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永兵,敬纏琴,郭滿平*
(1.甘肅省環(huán)縣經濟作物工作站,甘肅 環(huán)縣 745700;2.甘肅省環(huán)縣農業(yè)技術推廣中心,甘肅 環(huán)縣 745700)
玉米是禾本科的一年生草本植物,是主要的糧食作物。玉米耐旱、耐貧瘠,營養(yǎng)價值和藥用價值高,備受人們親睞。玉米胚芽油有一定的抗癌作用,玉米制品能延緩人體衰老,在制糖、釀酒、石油化工等方面也有應用,玉米抗性淀粉作為食品添加劑被國內外競相開發(fā)[1]。環(huán)縣政府把玉米作為第一產業(yè),積極引進集雨、抗旱、保墑的全膜雙壟溝播栽培技術,大力推廣種植。自2006年引入全膜雙壟溝播玉米栽培技術以來,玉米年推廣種植面積穩(wěn)定在7.8萬hm2左右。隨著種植面積的擴大,玉米薊馬蔓延發(fā)生逐年嚴重。常見玉米薊馬屬纓翅目,有玉米黃薊馬[Anaphothrips obscurus(Muller)]、禾薊馬[Frnklinella tenuicornis(uxel)]、稻管薊馬[Haplothrips aculeatus(Fabricius)]、橫薊馬[Aeolothrips fasciatus(Linnaeus)]四種。長翅型雌成蟲體長1.0~2.2 mm,黃色略暗,胸、腹背(端部數(shù)節(jié)除外)有暗黑區(qū)域;頭、前胸背無長鬃;觸角8節(jié),第3、4節(jié)具叉狀感覺錐,第2至4節(jié)黃,逐漸加黑,第5至8節(jié)灰黑;第6節(jié)有淡的斜縫;前翅淡黃,前脈鬃間斷弱小,有1~2根端鬃,緣纓長,具翅胸節(jié)明顯寬于前胸;每8節(jié)腹背板后緣有完整的梳,腹端鬃較長而暗。半長翅型的前翅長達腹部第5節(jié)。短翅型的前翅短小,退化成三角形芽狀,具翅胸幾乎不寬于前胸;卵長和寬分別為0.3 mm、0.13 mm左右,腎形,乳白至乳黃色;初孵若蟲小如針尖,頭、胸占比較大,觸角較粗短;2齡后乳青或乳黃,有灰斑紋;觸角末端數(shù)節(jié)灰色;體鬃很短,僅第9、10腹節(jié)鬃較長[2]。苗期和喇叭口期危害較重,葉片被食害呈白色,嚴重者枯死,少雨干旱時發(fā)生較重。為尋求防治玉米薊馬最佳藥劑,特設5種殺蟲劑對玉米薊馬藥效對比試驗,取得了較好效果,為環(huán)縣旱地玉米穩(wěn)產高產提供理論支持和技術指導。
供試藥劑有5%吡蟲啉乳油2 000倍液(安徽永豐農藥化工有限公司生產),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山東東信生物農藥有限公司生產),3%啶蟲脒乳油(湖北正興源精細化工有限公司生產),1.8%阿維菌素可濕性粉劑(江蘇輝勝農藥有限公司生產),25%輝豐快克乳油(鹽城輝豐集團生產)。試驗玉米品種為承單20號。防治對象為玉米薊馬。
1.2.1 試驗地概況 試驗設在甘肅環(huán)縣環(huán)城鎮(zhèn)龔淌村,地塊面積0.57 hm2,全部種植玉米,種植方式為全膜雙壟溝播。海拔1 548 m,全年平均氣溫8.8℃,全年降雨量350 mm,降水集中在7—9月份。在玉米喇叭口期玉米薊馬普遍發(fā)生。
1.2.2 試驗設計 試驗共設6個處理,處理A:5%吡蟲啉乳油2 000倍液,處理B: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 500倍液;處理C:3%啶蟲脒乳油1 500倍液;處理D:1.8%阿維菌素可濕性粉劑1 500倍液;處理E:25%輝豐快克乳油1 500倍液;處理F:噴清水(CK)。小區(qū)采用隨機區(qū)組排列,3次重復,小區(qū)面積66 m2,長10 m,寬6.6 m(6雙壟),重復間不設間距,處理間以玉米自然行距為界,各處理每小區(qū)噴藥液均為7 kg。
1.2.3 試驗方法 試驗地確定后,6月18日規(guī)劃小區(qū),調查玉米薊馬施藥前發(fā)生情況,6月19日9—11時進行藥劑噴施。對準玉米全株噴施,使藥液到達玉米所有葉片及心葉,重點殺死心葉中的玉米薊馬。6月23日調查施藥后玉米薊馬發(fā)生情況,采取W型五點取樣,5株/點,共調查25株活蟲數(shù)量,測算蟲口減退率及防治效果。收獲時采用W型5點取樣進行測產,5株/點,共測25株玉米產量,計算折合產量。
式中,S為蟲口減退率,W0為防治前活蟲數(shù),Wn為防治后活蟲數(shù)。
式中,R為防治效果,S0為施藥后對照區(qū)蟲口減退率,Sn為施藥后處理區(qū)蟲口減退率。
從表1可以看出,在施藥前,處理A、處理B、處理C、處理D、處理E、處理F中25株玉米共有薊馬活蟲數(shù)分別為181.3頭、180.3頭、180.7頭、181.3頭、180.7頭、180.3頭,最多相差1頭,差異性不大。
表1 施藥前各處理玉米薊馬發(fā)生情況統(tǒng)計
從表2可以看出,施藥后各處理蟲口減退率和防治效果差異性較大,5種藥劑對玉米薊馬均有一定的防效,其中處理A蟲口減退率為95.7%,防治效果為95.6%;處理B蟲口減退率為79.9%,防治效果為79.3%;處理C蟲口減退率為94.5%,防治效果為94.3%;處理D蟲口減退率為80.6%,防治效果為80.0%;處理E蟲口減退率為79.3%,防治效果為78.7%;處理F蟲口減退率為2.8%,防治效果為0%。
表2 施藥后各處理玉米薊馬蟲口減退率和防效統(tǒng)計
從表3可以看出,噴施不同殺蟲劑對玉米產量有一定影響,其中處理A折合產量為6 484 kg/hm2,較對照增產9.2%,居第一位;處理C折合產量為6 424 kg/hm2,較對照增產8.2%,居第二位;處理B折合產量為6 182 kg/hm2,較對照增產4.1%,居第三位;處理D折合產量為6 152 kg/hm2,較對照增產3.6%,居第四位;處理E折合產量為6 060 kg/hm2,較對照增產2.0%,居第五位。
表3 施藥后各處理玉米產量結果
試驗結果表明:5%吡蟲啉乳油2 000倍液防治后蟲口減退率為95.7%,防治效果為95.6%,較對照增產9.2%;3%啶蟲脒乳油1 500倍液防治后蟲口減退率為94.5%,防治效果為94.3%,較對照增產8.2%。這2種殺蟲劑防治玉米薊馬蟲口減退率、防治效果較高,增產明顯,可推廣使用。
5%吡蟲啉乳油和3%啶蟲脒乳油對玉米薊馬不易產生抗性,高效低毒低殘留,對人、畜、植物和天敵安全,藥效長,減少了用藥次數(shù)和人力,綜合成本較低等特點,符合綠色防控要求。較小面積可人工噴施,玉米面積較大、形成一定規(guī)模的,建議應用新型高效植保機械,專業(yè)化統(tǒng)防統(tǒng)治,如用無人機空中噴防,做到專業(yè)化統(tǒng)防統(tǒng)治與綠色防控融合,提高資源保護和利用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