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萊預防腐敗法
(2022年修訂版)
一部關于預防腐敗、賄賂以及建立反貪局的法案
生效時間:1982年1月1日
1. 該法案可引稱為《預防腐敗法》。
2. 在本法中,除語境另有需要外:
“代理人”指任何受雇于他人或代表他人的人,包括受托人、管理人(行政人員)、執(zhí)行人,以及在任何公共機構任職的人,為第26節(jié)之目的還應包括分包人以及任何受雇于或代表此類分包人的人員;
“局”指反貪污局;
“局長”指反貪局的局長;
“報酬”包括:
(a)錢款或任何禮物、貸款、費用、獎金、有價證券或其他財產(chǎn)或以任何形式描述的財產(chǎn)利益,無論是動產(chǎn)或不動產(chǎn);
(b)任何職位、官階、雇傭關系、合同關系或服務以及以任何能力給予工作或提供服務的任何協(xié)議;
(c)任何貸款、債務或責任的支付、解除、免除或清償,無論是全部還是部分;
(d)任何種類的有價值的對價,任何折扣、傭金、回扣、獎金、扣除或提成;
(e)任何推遲償債期限以要求任何錢款、與錢等值的物品或有價值的物品;
(f)任何援助、投票、協(xié)議或影響,或者虛偽的援助、投票、協(xié)議或影響,以及對任何禮物、貸款、費用、獎金、對價或本條含義內(nèi)的報酬的承諾、促成、協(xié)議、努力獲取或出于任何期望的持有;
(g)任何其他出于任何描述的服務、恩惠或者利益,包括免于任何處罰、逮捕或其他情形導致的無能力的保護,或者免于任何紀律或刑事性質行動或程序的保護,無論是否已經(jīng)執(zhí)行,還包括對于任何權利、官方權力或責任的行使或推遲行使;
(h)任何關于(a)至(g)項含義內(nèi)報酬的提供、保證或承諾;
“反貪局官員”指任何由國王陛下根據(jù)第3條第(3)分款委任的人員,包括局長、副局長,以及助理局長、一名首席特別調查員、高級特別調查員和特別調查員;
“規(guī)定的犯罪”指根據(jù)《刑法典》第22章第161、162、163、164、165、213、214或215節(jié)或者《海關法》第36章第128節(jié)可處罰的罪行,包括:
(a)實施任何該類犯罪的企圖;
(b)實施任何該類犯罪的教唆或犯罪共謀(同《刑法典》第22章所界定的術語),無論犯罪的實施是否不合邏輯(無關緊要);
“委托人”(主犯)包括任何雇員、任何信托關系的受益人,以及任何信托財產(chǎn)(其好像是一個人),任何對死者遺產(chǎn)享有受益利害關系的人(其好像是一個人),以及在任何人任職于公共機構的情形下的公共機構;
“公共機構”包括:
(a)文萊達魯薩蘭國的政府;
(b)文萊達魯薩蘭國政府的任何部門、服務機構或企業(yè);
(c)任何有權根據(jù)并為實現(xiàn)文萊達魯薩蘭國或與地方政府、公共衛(wèi)生、公用事業(yè)公司有關的任何部分的生效成文法而行動的公司、委員會、理事會、特派員或其他機構,或者按照文萊達魯薩蘭國生效的成文法有權力管理政府基金或利率、稅收、費用款項的上述機構;
(d)任何附件清單里列明的理事會、特派員、委員會或其他機構;
“公務員”包括任何永久性或臨時性受雇于公共機構的人員。
3. (1)蘇丹陛下和楊迪佩爾圖安可以任命局長,局長應受國王陛下的命令和控制,對反貪局的指令和管理負責。
(2)局長不應受除國王陛下之外的任何人的指令或控制。
(3)國王陛下可任命一名副局長、一名助理局長、一名首席特別調查員、高級特別調查員以及國王陛下認為合適的的諸如此類的其他反貪局官員。
(4)如果局長的職位空缺或局長未能盡其職責,除國王陛下另作指令,副局長應擔任局長之職責。
(5)如果局長及副局長都未能盡其職責,國王陛下可以在空缺期間任命他人作為局長。
4. (1)反貪局的所有官員都應被視為《刑法典》第22章含義內(nèi)的公務員。
(2)由局長簽署的委任證明應該分發(fā)給反貪局的每位官員,且應作為其根據(jù)本法任命的證據(jù)。
5. 任何人由本人或他人或聯(lián)合其他任何人:
(a)腐敗地為自己或為其他任何人索取、接受或答應接受賄賂;或
(b)作為下列行為的誘因或回報或者因為下列行為,腐敗地給予、許諾或提供給任何人任何報酬,無論是使該人受益還是使他人受益:
(i)對于任何實際或應該或可能發(fā)生的事項、交易,任何人促使或避免其發(fā)生;
(ii)對于任何實際或應該或可能發(fā)生的事項、交易,任何公共機構的成員、官員或公務員促使或避免其發(fā)生,在公共機構的考慮內(nèi),都應因其罪行歸罪:處以3萬美金罰金及7年有期徒刑的處罰。
6. 如果:
(a)任何代理人為了自身或其他任何人,從他人處腐敗地接受、獲得、同意接受或試圖獲得任何報酬,作為去做或避免去做、完成或避免完成有關其委托人事務或交易的行動的誘因或回報,或者作為向有關其委托人事務或交易的人展示或避免展示喜歡或厭惡的誘因或回報;
(b)任何人腐敗地給予、同意給予或提供任何報酬給代理人,作為去做或避免去做、完成或避免完成有關其委托人事務或交易的行動的誘因或回報,或者作為向有關其委托人事務或交易的人展示或避免展示喜歡或厭惡的誘因或回報;或
(c)任何人明知且故意地給代理人,或如果代理人以欺騙其委托人的意圖明知且故意地利用與委托人有利害關系的,且包含對任何特定材料的虛假、錯誤或有缺陷的陳述得,且據(jù)其所知意在誤導委托人的任何收據(jù)、賬目或其他文件,該人都應因其罪行歸罪:處以3萬美元罰金及7年有期徒刑的處罰。
7.(1)某人被判第5條或第6條之罪行時,若與實施犯罪有關的事務或交易為與任何公共機構簽訂的合同合同提議,或為實施包含在這樣一個合同中的工作而簽訂的分包合同,該人應被處以3萬美金的罰金及10年有期徒刑。
(2)當某人被指控兩項或更多的違反該法的接受報酬的犯罪時,將因那些犯罪的一項或幾項被定罪,且為決定量刑之目的法庭會將其他重要的罪行考慮在內(nèi),法庭可能如分款(1)提到的那樣增加刑罰,增加的刑罰將不超過考慮在內(nèi)的指控罪行中報酬的總量或總價值。
8. (1)在任何指控代理人犯有第6條(a)項下罪行的程序中,若證明其接受、獲得、或同意接受、或試圖獲得任何報酬,有理由相信或懷疑該報酬用以作為去做或避免去做某事的誘因或回報,或者作為向有關其委托人事務或交易的人展示或避免展示喜歡或厭惡的誘因或回報,那么他就應該按照該條規(guī)定歸罪,盡管他并沒有權力、權利或機會去這樣實施、展示或避免,或盡管他接受報酬時并沒有打算這樣實施、展示或避免,或者盡管他的行為、喜惡與其委托人的事務或交易并沒有關系。
(2)在任何指控任何人犯有第6條(b)項下罪行的程序中,若證明其給予、同意給予或提供任何報酬給任何代理人,作為去做或避免去做某事的誘因或回報,或者作為向任何人展示或避免展示喜歡或厭惡的誘惑或回報,有理由相信或懷疑該代理人有權力、權利或機會去這樣實施、展示或避免且他的行為、喜惡與其委托人的事務或交易有關系,那么他就應該按照該條規(guī)定歸罪,盡管該代理人沒有權力、權利或機會,或者他的行為、喜惡與其委托人的事務或交易并沒有關系。
9. 任何人:
(a)以從任何公共機構獲得一份執(zhí)行工作、提供服務、完成任何事務或提供任何商品、材料或物質的合同為目的,提供任何報酬給為合同招標之人作為其撤回投標的誘惑或回報;或者
(b)索要或接受任何報酬作為撤回其為該類合同進行的投標的誘惑或回報,
應認定為有罪:處以3萬元美金的罰金以及7年有期徒刑的刑罰。
10. 任何人為立法委員會、內(nèi)閣會議或樞密院成員提供報酬,或上述機構成員索要、接受報酬,作為在其任職能力范圍內(nèi)去做或避免去做某事或者展示或避免展示任何喜歡或厭惡的誘惑或回報,該人應認定為有罪:處以3萬元美金罰金及7年有期徒刑的刑罰,盡管案件可能存在該成員并沒有權力、權利或機會去這樣實施、展示或避免,或者其事實上并沒有這樣實施、展示或避免,或者該誘惑或回報與立法委員會、內(nèi)閣會議或樞密院的事務沒有聯(lián)系。
11. 任何人為公共機構人員提供報酬,或任何公共機構人員索要或接受報酬作為下列各項的誘惑或回報:
(a)該人員在公共機構的任何會議上投票或棄權以支持或反對任何提交該公共機構的措施、決議或問題;
(b)該人員履行或不履行任何職務行為,或幫助取得、促進、延遲、妨礙或阻止任何職務行為的執(zhí)行;
(c)該人員幫助實現(xiàn)或阻止任何投票的通過或授予利于某人的合同、利益;或者,
(d)該人員在其任職能力范圍內(nèi)展示或避免展示任何喜歡或厭惡,
盡管該人員并沒有并沒有權力、權利或機會去這樣實施、展示或避免,或者該誘惑或回報與公共機構的事務沒有聯(lián)系,應認定為有罪:處以3萬元美金罰金及7年有期徒刑的刑罰。
12. (1)任何人作為或曾一直是一名公務員:
(a)維持的生活水平高于與他現(xiàn)在或過去薪資相稱的水平;或者
(b)掌握的貨幣資金或財產(chǎn)與其現(xiàn)在或過去的薪資不成比例,
應認定為有罪,處以3萬元美金罰金和7年有期徒刑的刑罰,除非他能就其如何能夠保持該生活水平或者這些貨幣資金或財產(chǎn)為何在其掌握之中向法院作出滿意的解釋。
(2)除分款(1)規(guī)定的刑罰外,法院可以命令被指控犯分款(1)規(guī)定之罪行的人員向政府支付:
(a)不超過貨幣資金總數(shù)的金額;或者
(b)不超過財產(chǎn)價值的金額,
支付的是其獲得的不能向法院作出合理解釋的部分,并且任何上述命令支付的金額應像罰金一樣是可追回的。
(3)當法院對分款(1)下罪行的程序滿意時,考慮到與被指控人的緊密關系及其他相關情形,若有理由相信某人為被控告人代管或代表被控告人持有貨幣資金或財產(chǎn),或作為禮物獲得這些貨幣資金或財產(chǎn),或在沒有適當對價的情形下從被指控人處貸款,那么這些貨幣資金或財產(chǎn),除非有相反的證明,應被視為一直處于被指控人的掌握或支配下。
(4)在任何指控某人犯有分款(1)之罪行的程序中,證明文件意圖:
(a)證明:
(i)支付給永久或暫時任職于文萊達魯薩蘭國政府任何公務員的薪資等級和總額以及薪資外的津貼有關于其作為公務員職責的免職;
(ii)任何人在某一特定時期的某一特定時間是否在文萊達魯薩蘭國政府永久或臨時的職位任職公務員,或者是否在某一特定時間或某一特定時間之前停止任職公務員;
(iii)某公務員在某一特定時間是否掌管文萊達魯薩蘭國政府的某一特定辦公室;以及
(b)由部長簽名,
在沒有進一步證據(jù)時應當依其出示被法院在該程序中采納。
(5)在出示分款(4)說明的證明文件時,被提交證明文件的法院,除非有相反證明,應推定:
(a)其中陳述的事實為真實的;且
(b)該證明文件由部長簽署。
(6)在該條中:
“公務員”包括文萊皇家警察部隊、文萊皇家武裝部隊及文萊達魯薩蘭國任何武裝部隊的成員,且包括曾經(jīng)為公務員的人員或者在該法案生效之前剛剛作為公務員退休的人員;
“薪資”包括依照《退休金法》第38章應支付的退休金或退休補貼。
13. 任何人,在《刑法典》第22章的含義內(nèi),教唆:
(a)犯本法規(guī)中的罪行;或
(b)在文萊達魯薩蘭國境外作出任何行為,與定居在文萊達魯薩蘭國的委托人的事務或交易相關或代表定居在文萊達魯薩蘭國的委托人,該行為若在文萊達魯薩蘭國境內(nèi)為違反該法案的罪行,
應當被視為實施了犯罪且應當對控告承擔責任接受該罪行下規(guī)定的刑罰。
14. 任何人企圖實施按照該法案應處以刑罰的罪行應視為已經(jīng)實施了該犯罪且應當對控告承擔責任接受該罪行下規(guī)定的刑罰。
15. 任何人為《刑法典》(第22章)含義內(nèi)的犯罪共謀中的一方,實施了該法案規(guī)定下的罪行應當被視為已經(jīng)實施了該犯罪且應當對控告承擔責任接受該罪行下規(guī)定的刑罰。
16. 立法委員會、內(nèi)閣會議、樞密院的成員,公共機構的成員或公務員若被腐敗地給予承諾或提供任何報酬,應當在此之后盡可能早的向最近的反貪局辦公室匯報該禮物、承諾或提議,若知道給予其承諾或提供其報酬的人員應同時匯報該人名字,若其無正當理由未予以匯報則應視為有罪:處以500美元罰金及6個月有期徒刑的刑罰。
17. 當法院指控某人犯有違反本法案任何規(guī)定接受報酬的罪行時,那么如果該報酬為一筆錢款或該報酬的價值可以被估價,法院應當另外對該人施加其他刑罰,責令其按照命令規(guī)定的時間、對象機構及方式支付一筆錢作為刑罰,數(shù)額應與該報酬的總額相等,或在法院的意見中與該報酬的價值相等,且任何此種刑罰應像罰金一樣可追回。
18. (1)對于任何牽涉本法下犯罪的人或者被合理的投訴過的人,或對其牽涉其中收到可靠情報或存在合理懷疑的人,任何反貪局執(zhí)法官員都可以無令狀的逮捕該人。
(2)任何反貪局執(zhí)法官運根據(jù)本條分款(1)逮捕某人可以搜查此人并就其身上發(fā)現(xiàn)的有理由相信為犯罪所得或其他證據(jù)的所有物品進行扣押,除非由女性進行,任何女性不應受到搜查。
(3)據(jù)此逮捕的人員都應被帶到反貪局或警察局。
19. 在任何有關犯有以下罪行的情形:
(a)《刑法典》(第22章)第165條或213至215條之罪行,或上述罪行的任何共謀實施、犯罪未遂或教唆行為;或者
(b)本法案規(guī)定的罪行;或者
(c)任何可能在依本法案調查過程中被披露的根據(jù)成文法可被逮捕的罪行,
反貪局的執(zhí)法官員可以在沒有檢察官命令的情形下,行使全部或部分《刑事訴訟法典》第7章授予的有關警察調查可逮捕罪行的特別權力:
如果《刑法典》第22章規(guī)定的犯罪調查應當被視為警察調查,《刑事訴訟法典》第7章第114條規(guī)定以同樣方式及同樣程度適用于警察調查,好像有關反貪局的執(zhí)法官員就是警官。
20. (1)警察局長、副局長或任何級別高于助理警司的警官以及任何反貪局執(zhí)法官員在調查一項宣稱或懷疑違反本法案或違反《刑法典》第22章第161條至165條或第213條至215條的犯罪時:
(a)根據(jù)本法可以向任何政府官員或其他人申請幫助以實施他的權力或免除特的責任;
(b)可以為此種調查之目的,在有檢察官書面同意及可能必要的該種協(xié)助下,進入和搜查公共機構擁有或使用過的任何辦公室、登記處或其他空間:
除非國王陛下根據(jù)本段規(guī)定可能通過命令免除某辦公室、登記處或空間被進入及搜查。
(2)任何人:
(a)當依據(jù)分款(1)的(a)項被要求提供協(xié)助時,沒有合理理由而忽視或為提供此種協(xié)助;或者
(b)阻礙或抵抗警察局長、副局長或任何警官或任何反貪局執(zhí)法官員實施分款(1)的(b)項授予的進入并搜查的權力,
都應視為有罪:應處以2萬美元罰金及1年有期徒刑的刑罰。
21. (1)如果檢察官或者局長認為有合理理由相信在公共機構擁有或使用過的辦公室、登記處或其他空間之外的地方有任何文件或物品包含能夠證明犯有該法案下或《刑法典》第22章第161條至165條或第213條至215條下的罪行時,檢察官或局長可以通過向任何反貪局執(zhí)法官員或警官發(fā)布令狀的方式授權該反貪局執(zhí)法官員或任何警官進入該地點,必要時可使用武力,并搜查、查封及扣押任何此類文件或物品。
(2)在不損害任何其他有關進入和搜查的法律前提下,辯護律師的事務所不是該條下進入和搜查或簽發(fā)令狀的對象,除非在調查本法案下或《刑法典》(第22章)161條至165條或213條至215條下罪行的進程中聲稱或懷疑該罪由該辯護律師實施,或根據(jù)情況由在該事務所或辦公室內(nèi)其雇傭的助理或雇員實施。
(3)任何人阻礙或抵抗反貪局局長、執(zhí)法官員或任何警官執(zhí)行該條規(guī)定的進入和搜查的權力應視為有罪:應處以2萬美元罰金及1年有期徒刑的刑罰。
22. 任何人被任何反貪局官員或警官要求提供任何對象的信息,若該信息是該官員根據(jù)本法案調查或調查任何法定罪行的職責所在且該人享有提供該信息的權力,那么此人應有提供信息的法律義務。
23. (1)檢察官或局長,如果認可有合理根據(jù)懷疑某人實施了本法案規(guī)定的罪行,為調查該犯罪之目的,可以書面授權任何授權書規(guī)定的反貪局執(zhí)法官員出示授權書執(zhí)行以下權力:
(a)偵查并審查任何該授權書指名或確定之人擁有或相關的任何股票賬戶、進貨賬戶、俱樂部賬戶、認購賬戶、投資賬戶、信托賬戶、雙方互有借方登記或信托基金賬戶、費用賬戶、銀行賬戶或其他任何種類賬戶,或者說明書、保險箱及任何銀行帳簿或公司賬簿;
(b)要求任何人出示該授權書指名或確定之人擁有或相關的任何賬戶、賬簿、保險箱或其他物品,可能用于該偵查及揭露全部或部分有關信息之目的,以及要求復制上述賬戶及賬簿或者其中的任何相關記載。
(2)任何分款(1)下授予的授權書應被視為同樣授權了其中指明的反貪局局長、副局長或執(zhí)法官員從任何人處獲得關于在任何銀行、公司或其他地方是否有根據(jù)該授權書應當偵查、檢查或出示的賬戶、賬簿、保險箱或其他物品的信息。
(3)分款(2)規(guī)定的要求應當書面出示且其中任何關于存在分款(1)規(guī)定的合理授權的陳述在沒有進一步事實證明的情況下應認為是真實的。
(4)任何人被依法要求根據(jù)本條揭露任何信息或提供任何賬戶、賬簿、文件、保險柜或其他物品給根據(jù)分款(1)授權的反貪局局長、副局長或執(zhí)法官員,盡管有任何其他與之相沖突的保密法律及誓言,仍應遵從上述要求,并且任何人若無正當理由沒有或忽視履行要求,或阻礙反貪局局長、副局長或執(zhí)法官員執(zhí)行根據(jù)分款(1)獲得的授權書,應被認定為有罪:處以2萬美元罰金及1年有期徒刑的刑罰。
(5)任何人錯誤的代表了一項根據(jù)分款(1)給予的合理的授權應視為有罪:處以2萬美元罰金及一年有期徒刑的刑罰。
23A. (1)若聲稱或懷疑任何人實施了本法下或《刑法典》第22章第161條至165條或第213條至215條下的的犯罪,或共謀參與、企圖實施或教唆實施任何該類犯罪,在調查上述犯罪的過程中或在任何有關上述犯罪的進程中,盡管其他任何成文法有相反規(guī)定,檢察官可以通過書面通知:
(a)要求該人提供一份法定聲明,或如果檢察官認為合適時提供一份書面聲明詳細列出屬于其或其擁有的,或者其配偶、父母、或子女擁有的動產(chǎn)或不動產(chǎn),并列明列舉財產(chǎn)的獲得日期及通過購買、贈禮、遺贈、繼承或其他何種方式獲得的;
(b)要求該人提供一份法定聲明,或如果檢察官認為合適提供時一份書面聲明列出在如通知列明的時期內(nèi)的一段期間內(nèi)其本人、配偶、子女轉移出文萊達魯薩蘭國的錢款或其他財產(chǎn);
(c)要求該人提供一份法定聲明,或如果檢察官認為合適時提供一份書面聲明詳細列明屬于其或由其擁有的動產(chǎn)和不動產(chǎn),若檢察官有合理依據(jù)相信該信息可以幫助偵查;
(d)要求任何銀行的經(jīng)理提供該人本人或其配偶、父母、子女在該銀行賬戶的副本;
(e)要求掌管任何部門、辦公室或政府建立的人員,或任何公共機構的主席、會長、經(jīng)理或首席執(zhí)行官出示或提供其擁有或掌握的通知規(guī)定的任何文件。
(2)任何人接到檢察官根據(jù)本條分款(1)發(fā)出的通知,盡管任何成文法或誓言的保密規(guī)定與之相沖突,其應在可能規(guī)定在通知中的時限內(nèi)遵從該通知的條款,且任何人若有意忽視或不遵守應視為有罪:處以5千美元罰金及1年有期徒刑的刑罰。
23B. (1)檢察官可以書面通知因關于聲稱或懷疑實施了本法案下的罪行而被偵查的對象或因上述罪行被提起控訴的人員,指示該人在沒有檢察官同意的情形下不能夠處分或以其他方式處理該通知指明的任何財產(chǎn)。
(2)當分款(1)規(guī)定的通知里指明的財產(chǎn)包括銀行或存款公司應償還欠款或債務給接到通知的人時,檢察官可以將該通知的副本送達該銀行或存款公司,該通知副本應有效力指示銀行或存款公司在沒有檢察官同意的情形下不能支付錢款給通知副本指明的人。
(3)分款(1)規(guī)定的通知:
(a)可以通過親自送達應接受的本人的方式送達,或者治安法院認可該人無法找到或其不再文萊達魯薩蘭國境內(nèi)時可以通過其他方式送達,如法院可以通過單方面適用或代表檢察官的方式指示;
(b)應當從送達之時有效且效力一直持續(xù)至其后12個月內(nèi)或局長撤銷該通知中較早的一個時間點。
(4)分款(3)中沒有任何規(guī)定能阻止檢察官就同一財產(chǎn)作出進一步指令。
(5)檢察官在同意處分或以其他方式處理分款(1)下通知給定的任何財產(chǎn)時,可以按其認為合適的情形施加條件限制。
(6)某人若處分或以其他方式處理分款(1)規(guī)定的通知里指明的任何財產(chǎn),或者銀行或存款公司支付錢款給依照分款(2)送達其通知副本里指明的人而沒有根據(jù)檢察官的同意應判定為有罪:處以5萬美元罰金,或者與其處分或通過其他方式處理財產(chǎn)等值的罰金中較重的一項以及3年有期徒刑的刑罰。
23C. (1)治安法院可以依局長、副局長或逐鹿局長的申請通過書面通知要求聲稱或懷疑實施了本法案下罪行的被偵查的對象上交其擁有的任何旅游證件給反貪局局長。
(2)分款(1)規(guī)定的通知應當親自送達接收人本人。
(3)根據(jù)分款(1)收到送達通知的人應當立即執(zhí)行該通知。
(4)根據(jù)分款(1)收到送達通知的人若沒有立即執(zhí)行該通知,他將因此被逮捕并被代之治安法院。
(5)當某人根據(jù)分款(4)被帶至治安法院,除非該人立即執(zhí)行依據(jù)分款(1)送達的通知或使治安法院相信其沒有旅行證件,治安法院應當根據(jù)令狀將其移交至監(jiān)獄并使其安全的呆在監(jiān)獄內(nèi):
(a)直至從其如前述般移交監(jiān)獄之日開始28日期限屆滿;或
(b)直至該人執(zhí)行了分款(1)規(guī)定的通知且治安法院,通過命令支持,責令及指示監(jiān)獄監(jiān)管人釋放該人(該命令對于監(jiān)獄監(jiān)管人應為充分的令狀去執(zhí)行),以上釋放期限以最先截至的為準。
(6)根據(jù)該條移交給局長的旅行證件可以自其被移交之日起被扣押6個月,如果局長、副局長或助理局長申請,治安法院認可該偵查不能合理的在申請之日前結束并授權延期扣押,那么旅行證件可再被扣押3個月。
(7)本條下所有在治安法院進行的程序都應在法官專用辦公室內(nèi)進行。
(8)在本條中,“旅行證件”指護照或其他能夠建立持有者身份或國籍的證件。
24. (1)對于法律顧問為在庭前任何程序,不管是已經(jīng)開始的或計劃中的,使用或使其能夠給予客戶法律建議之目的所獲知的任何享有保密特權的信息、通訊、賬簿、文件或其他物品,該法案中沒有任何規(guī)定能要求法律顧問披露上述信息。
(2)在本條中,“法律顧問”指根據(jù)《法律職業(yè)法》第132章被承認為辯護人的人員。
(3)本條給予法律顧問的保護應擴張至法律顧問的或其雇傭的助理或雇員。
24A. 當任何人被指控犯有該法案規(guī)定下的罪行,其任何陳述,無論該陳述是否等同于犯罪供述,無論是口頭的還是書面的,無論何時做出的,無論是發(fā)生在控告之前還是之后,也無論是否是在警察或反貪局的偵查過程中做出的,以及無論是否進行了警告,無論該人是否全部或部分的回答了問題或在任何警官或反貪局執(zhí)法官員廳正式是否全部或部分的回答了問題,無論任何其他警官或反貪局執(zhí)法官員是否向其作出了解釋;或者無論任何其他相關人是否被逮捕,任何陳述都應采納為法庭證據(jù),盡管《刑事訴訟法典》(第7章)或任何成文法包含任何相反規(guī)定,如果該人提出讓自己作為證人,都可以用作交叉詢問及彈劾其信用之目的:
如上所述沒有陳述可以采納或使用,如果該陳述的作出在法院看來是由于引誘、威脅或承諾對指控該人的控告有職權,有起訴某人的授權以及法院充分認為給給予了某人依據(jù)使其看來有理由相信通過作出陳述他將獲得利益或暫時的避免起訴他的不利后果。
25. 當在任何處理本法案下罪行的程序中若證明被指控人給予或接受了報酬,除非有相反的證明,該報酬應當被推定為腐敗地給予或接受,作為各罪行下聲稱的誘惑或回報。
26. 在本法下的任何民事或刑事程序中,若證據(jù)證明本法案中提到的任何報酬是該專業(yè)、交易、職業(yè)或行業(yè)的習慣,則該證據(jù)不可采納。
27. (1)在任何控告某人犯有第三部分(除第12條)下罪行的程序中,被告人在被控告罪行的當天、前后或者那天之后擁有其不能給出滿意解釋的與其所知的收入來源不相符的貨幣資金或財產(chǎn),或者在被控告罪行的當天、前后或者那天之后獲得了其不能給出滿意解釋的貨幣資金或財產(chǎn)的增值,可以被法院證明或采?。?/p>
(a)用以證實該程序中關于被告人接受或獲得或同意接受或試圖獲得任何報酬的證人證言;以及
(b)證明該回報作為一種誘惑或回報而被接受、獲得、腐敗地同意接受或試圖獲得。
(2)為分款(1)之目的,被控告犯有第三部分(除第12條)下罪行的人應當被推定為擁有或一直擁有貨幣資金或財產(chǎn),或已經(jīng)得到上述財產(chǎn)的增值,當該資源或財產(chǎn)被或曾被他人持有,或該增值由其他人獲得,考慮到該人與被告人之間的關系或其他任何情形,有理由相信其正在或曾為被告人代管或代表被告人持有這些資源、財產(chǎn)或獲得增值,或從被告人處獲得上述財產(chǎn)作為禮物。
28. 盡管法律規(guī)則或成文法可能有相反規(guī)定,但在任何像27條提到的該類審判或調查中,沒有證人應當被推定為不可信僅僅因為其進行了支付或交付行為或者其作為代表給予代理人或公共機構成員報酬。
29. (1)當兩個或以上的人被指控犯有本法案下的犯罪或任何規(guī)定的犯罪,法院可以在檢察官的書面請求下要求他們中的一個人或多人作為證人為指控作證。
(2)任何分款(1)提到的人員拒絕宣誓或回答任何法律問題應當以同證人拒絕依法作證一樣受到法院的處理。
(3)任何人根據(jù)分款(1)被要求提供證據(jù),如果法院認為其對所有事情作出了真實且充分的披露,關于這點其已經(jīng)被依法審查,那么其應該有權從法官或治安法官處獲得豁免證明,根據(jù)具體情況說明他已經(jīng)對所有事情作出了真實且充分的披露且已經(jīng)被審查過,這樣的證明應成為所有不利于他的有關上述所有事情的法律程序的障礙。
30. (1)除非下文另有規(guī)定,關于本法案下罪行或規(guī)定罪行的投訴不能在任何民事或刑事程序中被采納為證據(jù),且沒有證人有義務或被允許揭露任何線人的名字或地址或者陳述任何能導致發(fā)現(xiàn)上述信息的事情。
(2)如果在任何民事或刑事程序中作為證據(jù)或應當被偵查的任何賬簿、文件或單據(jù)包含任何線人被寫明姓名或被描述或可能被發(fā)現(xiàn)的記錄,那么法院在該程序開始之前應當將所有相關內(nèi)容隱藏起來不能被看見,或者將其清除,僅以保護線人避免被發(fā)現(xiàn)的需要為限度。
(3)如果在任何有關于該法案下罪行或規(guī)定罪行的進程中,在全面調查案件后,法院認為線人在其控告中有意的作出其知道或相信是虛假的或不相信是真實的實質性陳述,或者法院認為如果不結露線人公平正義就不能在雙方間完全實現(xiàn),那么如果該控告是書面的法院可以要求出示原始控告,且允許訊問及要求全面揭露線人。
31. (1)除非經(jīng)過或有檢察官的同意不能提出根據(jù)本法的控告:
被控告此類犯罪的人可以被逮捕,或逮捕他的令狀可以被簽發(fā)并執(zhí)行,以及這些被逮捕的人可以被監(jiān)禁扣押或保釋,盡管沒有獲得檢察官的同意提起針對該罪行的訴訟,但是該案不能進一步起訴除非取得該同意。
(2)當某人在檢察官同意起訴前根據(jù)本條被帶至法庭前時,應向其解釋該控告但他不應被強制答辯,且有關于《刑事訴訟法》的法律的規(guī)定在生效時應當作出相應的修改。
(3)在本條中,“檢察官”指檢察官個人。
32. (1)高等法院或治安法院可以審理該法案規(guī)定的任何罪行。
(2)盡管成文法條文有相反規(guī)定,治安法院可以對該法案規(guī)定的任何犯罪判處完全的刑罰。
33. 在根據(jù)本法控告罪行的程序結束時,如果法院認為控告人或任何其他人明知且懷著損害被告人的意圖提起不利于被告人的不實的、無依據(jù)的或無根據(jù)的控告,法院可以在文書中證明且將證明和程序的記錄移交給檢察官。
34. 在對聲稱或懷疑實施違反本法案罪行進行偵查的過程中,或在有關上述犯罪的程序中,任何人明知的:
(a)制作或引起制作本法案規(guī)定犯罪實施的報告提交局長、副局長或任何反貪局執(zhí)法官員;
(b)誤導反貪局局長、副局長或任何執(zhí)法官員,
應被認定為有罪且應承擔2萬美元罰金及一年有期徒刑的即決裁定。
35. 任何人,在沒有法律授權或合理理由的情形下,向任何人披露誰是被聲稱或懷疑實施本法案規(guī)定之罪行需要被偵查的對象,披露其是該偵查的對象的實施或任何該偵查的細節(jié),或向他人披露該偵查對象的身份或任何偵查細節(jié),應當被認為有罪:處以2萬美元罰金及1年有期徒刑的刑罰。
36. (1)如果審判某人犯有本法案下的罪行時,未能證明被告人構成被控告的罪行但是證明其構成本法案下的其他罪行,盡管歸于該其他罪行缺乏第31條規(guī)定之同意,被告人可以被控告該罪行,且應承擔相應的處罰。
(2)如果審判某人犯有本法案下的罪行時,在被控告之罪行與列舉以支持該罪行的證據(jù)細目之間存在實質偏差,這些偏差自身并不會使被告人從控告的犯罪無罪開釋,如果法院認為,有初步證據(jù)證明罪行的實施,且在該類案子中盡管關于細目有列舉證據(jù)支持缺少31條下的同意,法院可以對細目進行必要的修訂,且應當因此向被告人宣讀及解釋先鋒通電,并且雙方應當被允許回顧并檢驗與該修訂有關的事實,任何被審查的證人以及根據(jù)分款(3)的規(guī)定召集進一步的證人。
(3)如果根據(jù)分款(2)做出的修訂在案件之后,因為控告已經(jīng)結束所以起訴不會召集進一步的證人,除了這樣的事情外僅僅會被同意在反駁中召集和放入證據(jù),除了該分款下的規(guī)定。
(4)本條無任何規(guī)定可以排除其他任何法律的適用,除指控其犯罪的法律憑借該法律某人可以被認定有罪。
37. 與文萊達魯薩蘭國公民相關的本法案的條款在境外應當有與在境內(nèi)相同的效力,且當該法案規(guī)定的罪行或其他規(guī)定罪行由文萊達魯薩蘭國的公民在文萊達魯薩蘭國境外某地實施時,其就該罪行如同其在文萊達魯薩蘭國境內(nèi)某地犯罪一樣可以受到處罰,在其可以被發(fā)現(xiàn)的地方或者作為程序的結果從境外某地引渡至文萊達魯薩蘭國。
假設任何根據(jù)本條不利于某人程序將會成為后續(xù)同一罪行下不利于該人程序的阻礙,那么如果罪行發(fā)生在文萊達魯薩蘭國內(nèi),關于文萊達魯薩蘭國境外的同樣罪行根據(jù)引渡法將會成為進一步指控其程序的障礙。
38. 任何該法案規(guī)定的罪行以及任何規(guī)定的罪行都應視為有關刑事程序生效時間內(nèi)為法律之目的可被逮捕的罪行。
39. (1)當任何人給予代理人任何違反本法案的報酬時。委托人可以從代理人或給代理人報酬的人那里獲得民事債務的金額或其中的錢款價值并且被告關于本法案下罪行的定罪或無罪開釋都不應當作為獲取這筆金錢或金錢價值賠償程序的阻礙。
(2)該條任何規(guī)定都不應被視為損害或影響任何委托人根據(jù)任何成文法或法律規(guī)則從其代理人處獲得金錢或財產(chǎn)賠償?shù)娜魏螜嗬?/p>
40. 為避免疑問本法在此聲明當某人在本法生效前實施了根據(jù)該法應視為犯罪的行為,如果在該行為發(fā)生時該法案已經(jīng)生效,盡管任何成文法會其他法律的條款與之相反,其應構成犯罪且應就該罪行承擔控告,且法院應有管轄權根據(jù)本法案審理該罪行。
1. 文萊皇家航空公司
2. 文萊殼牌石油有限公司
3. 文萊殼牌銷售有限公司
4. 文萊液化天然氣有限公司
5. 文萊Coldgas有限公司
北京外國語大學法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鄭 曦 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