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結直腸癌的中西醫(yī)結合治療現(xiàn)狀與不足

2021-12-02 02:45:44胡淼李靈常霍介格
中國腫瘤外科雜志 2021年2期
關鍵詞:腸癌大腸癌證型

胡淼,李靈常,霍介格

在我國,結直腸癌居惡性腫瘤第3位,死亡率第5位[1],近年來,發(fā)病更趨年輕化。病因尚不明確,高齡、高脂飲食、肥胖、吸煙、家族性息肉病、慢性炎癥性腸病等被認為是高危因素[2]。目前的結直腸癌治療主要包括手術治療、放化療、分子靶向治療、免疫治療及綜合治療等,特別是腫瘤的免疫治療成為一大熱點。應用于結直腸癌的免疫治療包括單藥抗PD-1單抗或者聯(lián)合抗CTLA-4單抗的雙抗免疫療法,可使得晚期大腸癌的總體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從4.1個月延長至6.0個月[3]。但仍面臨不良反應突出、中位生存時間有限等困境。中醫(yī)藥在結直腸癌防治中取得了一些進展,特別在防治癌前病變、聯(lián)合西醫(yī)減毒增效、延長晚期腸癌患者生存期等方面有一定的優(yōu)勢。

1 中醫(yī)對結直腸癌的認識

1.1 對病因病機的認識

結直腸癌歸屬于中醫(yī)“癌病”范疇,與歷代文獻中的“積聚”、“腸覃”、“臟毒”、“鎖肛痔”等疾病相對應[4],由正氣虧虛、六淫邪毒侵襲、飲食失調及情志內傷所誘發(fā),導致濕熱、瘀毒下注腸道,大腸傳導失司,發(fā)為本病,病位在腸,與脾、胃、肝、腎關系密切,病性屬本虛標實。

1.2 證候及其生物學基礎的研究

1.2.1 證候認識 目前對于大腸癌的辨證分型標準未形成統(tǒng)一結論,諸多醫(yī)家根據(jù)自己的臨床經驗或文獻研究來辨證分型,其中以氣血兩虛證最多見,其次是瘀毒蘊結證、脾腎兩虛證[5]。我們前期曾從383篇論文中收集中醫(yī)治療大腸癌確診病例4 543例,對32種證型進行分類、歸納、分析比較中醫(yī)證型的構成比及其差異,結果發(fā)現(xiàn)大腸癌常見中醫(yī)證型依次是脾氣虛弱型、濕熱內蘊型、氣血兩虛型、肝腎陰虛型、氣滯血瘀型和脾腎陽虛型[6]。根據(jù)多年臨床經驗,我們將大腸癌分型提煉為以下4個核心證型,濕熱蘊結、瘀毒內阻、脾氣虧虛、肝腎陰虛(或陰虛內熱),更便于臨床實踐,臨證辨治時可資參考[7]。

1.2.2 證候生物學基礎 腸癌的證候研究是近年的熱點,組學技術的進步為該研究提供了方法學的支持,不少學者借助代謝組學、基因組學及蛋白組學等方法進行了初步的探索。Hu等[8]通過氣相色譜-質譜等輔助工具檢測,發(fā)現(xiàn)術后腸癌不同證型的代謝譜可分別成簇,利用代謝組學可能解釋腸癌的中醫(yī)證候分類。許仲寧等[9]采用二分類Logistic回歸分析基因突變情況與證素的相關性,發(fā)現(xiàn)晚期大腸癌患者KRAS野生型與肝郁呈顯著負相關,KRAS突變型與肝郁呈正相關,BRAF、NRAS突變與否與中醫(yī)證素無直接相關性。Wang等[10]發(fā)現(xiàn)辨證為不同證型的大腸癌患者血液流變學具有統(tǒng)計學差異,“虛證”患者血中的CD+3,CD+4和NK細胞的水平較低,并且Th1/Th2,CD+4/CD+8和Tc1/Tc2的比率較低但CD+8含量較高(所有P<0.05)。周利紅等[11]采用免疫組織化學技術,發(fā)現(xiàn)大腸癌血瘀證患者腫瘤血管CD34、HIF-1α和VEGF的陽性表達明顯高于非血瘀證患者,提示大腸癌血瘀證與腫瘤血管新生密切相關。徐露[12]通過腸癌患者糞便DNA測序,發(fā)現(xiàn)氣滯血瘀證、脾虛濕阻證以及氣血虧虛證患者較脾虛氣滯證、氣滯濕阻證患者的腸道菌群多樣性更高,菌群結構更為復雜,致使腸癌脾虛濕阻證型的發(fā)生。此外,季青等[13]發(fā)現(xiàn)KNG1,HBA2等蛋白可能是大腸癌和肝癌“異病同證”的物質基礎之一,證候的生物學基礎研究使得臨床的“同病異治”以及“異病同治”有了更加堅固的基礎支持[14],同時也為臨床辨證提供了客觀的依據(jù)。

1.2.3 證候動態(tài)演變規(guī)律 腸癌的證候是動態(tài)變化的,手術前后,放化療前后等,其主要證候都會發(fā)生變化。我們通過臨床觀察發(fā)現(xiàn),化療對腸癌患者的證型會產生影響,化療前大腸癌患者以實證為主,化療后變?yōu)橐蕴摪Y為主。如對于腸癌術后化療患者,化療前最常見的中醫(yī)證型為濕熱蘊結證,依次為脾虛氣滯證、肝腎陰虛證、氣血兩虛證、脾腎陽虛證、瘀毒內阻證,而在化療后患者的證型變化在第3周期化療時增加最為明顯,氣血兩虛證、脾腎陽虛證和肝腎陰虛證也較前增加。另外發(fā)現(xiàn)腸癌的證候與病情的發(fā)展也具有一定的關聯(lián),研究發(fā)現(xiàn)臨床分期從Ⅱ~Ⅳ期,中醫(yī)證型有著由實轉虛的趨勢[15]。王蕭蕭等[16]通過對780例患者化療前后的證型分析得出同樣的結論,發(fā)現(xiàn)接受化療會使患者中醫(yī)證型發(fā)生變化,主要是脾虛證和陰虛證病例增加。以上研究可見,證候與病理類型、臨床分期及治療方法等因素有著密切聯(lián)系。

2 治則治法研究

2.1 治則研究

對于結直腸癌的治法,各醫(yī)家臨證見解不同。有學者認為腸癌是一種慢性消耗性疾病,氣血極度消耗,脾肝腎虧虛,氣血乏源,治以調補氣血陰陽,強調“扶正”在結直腸癌治療中的作用[17]。而國醫(yī)大師周仲瑛則提出癌毒觀點,認為癌毒是大腸癌發(fā)生、發(fā)展的關鍵,貫穿疾病始終,臨證強調若機體可以耐受,則驅邪為第一要務,以抗癌解毒為辨病之法[18]。我們認為大腸癌的發(fā)病是一個復雜過程,或先有脾虛,后生實邪,或先有邪侵,脾胃受戕,脾虛總是其中的一個重要病理因素[19]。而對于一些中晚期大腸癌患者,病程遷延日久,往往是虛實夾雜,正虛邪盛,因此,健脾總是第一要義,兼顧瘀毒并治,可采用“攻補互寓”之法,補消同施、標本兼顧。

2.2 治法研究

目前大腸癌的治法仍集中在健脾化濕、清熱解毒、化痰散結、涼血消瘀等,如孫波等[20]基于四君子湯,觀察到健脾益氣法聯(lián)合化療治療中晚期大腸癌具有穩(wěn)定腫瘤、提高患者生存質量和改善免疫功能的明確作用。周仲瑛治療大腸癌,以抗癌解毒為辨病之法,輔以行氣解郁、消痰散結、活血化瘀、搜剔通絡,尤為注重清熱化濁法的應用[18]。我們認為,中晚期大腸癌往往虛實夾雜,應抓住脾虛瘀毒互結的核心病證特點予以健脾化濕、活血解毒,宜用補氣健脾藥,首推人參和黃芪,因人參善補五臟之氣,守而不走;黃芪補氣善走肌表,走而不守。兩藥相配,一走一守,動靜相合,相得益彰。此外,炒白術、當歸、茯苓、薏苡仁、山藥等扶正之品均可隨證加入。

治法上,應特別強調調暢腑氣,復其通降,指出大腸為六腑之一,司傳導之職,具有“傳化物而不藏,以通為用,以降為和”的生理特點,在治療上應“通補兼顧不宜滯”。濕、毒、瘀等實邪結阻腸道,腑氣不利,因而在治療本病上有別于其他臟器的腫瘤,“宜通勿壅,忌投峻猛,緩緩圖之,以平為期”。另外,我們前期的研究顯示,伍以風藥治療大腸癌,在通有形之積、散無形之聚、疏情志之郁方面有著較好的療效[21]。

3 中西醫(yī)結合治療探索

3.1 在癌前病變及早期結直腸癌中的防治研究

常見的與腸癌發(fā)生密切相關的癌前病變,包括腺瘤、腺瘤病,以及炎癥性腸病相關的異型增生等,中藥對此有一定的優(yōu)勢。研究發(fā)現(xiàn),中藥活性成分黃芩素、和厚樸酚、苦參堿等可以調控大腸癌核轉錄因子通路、抑制大腸癌細胞增殖、促進大腸癌細胞凋亡等[22]。不少學者從基礎及臨床研究證實中藥復方或可減緩癌前病變:顧培青等[23]研究表明“清腸化濕方”可改善潰瘍性結腸炎大鼠的炎癥,可能與激活PPAR-γ信號有關;加味柴芍六君顆??赡芡ㄟ^調整腸道菌群及促使體內促炎因子分泌增加、抑制抑炎因子水平下降,有效治療潰瘍性結腸炎等[24],王倩倩等[25]發(fā)現(xiàn)中藥干預可降低內鏡術后早期大腸癌再發(fā)率。Li等[26]通過文獻分析中草藥在腸癌中的潛在治療靶點,發(fā)現(xiàn)具有抗炎特性的草藥可用于大腸癌進展的早期階段,以早期預防,減少大腸癌的炎癥癥狀,甚至減少腫瘤的形成。

3.2 聯(lián)合西醫(yī)治療減毒增效的研究

3.2.1 增強化療、分子靶向藥物的療效 雖然腸癌的治療手段多元化,但幾乎所有的結直腸癌患者最終都會產生多藥耐藥,這也是導致大腸癌高死亡率的重要原因。因此,探索中醫(yī)藥對化療、分子靶向治療等的增敏、逆轉大腸癌耐藥極為必要。已有研究證實中藥單體可通過影響ATP結合盒轉運蛋白的表達、調節(jié)相關酶系統(tǒng)的活性、促進細胞凋亡、誘導細胞自噬等途徑逆轉大腸癌耐藥[27],從而增強化療及分子靶向藥物的治療效果。另一項臨床研究發(fā)現(xiàn),半夏瀉心湯聯(lián)合化療可顯著延長Ⅲ期結腸癌患者的DFS,試驗組的平均DFS和中位數(shù)DFS與單純化療組有顯著差異(試驗組為22.4和24.0個月,對照組為13.9和15.0個月,P<0.05)[28]。

3.2.2 減輕放化療的毒副反應 放、化療的主要毒副反應常有周圍神經病變、化療相關性腹瀉、放射性腸炎等,中醫(yī)藥在治療化療不良反應方面取得一定的進展。①化療相關性周圍神經病變:化療藥物,尤其是鉑類抗腫瘤藥物,最常見的不良反應就是周圍神經毒性(chemotherapy-induced peripheral neuropathy,CIPN),表現(xiàn)為手足末梢麻木、疼痛及感覺異常等,目前西藥尚無有效的治療方法。我們提出了從“血痹”診治的觀點,常采用黃芪桂枝五物湯、當歸四逆湯等治療?;A研究提示黃芪桂枝五物湯可能通過下調背根神經節(jié)細胞中OCT2的表達,減少鉑攝入,促進鉑泵出,發(fā)揮預防慢性外周神經毒性的作用[29],而當歸四逆湯對周圍神經病變的預防,機制可能與當歸四逆湯使CIPN大鼠L2~4脊髓NR2B mRNA水平下降有關[30]。另外,針灸在治療周圍神經病變方面優(yōu)勢顯著[31]。②化療相關性腹瀉:PHY906是在黃芩湯基礎上研發(fā)的一種中草藥制劑,研究發(fā)現(xiàn)PHY906可降低化療相關性腹瀉的總體發(fā)生率[32]。一項就中醫(yī)藥防治化療相關性腹瀉的臨床隨機對照研究Meta分析,發(fā)現(xiàn)中醫(yī)藥可降低化療相關性腹瀉的發(fā)生率,療效顯著,并可明顯改善患者生存質量,且指出治療腹瀉方法并不局限于中藥湯劑口服,還包括了針刺、艾灸、中藥外敷治療等[33]。③放射性腸炎:放射性腸炎是腸癌患者經放射治療后常見的并發(fā)癥,嚴重影響患者的生存質量,臨床需在辨證論治的基礎上,依據(jù)疾病的不同階段分而治之,應本著“虛則補之,實則瀉之”的基本原則[34]。柳雯等[35]觀察復方黃藤合劑對急性放射性腸炎的預防作用,研究顯示與對照組比較,口服中藥復方合劑組放射性腸炎的發(fā)生時間明顯推后(P<0.05),Ⅰ級以下放射性腸炎的發(fā)生率明顯增高,Ⅱ級以上放射性腸炎的發(fā)生率明顯降低(P<0.05),表明復方黃藤合劑能夠有效預防和降低急性放射性腸炎的發(fā)生,為放射性腸炎的防治開辟了新思路、新方法。除內服中藥以外,中藥灌腸目前被認為是治療放射性直腸炎的有效方案,治療后不僅能夠改善患者臨床癥狀,還能顯著提高腫瘤患者生存質量[36]。此外,針灸、中藥熱熨、耳穴壓豆等療法同樣發(fā)揮了一定的療效。采用中醫(yī)藥治療放射性腸炎可明顯提高臨床療效,有利于緩解患者腹痛、腹瀉、便血等不適癥狀。

4 中醫(yī)藥在晚期腸癌中的作用

對于中晚期的結直腸癌,中醫(yī)藥也有其特色優(yōu)勢。余榕鍵[37]回顧分析115例化療聯(lián)合中藥祛瘀解毒方治療大腸癌肝轉移患者時發(fā)現(xiàn),中西醫(yī)結合治療可延長患者的生存期、提高生存率,改善預后。阮嘯鋒等[38]發(fā)現(xiàn)中藥能顯著延長晚期左半結腸癌的總生存期,提高生存率。左謙[39]研究晚期大腸癌肝轉移患者回顧性隊列分析,顯示接受較長時間中醫(yī)藥治療患者在OS上獲益更大,接受6個月以上中醫(yī)藥治療的患者中位OS為26.13個月,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的14.67個月,并且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這也提示中醫(yī)藥使用時間長短對晚期腸癌患者療效的差異性。

5 不足與展望

中醫(yī)藥在改善患者癥狀、提高機體免疫力,預防腫瘤的復發(fā)和轉移等方面發(fā)揮重要作用[40],但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處:①中醫(yī)藥辨證論治證型的分散,分型標準及名稱不統(tǒng)一,缺乏統(tǒng)一的認識,也為臨床診療及研究帶來困難;對于證侯的變化,如不同的臨床分期,手術、放化療、分子靶向治療及免疫治療都會帶來證候上的影響,該方面已有探索但研究尚不夠深入;中醫(yī)證候的生物學基礎和標志物的研究不多,需要從微觀的角度解釋中醫(yī)辨證論治的科學性,繼而將之運用于臨床;②目前中藥干預大腸癌的臨床研究仍然存在樣本量較少、缺乏雙盲對照、質量控制不佳等問題,臨床試驗質量不高,且大多數(shù)為重復性試驗,缺少創(chuàng)新與突破;③對于中醫(yī)臨床療效的評價,結局指標仍多局限于患者的主觀感受或某些癥狀,而不是客觀評價的指標;④臨床關于中醫(yī)藥治療結直腸癌增效減毒以及中藥和西藥相互作用方面,在中藥單體層面的研究較為深入,而對復方中藥的機理研究略表淺,無法全面解釋復方中藥治療腸癌的機制。將來需要制定腸癌共識性的辨證分型標準,在此基礎上開展證候的生物學基礎研究,使證候具有更好的可辨識度;規(guī)范開展中藥防治大腸癌的臨床試驗,注重開展多中心、大樣本、隨機對照或隊列研究;制訂大腸癌相關的一些臨床診療指南或專家共識,更好為臨床提供指導;引入系統(tǒng)生物學的方法,如多組學技術等,進一步深入開展中醫(yī)藥治療腸癌機理的研究,以闡明中醫(yī)藥治療大腸癌分子機制,才能更好地發(fā)揮中醫(yī)藥治療大腸癌的優(yōu)勢。

猜你喜歡
腸癌大腸癌證型
基于因子分析及聚類分析的241例感染后咳嗽中醫(yī)證素證型研究
含糖飲料或可增加女性患腸癌風險
中老年保健(2021年7期)2021-12-02 16:50:22
治咽炎要分清證型
不同證型糖尿病的調理
當心特殊腸癌的“幕后黑手”——肛瘺
中老年保健(2021年8期)2021-08-24 06:22:30
基于自適應矩估計的BP神經網絡對中醫(yī)痛經證型分類的研究
男性長期看電視更易患腸癌
大腸癌組織中EGFR蛋白的表達及臨床意義
FAP與E-cadherinN-cadherin在大腸癌中的表達及相關性研究
23例原發(fā)性小腸癌臨床分析
昌邑市| 若尔盖县| 客服| 安图县| 富蕴县| 临沭县| 重庆市| 平乐县| 军事| 大渡口区| 常山县| 乐山市| 兰州市| 黑龙江省| 望城县| 华蓥市| 鄄城县| 蕉岭县| 美姑县| 那坡县| 常德市| 湘潭县| 广州市| 安仁县| 乐安县| 清水河县| 同江市| 长武县| 富顺县| 石门县| 巢湖市| 子洲县| 遂昌县| 铜梁县| 普兰店市| 广东省| 施甸县| 子洲县| 营山县| 太白县| 安图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