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六一”兒童節(jié),國家為少年兒童送上了一份關懷大禮包,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以下簡稱“未保法”)正式實施……
親愛的小朋友們,“未保法”就像一把大傘,是國家專門為我們未成年人打造的。它可以為我們未成年人“遮風擋雨”——維護合法權益。如果我們在生活中遇到了困境或難題,第一時間就要想到這把“大傘”,并主動撐起這把大傘,學會用法律武器保護自己哦。本期小編將通過一個小故事,帶大家走進新修訂的“未保法”……
這不是小事
關鍵詞:學生欺凌
開學后,三(1)班出現(xiàn)了一個新面孔,他是從外地農(nóng)村新轉來的同學天天。天天給大家的第一印象是口音與大家不同,一句“同學們好”惹得全班哄堂大笑,為此,他一個星期沒敢說話。
一個學期里,天天似乎成了一些同學嘲笑、挖苦的對象,有的同學喜歡和天天開惡意的“玩笑”,比如把他的帽子藏起來,有的同學則故意推搡他……
一次大掃除,老師布置打掃衛(wèi)生任務,叫天天去拿拖把拖地,天天隨口應了一聲“是”。這個“是”字傳到同學們耳朵里就變成了“死”,平??偰锰焯烊返亩《W著他的口音發(fā)出一個長長的音:“死——”在場的同學爆笑,天天變成了大紅臉。雖然老師制止了大家的笑聲,但天天的怒火卻沒壓下去,和丁丁扭打起來,把丁丁的眼睛弄傷了。
事情發(fā)生后,班主任聯(lián)系了天天和丁丁的家長共同來處理,還請了學校的心理老師參與其中,并在課上嚴肅地批評了嘲笑挖苦天天的同學,組織舉辦了關于“拒絕欺凌,愛護同學”的主題班會,讓同學們深刻地意識到平日里挖苦取笑同學的行為是不對的,這不是小事!
一些人總認為同學間的打架斗毆才是“學生欺凌”,其實,在校園里更多的是給同學起侮辱性的綽號,在同學QQ或微信群里惡意排擠某位同學,總是針對某個同學開惡意玩笑等等。那也許有小朋友會問,“學生欺凌”是什么呢?“未保法”對此又有何規(guī)定呢?
學生欺凌屬于校園欺凌的一種,是指發(fā)生在學生之間,一方蓄意或者惡意通過肢體、語言及網(wǎng)絡等手段實施欺壓、侮辱,造成另一方人身傷害、財產(chǎn)損失或者精神損害的行為。
對實施欺凌的未成年學生,學校應當根據(jù)欺凌行為的性質和程度,依法加強管教。對嚴重的欺凌行為,學校不得隱瞞,應當及時向公安機關、教育行政部門報告,并配合相關部門依法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