22]。地層水礦化度越高,離子濃度越大,地層水導電能力越強,電阻率越低。此外該區(qū)地層構造圈閉幅度低,油氣充注程度不高,也導致低阻油藏形成。對油藏特征進行分析可知,平涼北地區(qū)長8 油藏分為巖性油藏、構造-巖性油藏、巖性-構造油藏3 種類型(圖3)。

巖性油藏主要發(fā)育于環(huán)縣—孟壩以東地區(qū),構造平緩且傾角不大,油藏分布主要受巖性和物性控制。該類油藏常發(fā)育多期河道砂體,厚度較大,單砂體厚度10~15 m,延伸距離超過4 km,不同砂體物性有所差異,局部存在高滲砂體,平面上形成尖滅油藏,規(guī)模較大[圖3(a)]。

圖3 平涼北地區(qū)長8 油藏類型Fig.3 Types of Chang 8 reservoir in northern Pingliang area

構造-巖性油藏主要位于殷家城—合道地區(qū),構造整體變化不大,發(fā)育鼻狀構造,對油藏具有一定的控制作用。沉積微相為三角洲前緣水下分流河道,河道變窄,砂體較?。?0~15 m),多為透鏡狀。油藏主要發(fā)育在較小的分流河道上,受泥巖或致密層遮擋,形成圈閉,單井產量較高[圖3(b)]。

巖性-構造油藏主要位于小峴—上新莊地區(qū),構造變化大,斷層、低幅度隆起等構造發(fā)育,為石油聚集提供良好的圈閉條件。沉積微相主要為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砂體規(guī)模大且分布穩(wěn)定,砂體厚度為10~20 m。儲集層物性好,單井產量高且規(guī)模不大[圖3(c)]。

3 成藏主控因素

3.1 烴源巖條件

鄂爾多斯盆地平涼北地區(qū)長7 油層組發(fā)育了一套黑色、深灰色富含有機質的泥頁巖,厚度為10~40 m,環(huán)縣—孟壩地區(qū)沉積厚度較大,在虎洞—合道—上新莊地區(qū)逐漸變?。▓D4)。通過對長7 油層組117 塊泥頁巖樣品分析可知,有機碳(TOC)質量分數平均為4.89%,w(S1+S2)平均為17.11 mg/g,氯仿瀝青“A”質量分數平均為0.51%,Ro平均為0.79%。干酪根類型為Ⅰ—Ⅱ1類腐殖腐泥型,有機顯微組分以腐泥無定型為主,生烴組分為藻類體,生烴母質以低等水生生物為主,混入部分高等植物,弱還原—弱氧化環(huán)境[23-24]。

圖4 平涼北地區(qū)長7 烴源巖等值線圖Fig.4 Contour map of Chang 7 source rocks in northern Pingliang area

根據油巖對比、碳同位素等地球化學指標分析,認為平涼北地區(qū)長8 油層組原油主要來自附近長7 烴源巖,而非盆地內部長7 烴源巖遠距離運移[9],生烴能力高達50 萬t/km2。綜合分析烴源巖厚度、分布范圍、有機質豐度、類型及成熟度等因素,參考胡見義等[25]提出的烴源巖分類標準,可知研究區(qū)長7烴源巖分布范圍較廣,有機質豐度較高、類型好,成熟度適中,是一套好的烴源巖,為該區(qū)油氣藏提供一定的油氣源供給。

演武地區(qū)一帶砂巖儲層的含油性差或者不含油,測井解釋為水層或干層,其主要原因是這些部位上覆的烴源巖不發(fā)育,進而導致向下運移的烴類難以聚集成藏[26],目前已發(fā)現的油藏均位于附近的烴源巖發(fā)育區(qū)以及鄰近地區(qū),如合道、小峴地區(qū)。因此,長7 烴源巖控制了平涼北地區(qū)長8 油藏的分布范圍。

3.2 儲集層特征

3.2.1 孔隙類型

根據57 個巖礦薄片資料可知,平涼北地區(qū)主要為長石巖屑砂巖、巖屑長石砂巖、長石砂巖,其碎屑成分以長石和石英為主,體積分數分別為29.1%和29.6%,填隙物以鐵方解石、水云母、綠泥石、高嶺石為主,體積分數為8.3%。巖石顆粒分選中等,粒徑為0.10~0.35 mm,孔隙類型以粒間孔、長石溶孔為主,還含有少量晶間孔和微裂縫[圖5(a)—(c)],平均孔隙度為14.6%,平均滲透率為3.96 mD,面孔率為2.97%~8.50%。儲層成巖作用早期壓實作用較弱[27-28],以綠泥石膜、高嶺石、伊利石、泥鐵質膠結為主,溶蝕作用主要為長石、高嶺石等的溶解作用[圖5(d)—(f)]。

圖5 平涼北地區(qū)長8 儲層鏡下照片(a)粒間孔、長石溶孔,Y180,2 282.3 m;(b)粒間孔、溶孔,M20 井,2 401.0 m;(c)填隙物溶蝕,P293-73 井,2 262.5 m;(d)石英加大,粒表襯墊狀綠泥石黏土及粒間殘余孔隙,Y232 井,2 430.0 m;(e)粒間孔、顆粒溶孔,Y218 井,2 226.8 m;(f)粒表襯墊狀綠泥石黏土及粒間殘余孔隙,Y105 井,2 145.5 m;(g)不同孔隙團簇,納米CT 掃描,M67 井,2 477.7 m;(h)不同孔隙團簇,納米CT 掃描,M35 井,2 624.3 m;(i)孔隙三維分布,納米CT,H46 井,2 544.8 mFig.5 Microscopic photos of Chang 8 reservoir in northern Pingliang area

通過對包裹體進行分析可知,研究區(qū)儲層中鹽水包裹體分布較多,主要為單相鹽水包裹體,在愈合微裂隙中發(fā)育較多,次生加大邊中的包裹體發(fā)育偏少。粒間孔隙內含油顯示為黃色熒光,兩相油氣包裹體較多,原油的成熟度較高[29]。另外還存在少量的氣烴包裹體,氣相邊界為黃色熒光,在透射光下呈灰黑色。

3.2.2 儲層非均質性

根據毛管壓力參數統計分析,研究區(qū)儲層排驅壓力(Pd)為0.18~2.21 MPa,平均為0.11 MPa;歪度為1.32~2.38,平均為2.14;分選系數為1.35~4.87,平均為2.59;砂巖的中值半徑為0.15~0.53 μm,平均為0.26 μm;砂巖退汞效率為20.13%~45.96%,平均為28.75%。為了進一步明確該區(qū)儲層微觀孔隙結構和非均質性,分析了6 塊砂巖納米CT。結果表明:納米尺度下孔隙體積分布呈單峰狀,計算孔隙度為6.42%,平均孔隙半徑為4.12 μm,占總孔隙體積的62.5%,孔隙數量占總孔隙數量的4.3%,喉道平均長度為20.65 μm,連通體積百分比為12.78%。雖然納米級孔隙數量較多[圖5(g)—(i)],但對總孔隙體積的貢獻率卻很小,主要還是微米級孔隙的貢獻[30-31]。

總體而言,平涼北地區(qū)長8 儲層孔喉結構表現為中—低排驅壓力、高—較高進汞量、中—高歪度、偏細孔喉,反映出分選較好、儲層非均質性較強的特征。一般油氣選擇性充注高滲層段,但由于成巖作用的影響,儲層在縱向上含油性具有一定差異[32-33],整體油水分異不明顯。以該區(qū)M20 井為例,在水云母、鐵方解石相對不發(fā)育的層段,物性較好,含油飽和度高(圖6)。

圖6 平涼北地區(qū)M20 井長8 儲層物性綜合解釋圖Fig.6 Comprehensive interpretation of physical properties of Chang 8 reservoir in well M20 in northern Pingliang area

3.3 構造作用影響

前人研究認為,在印支運動時期近南北向的構造擠壓應力的作用下,鄂爾多斯盆地西緣形成雛形,在晚侏羅世即燕山運動主幕,構造形態(tài)基本定型。喜山運動期,盆地西緣再次接受擠壓,導致早期形成的構造發(fā)生變化[7,29]。在燕山期,平涼北地區(qū)在北東東—南西西向強烈的擠壓作用下,地層發(fā)生褶皺和逆斷層,并形成一些低幅度構造圈閉,是該區(qū)一次主要的構造活動事件。受天環(huán)坳陷區(qū)域向斜背景的影響[34],該區(qū)構造在東西方向具有“中部低、東西高”的特征,在南北方向呈“中部高、南北低”的特征,整體構造形狀與“馬鞍”相似(圖7)。在區(qū)域構造背景上,西側南北向斷裂較發(fā)育,受大斷裂控制形成了凹隆相間的構造格局,局部發(fā)育小面積構造圈閉。該區(qū)低幅度鼻隆構造發(fā)育,隆起面積為1~5 km2,構造幅度為10~60 m,現今構造形態(tài)和成藏期構造形態(tài)具有一定程度的繼承性[17]。在北部合道、南部小峴等地區(qū)勘探發(fā)現較多含油顯示,具有一定油藏規(guī)模,和低幅度構造圈閉發(fā)育范圍具有較好的一致性,因而構造對石油成藏具有明顯控制作用。

圖7 平涼北地區(qū)長8 頂部構造(a)和長8 砂體分布(b)Fig.7 Top structure of Chang 8 reservoir(a)and distribution of the Chang 8 sand body(b)in northern Pingliang area

3.4 石油聚集及保存條件

平涼北地區(qū)生排烴高峰期主要在晚侏羅世—早白堊世末,此時天環(huán)坳陷南段受燕山運動的影響,發(fā)育一系列背斜和低幅度構造[35]。長8 油層組構造圈閉形成早于生烴期,巖性-構造或巖性圈閉的形成與生烴期同步,大量生成的烴類受到過剩壓力的影響向下運移[6,36],選擇性地在構造相對高部位聚集成藏。

根據沉積-沉降補償原理,長7 底部在某一沉積地層沉積前的古構造,可以用長7 底部到這一沉積地層底部的地層厚度來反映,厚度大,則沉降幅度大;厚度小,則沉降幅度小或受到抬升剝蝕。通過恢復長7 油層組底部地層在早白堊世末、現今沉積的構造圖,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平涼北地區(qū)長8 油藏的運聚特征(圖8)。以M57 井為例,在晚白堊世,長7 烴源巖大量生烴,石油在M57 井長8 油層組逐漸聚集,形成一定規(guī)模油藏,后受到構造調整,石油沿著兩側運移成藏,導致M57 井在長8 油層組試油出水。

圖8 平涼北地區(qū)長8 油藏成藏期(a)和現今(b)石油聚集示意圖Fig.8 Oil accumulation in Chang 8 reservoir forming period(a)and present(b)in northern Pingliang area

晚白堊世以來,平涼北地區(qū)持續(xù)受到擠壓與抬升,形成裂縫或斷層,為油氣垂向運移提供了有利條件,但也對早期油藏造成了不同程度的破壞。對于長8 油藏而言,由于埋藏相對較深,淺層地層水無法通過構造作用形成的斷層或裂縫活動直接侵入,油藏附近地層水成巖環(huán)境相對封閉,因而水型以CaCl2型為主,僅在西南局部構造高部位有Na2SO4型,表明油氣保存條件良好,對成藏有利。

4 成藏模式

通過對鄂爾多斯盆地平涼北地區(qū)油氣成藏主控因素的分析得出,烴源巖、構造特征、儲層物性共同控制著石油分布的主要范圍。烴源巖的生烴強弱直接控制著平面上長8 油藏的分布范圍,為“近源成藏”,斷層、裂縫、低幅度構造是石油運移的關鍵因素,儲層好壞決定油藏發(fā)育規(guī)模[37]。

在此基礎上,建立了平涼北地區(qū)長8 油藏成藏模式(圖9):①在環(huán)縣—孟壩地區(qū),由于上覆長7 烴源巖發(fā)育,早白堊世大量生成的石油在過剩壓力的驅動下,通過生烴增壓微裂縫和疊置砂體發(fā)生垂向及側向短距離運移[36],選擇滲透性較好的砂巖儲層聚集,形成的油藏規(guī)模大,連片性好;②在合道—上新莊地區(qū),烴源巖厚度逐漸變薄,生烴能力有限,再加上處于西部和西南兩大物源交匯處,沉積相帶變化快,砂體對石油的輸導能力有限,裂縫、斷層是主要的運移通道,低幅度構造圈閉是石油有利的聚集部位,形成構造-巖性油藏,規(guī)模較小;③在上新莊—小峴地區(qū),發(fā)育有一定規(guī)模的烴源巖,長8儲層厚度大,物性較好,孔隙度平均為12.0%,滲透率平均為5.61 mD,油氣沿斷層、裂縫和疊置砂體運移,形成一定規(guī)模的巖性-構造油藏。環(huán)縣—孟壩地區(qū)以東,構造幅度逐漸變小,發(fā)育規(guī)模較大的巖性油藏。值得說明的是,受盆地周緣隆升等構造活動影響,早期形成的油藏遭受破壞,油氣經過重新運移調整形成新的油藏,常常造成部分鉆井有顯示,而試油卻出水的復雜地質情況。

圖9 平涼北地區(qū)長8 油藏成藏模式Fig.9 Accumulation model of Chang 8 reservoir in northern Pingliang area

5 結論

(1)鄂爾多斯盆地平涼北地區(qū)長8 油藏原油具有較高的密度和黏度,整體流動性較差,且成熟度較好。地層水主要為CaCl2型,礦化度平均為37.45 g/L,對油氣保存較為有利。油藏可劃分為巖性、構造-巖性和巖性-構造3 種類型。

(2)鄂爾多斯盆地平涼北地區(qū)長7 泥頁巖TOC質量分數平均為4.89%,氯仿瀝青“A”質量分數平均為0.51%,S1+S2平均為17.11 mg/g,有機質豐度高,具有較好的生烴能力。長8 油層組儲層發(fā)育巖屑長石砂巖,孔隙類型以粒間孔、長石溶孔為主,平均孔隙度為12.9%,平均滲透率為7.02 mD,物性是影響含油性變化的重要因素。

(3)鄂爾多斯盆地平涼北地區(qū)處于盆地西南部,受區(qū)域多期構造運動作用影響,形成了凹隆相間的構造格局,整體構造具有“馬鞍”狀的形態(tài),發(fā)育低幅度鼻隆構造。局部發(fā)育小面積構造圈閉,構造幅度為10~60 m,圈閉面積1~5 km2。

(4)鄂爾多斯盆地平涼北地區(qū)長8 油藏屬“近源成藏”,上覆長7 烴源巖生成的油氣通過滲透性較好的砂體、裂縫、斷層等運移到長8 有利圈閉中,形成規(guī)模不一的油藏。烴源巖品質、儲層物性好壞、低幅度圈閉大小是控制該區(qū)長8 油藏分布的主要因素。

猜你喜歡
烴源砂體油層
川西坳陷優(yōu)質烴源巖的識別及分布特征
致密氣有效砂體結構模型的構建方法及其應用
二連盆地伊和烏蘇凹陷烴源巖地球化學特征與生烴潛力
川東北地區(qū)陸相烴源巖評價
曲流河復合點壩砂體構型表征及流體運移機理
富縣地區(qū)長8致密油儲集砂體成因及分布模式
渤海河流相油田儲層連通性研究與挖潛實踐
——以KL油田3-1483砂體為例
聚合物驅剩余油油層挖潛措施研究
錦45塊老區(qū)邊部潛力再評價及配套挖潛技術研究
淺析準噶爾盆地石炭系烴源巖地球化學特征
普陀区| 醴陵市| 承德县| 准格尔旗| 仲巴县| 大悟县| 清河县| 衡阳县| 剑川县| 赤峰市| 肥西县| 大悟县| 会泽县| 冀州市| 南康市| 乃东县| 隆林| 桃园市| 阿克苏市| 民县| 巨鹿县| 仁布县| 高邮市| 古交市| 伊金霍洛旗| 翼城县| 饶平县| 家居| 广安市| 福安市| 永宁县| 渝北区| 天长市| 茂名市| 中西区| 桂林市| 巴青县| 黄陵县| 溆浦县| 上高县| 肥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