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趣味教學法的運用分析"/>
關梅瓊
(德??h敬德鎮(zhèn)扶平中心校,廣西 德保 533712)
由于受到各種考試的影響,學校會把學生的學習成績和教師的考核標準直接聯系起來,這導致教師會直接告訴學生獲得高分的技巧,或為學生總結答題的慣用模板和套路,在這樣的教學過程中,學生始終被動地接受知識,會喪失自主思考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現如今,新課程迎來改革和發(fā)展,小學語文教學的目標不再是單純的提高學生學習成績,而是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思考能力、分辨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等,想要提升學生全方面的素質水平,這就要求教師改變傳統教學模式。如今,越來越多的小學語文教師把趣味化教學融入教學中,趣味教學法能夠改變枯燥單一的傳統教學模式,幫助學生發(fā)現學習語文的樂趣。
小學生學習時受到了很多因素的制約,由于理解能力、表達能力有限,因此很難真正理解課本知識,大多數小學生對于語文知識都是半知半解的,這嚴重影響了小學語文的教學質量。為了讓學生更快更好地學習課本知識,快速融入學習氛圍,教師可以結合課本知識,為學生創(chuàng)設情境。
例如,在學習人教版二年級語文第三單元《11.我們成功了》這一課時,教師為了讓學生體會到文中所學的喜悅和激動,可以在正式講課之前,為學生播放一段關于申奧成功的視頻、展示一些關于申奧成功的圖片。教師還可以讓學生上臺,現場模擬申奧成功的場景,讓學生在真實情境中學習知識,保證整節(jié)課能夠有效開展[1]。
眾所周知,小學生的注意力難以集中、學習時自制力較差,有很多小學生一上課就走神,甚至是犯困。這主要是因為課堂內容并沒有吸引小學生的注意力,小學語文教師在開展教學的過程中,可以利用游戲,營造趣味學習氛圍,讓學生在游戲中收獲快樂,同時也收獲知識。
例如,在學習人教版一年級語文上冊《漢語拼音》這一課時,學生對拼音知識一無所知,難免會覺得枯燥,教師可以制作一些“拼音貼條”,把拼音寫到紙條上,隨后讓每一位學生都帶上一個貼條,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隨機站位,當教師喊停后,學生需要說出周圍同學身上的拼音貼條。在游戲過程中,學生可以更加迅速地掌握拼音知識,還能增強課堂趣味性。
小學生在學習語文知識的時候,常常出現上課聽懂了,下課卻用不上的情況,這說明小學生只學會了表面的知識,并沒有掌握語文知識的重點和本質。為了避免這種情況,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多運用課本知識,在不斷實踐的過程中,加深、領悟課本知識點。督促學生多次進行實驗,還能增強學生社會責任感。
例如,在學習人教版二年級語文下冊《6.雷鋒叔叔,你在哪里》這一課時,由于整首詩歌都在歌頌雷鋒事跡、弘揚雷鋒精神,因此,教師只帶領學生學習課本知識是不夠的。教師可以讓學生利用課外時間,親身把雷鋒精神發(fā)揚出來,引導學生在小區(qū)里、學校里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好事,比如攙扶老奶奶、撿起地上的垃圾等等。只有融入實踐,學生才能真正領會雷鋒精神,同時也能培養(yǎng)學生的行動能力,幫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2]。
學生非常容易被手機、電腦吸引,這對于學生來說并不是好事,但是教師可以利用這一點開展教學,教師可以應用信息化技術,這不僅能吸引學生注意力,還能豐富教學模式,增強課堂趣味性。
例如,在學習人教版三年級語文下冊《10.驚弓之鳥》這一課時,由于學生對拉弓、射鳥等動作沒有準確的認識,教師可以通過信息化技術向學生展示,教師可以制作出射手拉弓射鳥的動態(tài)圖,或者為學生播放相關動畫片,幫助學生更快更好地理解、學生課本內容。靈活運用信息化技術,有利于小學語文教學的發(fā)展和進步,是一種很好的教學方法。
不難看出,趣味教學法極具靈活性、廣泛性,趣味教學法在實際教學中并沒有固定模式,也沒有準確地對錯,只要能夠培養(yǎng)、提高小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就說明趣味教學法的開展是成功的。教師在開展趣味教學法的過程中,需要特別注意一點,那就是趣味教學法需要長期實踐,只有這樣學生才能養(yǎng)成習慣,加速對課本知識的理解和學習,教師也可以通過長時間的實踐和嘗試,檢驗趣味教學法的教學成果,完善趣味教學法中的不足,千萬不要只嘗試一兩次,感覺沒什么效果就放棄,這樣是難以看出趣味教學法的效果和價值的。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不斷提升自身素質,明確教學目標和重點,并且因地制宜,做到從學生實際情況出發(fā),真正考慮學生的發(fā)展和進步,讓小學生在快樂中學習小學語文、在學習中愛上小學語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