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喜杰
(青島市技師學院,山東 青島 266000)
在“微運動”的運用過程中,中職體育教學活動,不但在內(nèi)容上有所創(chuàng)新和豐富;在模式上也發(fā)現(xiàn)了改變和拓展。因此,將“微運動”應用到中職體育教學活動中,既是提高學生體育技能的有利途徑;又是鍛煉學生體能、提升體育思維的重要手段?!拔⑦\動”主要是讓中職學生徒手或運用簡單器材,開展有針對性地健身運動,并且局限性條件較少、規(guī)則相對簡單、對場地也沒有苛刻要求,是一項十分高效的體育項目。針對當前的中職體育教學局面來看,運用“微運動”是一種既時尚、有實用的訓練項目,既符合中職學生的認知,促使學生可以接受;又符合當前中職體育教學目標,高效提升學生的身體素質,為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提供支持。
在中職教育教學活動中,開設體育教學的目的是:為了鍛煉中職學生的身體素質、心理素質,促使學生具備良好的體能,更好地開展其他學科的學習,進而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微運動”對于鍛煉時間、體育場地、運動器材、人員配備等都沒有具體要求,而且這些因素的關聯(lián)性也很小,中職學生可以隨時隨地進行體育訓練,靈活開展體育相關活動,進而提高自身體育核心素養(yǎng)。另外,“微運動”還能夠幫助學生進行智力培養(yǎng)和提升,促進學生的體育創(chuàng)新性、創(chuàng)造性能力增強,進而激發(fā)學生的體育參與興趣,提高體育技能水平。與此同時,“微運動”具有微小性,可以進行即時變化,有利于學生靈活運用、創(chuàng)新發(fā)展,并且自身的實際訓練需求出發(fā),增強學生的運動興趣,提高學生體育訓練成果。
隨著中職體育教學的不斷改革創(chuàng)新,在實踐教學活動中,教師對“微運動”教材選擇,注重嚴謹、高效的特點?!拔⑦\動”的重要依據(jù)是依靠教材呈現(xiàn)的內(nèi)容,因此,在教材選擇上,教師要結合學生的實際訓練需求、以及體育薄弱環(huán)節(jié)進行教材選擇活動,一方面,要促進學生開展具體的體育“微運動”活動;一方面,要注重“微運動”的科學性和教育性價值。在中職院校中,學生多是注重技能性培養(yǎng),而忽視了體能發(fā)展。為了扭轉這一局面,教師通過選擇適當體育教材、開設“微運動”課程,增強學生的體能素質,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競爭力,進而促使學生長效發(fā)展、向好發(fā)展。
在進行中職體育教學活動時,教師要結合學生的具體特點、體能情況等,制訂科學性的體育教學成果評價體系,促使學生在這個科學性的體系中,增強自身認知、提高綜合技能,進而全面提高學生的體育核心素養(yǎng)。教師要結合“微運動”的教學目標和教學形態(tài),制定出客觀、科學的評價體系,進而提高學生的體育技能和體育能力,促使學生的身體素質、心理素質得到良好的鍛煉,為未來投入工作崗位時,可以以飽滿的精神狀態(tài)、健康的體魄,實現(xiàn)自身的崗位價值,為企業(yè)、為社會、為國家做出自己的貢獻?!拔⑦\動”教學評價體系可以分為三個指標:一級指標:身體、心理、學習三個指標;二級指標:身體形態(tài)、身體機能、身體素質、一般心理指標、課程評價心理指標、知識、技能掌握程度等;三級指標:身高、提醒、肺活量、心率、血壓、力量、速度、敏感度、柔韌性、情緒、性格、交際能力、人際關系、興趣、愛好、知識運用等等,對學生進行評價和指導,促使學生體育綜合能力全面提升。
對于中職學生來說,教師要根據(jù)學生的實際體育學習情況和學生自身體育技能,有效增強學生的對“微運動”的認知,促使學生的學習興趣、參與動力、自身能力全面提升,進而提高學生的體育素養(yǎng)和體育技能。教師要通過組織學生開展“微運動”,來豐富學生體驗、幫助學生獲得經(jīng)驗,進而提高認知意識,積極參與“微運動”活動。比如:教師組織中職學生開展:踢毽子、拔河、跳繩等活動,一方面,有利于提高中職學生的集體凝聚力;一方面,促進中職學生對“微運動”產(chǎn)生認知,增強興趣,全面提高學生的體育參與積極性,進而提高體育核心素養(yǎng)。
總之,在中職體育教學活動中,教師要充分運用“微運動”指導學生進行學習活動,有效激發(fā)學生參與體育課程的積極性,鍛煉學生的意志力,進而全面提升中職學生的體育核心素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