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北洋政府時期民營報人對報刊功能的新認識*

2021-12-05 21:42劉炎飛向昭紅
關鍵詞:輿論報紙公眾

劉炎飛,向昭紅

(1.湖南財政經濟學院,湖南 長沙,410083;2.長沙學院,湖南 長沙,410010)

民營報人,主要是指無黨、無派、不依靠政府,以辦民有民營報紙為生或以民營報業(yè)為主要事業(yè)舞臺的人物。北洋政府時期(1912—1928),民營報業(yè)因民族資本主義經濟快速發(fā)展而逐漸興盛,民營報人成為這一時期中國新聞業(yè)的主力軍,黃遠生、徐寶璜、邵飄萍、任白濤、戈公振、林白水、胡政之、史量才、汪漢溪、黃天鵬、周孝庵等為其代表人物,在中國新聞史上如同一顆顆璀璨的明星,熠熠生輝。不僅他們所經營的報紙——《申報》《新聞報》《大公報》等成了這一時期報界翹楚,且在這短短十七年間,出版了《新聞學》《應用新聞學》等十余本新聞學專著,初步建立了中國新聞學理論體系,為中國新聞學的發(fā)展做出了獨特貢獻。作為中國新聞學理論體系創(chuàng)立期的“頂層設計”——報刊功能,民營報人的認識是獨到的,首次將報紙作為一個獨立的社會機構來審視,具有“破天荒”的意義,對中國后世新聞業(yè)的發(fā)展具有深遠影響。

不同時代,中國報人對報刊功能有不同的認識。清末王韜最早將報紙功能總結為“達彼此之情意,通中外之消息”[1]132,他強調報紙的功能在于“通”。戊戌維新時期,以梁啟超為代表的維新派報人在西方憲政思想影響下,拓展了報紙的功能,認為報紙有“兩大天職”,“一曰,對于政府而為其監(jiān)督者;二曰,對于國民而為其向導者是也”[2]46,以此來改良國家與社會。辛亥革命前,以孫中山為代表的革命派報人將黨報視為黨的“喉舌”,著重宣傳黨的政治理念。無論是“去塞求通”,還是“監(jiān)督政府、向導國民”或作為黨的“喉舌”,雖然作用不一,但均基于政治活動需求,報紙依附于政治,成為報人們追求政治理想的工具。

北洋政府時期的民營報人則全然不同,他們清醒地認識到民營報業(yè)要生存發(fā)展,必須走一條與政治化報業(yè)迥異的道路,希望中國的報紙能像西方新聞業(yè)一樣職業(yè)化、專業(yè)化,成為國家第四種權力,以此來實現自身文人論政的理想。于是,他們借鑒西方新聞專業(yè)主義思想,開始尋求變革,重新定位報刊的社會功能。

一、報紙以供給新聞為天職

自王韜創(chuàng)辦《循環(huán)日報》開評論報章之先河[1]134,到梁啟超在《時務報》上發(fā)表的政論,使“舉國趨之,如飲狂泉”[2]41,清末報紙無不是以論政為主,以言論見長。關于中國早期報紙為什么以論說為主,王韜曾在《上潘偉如中丞》一信中解釋說:“韜雖在南天,而心乎北厥,每思熟刺外事,宣揚國威。日報立言,義切尊王,紀事載筆,情殷敵愾,強中攘外,諏遠以師長,區(qū)區(qū)素志,如是而已?!盵3]206顯然,王韜辦報是借日報立言,直陳時事,以改良中國,達到強國攘外的目的,因此論說是他實現政治抱負的重要手段。梁啟超對報紙內容的認知是“有客觀而無主觀,不可謂之報?!盵2]40也就是說,報紙應以論說為主,僅有事實而沒有言論,不能稱之為報紙。1927年戈公振在《中國報學史》中總結道:清末有識之士“知政治之有待改革,而無柄可操,則不得不借報紙以發(fā)抒其意見,亦勢也”?!捌涓腥艘沧钌睿l(fā)生影響亦最速?!盵4]152的確,報紙的論說在清末及辛亥革命中為改良社會、推翻帝制發(fā)揮了重要作用。

北洋政府時期,民營報人不再認為報紙應以政論為主,而一致強調報紙以供給新聞為天職。早期代表黃遠生1914年在《本報之新生命》一文中表示:“與其妄發(fā)主張,貽后日之懺悔,不如僅僅提出事實,以供吾曹及社會異日之參考資料,而決不急急于有主張?!薄氨緢蠹葹樵驴泊艘辉轮畠韧獯笫录俺绷?,吾人皆負有系統的紀載,以供諸君參考及判斷之責任也?!盵5]77-781919年徐寶璜在《新聞學》中明確提出:“然新聞紙之根本職務,為供給新聞,有新聞而無他件,不失其為新聞紙也。有他件而無新聞,則仍呼之為新聞紙者,必無人也?!盵6]1徐寶璜徹底否定了報紙以論說為主的觀念,認為供給新聞才是報紙的天職。他詳細闡述了這一觀點的理據:“蓋自民權發(fā)達以來,各國政治上社會上經濟上之大事,多視其輿論為轉移,而輿論之健全與否,又視其所根據之事實究竟正確及詳細與否以為定。輿論之以正確詳細之事實為根據者,必屬健全,若所根據者并非事實則健全之輿論無望矣。新聞紙者,最能常以關于各種問題之消息,供給社會者也。輿論之根據,實在其掌握中?!盵6]48

邵飄萍考察了代表新聞事業(yè)進步方向的西方新聞業(yè),發(fā)現“世界新聞事業(yè)之趨勢,基于‘以新聞為本位’之原則,……新聞進步與否之標準,惟視紐斯(新聞)增加與否以為斷”[7]42。認為新聞業(yè)是否進步,與新聞在報紙所占比例高低呈正相關關系,“構成報紙之最要原料厥為新聞”[7]15,而“此前的文章時代或政論時代,與現今所稱新聞事業(yè)者相距尚遠”[7]136。戈公振從報紙的本質特征,論證了“報紙之原質,直可謂新聞?!盵4]16他說報紙具有公告性、定期性、時宜性、一般性四個方面的特點,而后兩者是報紙內容方面的特色,認為能同時符合時宜性、一般性兩個方面特點的內容,只可能是新聞,而“發(fā)表意見,決非報紙原質之特色,乃附帶而生者?!盵4]12兩位報人從世界新聞業(yè)的發(fā)展趨勢以及報紙的本質特征出發(fā),為報紙正名,認為報紙第一要務是供給新聞,唯有如此才能稱之為真正的報紙。

北洋政府時期民營報人們如此強調報紙的天職是供給新聞,一方面緣于西方科學實證主義精神對他們的影響以及西方新聞業(yè)的示范,另一方面則是中國政治與社會環(huán)境的影響。二次革命后,袁世凱政府的言論禁錮政策(1)1912年4月至1916年6月,全國報館至少有71家被封,49家受傳訊,9家被軍警搗毀;至少有24位新聞記者被殺,60人被捕。參見方漢奇:《中國近代報刊史》,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81:720、727.,使多數報紙噤若寒蟬,為了避禍,不發(fā)政論或少發(fā)政論成了應時之舉。胡政之在《中國之新聞事業(yè)》中就談道:“民國初年,如民立、時事諸報,各以議論鳴于時,于新聞殊不注意……及袁氏鉗制輿論策興,政論家多半出亡,存者又有所畏懼,論說遂呈沈寂衰象。”報紙之間的競爭,“初以議論爭勝,及至議論受壓迫后,遂以新聞較短長?!盵8]244此外,公眾對報紙新聞需求日益增加。辛亥革命后,變幻莫測的時局以及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的爆發(fā),喚起了人們對國內外政局的關注,對新聞報道的需求開始增加,如“上海申新二報銷路已由數千而增至十萬以上,此非其自身推行之力,而為社會需要增加之效”[8]245。

在上述諸多因素影響下,這一時期中國新聞實務界開始從政論本位向新聞本位過渡。邵飄萍1924年遍察國內報紙,認為“自近年新聞紙愈益進步以來,以新聞消息為本位之潮流已日見其顯著,與曩時之以政論為本位者趣味蓋完全不同”。[7]131

二、報紙以服務公眾為目的

與清末報人視報紙為政府的輔助工具與報人表達政治觀點的窗口不同,北洋政府時期的民營報人認為報館是一個獨立的社會公共機構,不附屬于政府或某一黨派,代表的是公共利益,因此須以服務社會公眾為目的。

黃遠生1913年在報紙上公開表態(tài):“自今以往,余之名字,誓與一切黨會斷絕連貫的關系?!盵5]101他宣稱,“吾曹不敢以此區(qū)區(qū)言論機關據為私有”,“吾人造言紀事決不偏于政治一方”。[7]77,79他認為,“辦報方式與政黨政治的命運過于緊密的聯系在一起,毫無自身發(fā)展的前途?!盵9]黃遠生的這些言行,充分體現出他辦報無黨無派、一心為公眾的決心。此后,徐寶璜、任白濤、邵飄萍、胡政之等民營報人則旗幟鮮明地提出報館是社會公共機關這一觀點。

任白濤1923年在《應用新聞學》中提出“新聞事業(yè)特質之第一應述者,則社會之公共機關是已”。“彼營利的或名譽的事業(yè),只計及少數人之利害榮辱。新聞事業(yè),則以大多數人之利害榮辱為標準?!盵10]5他把“公共性”視為報紙與其他事業(yè)的根本區(qū)別,報紙“當絕對以公眾為本位”[10]6。而且認為“尊重公共特質之報紙,其聲價自益高大,若個人或一部分人的色彩濃厚,不惟其事業(yè)難得健實的發(fā)展,且為社會所嫌棄”[10]5。也就是說報紙越尊重公共性這一特質,其社會影響力就越大,發(fā)展就越好。邵飄萍非常認同這一觀點,他1924年在《新聞學總論》中說:“大多數人不期而皆寄其同情與信仰,威權確立,聲價增高,發(fā)行額數愈多,廣告收入益富,以社會中大多數人為后盾,不啻皆實際繳納資本之股東也。”[7]104邵飄萍和任白濤都認為,以服務公眾為目的是報紙發(fā)展的最佳路徑。邵飄萍不僅認為報紙發(fā)展需要以服務公眾為目的,還認為公眾需要報紙滿足他們的精神需求。他說“凡人皆不能離群而為一人單獨之生活,……對于新知識之欲望有不間斷之要求,對于同群同國之利害關系,有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之義務,故必用種種方法,以互相傳達其意志、感情、趣味、知識與夫一切利害有關之消息”,而報紙最能擔此重任。[7]102-103若強調每一個人都在精神上需要報紙,那么報館必然是社會公共機關。而戈公振1927年在《中國報學史》中從報紙的本質論證了報紙是“定期為公眾而刊行者”[4]5,認為是報紙的“公告性”“一般性”特質,決定了報紙必須以服務公眾為目的。

徐寶璜1929年在《新聞紙與社會之需要》一文中認為報紙是人的生活必需品,他說“社會各級人士,無論貧富貴賤,幾無不以閱報為每日必要之行事而不能一日或缺。社會之需要既繁,故新聞紙之職務亦眾,……故為社會之公共機關。”[6]145-146因此,他明確反對報館作為“一人一派之私人機關”,認為“夙昔執(zhí)新聞紙業(yè)者。輒以新聞紙為其個人私產,此殊失當”[6]151。

特發(fā)性鼻出血組來源于我院計算機系統病案數據庫,選取2011年1月~2015年1月以特發(fā)性鼻出血為主要診斷,并具有血型報告的住院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民營報人不僅在思想上強調報紙應以服務公眾為本位,他們的報業(yè)活動也忠實地踐行了這一理念,邵飄萍1922年在《〈京報〉三年來之回顧》中就說道:“愚個人既素無黨派關系,更不欲以特殊勢力為報紙之后盾。……蓋《京報》創(chuàng)刊之志趣,非有政治之目的,惟以愚個人既樂從事于新聞之業(yè),欲以《京報》供改良我國新聞之實驗,為社會發(fā)表意見之機關?!盵7]206胡政之在《本報改造之旨趣》中也說:“報紙者天下之公器,非一人一黨所得而私。吾人業(yè)新聞者,當竭其智力,為公共謀利益。本報入世十七年,兢兢以不負大公之名自勉。今后當益堅此念,作社會之公仆。”[11]1034林白水在1925年發(fā)表的《林白水賣文字辦報》中坦言:“《社會日報》自出世以迄今日,已滿三年……。艱難締造,為社會留此公共言論機關,為平民作一發(fā)抒意見代表,觸忌諱,冒艱險,所不敢辭……”[12]727

民營報人從報紙本身的發(fā)展需求、報紙的本質特征、報紙在人的精神生活需求方面所發(fā)揮的作用等角度,全面而深刻地論證了報紙應以服務公眾為目的,并在其報業(yè)活動中踐行這一理念。他們力證報紙的公共性,緣于他們深刻認識到去政治化報紙,唯有讓公眾占據運轉中心——公眾既是報紙的報道對象又是報紙的服務對象,報紙的營收與社會影響力才能得到保障,從而促進報紙職業(yè)化、專業(yè)化發(fā)展。公共性是報紙職業(yè)化或新聞專業(yè)主義的一個重要特征,民營報人認為這是民營報業(yè)乃至中國新聞事業(yè)持續(xù)健康發(fā)展的必然選擇。

三、報紙以代表民意為己任

國人最早接觸到關于報紙與輿論關系的論述是出自日本松本君平的《新聞學》:“近世新聞紙,所以有此大力者,蓋以新聞為輿論之引火線,而又為輿論之制造器也。故國民之意見,常隨有卓識之新聞記者為轉移。以是其一抑一揚,足以決彼等運命之浮沉;其一毀一譽,即可為最后輿論之宣告也?!盵13]12松本君平認為報紙之所以有很大的威力,是因為其能制造輿論,記者在引導國民意見中具有極大的能量,甚至影響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命運。松本君平作為中國新聞思想的啟蒙者[14]5,對梁啟超產生了較深影響。關于報紙與輿論的關系,梁啟超基本與松本保持一致的觀點,表示“輿論之所出,雖不一途,而報館,則造之之機關之最有力者也”[15]2212,同樣認為報館是發(fā)揮輿論、代表輿論、制造輿論最有力的機關。

北洋政府時期民營報人在“民主共和”的政治制度背景下,深入地探討了報紙與輿論的關系。早期代表黃遠生在《祝之歟詛之歟》中就說,“所謂報者,文明機關之一也”,“吾乃自謂于輿論代表之?!盵5]77徐寶璜從報館是社會之公共機關這一角度,闡述了“代表輿論,為新聞紙重要職務之一”[6]156。戈公振指出:“民主政治,根據于輿論;而輿論之所自出,則根據于一般國民之公共意志。報紙者,表現一般國民之公共意志,而成立輿論者也?!盵4]298也就是說,在民主政治制度下,國家是根據輿論來治理,輿論則來自國民的公共意志,而報紙是通過表現國民公共意志來形成輿論。

顯而易見,在報紙與輿論的關系上,民營報人與梁啟超等前賢的觀點有本質的區(qū)別,民營報人主要認同報紙代表輿論的功能,而梁啟超們則強調報紙制造輿論的能力,制造與代表有著截然不同的內涵,制造凸顯的是記者的主觀能動性,而代表則是客觀呈現民眾意見。如戈公振明確表示:“與其謂為制造輿論,不如謂為代表輿論;更進一步言之,與其令其起而言,不如令其坐而聽,耳有所聽,手有所記,舉凡國民歡笑呻吟哭泣之聲,莫不活躍紙上,如留音機器然。則公共意志自然發(fā)現,而輿論乃有價值而非偽造。否則報紙自報紙,國民自國民,政府自政府,固絲毫無關系也?!盵4]298他認為從國民的言辭中自然流露出的輿論,才有價值,否則輿論是由記者偽造,與國民沒關系。

此外,我們可以從民營報人關于如何代表輿論、形成輿論的表述中進一步窺見他們的思想與梁啟超的不同。

黃遠生1914年在《本報之新生命》一文中就如何代表輿論進行了闡述:“與其妄發(fā)主張,貽后日之懺悔,不如僅僅提出事實,以供吾曹及社會異日之參考資料,而決不急急于有主張。蓋吾人此后所發(fā)表者,演繹的理論,決不如歸納的事實之多。”[5]77“吾曹不敢以此區(qū)區(qū)言論機關據為私物,乃欲裒集內外之見聞,綜輯各種方面之意見及感想。凡一問題,必期與此問題有關系之人,一一抒發(fā)其所信,以本報為公同論辦之機關,又力求各種方面最有關系人士各將其所處方面之真知灼見聞匯為報告,以本報為一供給參考材料之寶庫?!盵5]79他認為代表輿論的方法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論說以事實為基礎,多從事實中歸納;二是報紙主要呈現各方相關人士的真知灼見,以供民眾參考。

徐寶璜1919年在《新聞學》中認為,形成輿論的前提是人民要有發(fā)表意見的自由,這些意見是出自民眾內心的真實想法,而不是被少數優(yōu)秀分子裹挾成為輿論。輿論所關涉的問題是社會公共問題,而不是私人問題。也就說,輿論應出自社會上大多數人內心關于公共問題的真實意見。報紙如何代表輿論?徐寶璜認為應先“默察多數人之意見”[6]137,然后正當發(fā)揮,進行細致具體的判斷,以代表輿論,說國民想說而不擅長說或不敢于說的話。[6]137,156報紙如何形成輿論?徐寶璜介紹了三種方法:“一是登載真正事實之新聞,以為閱者判斷之根據”;“二為訪問專家,或名人,而發(fā)表其談話”;“三為發(fā)表精確之社論。”[6]133

邵飄萍在報紙如何代表輿論的問題上,觀點與徐寶璜并無二致:“即當默察多數國民之心理,……不敢因一人一時之私見或利害關系發(fā)為非國民的悖謬之議論,致失多數國民之信仰與同情?!盵7]106胡政之認為形成健全的輿論應該先把事實真相赤裸裸地公布出來,供大眾之認識與理解,然后根據真知灼見,由少數有識解的人們,無忌憚地加以批評糾正,拿出具體的主張。與此同時,如果還有其他有不同見解的人,也可以盡情表達,公開研討,然后公眾在這許多不同的觀點之間,根據他們對于事實的認同和理解,運用其自身的理性,無偏見地選擇一種比較合理的見解,一致贊成并擁護它。這樣便可以形成健全而合理的輿論。[11]1034他認為報紙只是一個呈現事實,并供公眾發(fā)表意見的公開平臺,公眾在這里通過公開研討并達成共識,從而形成輿論。這一觀念與1947年美國新聞自由委員會(The Commission on Freedom of the press)對報業(yè)提出的五項目標之一——做意見與批評交換的論壇[1]130,呈現出驚人的一致,彰顯出他的新聞專業(yè)主義態(tài)度。

可見,北洋政府時期民營報人們在輿論形成中,強調以事實為基礎,注重專業(yè)化以及對事實的深入研究,力求輿論的形成過程科學、客觀,以全面準確地呈現和表達公眾意見,其基本路徑是:報紙呈現事實—公眾在報紙上公開研討—形成健全輿論。而梁啟超則認為:“應先由少數人倡導,后變成大多數人的共同意見?!盵15]2212梁的這種輿論有時很難說是國民真正的輿論,由少數優(yōu)秀分子鼓吹,多數民眾在缺乏專業(yè)知識以及判斷能力的情況下,往往沒有意見而盲目信任這些優(yōu)秀分子,最后形成了偽輿論。盧梭就對此有深刻的洞見:“實際上,個體意志與公共意志在某些點上達成一致并不是不可能,但這種一致要想持續(xù)長久是不可能的。因為個體意志天生傾向于偏私,而公共意志天生傾向于平等?!盵16]36

北洋政府時期的民營報人與梁啟超們在報紙與輿論關系上的分歧,主要緣于兩個方面的因素:一方面兩者所處的政治制度不同,梁處于封建專制政治制度下,以“君”為中心,所制造的輿論為“君”服務。而北洋政府時期,國家在嘗試建立民主共和政治制度,兩者之間的區(qū)別,任白濤有精辟的分析:“民本政治,勝于官僚政治者,要在不以少數私人決國事,而以公眾輿論決國事。健全輿論之造成,民治國人民之責任也。以輿論而行國家之政治,民治國人民之權利也?!盵10]44因此,民營報人認為在民治國家中輿論當以“民”為中心,為民服務。另一方面,清末受過教育的國民數量較少,大部分民眾很難對國家公共問題發(fā)表中肯的意見,發(fā)表意見的只能是社會上的少數精英知識分子。而北洋政府時期,隨著新式教育的發(fā)展以及民主科學思想的傳播,新興的知識分子群體興起,他們在新的政治體制下有了自覺表達的欲望與空間,為此時報紙全面客觀地呈現公眾意見提供了條件,而報紙這種輿論思想的轉變也有助于民主政治的真正實現。

四、報館是公眾接受教育的機關

報紙的教育功能,報界先賢們也早有思考。王韜1878年在《論各省城宜設新報館》一文中就談到設報館的好處之一即“輔教化之不及也”[2]15。梁啟超出于對國民素質以及民族前途深深的憂慮,提出報紙應承擔開啟民智、向導國民這一天職。譚嗣同在《湘報后敘》中從報紙每天“闡新理、紀新事”的特點,論證了報紙“新民”的功能。[2]96

顯然,晚清報人關于報紙的教育功能,是基于精英知識分子的俯視視角,呈現的是以先覺覺后覺的啟蒙思想。而北洋政府時期民營報人則擺脫了傳統知識分子的精英觀,他們從報紙本身更新快、內容豐富、資費便宜等特性,來探討報紙對公眾的教育作用。

徐寶璜從報紙內容廣、更新快的特點,認為報紙可以使民眾從中吸收新鮮而豐富的知識?!吧w學??颇坑邢蓿滩鸟R矣板,多懸想而少事實,常不能饜學生求知之欲,而盡誘掖之能事。今有新聞紙從旁補助,或提供時人之思想言論,或報告千變萬化之新事實,于是學生之智識益增,思想益進矣。”他指出學校教育的科目有限、教材呆板、鮮活的事實材料少,不能滿足學生的求知欲望,而報紙可以起到很好的補充作用,不僅每天能提供新的事實,而且其中的思想言論,對學生拓展智識、提升思想水平大有益處。此外,他還認為,這一時期大多數民眾只接受了小學教育,出了校門之后,又沒有其他教育機關讓他們接受教育,報紙正好可以發(fā)揮好這一補助教育的功能,使受教育的人更多。因此,他總結說:“故新聞紙,社會之導師也,世人之無邊大講座也。”[6]148-149

徐寶璜這一觀點深得邵飄萍贊同,他說:“新聞紙有最普遍的指導國民之效果,即教育的特質是也?!毕噍^于學校,他認為報紙的最大優(yōu)勢在于,不受時間、年齡等方面的限制,人人可以不間斷地接受教育。[7]107他甚至以為報紙的教育作用像“面包”或“空氣”,“故一般人每未覺得新聞紙之效力,竟與教育相垺,且不知其影響之速,尤駕教育而上之,是猶之有形之面包與無形之空氣?!式逃c人之知識有如面包,新聞紙與人之聰明則如空氣?!盵7]108邵飄萍充分肯定了報紙的教育功能,但將報紙的教育作用比作“面包”和“空氣”,未免有點夸張。事實上,報紙是城市化的產物,在當時的農村社會,大部分人無法接觸到報紙,也沒有閱讀報紙的機會,可他們的生活依然在繼續(xù)。

任白濤同樣認為報紙字里行間都蘊含著知識,“即片片數行之記事中,亦含有多少之智識,可為讀者新見聞、新觀察之資料?!币簿褪钦f,讀者從報紙上可以了解到國內外形勢、政治、經濟、社會等方方面面的信息,他認為這些信息可以稱為“實用學問之種子”。[10]8不僅如此,他還認為:“世之父兄,為教育子弟,須納巨金于學校,而與學校目的相同之報紙,則可以銅幣數枚得之。不寧惟是,吾人自各種學校所獲之知識,不過人間知識極微之一部。欲兌一物,以補此缺陷,則舍報紙,其誰屬乎?由是言之,則報紙者,又學問之文庫、常識之課本也?!盵10]8意即報紙就是絕佳的課本,蘊含的知識不僅比學校教材豐富,而且費用比學校教材便宜。

綜上所述,民營報人們對報館作為社會教育機關的認識,意見基本趨同,他們基于民本、平等視角,視報紙為承載知識的課本、平臺,內容豐富且資費便宜,為學校教育的有益補充。這一觀念顯然與梁啟超們視報紙為“教師之師”[2]38截然不同,民營報人強調的是報紙傳播知識,讀者通過報紙這個載體主動吸收知識提升思想、拓展知識面等方面的作用。而梁則認同的是通過報紙論說對民眾發(fā)揮教化作用,達到啟民智、新民的目的。民營報人與梁啟超們在報紙教育功能觀念上的差異,主要緣于民營報人的報紙職業(yè)化思想促使報紙內容貼近公眾,按公眾的需求、興趣來取舍,而求知欲望是公眾的一種本能;此外,隨著新文化運動中自由平等思想在中國的傳播以及民眾教育水平的提升,民眾逐漸有了追求豐富知識的自覺以及獨立的思想?;谶@些因素的影響,民營報人的報紙教育觀念發(fā)生相應變化。當然,民營報人對于報紙的教育功能有夸大之嫌,如視報紙在公眾教育方面如“面包”“空氣”“遠勝于學校教育”等,他們希望以此來喚起國民更快地認同報紙以及新聞工作者重視敬仰自身的職業(yè),也希望有更多人來從事這種職業(yè),以迅速提升報紙的社會地位。

結語

相較于清末報人,北洋政府時期民營報人的報刊功能觀發(fā)生了根本變革,報紙從以政論為主到以供給新聞為主,服務對象從服務政府向服務公眾轉換,報紙代表的輿論從由少數人倡導向全面客觀呈現大多數人意見遷移,教育作用從教化、向導國民向為國民輸灌智識轉變。無疑,這種變化是巨大的,民營報人超越清末報人“政本之本”框架,他們對報刊功能的觀察回歸到報紙本身,通過深入思考報紙與公眾的關系,確定了“公眾本位”框架,彰顯出對報業(yè)的全新態(tài)度,即新聞職業(yè)化,標志著中國報刊功能觀念的顯著進步。

特定觀念總產生于特定歷史語境,民營報人對報刊功能的新認識,一方面緣于北洋政府時期政治制度的變革以及民主自由思想在中國的傳播,給了他們借鑒西方新聞專業(yè)主義思想改革中國新聞業(yè)的想象;另一方面也基于這一時期中國的政治制度、社會公眾與職業(yè)化報業(yè)發(fā)展的相互需要,民主政治是保障報紙獨立、立足于大眾的前提,而報紙真正以公眾為中心則有助于民主政治的實現,公眾則是報紙持續(xù)健康發(fā)展強有力的后盾,報紙只有登載反映普通人生活的新聞,才能引起公眾的興趣,讀者量才會越來越大;而讀者量越大,報紙的社會影響力則越大,同時廣告業(yè)務才能源源不斷。正是這些因素的聚合效應,為民營報人改革中國新聞業(yè)的愿景提供了理論支持與實踐路徑。

這種全新的報刊功能觀念,為中國新聞學理論體系的新生構建了框架,為改革中國新聞業(yè)提供了路徑與方向,是中國新聞業(yè)職業(yè)化轉型的邏輯起點。這是政治體制變革、社會經濟文化轉型而形成的大趨勢,中國新聞業(yè)自此開始了職業(yè)化嘗試,雖然這種職業(yè)化思想后來被陳獨秀、李大釗所代表的報刊是階級斗爭的工具等觀念所掩蓋,但如報紙的服務對象是公眾、報紙以供給新聞為主等理念,不僅影響了當時新聞業(yè)的發(fā)展,也成了中國新聞界后來一貫堅持的原則。

猜你喜歡
輿論報紙公眾
公眾號3月熱榜
公眾號9月熱榜
公眾號8月熱榜
公眾號5月熱榜
報紙
阿桑奇突然被捕引爆輿論
賣報紙
可以吃的報紙
賣報紙
西方輿論觀的歷史沿革
焦作市| 左贡县| 合山市| 清涧县| 阳朔县| 凭祥市| 拜泉县| 湖口县| 溧阳市| 清涧县| 阜新市| 凤冈县| 海伦市| 得荣县| 塔城市| 温宿县| 虹口区| 含山县| 绩溪县| 肇源县| 张北县| 临漳县| 商洛市| 绿春县| 汉寿县| 建湖县| 旬阳县| 大渡口区| 永安市| 台中市| 广元市| 双鸭山市| 措勤县| 沅江市| 平塘县| 满城县| 清镇市| 柏乡县| 屏东市| 久治县| 房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