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傳琴,范桂瑜
(1.吉林省撫松縣外國語學校,吉林白山134500;2.遼寧省甘井子區(qū)李家小學,遼寧大連116000)
在英語課堂情境教學中,使用激情教學法創(chuàng)設英語學習情境,并帶有激情地開展教學,會取得意想不到的學習效果。激情教學法的互動性和情感性符合當前的教育發(fā)展趨勢,在尊重學生個性差異的同時,又能提升學生運用英語交際的綜合能力,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科思維品質。
(一)激情教學法的含義。激情是人們內在的情感以強烈、激動的方式激勵人們完成目標和任務的情感表現形式。人在激情的支配下常能調動身心的巨大潛力,做事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激情教學法的核心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始終保持著端正、積極的教學態(tài)度,高昂的教學情緒,采用科學的教學方法,令學生樂在學中,關鍵是教學過程的設計能夠引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激情教學法的背景。初中階段恰是培養(yǎng)學生各種綜合能力、良好的學習習慣、自我發(fā)展的核心素養(yǎng)和深層的思維品質的關鍵期,更因為中學生的思維和身體都十分活躍,活潑好動、喜愛交流,導致他們的耐心有限,注意力不能持續(xù)太久,很難專注于自己不感興趣的事。因此若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照本宣科,課堂氛圍死氣沉沉,學生在被動的灌輸下將很難收到理想的學習效果。為此,應將激情教學法運用到英語課堂教學中,讓學生在愉快活躍的狀態(tài)下學習英語,體現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滲透,是教師通過先進教學策略促進英語教育改革的重要手段。
(三)激情教學法的形成。通常隨著英語教學領域日新月異的變化,英語教師的教學目標、追求及教學風格也隨之調整變化著。如今的英語教師不僅注重學生的兩率一分、競賽名次,更追求英語課堂的豐富性。利用簡筆畫、自制小教具等,挖空心思創(chuàng)設能讓學生投入、感興趣的語言情境,在教學中,采取多種形式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學習能力,如:變換英語話題、創(chuàng)設英語角、學唱英文歌曲、課前英語小演講、戲劇大賽等。但效果始終不理想,沒能使學生達到樂學的境界。有的英語教師抱怨現在的教材太難,對偏遠山區(qū)的孩子來說簡直像天書;還有的老師指責現在的家長太慣孩子,老師沒法教,也不敢管;再者當前的形式也不好,各種法律法規(guī)都對老師相當不利等等。因此,多年來英語教學實踐表明:英語教師在英語教學中運用激情教學法創(chuàng)設英語學習情境尤為重要。
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樂知者”,興趣是學習最好的老師。那么教師的教學設計注重了學生興趣的培養(yǎng)還不夠,還不能使學生達到樂學的境地。只有教師使用激情教學法,以自身的激情感染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巧妙設置學習情境以激發(fā)學生內在的參與熱情與學習興趣。這樣會改變課堂死氣沉沉的學習氛圍,收到令人驚喜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例如:2010 年10 月,在杭師的國家“骨干教師”培訓浙派名師顧群的展示課上,已經52歲的顧老師在展示課上以飽滿的熱情神采奕奕地走上講臺,熱情洋溢地問候學生,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學生卻一言不發(fā),下邊聽的老師也鴉雀無聲,雖然看似顧老師進入了尷尬的境地,但她卻不慌不忙,又連續(xù)問候了兩遍學生,學生的情緒還不高,只見她手一揮說:“Music”,便隨著各種音樂跳起了各種不同的舞蹈,全場師生震驚,掌聲陣陣,學生的情緒也隨著調動起來。接下來一堂課臺上臺下都懷著愉悅、興奮的心情,興致盎然上完了這節(jié)以“情”激“趣”的課。
這就是一節(jié)典型的在英語課堂中用激情教學法巧設英語學習情境達到了事半功倍教學效果的課例。這正是所有英語教師所追求的課堂寓教于樂的多元化理想教學境界,也是以“情”激“趣”、以“趣”促“情”的真正體現。顧老師用她的激情,優(yōu)美的舞蹈巧妙地激發(fā)出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參與熱情,又以學生的學習興趣及參與熱情促發(fā)了學生的學習“激情”。這對在場聽課的老師觸動很大,使參與“國培”的教師的教育理念得到洗禮、教育觀念得到更新、教學模式得以轉換、教學目標得以提升、新的教學風格得以形成。教學是一門藝術,也是一門學問。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和鼓舞。
(一)激情是巧設英語學習情境的潛在因素。激情是創(chuàng)新的動力,有激情就顯活力,有激情就能滋潤每一顆心靈,有激情就能迸發(fā)出智慧的火花。英語教學需要年輕的心態(tài),張揚個性,每節(jié)課英語教師都應帶著微笑,帶著童心,飽滿激情走進課堂,懷著興奮的心情走向學生。一進教室教師首先應熱情問候,上課的時候把自己投入到課堂中,用教師的眼神、表情、特長、夸張的動作去吸引學生的注意。整個課堂教學中,教師始終像個激情洋溢的導演帶著一群小演員表演學習和做游戲。沒有任何興趣和僅靠強迫保持學習,會扼殺學生的學習熱情,這種“學習”是不會保持長久的。教師激情洋溢,用激情教學法巧設英語學習語境實施教學,可以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這是教學活動的最高境界,也是實現學習目的的最佳途徑,也是英語教師們追求的多元化的理想課堂。
(二)巧制作教學小視頻。為了更好地激發(fā)學生學習英語的激情,充分調動學生們熱情學習,解決學生厭學英語的問題。英語教師要做有心人,注重平時教學資料的積累。在日常教學中制作與學生生活有關的視頻,教師可以每天隨身帶著小錄像機,無論學生上課還是舉行各種活動,運動會或節(jié)目表演,甚至課間,錄制各種有價值的教學能用的小視頻,這對學生也是一種促進。因此,只要學生知道英語老師上班,就會力爭好好表現,想在英語教師的鏡上留下最佳形象。
(三)成立資料庫。另外,教師應該注意資料的積累,成立資料庫,把學生的日常生活照和相關錄像都歸類收集起來,便于教學需要。
(四)以“物”激“情”。在平日里,為了更充分調動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激發(fā)學生們的學習熱情,教師還可以準備一些學生們喜愛的小獎品,為他們設定不同層次的學習小目標,只要達到就可以得到自己喜愛的小獎品。這樣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可以達到從要我學到我要學的一個轉變。例如:本學期撫松縣萬良鎮(zhèn)大方學校的一位英語教師就用以“物”激“情”法,每天學生們?yōu)榱说玫阶约合矏鄣男—勂纷分蠋熞痴n文或默寫單詞,課上更是積極踴躍。本班級期末取得了全縣第一的好成績。
老一輩知名教育家陳鶴琴先生教育思想的核心是倡導“在做中教,做中學,做中求進步”。在教學中注重創(chuàng)新教育,體現教學的靈活性。靈活應變,提高教師組織活動和學生的能力,使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別出心裁,與眾不同。
(一)讓家長走進課堂,參與課堂教學。當下中學生厭學英語的人越來越多,兩極分化的時期提前。過去新初一的學生英語大多數都能跟上,只是到初二上學期隨著課程的加深有極少部分同學稍微弱些,到初二下學期才真正開始兩級分化。而現在新初一剛一入學,就有一大批忽視英語的,有的甚至連一個單詞都背不下來。老師家長各種辦法都嘗試了:或鼓勵,或讓他們抄寫,效果甚微。為了促進學生的課堂學習,特別是新初一或高一正是學習習慣養(yǎng)成階段,可以邀請家長參與課堂教學,尤其是少數典型的潛能生,有家長的參與,一是對他們的課堂學習起到督促作用,二是可以帶動其他同學,同時便于家長全面了解情況,使家庭和學校教育合為一體。
(二)帶著學生走出課堂,走到生活實踐中運用英語。另外為了進一步解決中學生厭學英語的人數越來越多的問題,可以根據教材的不同話題結合實踐,帶學生走出課堂,到教室外的社會實踐場所去學習英語,并運用英語進行交際。這能巧妙使用教材結合實踐進行靈活創(chuàng)新,又能極大激發(fā)學生學習運用語言的積極性與學習激情。
例如七上第七單元關于商店購物的話題,教師就可以組織學生每周抽出一節(jié)課的時間到大商場去。把學生分成四人一組,有服務員,有顧客,有導購員,有錄像,四個人的角色必須輪流更換再表演?;匦:笠占蟻碇鹨挥^看,進行分組點評,最后選出有代表性、共性問題的在課前統(tǒng)一播放、點評,課堂效果非常好。新目標英語八上動物園這一單元等都可以到課外實際生活中進行分組現場英語教學。這樣可以激發(fā)學生學習英語的好奇心,更能引發(fā)學習英語的欲望,還有走出校園到實踐中的欣喜與期待,同時也鍛煉了學生未來生存能力,符合當今教育體制改革對中學生提出的適應未來生存能力發(fā)展的核心素養(yǎng)的要求。也注重了新初一、高一學生的興趣培養(yǎng),學習英語語言激情的激發(fā)和實踐運用語言能力的提升,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達到最理想的教學境界。
(一)魅力彰顯個性。魅力就是一個教師人格、道德、知識、智能等品位的綜合體現。有魅力就彰顯形象,就有氣質和風度,就能點燃學生心中的火種,就能喚起學生心靈的共鳴。所以,英語教師應該追求個性與魅力的完美結合。
(二)編排課本劇表演和跨學科整合。教師首先吃透教材,創(chuàng)造性使用教材,對教材進行適當的調整和取舍,教學設計符合學生的實際生活。像八下的寓言《愚公移山》《皇帝的新裝》《嫦娥奔月》《西游記》《糖果屋》等。教師可以對教材都進行調整,首先讓他們在八上暑假時先閱讀中文版的《愚公移山》《皇帝的新裝》《嫦娥奔月》《西游記》《糖果屋》等故事,并進行詳細的章節(jié)分析,學習較差的同學,只要能復述這個故事即可(漢語),并選出自己喜歡的章節(jié)或句子?;A較好的同學能歸納并表演。感興趣的同學可以找英文版的讀,選出最喜歡、想表演的角色并說明原因。這樣就降低了八下的學習難度,也引發(fā)了許多同學對學習這些故事的興趣,特別是英文版的表演。教師會把文章中特別難的句子進行刪減,每個單元專門拿出一節(jié)課與語文老師聯(lián)手進行漢英表演,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F在在撫松外國語學校已經被推廣,發(fā)展成了全校由純英到漢英課本劇合并的表演,可以化妝,一組人不夠,可以合組,學生都特別期待。教師可以邀請學生家長參加,這更增加了他們的興趣。課文不用要求都能復述下來,這解決了學生不學的現狀。可以說學生厭學既不全是社會原因,也不全是教材原因,而主要是教師課程設計的問題。
跟上時代,否則被時代所淘汰。不斷的探索應用新媒體技術到課堂中,像互為一體的電子白板的使用,打造著容量大、節(jié)奏快、互動性強、高效率的課堂。創(chuàng)設一種能喚醒學生的學習欲望,使學生主動參與,自主學習的課堂。在課堂上盡力讓學生多一分靈動,讓學習更為主動;多一分活潑,讓教學充滿活力;更多一分趣味和尊重,營造一種身心解放、思維開放、個性奔放的教學氛圍,更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激情與參與課堂學習的熱情。
(一)講求課堂的導入。一堂成功的英語課堂應該采用多種方式,與教學內容相關的視頻,電影片段,歌曲,學生日常生活的錄像或照片,甚至現場舞蹈,魔術等等,像撫松外國語學校的一位英語教師在上七下Unit6 一般現在進行時的第一課時,就以自己的舞蹈導入進行時,當時是一節(jié)公開課,全場嘩然,學生也一改緊張,進入了興奮狀態(tài),所以這節(jié)課上得特別成功。像七年級上冊Unit6 SectionA(1a-1c)首先利用劉謙變魔術的視頻導入,然后又把課上需要的水果都通過魔術變出來,引起了學生極大的興趣和好奇,課上的效果特別好,教師真正做到了用激情英語巧設英語學習情境,寓教于樂,激發(fā)了學生學習英語的激情。正如一首樂章要有優(yōu)美動人的序曲,一出戲劇要有勾人心魄的序幕,一篇文章要有引人入勝的開頭。一堂課剛開始,學生的注意力往往比較集中,教師如果設計一個優(yōu)秀的導入吸引學生,撥動學生的心弦,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課堂教學活動就能順利進行,課堂氣氛也能生動活潑、和諧輕松,那么這堂課基本上已成功了一半。教師每節(jié)課都力求以一個故事為主線進行教學,感悟英語內在的精髓,從而使學生由樂學到善學。
(二)制作與學生生活有關的視頻。另外教師為了巧設英語學習情境,還運用信息技術為學生創(chuàng)設生動真實的教學情景。把學生的日常生活片段錄制或照下來制作成課件,讓學生有身臨其境的感覺,感到英語就在身邊。大大地激發(fā)了學習興趣,調動了學生積極參與,熱情展示交流。同時學會研究,善于傾聽,把時間、空間讓給學生,凸顯學生主體地位,促進學生自主學習,也節(jié)省了時間,培養(yǎng)了學生敢于探索和創(chuàng)造的精神,激發(fā)了學生深層思維品質,關注了學生思維的深刻性和靈活性。建構起一種互動、體驗、快樂、陽光、和諧、高效的多元課堂,促進了英語高效課堂的形成,也培養(yǎng)了學生在實踐中運用英語進行交際的能力。
(三)編唱英文歌曲。英語教師可以通過教唱英文歌曲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梢栽跁曩I一盤《中學英文歌曲集》再配上了相應小動畫視頻,使學生唱起來容易而有趣。平均每個單元都會學一首,老師還可以自己編寫,讓音樂老師幫忙譜曲,盡量把每個單元要求四會的簡單的單詞編進去,反復學唱,每節(jié)課前必唱。例如撫松縣外國語學校就在進行每節(jié)課前一首歌的活動,后來有些同學自己就能編唱簡單的英文歌曲。老師也及時鼓勵他們,進行比賽,同學們都積極踴躍,使學生真正達到了學的境界。這屆學生中考平均115 分,最低分109 分。這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英語興趣,最大化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激情。另外英語教師要以風趣、幽默或夸張的教學語言以及肢體語言等已形成的獨特教學風格對學生產生感染,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激情教學法”的教學符合現代學生內心的一種渴望,能夠更好地幫助學生接受新知識、學習新本領、培養(yǎng)新能力,是寓教于樂的內在因素。
教師應該是教學過程的調控者,教學智慧的歸納者,教育情境的誘發(fā)者,教學秩序的維護者,教學流向的引導者。英語教師應時時刻刻進行教學反思,不流于形式、追逐熱潮,而是靜下心來實實在在地解決教學中的一系列問題,增強教學有效性,并通過反思自己的教學實踐,來逐步提升專業(yè)能力。
教師每節(jié)課都錄像,便于課后根據錄像自我反思,讓自己認識到教學中的得與失,找到教學更有效的策略,積累教學經驗,正確認識自己,認清自己的教學行為與教學能力,適時調整教學工作方法與策略,同時提升了學生課堂參與積極性。課后也讓學生觀看,查找自己的不足之處,有待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