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彩云
(河北省定州市第二中學,河北 定州 073000)
化學學科是比較貼近我們實際生活的學科,高中教學中因學習負擔重,教師常常注重概念和公式的死記硬背,漸漸消磨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達不到有效的學習效果。應用生活化的教學方式,把生活融入課堂,讓學生從基礎的生活中了解化學性質,并能將其在生活中運用,提升學生的應用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我國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中,教學的理念和思路是思考學科的高度,離學生的生活相關度低,學習的知識深度過深,感覺實用性不高。如果結合生活中的實例和情景,能充分的幫助學生深刻領會化學知識,并能使其學習興趣性提高。具有生活化的教學能有針對性的解決學生對化學的理解,讓學生輕易地掌握理念。教師在教學中應大量挖掘教材中的案例,與生活元素掛鉤,結合書本內容進行現實教學,不僅能擴展教學范圍,還能引發(fā)學生的積極性,擴展教學深度,發(fā)展和鍛煉學生的擴散性思維
(一)增強知識課內外知識的聯系。教學的主要載體是課堂教學,在化學教學中通過課堂教授為基礎,再結合生活化的實例和經驗,緊密聯系教學的內容和進度,對課堂知識加以分析和鞏固,同時,還能將課堂知識擴展,結合課內知識和課外例子,使學生融入到學習意境中,不僅豐富了學生的知識還能具有實用性。例如,教學中的氮和磷,實際生活中空氣就含有大量的穩(wěn)定性質的氮成分,以此為例,讓學生快速地掌握氮的性質。此種以生活中的應用例子和教材知識結合,促使學生發(fā)揮想象,加以聯想,快速準確的理解和掌握化學知識,同時還能加強其學習技能,增強思考和邏輯思維。
(二)生活化教學情境。學生對知識的學習并不是從零開始的,很多學生的對知識的看法和理解都是通過日常生活構建出來的。所以教學并不是簡單地將知識傳遞和轉移,而是學生自主的進行知識的構建過程,即通過教堂教學的課本知識和生活中經驗融合貫通,以豐富和充實自身的知識。為此,教師在教學時,要收集大量的與生活相關的資料,再分析教材,使其融入教材,用生活情境的方式在課堂上呈現給學生,使其在學習中體驗生活,提高學習興趣,并能運用到生活中。
(三)課堂教材加入生活設計。以往的高中化學教學中,大多教學都是因教材展開,并強調概念和性質,要求學生死記硬背方程式,總體效果不利于學生的學習。教師在開展教學程序時可以將化學內容進行生活化的設計,經加入生活基礎,讓學生更易接受學習。例如,將教材的化學內容“空氣質量”加入生活基礎設計成“改善大氣的質量”,把生活中的常見問題融入到教學教材,使學生帶有自身相關性的進行學習和探討,使課外與課內知識結合性的理解學習。
(四)突出專題教學。化學中的專題教學是綜合基礎知識,拓寬知識面、激發(fā)學生的自主學習興趣。教師應先收集生活化的活例知識,將其整理成課堂教材,再通過開展專題的講座的形式將知識傳遞和授予學生,內容可以涵蓋化學的發(fā)展、化學技術發(fā)展和化學應用,使化學學科能與能源、健康和環(huán)境的問題相結合。
(五)化學實驗生活化?;瘜W實驗是化學學科的重要手段,不僅能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還能培養(yǎng)學生的操作能力和嚴謹的科學態(tài)度,在進行化學實驗時,應結合生活案例,例如簡單的制作電池、肥皂等化學實驗,使學生貼近生活感受化學知識,使其將化學知識隨處運用到實際生活中。
(六)布置作業(yè)生活化。課堂是教學的主要戰(zhàn)場,課后作業(yè)就是幫助學生成長的助推器?;瘜W的課后作業(yè)不能只是針對考試和做題,要打破傳統(tǒng)的專制、封閉,轉向開放、自由的方式,并能使其融入到以后的生活和實踐中去。例如,在學習油脂和糖類后,可以布置學生收集相關的化學成分的生活中食物,或者讓其制定相應的膳食計劃等。讓學生將課堂上學習到的知識應用到生活中,促進學生探索生活,分析感受生活,從而帶來學習的樂趣。
(七)生活實踐增強應用能力?;瘜W這門學科不僅應用性強,實踐性也強,因此化學教學內容應來源于生活。學生學習好這門學科后能把知識轉換成能力,運用到實際生活中。例如生活中的一些騙子利用化學性質進行騙術,一些商家用工業(yè)材料代用食用材料,學生可以根據學習到的知識認識到這些危害,并能運用學習到的知識去分析解決問題,實現化學學科的價值,增強自身的責任感,對社會問題做出有能力的判斷。
將高中化學的教學與實際生活有機結合,將課本知識導入到生活中,通過教師引導學生學習和思考,教學的主要載體是課堂教學,在化學教學中通過課堂教授為基礎,再結合生活化的實例和經驗,緊密聯系教學的內容和進度,對課堂知識加以分析和鞏固,同時,還能將課堂知識擴展,結合課內知識和課外例子,使學生融入到學習意境中,不僅豐富了學生的知識還能具有實用性。增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其在學習中生活化枯燥的化學概念和公式,易于掌握知識點,減輕學習嚴肅性和負擔性,最終有效地提高學生的知識面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