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同友
中國有句老話說,“創(chuàng)業(yè)難,守業(yè)更難”。在守“國家”這個大業(yè)上,中國歷史上留下了眾多佳話。下面,讓我們一起讀經(jīng)典,知故事,得智慧,立品行。
古文賞讀
【甲】商鞅變秦法,恐民不信,乃募民徙三丈之木而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輒予金,乃下令。吳起治西河,欲諭其信于民,夜置表①于南門之外,令于邑中曰:“有人能僨②表者,仕之長大夫?!泵裣嘀^曰:“此必不信?!庇幸蝗嗽唬骸霸囃鶅f表,不得賞而已,何傷?”往僨表,來謁吳起,起仕之長大夫。自是之后,民信起之賞罰。予謂鞅本魏人,其徙木示信,蓋以效起,而起之事不傳。(選自洪邁《容齋隨筆》)
【乙】皇祐二年,吳中大饑,殍殣枕路③。是時范文正④領浙西,發(fā)粟及募民存餉⑤,為術甚備。吳人喜競渡,好為佛事。希文乃縱民競渡,太守日出宴于湖上,自春至夏,居民空巷出游。又召諸佛寺主首,諭之曰:“饑歲工價至賤,可以大興土木之役。”于是諸寺工作鼎興。又新敖倉⑥吏舍,日役千夫。
監(jiān)司奏劾杭州不恤荒政⑦,嬉游不節(jié),及公私興造,傷耗民力,文正乃自條敘所以宴游及興造,皆欲以發(fā)有余之財,以惠貧者。貿(mào)易飲食、工技服力之人,仰食⑧于公私者,日無慮⑨數(shù)萬人。荒政之施,莫此為大。是歲,兩浙唯杭州晏然⑩民不流徙皆文正之惠也。歲饑11發(fā)司農(nóng)之粟,募民興利,近歲遂著12為令。既已恤饑,因之以成就民利,此先王之美澤也。(選自沈括《夢溪筆談》)
注釋:①表:作標記用的木桿。②僨(fèn):推倒。③殍殣(piǎojìn)枕路:餓死的人遍布在路上。④范文正:范仲淹,字希文,謚號“文正”。⑤募民存餉:募集民間所存的錢物。⑥敖倉:糧倉。⑦荒政:救災的政事。⑧仰食:依賴……吃飯。⑨無慮:大約。⑩晏然:平靜、安定的樣子。11歲饑:年景饑荒。12著:制定。
能力測評
1.解釋下面加點詞語。
(1)有一人徙之 ? ? ? ? ? (2)自是之后
(3)日役千夫 ? ? ? ? ? ? (4)嬉游不節(jié)
2.用“/”標示出文中畫橫線句的朗讀停頓(限兩處)。
兩 浙 唯 杭 州 晏 然 民 不 流 徙 皆 文 正 之 惠 也
3.選出下面對詞語用法和意思解釋有誤的一項( )
A.夜置表于南門之外(于:介詞,“在”)
B.蓋以效起,而起之事不傳(而:連詞,表示轉(zhuǎn)折關系)
C.希文乃縱民競渡(乃:副詞,“竟然”)
D.荒政之施,莫此為大(之:用在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
4.翻譯文中畫波浪線的語句。
(1)往僨表,來謁吳起,起仕之長大夫。
(2)既已恤饑,因之以成就民利,此先王之美澤也。
5.兩段選文都表現(xiàn)出了人物處理政務的能力,細讀選文后回答問題。
(1)商鞅為了在全國推行變法,運用了怎樣的智謀?
(2)范仲淹是怎樣解決饑荒之年老百姓的生活問題的?
(3)從這兩則故事中可以得到哪些啟示?
參考答案
1. (1)搬走 (2)這(件事) (3)每天 (4)節(jié)制
2.兩浙唯杭州晏然/民不流徙/皆文正之惠也
3. C(不是副詞而是連詞,“于是,就”)
4. (1)(那人)就去推倒了木桿,然后來拜見吳起,吳起果然讓他當了長大夫。
(2)(這種措施)既賑救了饑荒,又趁荒年替民間興利,這些都是先王的功績。
5. (1)他效法吳起,在老百姓搬走“三丈之木”后兌現(xiàn)獎賞的承諾,取信于民,讓老百姓相信他推行的法令,變法得以施行。(2)范仲淹在饑荒之年除了募捐賑災外,還讓寺廟大興建筑,讓官府翻修糧倉,這樣老百姓就有活干,就能養(yǎng)活自己及家人;同時,舉辦各類比賽,發(fā)展旅游,促進消費。賑災又興利,一舉多得。(3)面對問題,需要用智慧來解決,一是學會借鑒,從前人的經(jīng)驗中得到啟發(fā);二是要言而有信;三是逆向思維,在困境中找到機遇。
參考譯文
【甲】商鞅在秦國推行變法,他怕百姓不相信國家的改革法令,于是豎起一根三丈長的木桿,公開宣布誰能搬走木桿,就賞他“五十金”。當有人搬走木桿后,商鞅馬上兌現(xiàn)承諾,同時頒布了變法政令。魏國的吳起在擔任西河長官時,為了取信于民,一天夜里派人在城南門外豎立一根木桿,并在城中公開宣布:“誰能將這根木桿推倒,就讓他做長大夫?!卑傩章牭胶蠹娂娬f:“這一定不可信?!庇袀€人卻說:“不妨去試一試,最壞也就是得不到賞賜,有什么損失呢?”于是就去推倒了木桿,然后來拜見吳起,吳起果然讓他當了長大夫。自此以后,魏國百姓對吳起實行的法令也不再有所懷疑了。商鞅本是魏國人,他“徙木示信”的做法大概是在效仿吳起,而吳起立木示信的故事卻未流傳下來。
【乙】皇祐二年,吳中發(fā)生大饑荒,餓死者的尸體遍布于道路。當時范仲淹主管浙西,調(diào)發(fā)國家倉庫糧食,募集民間所存的錢物來賑濟災民,救荒政策很是完備。吳中百姓喜歡賽船,好做佛事。范仲淹就鼓勵民間多舉辦賽事,他自己也每日出游宴飲于西湖上。自春天到夏天,城中居民大規(guī)模出游。又召集各寺院主持僧人,告訴他們說:“災荒之年人工費最低廉,可以趁此時機大力興建土木工程?!庇谑歉鱾€寺院的修建工程興盛。官府也翻修糧倉和公家房舍,每天雇傭役夫一千多人。
監(jiān)察機關彈劾杭州長官不體恤荒政,嬉戲游樂而無節(jié)制,官府、私家興建房舍,勞民傷財。范仲淹于是自己草擬奏章,陳述之所以飲宴和興造房舍,是要調(diào)發(fā)多余的錢財,來救濟貧民。那些從事貿(mào)易、飲食行業(yè)的人,工匠、民夫,以及仰仗官府、私家養(yǎng)活的,每天大概可達幾萬人。救濟災荒的措施,沒有比這一做法更好的了。這一年,兩浙災區(qū)唯有杭州平安無事,百姓沒有流亡的,這都是范仲淹的功勞。饑荒年打開司農(nóng)寺的糧倉賑濟災民,募集民間財力為地方興建工程,近年來已定為法令。這種措施既賑救了饑荒,又趁荒年替民間興利,這些都是先王的功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