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芬芳
(浙江湘湖律師事務所,浙江 杭州 311203)
人類社會是一個相互聯(lián)系又相互獨立的能動世界,人與社會相融合就會產生諸多作用,有些作用會激勵社會關系的發(fā)展,有些卻不利于融洽社會關系的形成,當好的社會關系被法律所調整,形成法律約束以后,相應的社會關系一旦被破壞便會產生違法甚至犯罪的法律后果[1]?;诖?,本文將擇取一例較具代表性的刑民交叉案件,逐步剖析當事人罪與非罪認定的法學原理,以期能夠通過這種極具邏輯感案例分析過程,為刑民交叉案件的司法實踐領域起到觸類旁通的引領作用。
當前,許多司法實踐案例,會將民事案件納入刑事案件來處理,如:把不當討債行為以尋釁滋事罪立案,把承攬合同中材料的放置地不同以盜竊罪立案,等等[2]。
刑民交叉案件一般有三種類型:其一,案件在外部表現形式上往往具有刑民交叉或經濟與刑事相互夾雜的情形,但就內容而言,其行為性質并未逾越出民法與經濟法的約束范圍;其二,案件在外部表現形式上往往具有刑民交叉或經濟與刑事相互夾雜,但這一刑民交叉具有的相互作用關系在實質上是一種縱向的、屬于刑事允許范圍內的民事的法律關系;其三,案件在外部表現形式上往往具有刑民交叉或經濟與刑事相互夾雜,但刑民交叉的是一種橫向的、屬于相同作用領域并列的法律關系。由此可見:刑民交叉案件在刑事與民事法律約束行為和社會關系領域中覆蓋面較為廣泛,有隱私侵權的、有版權侵權的、有財產侵權的等等。高效協(xié)調好民事法律與刑事法律之間所存在的交叉和沖突情況,對保護個體正當經濟行為、保障法律適用統(tǒng)一、完善市場經濟法治、實現社會法治化治理等均具有深遠意義[3]。
刑事和民法法規(guī)交叉的合理協(xié)調與融合應該是解決法律適用難題的正確途徑。我們不應該把犯罪視為一般民事糾紛,也不能將一般民事糾紛視為犯罪行為,如此才能避免因不當處理而造成的負面影響?;诖耍淌潞兔袷掳讣械呢熑未_認應該遵循以下適用原則:
(一)罪刑法定原則。其思想的核心是防止任意啟動懲罰權,從而保護人民的基本權利和自由。在刑事和民事法律法規(guī)重疊的司法案件中,不同司法人員的個人知識、經驗和理解的差異導致了中間行為的定性模糊,難以把握罪與非罪之間的界限,案件中當事人的基本權利在于一念之間。因此,在刑法和民法法規(guī)重疊現象的情況下,對法律的合理協(xié)調和融合的主要原則應該是法律規(guī)定的犯罪和懲罰。這是對民法法規(guī)的調整,越過“紅線”即構成犯罪。這意味著如果犯罪者確實在刑事和民事交叉案件中涉及刑事犯罪,則必須根據刑法予以懲處。
(二)刑法謙抑性原則。刑法的適度性質意味著立法者和司法官員應盡最大努力實現最大的社會利益,并以最小的支出、更少的刑罰甚至沒有刑罰有效地預防犯罪。因此,在處理刑事和民事案件時,如果案件性質含糊,如果不明確地符合刑法的規(guī)定,我們應盡力遵循優(yōu)先使用民事手段的原則,即“謙抑原則”。在定罪的過程中,以“謙抑原則”為指導,完全有可能采用排除非法或減少和免除有罪的理論,從而得出符合規(guī)則制定要求的定罪結論。當然,這個出罪基礎必須有法律依據。
(三)民事關系前置原則。在刑法和民法法規(guī)交叉點的協(xié)調處理中,基于刑法對民法的保護屬性,我們應注意對民法的預先分析的使用。在復雜案件的司法程序中,對民事關系的調查應在確定犯罪構成之前進行。在確定是否構成犯罪時,需要先確定該行為是否違反了必須由空白刑法法規(guī)確認的先決民法、行政法、經濟法和其他法律法規(guī)。只有在預先選擇和確定此類法律和法規(guī)的適用范圍之后,我們才能進一步分析相應行為是否符合犯罪的刑事構成條件。
在對刑民交叉案件責任認定的概念以及適用性原則進行了詳細分析之后,接下來筆者會以自己職業(yè)生涯中遇見的一起典型的刑民交叉案件為案例剖析對象,闡述清楚刑民交叉案件中的責任是如何被認定的。
2013年4月至2013年5月期間,嫌疑人何某某每天用電瓶車從廠里(杭州某某紡織有限公司)偷偷把線團運到出租房,在出租房被公司負責人當場發(fā)現并報警。經鑒定,何某某長期的盜竊行為,使盜竊數量高達987.86公斤,價值人民幣16414元,案發(fā)后贓物均被追回并歸還原事主。此案是典型的刑民交叉案件,具體表現在:何某某未經他人允許長期大量將線團偷偷搬至自己的住所,外在表現形式上已構成盜竊事實;但何某某與杭州某某紡織有限公司存在承攬關系,何某某將部分屬于自己的公司的財物搬回自己的出租房又屬于民事行為。
1.本人接受嫌疑人家屬委托后,與嫌疑人家屬進行了具體溝通,找到了本案系民事行為的現實依據,即:何某某與杭州某某紡織有限公司系承攬關系,但家屬拿不出承攬關系的證明。
2.本人多次會見何某某,了解了何某某與杭州某某紡織有限公司之間的關系。何某某承認是偷了線團,對盜竊事實沒有異議,但嫌疑人很明確地告知:自己與公司以前是用工單位與員工的關系,后來是承包關系,承包合同記憶中是簽過的,但很簡單,當時只是公司留有一份。承包的場地是向公司租賃的,水電費由何某某自己承擔,員工也由何某某自行招聘并支付工資。
3.在何某某被羈押期間,公司要求雙方到當地勞動保障部門進行加工費結算,本人建議何某某家屬代表其與公司進行了結算。
4.根據刑法謙抑性原則,本人與案件承辦民警展開溝通,認為何某某將公司線團運到出租房內系民事行為,雖然何某某與公司簽訂的是承包合同,但從合同的內容及雙方已履行的權利義務能夠確定是一種承攬關系,因此不構成盜竊罪。為此向公安機關提交了無罪的法律意見。
本人與承辦民警溝通,表達自己的意見,希望先能予以取保,后獲批準。
5.公安機關認為何某某的行為構成了盜竊罪,為此辯護人為何某某先申請取保候審并獲批準,但公安機關后續(xù)會繼續(xù)走審查起訴流程。公安機關的決定遵循了“罪刑法定原則”,也就是說,如果犯罪者確實在刑事和民事交叉案件中涉及刑事犯罪,則必須根據刑法予以懲處。此階段結束之后,筆者開始著手處理為嫌疑人辯護的工作。
1.本人仔細查閱了案件材料,從證人及被害公司負責人的證言中,明確雙方之間的關系是何某某為受害單位加工,何某某線團車間的員工也均系何某某招聘并由其支付工資。何某某線團車間的散絲由公司提供,車間加工好后再給公司,接收與交付都由公司員工檢驗把關。超過公司規(guī)定的短缺、損耗損失需由何某某賠償,公司支付何某某加工費。案卷中還發(fā)現一份受害單位提供的承包合同,也即是上述內容簡單的記錄。
2.本辯護人向檢察院提交辯護意見,認為雙方之間是承攬關系,何某某向公司交付了約定的線團即為履行了合同。根據刑民交叉案件處理的罪刑法定原則、刑法的謙抑性原則、民事關系前置原則,認為何某某對線團是合法占有,其有權決定把線團放在合法的地方。在加工過程中的短缺、損耗等由嫌疑人何某某承擔,那么遵循合同的公平性原則,按約交付后多余的線團應歸承攬方何某某享有,但無論何某某對剩余的線團是否享有所有權,在合法占有期間不構成盜竊罪,后被檢察院采納。最終公安機關撤銷了案件,何某某無罪釋放。詳見蕭公撤案字(2014)第145號。
就刑法與民法的交叉現象而言,刑法具有保障民法的屬性。因此,要實現刑法與民法的聯(lián)系與統(tǒng)一,發(fā)揮總體規(guī)范功能,就必須保持刑法與民法之間的協(xié)調統(tǒng)一,刑法與民法之間只有被合理地協(xié)調與收斂,才能夠保障好人權,化解好社會矛盾,恢復社會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