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抒(南京藝術(shù)學(xué)院 設(shè)計學(xué)院,江蘇 南京 210013)
一
中國的禮制淵源甚早,至周代,“禮”已成為非常成熟的社會意識體制,浸透到人的衣、食、住、行各個方面?!秲x禮》②本文參考文獻來源《十三經(jīng)注疏》附校勘記及識語(上、下冊),浙江古籍出版社,1998年6月第1版.以下凡十三經(jīng)篇目者均出自此版本,不另注明。便是一部詳細記錄周代禮節(jié)儀度的典籍,其中所記周代之冠、昏、喪、祭、飲、射、朝、聘等各項典禮的儀注和程序,單就內(nèi)容而言,雖是古禮中的一小部分,卻有著博大精深的內(nèi)涵。所描寫的細節(jié)不避繁瑣,具體而詳細,是為后代所遵循的一切禮制的源頭。
《儀禮》凡十七篇,“儷皮”一詞出現(xiàn)很多,有作為“嘉禮”儀式中的饋贈禮品,也有屬于“賓禮”中禮尚往來的禮幣。具體見于第一篇《士冠禮》、第二篇《士昏禮》和第八篇《聘禮》。
本文以《儀禮》原典所載“儷皮”為探討中心,通過先秦典籍的記載,厘清概念,沿波討源,揭示其在周制禮俗中所具有的重要意義。下面就這三篇中有關(guān)“儷皮”的內(nèi)容予以考察。
何謂“儷皮”?鄭玄注:“兩鹿皮也”。[2]953
見于昏、冠禮的記載有:
“納征,玄纁束帛儷皮,如納吉禮”。[3]962
“主人酬賓,束帛儷皮”。[2]953
除此,《聘禮》中也多處出現(xiàn),按順序如下:
“賓至于近郊,張旃。……用束帛勞。……賓禮辭,……乘皮設(shè)”。③乘皮設(shè),四張麋鹿皮。[4]1049
“公降立?!辖榉钍\,……請覿。……上介奉幣,儷皮”。[4]1058
“賓朝服問卿,卿受于祖廟。……擯者請命。庭實設(shè)四皮”。④皮,麋鹿皮也。[4]1063
“擯者出請事。上介特面幣如覿。介奉幣。皮,二人贊”。⑤皮,儷皮也。[4]1064
可以看出,《儀禮》中鹿皮屬于通禮,《士冠禮》中為酬品,《士昏禮》中是陳列朝堂的貢物,《聘禮》中是邦交、朝聘等儀節(jié)所需的“名目與物產(chǎn)”。
對“儷皮之禮”的記載,最早見于三國時期蜀國人譙周的《古史考》,云:“伏犧制嫁娶,以儷皮為禮”。之后晉皇甫謐在《帝王世紀》中暢言伏羲功業(yè),其中也述“制嫁娶禮”。唐孔穎達在《禮記正義》序中征引了這兩部史書:“譙周《古史考》云:‘有圣人以火德王,……號曰遂人。次有三姓,乃至伏犧制嫁娶,以儷皮為禮’。又《帝王世紀》云:‘燧人氏沒,包羲氏代之’。以此言之,則嫁娶嘉禮始于伏犧也。”[5]1223-1224孔氏之后,司馬貞補《史記》闕遺《三皇本紀》,曰:“太皞庖犧氏,風(fēng)姓,代燧人氏繼天而王。母曰華胥,……生庖犧于成紀。蛇身人首,有圣德?!贾萍奕?,以儷皮為禮?!盵6]司馬貞補入的內(nèi)容,大部分是從《帝王世紀》說,雖線索難以條分縷析,但是這篇記敘是關(guān)于此說一個比較籠統(tǒng)的版本,或許是附麗于《史記》之后,影響頗大。此后,相同的記載又見于杜佑《通典·禮序》,劉恕《通鑒外紀》,高承《事物紀原》。至明,李廷機《鑒略》以五言韻文濃縮華夏古史,作為蒙學(xué)讀物,“男女教嫁娶,儷皮為禮將”易讀易記。
揆諸文獻史料,不難看出對伏羲的敬慕和推崇一直具有持續(xù)不斷的影響。尤其是伏羲始制嫁娶,以儷皮為禮,開創(chuàng)了男娶女嫁的制度。記載有詳有略,文意與孔穎達所言大同小異,因此,關(guān)于儷皮因何盛行于周代,有必要求證“儷皮為禮”的源頭,此也關(guān)乎禮之起源,當然伏羲是重要人物。
伏羲的傳說首見于《莊子》,內(nèi)篇《人間世》第四:“是萬物之化也,禹舜之所紐也,伏戲幾蘧之所行終,而況散焉者乎!”[7]150《大宗師》第六:“古之真人,不知說生,不知惡死;其出不?,其人不距;翛然而往,翛然而來而已矣。”[7]229由此而知,在莊子心里,伏羲并不是真實存在的人,不過是假托的一個符號。莊子直言伏羲“伏戲”,“羲”乃“吹噓之氣”,[8]96“戲”者“施也”。[9]333應(yīng)劭引《含文嘉》:“伏者,別也,變也。戲者,獻也,法也”,[10]1此釋較為精準。伏羲也作“伏犧”,孔穎達疏引《帝王世紀》:“庖犧氏,取犧牲以供庖廚食天下”。[11]1353可見,“伏羲”或言“伏戲”,抑或“伏犧”,其實都是附會或昭示其文化寓意?!读凶印罚骸疤胖劣诮袢眨陻?shù)固不可勝紀。但伏羲以來,三十余萬歲……”。[12]844照此說,伏羲應(yīng)該是神。反觀《古史考》,其中對伏羲的記載可能是譙周借古論道,由崇古乃至述古吧。
除《莊子》之外,《易傳》亦言伏羲,且尊伏羲位三皇之首,對其描述更是全面詳細和至善盡美?!兑讉鳌吠忻鬃铀?,孔子乃三皇五帝之后的文化“圣人”,于是,伏羲概念便順理成章形成定式,使得恐非信史的伏羲傳說成為信史。
二
如果說以儷皮為禮是嘉禮的肇始,那么,“禮”在初步形成規(guī)模之前的雛形是怎樣的?“禮”在原始文化中發(fā)生、發(fā)展,以及它的形式、作用又是怎樣?為什么鹿有至高無比的待遇?為什么周禮中鹿皮是聘財?是幣貢?
且以漢字“禮”“麗”“儷”予以解讀:
1.禮
《說文·示部》:“禮,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8]1段注:“履,足所依也。引申之凡所依皆曰履。屨,履也。禮,履也。履同而義不同。豐者,行禮之器”。[13]2
禮,從示從豐?!墩f文》“示,天垂象,見吉兇,所以示人也。從二(二古文上字),三垂,日月星也,觀乎天文以察時變,示神事也”。[8]1在甲骨卜辭中“示”是一個較常見的字,構(gòu)型以“”居多,也有“”或“”形;對此學(xué)者們有獨到見解,都很能說明問題。實際上,“示”是個典型的象形表意字,初文似祭臺形狀,也作“”形,示喻“上桌下石”,以盛放祭品。這種“祭壇”源于靈石崇拜,或是最初的“社”。許慎析形錯誤的原因有兩種可能:其一,是他未能見到甲骨文,只能依照篆文析形,所以輕易地臆斷了不確之論。其二,是因為訛筆,將“示”錯寫成了橫下三豎。但段玉裁沒有提出質(zhì)疑,反倒對詞語作義項擴展,竟注解為:“三垂,謂川”,[13]2不僅和“示”的初形不相符合,也與本義截然不同了。
再說“豊”,在甲骨卜辭中亦有,或?qū)懽鳌柏S”。但卜辭中不曾見“禮”字,王國維認為,“豊”就是“禮”的本字,象二玉在器之形。“古者行禮以玉,故《說文》曰:‘豊,行禮之器’,其說古矣。惟許君不知‘豐豐’字即‘玨’字,故但以從豆象形解之,實則豊從玨在凵中,從豆乃會意字而非象形字也。盛玉以奉神人之器謂之‘’若‘豊’,推之而奉神人之酒醴亦謂之醴,又推之而奉神人之事通謂之禮。其初當皆用‘’若‘豊’二字。其分化為‘醴’‘禮’二字,蓋稍后矣?!盵14]291
王國維指出,“禮”字字源,并推論其意義所在。雖然在判斷“豊”字從屬于象形字,還是會意字上所持意見和許慎不同,但對于“禮”是從“事神致?!钡募漓雰x式而來,兩人的觀點是一致的。
綜上說明,祭祀是原始先民的社會活動,也在他們的生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所謂“禮有五經(jīng),莫重于祭”。[15]1602劉師培:“上古五禮之中僅有祭禮,若冠禮、婚禮、喪禮,咸為祭禮所賅,……禮字從‘示’,足證古代禮制悉賅于祭禮之中,舍祭禮而外,固無所謂禮制也?!盵16]678,679《禮記·祭義》:“禮者,履此者也”,這里的“履”作動詞解,意履行、履約、踐履。表明“禮”最初或是一種習(xí)慣模式,一種由于受到周遭環(huán)境因素的影響而建立在人類活動中的積久養(yǎng)成的生存模式,漸漸地這種模式通過被人重復(fù)踐行的活動而固定下來?!胺蚨Y之初,始諸飲食。其燔黍,捭豚,汙尊而抔飲,蕢桴而土鼓,猶若可以致其敬于鬼神?!盵17]1415由此觀之,“禮”在原始文化當中是和日常生活緊密結(jié)合在一起的,它的原初就是一種實踐活動,或者說是一種在敬祀神靈的過程中以期受享福佑而產(chǎn)生的活動。
2.麗
“麗”,甲骨文和金文中都有,字形作上下結(jié)構(gòu),上半部為同形字重文,下半部是“鹿”字,像鹿形。《說文》:“麗,旅行也。鹿之性,見食急則必旅行。從鹿麗?!抖Y》:‘麗皮納聘,蓋鹿皮也’?!薄蹲ⅰ罚骸啊眯幸病?,此麗之本義,其字本作麗。旅行之象也。后乃加鹿耳?!抖Y》之‘儷皮’,《左傳》之‘伉儷’,《說文》之‘驪駕’,皆其義也。兩相附則為麗;《易》曰:‘離,麗也。日月麗乎天,百谷草木麗乎土’是其義也。麗則有耦可觀?!?部》曰:‘麗爾,猶靡麗也’是其義也。兩而介其間,亦曰麗”。[13]471段氏通過對古代典籍用字的考察,得出“麗”字的訓(xùn)釋,即“兩”義、“耦”義,以及“附著”之義等。說明“麗”字作“兩、耦”,并引申出“成雙成對”的義項,由“成雙的、成對的”又引申出“附著”之義。徐中舒:“麗,從二耒從二犬。從二耒象并耕之形,古代偶耕,故麗有耦意。從二犬相附亦會偶意,麗得訓(xùn)為伉儷”。并指出,周甲中“麗”的字形“乃以鹿之特飾雙角為麗之異構(gòu)。”[18]1084
“殷墟文字,在二百余年之間,形體的演進變化,是很有可觀的,如果能依各種斷代標準,逐一加以整理,很可以找出文字變化的線索和系統(tǒng)來。”[19]450考釋“麗”的字形,會發(fā)現(xiàn)甲骨文一期中同形字重文的很多,通常是上下結(jié)構(gòu),上部兩個、下部也兩個,形如徐氏所說,成雙成對,如“二耒、二犬”,像兩兩相比之形。甲骨文三期中,“麗”的字形出現(xiàn)“一耒二犬”或“二耒一犬”的上下組合。周代甲骨文中“麗”字則又有變化,雖仍是上下兩體,但上部的字形已現(xiàn)(鹿)菌狀的角,下部的“鹿”似鹿形,從字形上一看便知麗從鹿?!对姟吩唬骸吧讨畬O子,其麗不億”。鄭玄:“麗,數(shù)也?!盵20]504孔穎達:“以億是數(shù)名,故知麗為數(shù)也?!闭f明“麗”有“數(shù)”之義,是否是“成雙”之義的引申?
對于“鹿之性,見食急則必旅行”,需要說明一點,其中旅行的“旅”義同“旅進旅退”的“旅”,因為是表示事物的性質(zhì)和狀態(tài),所以此處應(yīng)該指鹿的相伴偕行,故“旅”的解釋理應(yīng)帶有“共”“同”之義。
我以為,假如把《說文·釋麗》分作前后兩段話,那么綜上解讀的是它的前半段,即“麗,旅行也。鹿之性,見食急則必旅行。從鹿麗”。也由此歸納出古人對于“麗”的見解,以及在文獻中的字義詮釋,茲列舉如下:
成對、成偶說:如《周易》:“麗澤兌”。注:“麗,猶連也(兩澤相連)?!盵21]1230《玉篇》:“麗,偶也。”[22]830
並駕、結(jié)伴說:如《說文系傳》:“麗,儔儷?!雹賰墸和?、同輩義。儷:相并、對偶義?!皟墐蓖皟墏H”。[23]201《說文句讀》:“旅,俗作侶。”[24]374
附著、附麗說:如《周易》:“離,麗也。日月麗乎天,百谷草木麗乎土。”注:“麗,猶著也。各得所著之宜?!笔瑁骸胞?,謂附著也?!盵25]43
美、好說:如《廣韻》:“麗,美也?!盵26]145《玉篇》:“麗,好也。”[22]830
綜上,可以肯定的是,“麗”和“鹿”是概念完全不同的兩個字。但是,從初文開始,因為“麗”指事鹿角,遂表示出它的美麗。以后“麗”加“鹿”,成為形聲字,“麗”因形見義,說明鹿角成“雙”。如上所舉諸說解釋,都是直接由本義而派生出來的引申義。所以從這點而言,“麗”與“鹿”又不無關(guān)系,“麗”寓“美麗”“華麗”之意也應(yīng)該準確。但“麗”“麗”仍舊不是鹿,充其量也只能算是鹿的屬性。可是,回過頭再看《說文·釋麗》的后半段:“《禮》,麗皮納聘,蓋鹿皮也”,不免生出疑惑。“麗(麗)”怎么變成了鹿皮?此說的理由何來?
“美麗、華麗”是“麗”作為形容詞屬性的解讀,是以“麗”來品評諸如人物、器物、詩文等帶給人以美的感覺?!胞愓卟⒁?。即兩個鹿并排在山中跑,這是美的景象。”[27]47鹿之為獸,性敏機靈,其美的表現(xiàn)不僅是外在修長健壯的四肢、油光的皮毛、獨特的雙角,還有別良草、食相呼、行同旅的內(nèi)在美。因為這些特點,鹿在古人意識中才成為“仁愛”“純善”的指代。
但漢字結(jié)構(gòu)的演變,每個字都有它產(chǎn)生的理據(jù)和特定意義。就“麗”字而言,甲骨文“”、“”是原初構(gòu)形,《說文》記錄的“”形只是篆文,魯實先考證此形是甲骨文“”的省變;[18]1084孔廣居認為,此形當從二元,“,耦也。從二元。元,首也。以二首相并為意,即伉儷字也。古文作麗,從一,從二幾。一即奇耦之耦,幾者所以依倚也。兩相依倚,伉儷之象也?!盵28]61我們看到,從甲骨文到小篆,“麗”的形體在發(fā)展演變過程中都有訛變,從訓(xùn)“耦”到訓(xùn)“美”,是因為甲骨時代的象形和會意被之后的形聲所取代。分析“麗”字的這些異體,不難發(fā)現(xiàn),單就形而言,確似齊首比肩狀,恐也是許慎以“旅行”訓(xùn)“麗”的原故。但是“美好”義又是從屬“附著”之義而來,導(dǎo)源來自《易·離》,這是引申義的再引申,在于文字構(gòu)造體系的劃分,由象形字轉(zhuǎn)換至指事字了。當然,無論是本義、引申義,或者引申義之再引申,于典籍中多能找出與許慎相同或相近的結(jié)論,唯獨不見“麗”字鹿皮之解。如果因為“麗”有“美麗、華麗”之義,就解釋為鹿皮,這個理由未免有點牽強,根本前提是“麗”“鹿”不能混為一談。王筠《句讀》:“案‘麗’,本象兩鹿皮之形,后來以為不明了,始加鹿耳?!盵24]374又《說文釋例》:“‘麗’之古文‘’,當作‘麗’。案,《易傳》:‘離,麗也。’兩相離謂之麗。麗皮納聘,兩鹿皮也,是其事由附麗而來。豈非事乎?而‘’之形則是兩鹿皮形也,不似象形字乎。然亦不成為鹿皮,非如虍之為虎文。仍以兩相附麗者見其意而已,則終歸于指事矣。蓋此字以鹿皮納聘為本義,旅行為引申之義。以麗字之形知之小篆,以其不明了也,乃加鹿以定之耳。許君說解,似失其序,麗聲固誤。段氏刪聲,尚未盡善。一字遞增云從也。若‘’從古文‘麗’,斯無語病耳?!盵29]19
現(xiàn)在看,“離”有極大的可能性與鹿皮之義相近。宗白華:“離,既有相遭的意思,又有相脫離的意思?!盵27]46楊樹達考證“灑”訓(xùn)釋“分決”義,得出“麗”亦宜有分決之義的結(jié)論。[30]312按照宗先生解釋,“離”兼有正反兩個義項,即“正反同辭”。楊先生從“聲訓(xùn)”到“義訓(xùn)”揭示出“灑、斯聲近”“灑、離”義通的關(guān)系。假“灑”為“斯”,“灑”通“離”,“離”與“麗”同,故“離”“麗”也與“斯”通假;說明“離”能夠訓(xùn)釋多個同義詞。但“離”和“離”實為兩個詞,《說文》釋“離”為“山神獸也”;釋“離”作“離黃,倉庚也?!?/p>
《彖》曰:“離,麗也。日月麗乎天,百谷草木麗乎土,重明以麗乎正,乃化成天下?!笨追f達:“離,麗也。麗謂附著也,言萬物各得其所附著處?!盵25]43在爻辭中,“離”又是“離”的本字,指倉庚鳥,意指用鳥占[25,31-32]來預(yù)測吉兇?!断蟆吩唬骸包S離元吉,得中道也”,[25]43就是說鳥作的占筮結(jié)果為吉。“離卦”是戰(zhàn)爭卦,取象為火;“離”通“麗”,取義“附麗”?!峨x·上九爻辭》:“王用出征”,王弼:“離,麗也。各得安其所麗謂之‘離’。處離之極,離道已成,則除其非類以去民害”??追f達:“離道既成,物皆親附,當除去其非類,以去民害,故王用出征也?!盵25]43“離道”即“附麗之道”,象征附著;“附著”就要取正道,眾所歸附于王自然便是合以卦旨的正道。換句話說,“離”是這場戰(zhàn)爭最終能夠取勝的關(guān)鍵。《序卦》:“坎者,陷也。陷必有所麗,故受之以離。離者,麗也。”[33]96此義與“日月麗乎天,百谷草木麗乎土”同,段注“兩相附則為麗”[13]471亦即此義。故“離”既相互依賴,又相互排斥。以此觀之,“陷必有麗”好比“?!薄暗湣北舜讼嚓P(guān)聯(lián),此義正好又與宗白華“離,相遭遇、相脫離”之說若合一契。
“麗”的字形清晰,借鹿的雙角指事美麗。如果說鹿角美麗,那么鹿皮為什么不能并為一談?回答是可以的。鹿皮理應(yīng)也有美麗之意?;诖?,鹿角有附著之義,再推導(dǎo)出鹿皮也有此義是理所當然。所以,鹿角之于鹿同于鹿皮之于鹿,“附麗”之“麗”通“離”而來,“離”正反同辭,我們在比喻“鹿角”和“鹿皮”附著于鹿的時候,也應(yīng)該想到它們還兼有“脫離”的意思。朱駿聲:“離,假借為‘麗’,實為‘麗’。離字亦作‘罹’,又為‘剺’,或為‘冎’,與分別字同誼?!稄V雅·釋詁》:離,分也?!夺屟浴罚弘x,剮也?!秲x禮·士冠禮》:離肺,注:割也?!多l(xiāng)飲酒禮》記:肺,皆離,注:猶?也?!盵34]508其實,這些都是“離”詞義的發(fā)展變化,也是和鹿皮相關(guān)聯(lián)的根據(jù)?!胺帧钡某跷闹苯用髁?,刀以分別物也。張舜徽:“‘分’字得義之原,蓋起于遠古漁獵時之分割獸肉?!盵35]148再說“剮、割、?”,三字都從刀,詞性都作動詞,又都包含“割”義,“割,剝也”,[8]86由此想見,史前人類將覓食的鹿捕獲,再將鹿皮剝離出來另作他用。
鹿角附著于鹿會周期性脫落,鹿皮作為納聘贄禮,只能人為使之分離。雖然我們不知道古人初造“麗”字是源于何種意象,但是“字因事造,事由物起”,[36]7鹿皮為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為御寒而取其皮是人類最初的生存需要。隨著人鹿關(guān)系的增進,鹿成為被尊崇的對象,進而成為先民重要的信仰符號,鹿皮也就自然帶有吉祥美好的寓意,作為吉慶之事中相互饋贈的禮物了。
再說“離”,本義離黃,實為黃鶯,學(xué)名黃鸝,別名倉庚鳥。倉庚是物候鳥,初春始鳴,故又叫“告春鳥”?!对姟罚骸按喝蛰d陽,有鳴倉庚?!盵37]389又“倉庚仲春而鳴,嫁娶之候也?!盵38]396為什么呢?因為倉庚和鳴正好是在二月仲春時節(jié),古人以為仲春之季陰陽之氣相交,萬物充滿生機,此時最適合男女歡會,若能成婚則是順應(yīng)天時,必定吉祥順利。鄭玄:“仲春之月,嫁娶男女之禮,福祿大吉?!盵39]733所以,古代借倉庚意象比喻婚姻美滿夫妻和諧。
郝懿行:“黃鶯者,《詩·桑扈》傳:鶯然有文章也?!牟孰x陸,故又名黃栗留?!趿簟础x陸’,又即‘歷錄’,文章貌也?!盵40]885黃焯:“《說文》‘離黃’當連讀為句,倒言則為‘黃栗’‘黃離’?!魹辄S離留者,以鶯毛雜色相間,文彩離陸也。其為附離義者,以物形之離陸者,必交錯附著?!裁?,多以義起,離黃之得名,由其毛色離陸,則離陸實為本義?!盵41]10,11這么看來,將“麗”字解釋為鹿皮,雖然從字形上很難析出,但通過“離”的本義仍可以看出之間的相互關(guān)聯(lián)性。“離黃”言其色,文彩離陸,光亮美麗;“離”與“麗”古同聲且通用,此義也符合鹿皮的斑斕絢麗。即便是離黃的別名“黃倉庚”,也可以借其雌雄和鳴、雙宿雙飛的習(xí)性,得出男娶女嫁的良辰吉日,正是“行嫁又得仲春之正時”。[42]279由此,即可推演出婚姻儀式中的具體下聘之禮,此也正好合《說文》“禮,麗皮納聘,蓋鹿皮也”之說。
3.儷
鄭玄:“儷,兩也?!备鶕?jù)《周禮》定制娶妻納幣以兩張鹿皮為限?!墩f文》:“儷,棽儷也?!毙戾|:“棽儷,參差繁茂兒也?!盵23]168段玉裁:“棽儷也。林部棽下曰:木枝條棽儷也?!蓬A(yù):‘儷,偶也。’鄭玄:‘儷,猶兩也?!盼摹畠癁椤x’。許但取枝條棽儷之訓(xùn),不及其他,于從人之意未合;于全書大例未符,恐非許書之舊?!盵13]377
“儷字亦即麗之或體”,[34]509又“‘麗’從‘麗’,……崔骃《婚禮文》‘委禽奠雁,配以鹿皮’。……《南齊書·裴昭明傳》‘禮納征,儷皮為庭實,鹿皮也?!盵43]850
為什么非得是鹿皮,而且是兩張鹿皮?上古之世,民不勝禽獸蟲蛇,鹿皮能夠作為定情之物足以表明它很珍貴?!兑坝兴利帯罚骸耙坝兴利帲酌┌S信畱汛?,吉士誘之。林有樸樕,野有死鹿……”[44]292胡適:“《野有死麕》一詩最有社會學(xué)上的意味。初民社會中,男子求婚于女子,往往獵取野獸獻與女子。女子若收其所獻,即是允許的表示?!嗽姷谝坏诙抡f那用白茅包著的死麕,正是吉士誘佳人的贄禮也?!盵45]442《麟之趾》[46]283:“麟之趾,振振公子,于嗟麟兮。麟之定,振振公姓,于嗟麟兮。麟之角,振振公族,于嗟麟兮?!甭勔欢啵骸啊恩胫骸菲憎霝橘棧q《野有死麕》篇之以麕為贄也。……納征用麟者,麟、慶古同字。……古禮用贄,以麟為貴,故相承即以麟為禮之象征?!盵47]317“贄者,質(zhì)也。質(zhì)已之誠,致已之悃愊也?!盵48]189鄭玄:“摯,所執(zhí)以至者。君子見于所尊敬,必執(zhí)摯以將其厚意也?!盵49]975“贄見禮”與其說反映了當時的社會風(fēng)尚,不如說道出了“往而不來,非禮也;來而不往,亦非禮也”[50]1231的觀念。至于儷皮數(shù)目成雙,目的是為了合禮數(shù)。鄭玄:“判,半也。得耦為合。主合其半成夫婦也。”[51]732段玉裁:“判木也,為一分為二之木。夫婦各半而合,取象于合?!盵13]318周代有以成偶事物寓男女(陰陽)的觀念,既是討吉利,也是求得完滿吉祥的開始。這種“對偶對稱”其實也暗合了中國人所講究的“成雙成對”?!抖Y說》:“詩曰:白茅純束。純束者,《禮》納征,以儷皮。儷皮者,鹿皮也。兩皮為儷,其束之也。如純帛而結(jié)以白茅蓋取雙雙之象歟。”[52]428
另外,納征以儷皮為贄,執(zhí)皮者須將鹿首朝向左邊。原因有二:其一“周尚左也”,[53]1601其二“左首,象生?!盵3]971強調(diào)“左”的目的其實也是借陰陽說禮。左為東,東為陽,陽主于生發(fā),故左向隱含興旺之義?!胺参锉赜泻?。……陰者,陽之合。妻者,夫之合?!细饔嘘庩??!驗殛枺逓殛??!盵54]350,351執(zhí)皮者將鹿首左向是在示喻興旺,這是繁衍的興旺、人丁的興旺。所謂“事必有對”,孤陰不生,獨陽不存,只有男女結(jié)合成為姻緣關(guān)系的陽倡陰和,方能子胤繁盛。所以匹耦相成,陰德(女德)才會盈盛不衰。
綜上所述,我們明白了“儷皮”即“鹿皮”的內(nèi)在原由,同時也厘清了以儷皮為禮背后的文化內(nèi)涵。從獵鹿、食鹿,再到以鹿皮為贄,這種演變發(fā)展已使得鹿在中國古人的眼中不再是單一的自然動物,而是體現(xiàn)精神、表達感情的一種物化媒介,正因為如此,在之后的每一朝代中,鹿都是一個重要的裝飾母題,或許就是禮俗的源起以及鹿所承載的祥瑞之征。
南京藝術(shù)學(xué)院學(xué)報(美術(shù)與設(shè)計)2021年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