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蔭萍
(榆中縣青城鎮(zhèn)人民政府,甘肅 榆中 730121)
設施西瓜栽培可利用日光溫室或者塑料大棚提供適宜西瓜生長的溫、濕度環(huán)境,實現西瓜反季節(jié)種植。設施西瓜不僅上市早,而且品質好,能夠充分滿足市場需求。但是,隨著甘肅省榆中縣青城鎮(zhèn)設施西瓜種植規(guī)模的不斷擴大,西瓜病蟲害也呈現出高發(fā)趨勢,嚴重影響了西瓜的產量和品質,因此,做好設施西瓜栽培管理及病蟲害防治工作至關重要。
青城鎮(zhèn)位于榆中縣北端、黃河南岸,屬川水地區(qū),總耕地面積0.096萬hm2。當地總人口2.1萬,人均耕地面積不足0.047 hm2,海拔高度1 450~2 219 m,年平均氣溫10.2℃,年降雨量300 mm,無霜期190 d,土地肥沃,氣候溫和,光照充足,水資源豐富,具有發(fā)展高效特色農業(yè)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青城鎮(zhèn)韃子灣的早春茬西瓜享譽周邊城市。當前,榆中縣青城鎮(zhèn)西瓜產品暢銷多個城市,每667 m2產量2 500 kg以上,均價4.0~5.2元/kg,667 m2平均收入1.05萬元。設施西瓜栽培成為帶動當地農戶脫貧致富的重要產業(yè)之一[1]。
但是,當前青城鎮(zhèn)設施西瓜重茬種植現象非常嚴重,爛根、生長發(fā)育不良、產量低等問題比較突出,同時重茬加劇了西瓜枯萎病、根腐病、立枯病等病蟲害的發(fā)生,發(fā)病后若控制不及時,短時間內便可蔓延全田甚至造成絕產,給瓜農造成了巨大損失。因此,研究西瓜高產優(yōu)質栽培技術和病蟲害防治措施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青城鎮(zhèn)設施西瓜一年可種植四茬,茬口相對集中,從西瓜種植到最后收獲需要90~120 d。冬春茬西瓜在每年12月下旬至翌年1月上旬育苗,日光溫室西瓜在清明前后上市,塑料大棚西瓜在五一前后上市。由于冬春茬設施西瓜種植期間溫度較低,因此,要選擇具備較強抗寒性且早熟的西瓜品種,如四季秀麗、京欣等,其他茬口可選用中晚熟品種,如日本甜珍等。
土地質量會直接影響設施西瓜的生長狀況,因此,應優(yōu)選沙土、丘陵紅土、壤土等適合西瓜生長的土壤。要保證所選地塊的土壤中富含有機質、土層深厚且具備良好的通透性。完成選地工作后,要對土壤進行深翻,深度控制在30 cm以上。整地時應施加充足的基肥,如每667 m2地施加2 000 kg鮮雞糞+10 kg硫酸鉀+20 kg鈣鎂磷肥+1 kg生物菌肥,將肥料撒施于土壤表層,再深耕入土即可。
播種前需要及時曬種,將種子放在陽光下暴曬48 h,并剔除畸形籽和癟籽,然后對種子消毒,以提高種子的發(fā)芽率。種子消毒過程中,可使用溫水浸種,即準備55℃的溫水,然后放入種子浸泡,待水冷卻后浸種催芽即可。也可以使用藥劑消毒,常用的藥液有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可將種子放入藥液中浸泡1 h后撈出,再放入清水中沖洗,最后浸種催芽即可。浸種時需要洗去種子表皮的黏性物質,然后準備濕毛巾包裹種子并放到恒溫箱內催芽,溫度控制在29℃左右,24 h后即可出芽。
播種時,應結合土壤條件及品種特性等因素合理控制播種密度。針對早熟品種,將株距控制在0.5 m,行距控制在1.5 m;針對中晚熟品種,將株距控制在0.6 m,行距控制在1.7 m。完成播種后需及時覆土覆膜,保溫保濕[2]。
幼苗出土后要及時放苗,即在地膜上劃口放出幼苗。如果天氣干燥,放苗后應及時使用細土封平孔口,避免跑風,導致土壤干燥。定苗最佳時期為3葉期,定苗時每穴留1株長勢良好的瓜苗即可。
可采用雙蔓整枝法,先留一條主蔓,然后在3~6節(jié)間選擇留下1條長勢良好的蔓即可。待主蔓長至32 cm后即可壓蔓。壓蔓前需要將蔓頭向南調轉,避免風吹滾秧損傷枝葉與果實。一般情況下,每間隔4節(jié)壓1次,共壓3次[3]。
2.7.1 除草。在西瓜栽培過程中,需及時做好除草工作,避免雜草爭奪西瓜苗的水分及養(yǎng)分,進而影響植株正常生長。一般來說,在開花前進行1次中耕除草即可保證瓜苗良好生長。
2.7.2 抗旱。要及時做好抗旱工作,為瓜苗生長補充充足的水分。有條件的瓜園可應用水肥一體化設施補充水分及養(yǎng)分。
2.7.3 溫度管理。西瓜耐高溫,在25~30℃環(huán)境下長勢最佳。在西瓜的不同生長階段,其對溫度的要求各不相同。冬春茬設施西瓜栽培晝夜溫差較大,夜間溫度應>8℃;白天溫度應<38℃;坐瓜期適宜溫度為25℃左右,結瓜期適宜溫度為20℃左右,發(fā)芽期的適宜地溫為15~25℃。
2.7.4 光照管理。光照是影響西瓜發(fā)育和最終產量的重要因素,因此,保證充足的光照至關重要,以每天光照10 h左右為宜。為保證光照良好,最好選用無滴膜,每天早揭晚蓋保溫覆蓋物,補充充足的光照[4]。
2.7.5 追肥。在施足基肥的情況下,苗期不用施肥,后期要結合瓜苗長勢進行合理施肥。西瓜追肥以速效肥料為主,合理搭配有機肥和化肥,以滿足西瓜生長對于多種營養(yǎng)成分的需求。一般來說,在西瓜伸蔓前四五天,可進行首次施肥,每株瓜苗施加尿素10 g即可;當幼瓜長至雞蛋大小時,可追加磷酸二銨250 kg/hm2和硫酸鉀100 kg/hm2;當西瓜長至碗口大小時,再追加100 kg/hm2尿素和70 kg/hm2硫酸鉀,隨水沖施即可。
做好病蟲害防治是保證西瓜產量和質量的關鍵。日光溫室和大棚設施西瓜中常見的病蟲害主要有白粉病、炭疽病、根結線蟲病及地老虎等。
2.8.1 白粉病。西瓜白粉病主要由干旱引起,其主要危害西瓜的葉片和莖蔓,導致植株早衰,進而影響西瓜產量。在防治過程中,首先考慮農藝防治方法,如優(yōu)選具備較強抗病、抗逆性的品種,控制栽培密度,及時灌溉施肥,前茬收獲后及時清理田間植株病殘體并集中銷毀等,從日常管理方面提高西瓜植株的抗病性。針對已經發(fā)病的西瓜植株,每667 m2可交替使用27%高脂膜乳劑200倍液和25%嘧菌酯懸浮劑1 000倍液防治,效果良好[5]。
2.8.2 炭疽病。炭疽病在西瓜的整個生長期內均可發(fā)生,但以植株生長中、后期發(fā)生最重,常會造成落葉枯死,果實腐爛。對于西瓜炭疽病的防治,應做到輪作倒茬,減少病菌的持續(xù)傳播,施加充足的磷鉀肥、保持適宜的土壤和空氣溫濕度等,降低發(fā)病率。針對已經發(fā)病的西瓜植株,每667 m2可噴施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800倍液防治,每隔7 d噴施1次,連續(xù)噴施兩三次,可取得良好效果。
2.8.3 根結線蟲病。根結線蟲病主要危害西瓜根部,尤以側根發(fā)病率較高。受害根部會出現瘤狀物,且受害植株生長緩慢,矮化,結瓜少,有的甚至不結瓜。根結線蟲病一般多發(fā)于一些中性沙質土壤地塊。防治西瓜根結線蟲病時,應重視輪作,并做好水肥管理工作。如發(fā)現苗床有根結線蟲,可在播種前2周對土壤進行消毒,亦可通過高溫悶棚和水浸法殺滅根結線蟲病,降低其發(fā)病率。針對患病植株,可使用1.8%阿維菌素乳油1 500倍液灌根,每株灌藥1 kg,效果頗佳。
2.8.4 小地老虎。小地老虎主要危害西瓜幼苗,會咬斷幼苗莖部,導致幼苗死亡。小地老虎多發(fā)生于地勢低洼、多雨潮濕的條件下,一般每年3—6月為高發(fā)季節(jié)。對于小地老虎的防治,可進行輪作倒茬種植,或秋季翻耕田地、暴曬土壤,殺死大量幼蟲和蛹;也可在成蟲盛發(fā)期,設置黑光燈誘殺成蟲,或在田間設置糖醋酒盆誘殺成蟲。在化學防治方面,可選用2.5%敵殺死乳油2 000倍液噴霧防治,或使用50%辛硫磷乳油500倍液灌根防治,均可起到良好的防治效果。
一般情況下,設施西瓜從定植到采收需要90~120 d。在西瓜坐果后35~40 d且表面花紋清晰時即可收獲。應選擇在清晨或者傍晚采收,采收時留1段瓜柄,然后套上網袋裝箱即可。
當前,設施西瓜栽培已成為青城鎮(zhèn)的特色、優(yōu)勢、主導產業(yè)之一。青城鎮(zhèn)設施西瓜品質佳,深受市場追捧。為滿足市場需求,青城鎮(zhèn)要重視對設施西瓜高產栽培技術的應用,積極做好病蟲害防治工作,提高西瓜產量和品質,為瓜農帶來更高的經濟效益,帶動農戶脫貧致富增收,助推青城鎮(zhèn)農業(yè)產業(yè)轉型發(fā)展,進而促進鄉(xiāng)村振興戰(zhàn)略目標的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