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玲嫻
(重慶商務職業(yè)學院,重慶 401331)
混合式教學模式最早是由國外提出來主要應用于企業(yè)培訓。2003 年,美國培訓與發(fā)展協(xié)會認為混合教學是未來教育發(fā)展的必然趨勢。為提高新入學學生的適應能力,2005 年韓國國立大學最先采用混合式教學輔導,提高學校的教學質量和學生滿意率,取得了較為顯著的效果。2010 年11 月,王歡探討了在Moodle 支持下混合式教學模式的構建并提出了該模式在教學中的具體流程。2013 年,哈佛大學針對三門課程進行了SPOC 實驗,課堂教學效果顯著提升。2014 年4 月,張其亮基于混合式教學理論結合翻轉課堂教學方式,設計了新型的基于翻轉課堂的混合式教學模式并將其運用到教學中。2017 年4 月,王鶄基于云課堂的混合式教學模式包括三個階段,即課前學生自主學習階段、課中學生課堂研討學習階段和課后學生鞏固學習階段。2019年1 月,戴航基于“藍墨云班課”移動學習平臺,對課前準備階段、課堂教學階段、課后反饋與總結階段及教學環(huán)境進行了設計。2019 年1 月,謝芳引入新型智慧教學工具雨課堂,設計了課前預習+課堂小測互動+課后拓展小結+階段性測試的混合式教學模式。
通過文獻綜述,發(fā)現(xiàn)國內外學者對混合式教學的研究越來越詳細,研究不只停留在理論方面,更側重于微觀應用角度。但是國內外學者對混合式教學模式的研究在高職教育中的運用較少,如何將混合式教學與翻轉課堂、微課、MOOC、SPOC、雨課堂、藍墨云班課等有機結合起來,成為高職院校教師未來研究的重心。
在現(xiàn)有的教學模式下,教師主要是運用PPT 進行理論授課,所教授的內容大多為課本上的理論知識,實踐教學較少,導致學生所學的知識與社會實踐存在著很大的差距,學生畢業(yè)后難以適應工作需要,難以從事實踐性較強的與專業(yè)相關的工作,只能從事一些實踐技能要求較低的工作。
雖然都是高職學生,但是學生來源是多種多樣的,有的是普通高中畢業(yè)生,有的是中專畢業(yè)生,有的是單招生,有的是社會人員,還有的是退伍軍人,學生來源的多樣性導致了學生個體存在著很大的差異,學生的學習能力、認知能力和生活習慣都存在著很大的不同。而在現(xiàn)有的教學模式下,主要是教師在講臺上進行講授,學生在下面進行被動的接收,這樣難以區(qū)分學生的個體差異,難以獲得很好的教學效果。
在現(xiàn)有的教學模式下,主要是以教師為主體,由教師進行灌輸式教學,忽略了學生的自主學習,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難以發(fā)揮出來。很多時候,教師在上面講課,學生在下面聊天、玩手機、玩游戲、睡覺,與高職教育提倡的“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相悖,難以實現(xiàn)高職院校人才培養(yǎng)目標。
高職院?,F(xiàn)有教學模式存在著一定問題,需要進行課堂改革。如何在“互聯(lián)網+”背景下實現(xiàn)SPOC、MOOC、微課、翻轉課堂等新型教學模式與傳統(tǒng)課堂教學的有機結合,實現(xiàn)混合式教學,成為了高職教育工作者急需解決的問題。針對現(xiàn)有教學模式的現(xiàn)狀及存在的問題,本文接下來進行“互聯(lián)網+”背景下高職院?;旌鲜浇虒W模式設計,對教學過程進行優(yōu)化,期望實現(xiàn)高職教育教學目標。
在課前準備階段,教師除了需要備好課,準備好課程標準、授課計劃、教學大綱、授課PPT、習題等教學資料之外,還需要提前將一些教學資源發(fā)給學生,讓學生提前預習。教師可以提前建好班級群,將上課的一些教學資料發(fā)到群里供學生提前學習,還可以將錄制好的一些微課、MOOC、精品資源課和網上搜索的一些優(yōu)質的教學視頻讓學生提前觀看。讓學生預習之后做好筆記,記下不懂的地方,將問題發(fā)給教師,教師將學生的問題匯總,從而讓教師心中明白哪些是課程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
這個階段由四個部分構成。首先,教師檢查學生在線資源的閱讀情況,然后針對前期收集的學生重點問題進行有針對性的解答。然后,教師根據本堂課的教學大綱,通過啟發(fā)式教學、案例教學等方式,充分利用互聯(lián)網工具,開展本堂課的教學內容。接下來,教師講授結束后,留一部分時間讓學生進行課堂討論、團隊協(xié)作、課堂練習等。最后,教師對本堂課的內容進行總結,對學生的任務完成情況進行點評,強調本堂課的重點和難點內容,布置學生課后作業(yè)并督促學生按時完成。
學生通過互聯(lián)網完成在線作業(yè)和線上課程的學習。教師根據學生在線作業(yè)完成情況,線上課程學習情況,課堂教學效果以及學生的反饋進行反思,總結所存在的問題,并結合學校的辦學條件,學生的學情,對教學方案進行改進和優(yōu)化,以便進一步提高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