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張家港市白鹿小學 黃紅娟
數學學科具有抽象性和邏輯性的特點,對于小學生而言具有一定的學習難度,而在新課改教育理念的指導下組織“參與式學習”,對于提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果,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具有重要的實踐意義。
小學生的形象思維占據思維意識的主導地位,因此,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鼓勵學生通過動手操作的方式進行教學內容的猜測、推理、驗證和交流,不僅能激發(fā)學生參與學習的興趣,還能深化學生對抽象化的數學概念和知識的理解。因此,在新課改背景下,鼓勵和引導學生進行動手操作是在小學數學課堂中落實“參與式學習”教學方法的重要途徑。
以蘇教版六年級上冊“長方體和正方體”課程的教學為例,在進行“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展開圖”的內容教學時,教師可以帶領學生進行如下實踐探索:將12 根長為3cm 的小木棒組合成一個正方體,然后裁剪出6 張邊長為3cm 的正方形紙片,并將紙片依次編號,最后通過紙片與正方體模型的對比與組合,探索正方體的展開圖。通過親手制作和探索,學生不僅能夠對正方體或長方體的展開圖形成直觀的印象,其探索意識也得到了有效激發(fā)。
通過上述教學案例可以看出,鼓勵學生動手操作能夠有效激發(fā)他們的探索意識和學習興趣,為“參與式學習”課堂教學活動的開展打下良好的基礎,使學生能夠在親手實踐的過程中加深對數學知識的理解。
“參與式學習”課堂教學的基礎在于對學生課堂參與主動性的激發(fā)。由于數學學科與日常生活聯系緊密,因此,從學生實際生活經歷出發(fā),創(chuàng)設具有濃郁生活氣息的教學情境,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課堂教學參與度,提升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
以蘇教版一年級下冊“元、角、分”課程的教學為例,“買東西”對于低學段小學生而言是一件既渴望又恐懼的事情,渴望主要體現在多數小學生都有跟隨父母購物的生活經歷,他們渴望像父母一樣能夠自主支配金錢,購買喜歡的商品,而恐懼則主要體現在受到年齡因素和認知能力的限制,大多數一年級小學生都沒有獨自買東西的生活經驗,“人民幣面值辨認”“商品價格計算”“找零計算”等能力還比較欠缺。因此,教師在教學中就應該充分利用學生的矛盾心理,創(chuàng)設“班級文具店”這一生活化教學情境,激發(fā)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積極性。具體做法為:利用多媒體教學設備展示一幅“文具店貨架”背景圖片,班級學生將自己的文具標注好價格進行模擬出售。教師將班級學生分組,每組學生利用教師提供的代表不同面值的“人民幣道具”進行文具購買活動。學生在教師創(chuàng)設的真實化、生活化的教學情境中,不僅能夠獲得真實的獨立購物體驗,還能顯著提升自己的知識應用能力。
通過創(chuàng)設生活化的教學情境,引導學生將課程教學內容與日常生活經驗緊密聯系,為“參與式學習”課堂教學活動的開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還能加深學生對數學知識應用價值的體會,培養(yǎng)學生應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問題的能力。
愛做游戲是小學生的天性,小學數學教師在教學中應該適當引入寓教于樂的教學游戲,從而激發(fā)學生的課堂參與主動性,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課堂教學的質量。
以蘇教版三年級上冊“軸對稱圖形”課程的教學為例,授課過程中,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蝴蝶剪影”教學小游戲。游戲規(guī)則如下:首先,在大屏幕上展示自然界中不同種類的蝴蝶圖片,通過視覺引導,使學生理解蝴蝶與軸對稱圖形之間的對應關系。其次,帶領學生利用彩紙、剪刀、鉛筆等工具,通過對折裁剪的方式制作“蝴蝶剪影”。最后,指導學生利用膠水、彩筆、白紙等工具將蝴蝶剪影制作成手工畫。
在數學課堂教學中引入游戲教學環(huán)節(jié),既能夠提升學生的課堂參與度,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又能培養(yǎng)學生的手腦配合能力和獨立探索能力,深化學生對教學知識的理解。
新課改背景下,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參與式學習”的實施途徑還有很多,教師應該在充分了解和把握實際教學情況與課程教學目標的情況下,從學生認知特點、興趣特點、個體差異性等層面出發(fā),尋找最適合課程教學的實施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