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太倉市高新區(qū)第三小學 張瑾穎
近年來,我校積極依托智慧教育云平臺,充分運用現(xiàn)代技術手段,開展智慧教育的探索與實踐,引領教師精準化教學,促進學生個性化學習,有力地推動了教育變革和創(chuàng)新。
建設資源庫,為師生提供基于角色的個性化智能服務,是開展智慧教育的重要舉措。
我們在智慧教育云平臺上,按照各個學科各冊教材的編排目錄搭建資源庫框架,在此基礎上,組織教師圍繞所教學科的知識點,進行教案、課件、微課、習題、素材、拓展、試卷等資源的開發(fā),上傳云平臺校本資源庫,通過校內分享的方式讓全校老師共享共用。在個體參與、充分研發(fā)的基礎上,我們通過學科備課組集體備課,對教師上傳的部分資源進行研討,通過甄別、修改、優(yōu)化與整合,形成備課組精品資源,上傳精品資源庫。同時,通過以賽促評的方式,開展精品資源的征集評比,評出優(yōu)秀資源,入選精品資源庫。這樣,校本資源、精品資源,再加上云平臺上自帶的大量共享資源,為教師教學提供了大量的可供選擇的資源,使教師的備課、教學更加輕松、便捷。
智慧教學的一個顯著特征就是要為學生創(chuàng)設數字化學習環(huán)境,提供數字化學習資源,促進學生移動學習、泛在學習、合作學習、自主學習。為此,我們組織教師根據學生學習需求,積極開發(fā)助學資源。一是開發(fā)教學重難點強化性助學資源,包括課前、課后學習兩部分資源,課前資源主要有課前導學單、導學微課和前測練習題,便于學生課前自主學習和檢測。課后資源主要包括教師課堂上重難點講解過程的錄課和課后分層作業(yè),前者便于課堂上沒有完全聽懂的學生課后能夠回看,進一步鞏固學習,后者便于不同層次學生根據自己學習情況進行個性化練習。二是開發(fā)學校雅韻特色課程資源。根據學校雅韻文化校本特色課程建設的需要,我們組織教師開發(fā)了楹聯(lián)、吟誦、謎語、珠心算、書法、剪紙、布藝、藤編、國畫、江南絲竹等課程教學視頻,為有興趣愛好的學生個性化自主學習提供支撐。
利用智慧教育云平臺,我們收錄了大量關于家庭教育專題的專家講座視頻,便于家長根據孩子的實際情況進行在線學習。同時,我們也組織本校家長,認真總結優(yōu)秀家教經驗,通過微信推送、云課堂等形式及時分享給全體家長。
開展智慧教學,必須變革教與學的方式,努力實現(xiàn)三個轉變:從以教為中心轉向以學為中心,從知識傳授為主轉向能力培養(yǎng)為主,從課堂學習為主轉向多種學習為主。為此,我們對整個教學環(huán)節(jié)進行了一系列的變革。
(一)變革備課方式,提升備課質量。我們引導教師利用智慧教育云平臺開展在線個性備課。一是運用云平臺上海量的教學資源,進行修改、優(yōu)化、整合,提高備課的質量。二是運用云平臺上自帶的學科工具、教學模板、互動試題工具等備課工具,進行課件制作。如語文學科的筆順書寫、數學學科的網絡畫板、英語學科的單詞卡片等,教師在備課時運用這些軟件,可直接生成動畫、繪圖、語音等,大大節(jié)省了教師制作課件的時間。三是進行助學資源的制作。以往的備課,主要是備教案和教學課件制作。開展智慧教學,我們更重視學生學習資源的準備。我們運用云平臺上的微課通、知識導圖、錄屏工具、互動試題等軟件制作導學單、導學微課、前測試題、在線測試等內容,保證了智慧教學的有效實施。
(二)變革教學方式,打造智慧課堂。課堂是教學的主陣地,我們引導教師積極開展智慧課堂教學模式的探索,初步形成了課前自主學,課中合作學,課后分層學的基本模式。
1.課前自主學。教師利用云平臺,發(fā)布導學單、導學微課,引導學生進行自學。學生根據導學單上的學習任務,自學課本內容,觀看導學微課,梳理學習收獲,完成導學單上的任務。為了檢驗自學成果,自學后學生要在線完成老師發(fā)布的前測學習試題,同時提出自己學習中遇到的問題和困惑。老師根據云平臺的大數據分析功能,了解完成自學任務的學生人數,每個學生觀看導學微課的時間,每個學生前測試題的得分情況,每道前測試題的得分率、錯題名單等,以便進一步了解學生通過自學對知識點的掌握情況,梳理學生疑難問題,為接下來的以學定教、精準教學奠定基礎。
2.課中合作學。課堂上,教師根據課前學生自學行為的數據分析,并結合教學實際調整教學計劃,圍繞學生自主學習中出現(xiàn)的不懂的、不深入的、理解錯誤的知識以及被忽略的重點難點等問題設計新的教學任務,引導學生開展合作學習,并充分利用云平臺的互動課堂教學助手,創(chuàng)設知識學習情境,引導學生呈現(xiàn)合作學習過程,分享合作學習收獲,展示合作學習成果,對其中出現(xiàn)的各種問題,開展討論與質疑,通過互助合作,群策群力解決問題,深化知識。學生合作學習后還沒解決或者學習不深入不到位的問題,則由教師借助互動課堂進行演示、示范、講解,利用知識導圖進行知識點的歸納與提煉,通過化整為零的方法把知識條理化、系統(tǒng)化。教師講解歸納的同時可以借助互動課堂把過程錄下來,便于課后回看。課程結束前,還可以通過云平臺智能檢測,對學生課堂練習情況進行檢測,及時檢驗學生課堂學習效果,讓學生、教師都能一目了然知曉本堂課的掌握情況,以便查漏補缺,促進知識的鞏固。課中合作學習,我們始終以學習者為中心,讓學生站在正中央,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充分運用云平臺的互動功能,讓學生交流、展示、討論、辨析,通過技術融合促進互助合作,促進深度學習。
3.課后分層學。課后,教師利用云平臺發(fā)布課堂重難點講解的錄課和分層作業(yè)、拓展延伸等課后資源,學生根據自己的學習能力和掌握情況選擇相應的資源進行學習。還沒有完全掌握的學生可以回看課堂實錄,學優(yōu)生可以選擇拓展資源進一步開展延伸學習,這樣滿足了每一層次學生的學習需求。
(三)變革作業(yè)方式,促進智慧學習。積極開展作業(yè)改革,一是變革作業(yè)內容,變布置統(tǒng)一作業(yè)為分層作業(yè),按照下要保底、上不封頂的原則設計分層作業(yè),讓每一層次的學生都能根據自己的學習能力和學習需求選擇適合自己的作業(yè),促進他們最優(yōu)化發(fā)展。二是變革作業(yè)形式,變書面作業(yè)為多樣化作業(yè)。我們利用人人通習慣養(yǎng)成打卡功能,布置古詩詞積累、課外閱讀、書法練習、英語朗讀、家務勞動、手工制作、運動鍛煉等實踐性作業(yè),引導學生每日打卡,上傳作業(yè)圖片、語音、視頻等與大家分享,通過每日堅持打卡,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習慣,提升實踐能力。
(四)變革評價方式,加強質量診斷。數據化是智慧教學的顯著特征之一。我們充分利用云平臺學情診斷系統(tǒng),獲取大量數據,開展教學質量評價。一是生成班級基礎成績分析報告,內容不僅包含本次考試的平均分、合格率、優(yōu)秀率,還自動生成Z分數、T分數、離均差、超均率、差異系數等數據,以及班級基礎指標趨勢圖,通過與年級指標、班級以往指標進行橫向、縱向比較,形成進退步趨勢圖,使評價更加客觀公正。二是生成試卷分析報告,包括每道試題的得分率、與年級均差的距離、每個學生的作答情況、相同知識點的類題推薦等,使教師的教學診斷更加精準,開展試卷講評更加便捷高效。三是生成學生個人成績分析報告,包括學生本次考試的離均差、超均率、難易題得分情況、薄弱知識點和薄弱題型分析、錯題集等。這些數據的獲得,幫助教師更加準確判斷每個學生存在的問題和潛在的學習需求,以便更加精準地因材施教。
學校創(chuàng)新德育評價模式,圍繞學生綜合素質發(fā)展的五個方面,一一對應建立雅韻學生五大評價指標:品德修養(yǎng)——尚雅學生,學業(yè)水平——博雅學生,身心健康——健雅學生、藝術素養(yǎng)——優(yōu)雅學生,勞動實踐——慧雅學生。依托云平臺,我們建立雅韻學生電子成長檔案,引導學生上傳成長過程中的各類資料,包括優(yōu)秀作業(yè)、獲獎作品、活動照片、榮譽證書等,這些資料通過大數據匯總到綜合素質評價的五個維度下面,生成豐富的數據。另一方面,我們利用云平臺,開展五雅學生日常表現(xiàn)積分評比,利用各種終端,隨時隨地記錄學生日常學習、活動中的表現(xiàn)進行評分,電子班牌及時顯示當天學生評價情況,一周自動生成班級積分報表、個人表現(xiàn)積分報表,讓孩子自己、家長、老師直觀、全面地了解孩子綜合素質發(fā)展現(xiàn)狀。同時利用大數據匯總評價結果,進行獎勵表彰,評選五雅學生,有效地激勵學生全面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