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邀主持:楊祖艷
(以下作者均來自浙江省湖州市練市鎮(zhèn)第一中學(xué),文中不再標(biāo)注)
◎804班 凌佳瑤
不必說碧綠的草坪,高大的仿古拱門;也不必說春天里映著紅墻爛漫綻放的櫻花,紅得發(fā)紫的杜鵑。單是校園中的水泥圓形荷花池,就有無限趣味。池中除了荷花,還有一座不銹鋼雕塑,池水不深,看得見底。夏日清晨,白蝴蝶在荷葉間曼舞,紅蜻蜓立在荷花尖上。撥開近處的荷葉,常常會看見水底的小金魚,它們時常在荷葉底下潛游,倘若用手輕輕撥弄一下水面,它們便會“嘩”的一聲逃走。荷花與蓮蓬相擁在一起,荷花有粉嫩的花瓣,蓮蓬里的蓮子探出一個個可愛的小腦袋。如果不怕濕身,可以到荷花池中間去采蓮蓬。蓮子像一個個白乎乎的小胖子,剝開外殼,挖去中間的小綠芯,就可以享受蓮子的清脆與香甜了。如今,離開荷花池整整一年了,不知那些可愛的蓮子是否已被別人采了去?也不知曾和我一起采蓮子的那群搗蛋鬼,是否還記得那一池的蓮蓬?
【楊老師評】
校園里若是有個荷花池,那一定是孩子們的幸運(yùn)了,更何況是池水不深,還可以蹚進(jìn)去摘蓮蓬。佳瑤同學(xué)在學(xué)習(xí)了《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后,仿用魯迅的“不必說……也不必說……單是……”這一經(jīng)典句式開頭,激起了語段的趣味。同時,對于寫景,佳瑤同學(xué)也有自己獨(dú)特的感覺和體驗。寫景的秘訣正在于此:融情于景,情景交融。最動人的景致不只在于景致的獨(dú)特、美麗,更在于景中之情。景物描寫一旦融入了情感,最尋常的景色,也便有了獨(dú)特的意韻。
◎801班 林沈月
兒時,我們總想讓自己快點長大,長大后,做各種自己曾夢想做的事。當(dāng)我們長大了,驀然回首逝去的歲月,卻又生出無限落寞。
記得小時候,我還在牙牙學(xué)語時,母親在家門前種了棵梧桐。那時不認(rèn)識這是什么樹,只知道是不同于“人”的“樹”,母親一字一頓地教我“梧——桐——”,但我學(xué)不會。
日子一點一點溜走,梧桐一寸一寸長著,終于長到我房間的窗臺外,那窗口,正好是我注視梧桐的最佳點。從正面看,可以直視它老舊粗糙的樹皮,那是最顯眼的。那時,我以為它缺水,成天為它澆水,到后來,也不見它有半分滋潤,也便放棄了。
每天隔著窗,望見它的樹皮,心里總覺著不舒服。
忽然有一天,我看見了它的根。不知什么原因,它的根須浮在泥土上,隱匿在雜草間。我忍不住去拔它的根,然而,根紋絲不動,顯然那是深深扎在地里的根須。一種說不清的感覺便這樣涌現(xiàn)在我心間,它像一位長者,每天就這樣不動聲色、坦然安詳?shù)厣L著,驀然間,一種親和感油然而生。于是,我拿來了鏟子,鏟了土,把根須埋起來。
不知何時,我告別了鉛筆,開始換了水筆,但還是老習(xí)慣,每天除了寫作業(yè),吃飯睡覺,便是同它相望。它沒有什么明顯的變化,只是,看上去比以前更繁茂、更強(qiáng)壯了,而我,似乎也在默默地同它一塊長大,我已不再是一個孩童了。不得不驚訝:時間過得可真快,一眨眼,已物是人非,而梧桐卻仍風(fēng)華正茂,似乎只有它不會老,反而愈發(fā)青春了。它似乎可以永遠(yuǎn)陪著我,這給了我極大的安慰與欣喜,而往后的日子,也因如此,我不再為自己一個人而感到孤獨(dú)。
有一天,我終于還是離開了家,到了離家三四十里遠(yuǎn)的地方上學(xué),成了一名住校生。學(xué)校的宿舍旁也有樹,玉蘭、櫻花、海棠,還有合歡,它們都立在窗外,唯獨(dú)沒有梧桐。
我的梧桐呢?它自然仍佇立在離我三四十里的鄉(xiāng)下,自然枝繁葉茂。
而窗前的人呢?自然倚在宿舍的窗前,喜歡與窗外的樹相望。似乎,只要望一眼窗外的樹,就可以心安。
照例每周末回家,去看梧桐。它就那樣默默地生長著,地上,滿是它落下的枯黃的老葉,枝上的綠葉雖茂盛,卻顯得十分雜亂,讓人不省心。然而,當(dāng)我再一次靠近它時,那種熟悉的親和感仍在,只是,胸中有莫名的悲寂涌現(xiàn)出來。就好比失散了多年的親人相見,彼此或許不那么熟悉了,但濃濃的情誼卻相互牽連著。想必,我與梧桐早已是親人了,一樹一人,一起相伴的歲月,永不消逝。即使有一天,我終將長久地離開,它也終將會枯死,但在記憶的長河中,它會永遠(yuǎn)存在。
這一路上,走走停停,遭遇過許多不如意與磨難,但生命的長河不會只停留在一個階段,它只會源源不斷,奔涌向前。而回憶中寄存的美好,會讓我們更好地去認(rèn)識自己,認(rèn)識身邊的一切。
而梧桐葉的凋落,并未讓我有太多傷痛,因為,我相信,來年的春季,新的生命、新的芽兒們又會紛紛崛起,它們會在風(fēng)中搖曳,唱著快樂的歌,會繼續(xù)陪伴著我成長。
是啊,無論窗內(nèi)的人兒如何,窗外永遠(yuǎn)一派綠意盎然。
【楊老師評】
窗外是一個廣闊的世界,窗外之景取之不盡。然而,哪一處是最令你動情的呢?小作者選取了窗外的那棵梧桐。梧桐本是雅致之木,加之小作者的雅心,文章自然就別致得很了。心思細(xì)膩的小作者,溫情地描述梧桐的成長。怎樣才能將景物描寫得富有情味呢?這篇文章給了我們一個啟示:將梧桐的成長與自己的成長自然聯(lián)系起來,文中記錄梧桐的成長,其實也是小作者的成長,寫自己的成長經(jīng)歷自然是最令人動情了,于是,在四季變換中不斷變化的窗外的梧桐自然就令小作者珍愛了。寫自己的珍愛的景物是一件愉快的事,寫著寫著,就自然道出生活的哲理。這樣的寫景也就有了高度和深度,自然就有了意味。
◎802班 朱佳怡
風(fēng)開始帶著些涼意穿過校園的每個角落,走在校園里的每一個人都披上了外套,可是樹上的葉子還未落下,橘子還未熟透,大雁還未開始漫長的旅程……然而,星期五的涼風(fēng),攜著清涼的空氣,提醒我:我最愛的秋天已在不知不覺中來了。
銀杏的葉子開始漸漸泛黃,鑲上了淡金色的花邊,在陽光的照耀下閃閃發(fā)光,像是水面上泛起的粼粼波光。金字塔形的水杉,也換上了淺淡的黃褐色裙擺,它依然是校園里最高的樹,升華了校園的詩意天際線。一陣陣微風(fēng)掠過葉隙,輕聲地為秋天歌唱著最新的曲譜,一曲又一曲,彈奏著最美妙的樂章,就好像是我在歌唱一樣。
晚風(fēng)清涼的傍晚,我漫步在每天必經(jīng)的小路上。晴日里怒放的花兒早已凋謝,一片片花瓣帶著些許不甘飄落在地上,悄無聲息地消失在我的視線中,我不禁吟唱一句:“落花不是無情物,化作秋泥更護(hù)花?!?/p>
遠(yuǎn)處是一片稻田,原本碧綠的稻穗在秋風(fēng)的吹拂下,慢慢地變了顏色,像披上了微微泛黃的淡綠色絲綢一樣,在朦朧的夜色中流淌著豐收的詩意。站在稻田之上,仰望深藍(lán)色的夜空,是那么高遠(yuǎn)遼闊,我的心中也不禁泛起一股寬闊、悠遠(yuǎn)的感覺,很輕松,很自在,像是擺脫了一切的煩惱。
桂花自然是我最愛秋季的一大主角,不知何時它已經(jīng)含苞綻放??諝庵幸呀?jīng)可以嗅到甜膩的桂花香氣,它立即掀開了我的回憶:每年桂花盛開,我都會跟著奶奶去后院采桂花,有了桂花,就有了各種各樣的桂花糕、桂花茶、桂花粥、桂花醬、糖桂花……真叫人想念呀!
一入秋,太陽就升起得越來越晚。我每次醒來總懷疑自己是不是起太早了,可是再看一眼時間,沒有任何問題!于是只好睡眼蒙眬地抓起書包急急地趕去學(xué)校上課。
秋天,我最愛的季節(jié),那帶著涼意吹拂過我臉龐的風(fēng),那微微泛黃的稻浪,那零落的小花,無一不是在提醒我:夏去秋來,意味著新的學(xué)期已經(jīng)來臨,又要開啟新的奮斗歷程了……
道一聲:我愛的秋天,你好,好久不見!我將在我愛的季節(jié)里,盡情享受秋天的饋贈,也將在秋意盎然的美好時節(jié),盡情奮斗,這是一件非常美好的事。
【楊老師評】
“一葉知秋”這是常理,本文小作者卻是首先從風(fēng)里感受到秋意的,可見其敏銳。的確,這秋風(fēng)一吹,空氣就清涼了,葉子開始悄悄落了,桂花也悄悄綻放了。人的智慧在于順應(yīng)節(jié)氣,盡享自然的饋贈,桂花衍生出的諸多美味,別說小作者愛吃,我也愛吃。秋天,不冷不熱,碩果累累,真是好時節(jié)啊!怎能不讓人喜愛呢?只是,如何表現(xiàn)自己獨(dú)特的喜愛之情呢?小作者選取了自己熟悉的每天都關(guān)心的景物,憑著自己的感覺,娓娓道來,喜愛之情溢于言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