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高領(lǐng), 牟 瓊, 李 娟, 冉偉男, 吳佳海*
(1.貴州省辣椒研究所, 貴州 貴陽 550006; 2.貴州省草業(yè)研究所, 貴州 貴陽 550006)
蕪菁甘藍(Brassicanapobrassica)又名卜留克、灰蘿卜,屬于十字花科蕓薹屬2年生草本植物,為蕪菁和甘藍雜交所得[1]。蕪菁甘藍用途廣泛,可作菜用、肥用、油用、觀賞、藥用,主要用途是飼用[2]。隨著國內(nèi)新型生態(tài)畜牧業(yè)的快速發(fā)展,蕪菁甘藍易栽培管理、不與主糧爭地、產(chǎn)量高,已成為秋、冬季畜牧業(yè)優(yōu)質(zhì)飼料的主要來源。辣椒(CapsicumannuumL.)屬于茄科辣椒屬1年生或2年生草本植物,是貴州主要經(jīng)濟作物,又是貴州省十二大類主打產(chǎn)業(yè)之一,近2年年均栽培面積超35萬hm2,成為貴州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和鄉(xiāng)村振興的新引擎[3]。
貴陽市地處黔中山原丘陵中部,長江與珠江分水嶺地帶,平均海拔1 100 m,屬于亞熱帶濕潤溫和型氣候,溫度適宜,年平均溫度15.3℃,濕度適中,年平均相對濕度77%,雨熱同期,降水充沛,年平均相對降水量1 129.5 mm,年均日照時數(shù)1 148.3 h,無霜期290 d以上。土壤類型為黃棕壤-棕壤酸性土壤,受限于地貌特征及地勢落差較大,坡耕地零散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脆弱,土壤流失嚴重。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種植以傳統(tǒng)模式為主,多數(shù)土地為1年1茬,復(fù)種指數(shù)和經(jīng)濟效益較低。為提高土地復(fù)種指數(shù)和經(jīng)濟效益,2019—2021年經(jīng)田間試驗,總結(jié)出蕪菁甘藍-辣椒接茬種植模式,3年累計推廣面積100 hm2。為貴陽及生態(tài)相似區(qū)推廣應(yīng)用該模式提供技術(shù)支撐,從品種選擇、播種育苗、整地、做廂、移栽、田間管理、病蟲害防控等方面總結(jié)出蕪菁甘藍-辣椒高效接茬種植技術(shù)。
品種為花溪蕪菁甘藍,新種子純度、凈度、發(fā)芽率符合國家標準要求,籽粒圓潤、色澤均勻一致,用種量約100 g/667m2[4]。
蕪菁甘藍種植選擇交通便利、坡度小于25°、背風向陽、土壤肥沃、耕層深厚、土質(zhì)疏松、排水良好的壤土或沙壤土為宜,忌山風口、低洼地等。播種前20 d整地,施入充分腐熟的有機肥2 000 kg/667m2、氮磷鉀三元復(fù)合肥(15∶15∶15)50 kg/667m2作底肥,翻耕25~30 cm,要求上虛下實,平整均勻。做廂方向要與坡向垂直,以便保肥保水,防止水土流失;1.2 m包廂開溝、廂高20 cm、廂寬80 cm、長度20 cm;選黑色或銀/黑雙色膜覆蓋,覆膜要平整、對稱、嚴實。土地整好后要求四溝(廂溝、腰溝、環(huán)溝、主排水溝)配套,排灌方便。
蕪菁甘藍種子直播在9月中下旬進行,直播前溫水浸種4 h左右,讓種子充分吸水后撈出,稍晾干后播種。播種前在廂面單廂雙行交叉打播種穴,穴直徑8~10 cm,行距50 cm、株距35 cm,每穴播種5~8粒,播種深度0.5~0.8 cm,播后及時覆土澆水,出苗前保持土壤濕潤。育苗需提前至8月下旬,采用營養(yǎng)土苗畦避雨育苗,均勻撒播種子2.5 g/m2,播后覆土0.5 cm,出苗后撤去避雨設(shè)施。
蕪菁甘藍幼苗2~3片葉時及時間苗,主要剔除小苗、弱苗、病苗、異株苗。直播田間苗后每穴保留2~3株健壯苗,缺苗穴及時移苗補栽,6片葉時及時定苗,每穴保留1株健壯苗。育苗畦間苗,保持苗距5 cm左右,6片葉時及時移栽大田;移栽前苗畦灌水,避免取苗時傷到根系;移栽時大小苗分開栽種,適當深栽,以不埋沒生長點為宜,當天拔苗當天栽種完畢,避免隔夜苗,栽后及時澆灌定根水。
移栽成活定苗后及時用0.5%~1%尿素水2 kg/667m2進行根際膜下追施提苗肥;肉質(zhì)根快速生長膨大期用1%氮磷鉀(20∶20∶20)平衡水溶肥2 kg/667m2進行根際膜下追施,促使根莖快速增大,提高產(chǎn)量。遇干旱要及時灌水,灌2~3次水追施1次肥,水肥同施,以水調(diào)肥;雨季及時排澇,避免淹水引起澇害。及時清除根際周圍及行間雜草。
蕪菁甘藍病害主要有灰霉病、霜霉病等,蟲害主要有菜青蟲、甜菜夜蛾、蚜蟲等。根據(jù)病害發(fā)生情況,用25%嘧菌酯懸浮液2 500倍液,或25%甲霜·霜霉威可濕性粉劑1 500倍液噴霧防治;蟲害用1.8%阿維菌素乳油2 000倍液,或45%甲氰菊酯乳油1 000倍液,或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2 000倍液噴霧防治。
11月中下旬起分批次采收葉片,邊采邊用或存貯;根莖從次年1月起分批次采收,暫時不采收的可以暫存土壤中,3月下旬至4月上旬一次性采收后加工成飼料貯存;制種或收獲秸稈或種子的可在5月上旬種子成熟時收獲。
辣椒品種主要選擇抗病性強、中早熟、市場暢銷的線椒品種,如黔椒8號、川椒長線等品種[5]。漂浮育苗精量播種用量為20~25 g/667m2。
育苗前溫湯浸種,即將種子放入55~58℃溫水中不斷攪拌,保持水溫15~20 min,常溫下繼續(xù)浸泡6~8 h,撈出后稍晾干播種。育苗時間選在3月中下旬,保證有45 d的苗齡,按照《辣椒漂浮育苗技術(shù)規(guī)程》(DB 52/T 962—2014)進行育苗。育苗期間注意及時補肥,防控猝倒病、灰霉病、蚜蟲等病蟲害和幼苗徒長,并注意煉苗。
蕪菁甘藍收獲后及時進行田間整理,將枯枝、爛葉、雜草等及時清理出田間,原覆膜保持完整的適當清潔,及時滅茬騰地。
5月上中旬,選擇晴暖天氣及時移栽辣椒苗,按照原定植穴單株定植,栽深至子葉節(jié)位處,栽后及時澆灌定根水。為提高成活率,定植時間應(yīng)避免高溫晴天中午栽苗,避免移栽萎蔫苗,以免增加緩苗期;栽苗后避免地下害蟲危害,定植完當天及時澆灌2.5%高效氯氟氰菊酯水乳劑2 000倍液作定根水。
移栽成活后2周及時追施提苗肥,可用稀釋的熟腐農(nóng)家肥進行根部灌施,或用0.5%尿素水2 kg/667m2進行根際膜下施肥;門椒坐果后追施1%高氮三元素(氮∶磷∶鉀=30∶10∶12)水溶肥3 kg/667m2;后期根據(jù)采果進度及時追肥,每采2次果追施1次肥料,或根據(jù)長勢情況用2%~3%高鉀三元素(氮∶磷∶鉀=10∶5∶45)水溶肥4 kg/667m2。線椒品種需要整枝,當側(cè)枝長到15 cm左右時去除門椒以下所有側(cè)枝。旱季及時澆灌,也可以結(jié)合施肥進行,雨季做到及時排澇,避免辣椒淹水死苗,造成減產(chǎn)。辣椒行間及根際周圍發(fā)生雜草時及時鏟除,避免其與辣椒爭肥爭水,造成資源浪費。
辣椒苗期主要病蟲害有猝倒病、灰霉病、蚜蟲等,大田生長期主要病蟲害有疫病、炭疽病、葉斑病、薊馬、甜菜夜蛾、菜青蟲等,需要遵循“預(yù)防為主、綜合防治”的原則,又要貫徹綠色植保、公共植保的方針,堅持“農(nóng)業(yè)防治、物理防治為主,化學(xué)防治為輔”原則,對癥下藥,采用乙蒜素、印楝素等生物源高效低毒農(nóng)藥防治,并嚴格安全間隔期用藥。猝倒病、灰霉病可用 96%噁霉靈可濕性粉劑3 000倍液,或25%阿米西達懸浮劑2 000倍液噴施防治;疫病可用72.2%霜霉威鹽酸鹽水劑600~800倍液噴施防治;炭疽病可用25%嘧菌酯懸浮液2 500倍液防治;葉斑病可用80%乙蒜素乳油1500~2 000倍液,或47%加瑞農(nóng)可濕性粉劑600倍液防治,蚜蟲、薊馬、甜菜夜蛾、菜青蟲等蟲害可用2.5%高效氯氟氰菊酯水乳劑2 000~3 000倍液,或1.8%阿維菌素乳油3 000~4 000倍液等噴施防治。
門椒要早采,以免影響前期產(chǎn)量。青椒采收期為辣椒條形足夠長,色澤呈現(xiàn)出本品種固有色澤,一般為深綠色、有光澤度、果面光滑、果實較硬,既達到采收標準。也可根據(jù)市場行情采收,如市場行情不好可以等待紅椒上市時采收。紅椒采收標準為果實顏色深紅一致、果皮光亮、尖端稍軟。一般可以分批次、多次采收,為避免、降低病蟲害發(fā)生,一般情況下雨天不采收。
蕪菁甘藍于9月中下旬露地直播,根據(jù)不同用途從10片葉起即可采收葉片,至次年1月至4月下旬根莖采收結(jié)束,產(chǎn)量5 045 kg/667m2,單價0.60元/kg,產(chǎn)值3 027元/667m2,除去成本650元/667m2,凈收入2 377元/667m2[6]。接茬辣椒3月上旬大棚內(nèi)漂浮育苗,5月上中旬高廂雙行單株覆膜定植,6月下旬至7月上旬采收青椒,至9月中下旬結(jié)束,產(chǎn)量2 200 kg/667m2,單價2.0元/kg,產(chǎn)值4 400元/667m2,除去成本1 650元/667m2,凈收入2 750元/667m2?;ㄏ忀几仕{-辣椒接茬種植,1年2熟,1膜2用,凈收入達5 127元/667m2,經(jīng)濟效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