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曉梅,黃錦強
(1.福建省廈門市集美區(qū)康城小學,福建 廈門 361021;2.福建省廈門集美中學附屬濱水學校,福建 廈門 361021)
下壓式傳接棒技術是接力跑中最常用的傳接方法,既涉及傳棒和接棒的動作技術,又涉及傳接棒之間的時機和默契配合,小學生如果掌握不好,在傳接棒的過程中很容易出現(xiàn)接不到棒、傳接棒不連貫或者掉棒的情況。因此,在接力跑中掌握傳棒、接棒的動作技術和判斷交接棒的時機是決定接力跑成績好壞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以往,小學體育教師為克服這個難點,采用了多種辦法,但是成效并不理想。筆者在多年教學實踐研究中總結了3種教學方法,以期能夠有效解決這個難點問題。
在接力跑教學中,接棒技術的掌握好壞是決定傳接棒是否準確、流暢的第一步。在接棒時,小學生往往因手形的變化或主動抓棒,導致傳棒者沒法準確地判斷傳棒位置并將棒傳給接棒者。例如,在傳接棒時,接棒者的虎口沒有張開、掌心沒有朝正上方,以及在接棒時手臂晃動或手形變化;傳棒者在傳棒的過程中,接力棒出現(xiàn)打到接棒者手指導致掉棒或接棒不流暢等問題。在以往的教學中,體育教師會教授小學生接棒時手臂內(nèi)旋自然向后,四指并攏,虎口張開向后,掌心朝上。小學生在初學時很難理解動作要領里的專業(yè)名詞,在練習的過程中易出現(xiàn)接棒時虎口沒張開、掌心弓起來等問題,但小學生的觀察能力以及模仿能力較強,他們能通過觀察同伴之間的動作或者發(fā)現(xiàn)同伴動作技術的好壞來提高自己的學習能力。因此,在下壓式傳接棒技術課堂教學的過程中,體育教師要簡化、明確動作要領,并直觀地讓小學生領會和體驗動作要領,讓其在練習的時候懂得抓住動作要點來觀察同伴的動作是否正確,并會懂得根據(jù)動作要領來發(fā)現(xiàn)同伴的問題,然后加以改正。
例如,接棒的手形要領可簡化為“內(nèi)旋朝上虎口正”。“內(nèi)旋”理解為手臂內(nèi)旋自然向后;“朝上”理解為掌心朝正上方;“虎口正”理解為四指并攏、虎口自然張開對著傳棒者。當小學生初步理解接棒動作要領后再借助玻璃珠來設置練習,體育教師可以讓小學生練習掌心朝上持玻璃珠,2人1組,讓接玻璃珠的小學生四指并攏、虎口張開向后、掌心朝上,另一名小學生將玻璃珠放在其掌心上,保持玻璃珠不掉,每一小組根據(jù)練習評價表的動作要點進行相互評價和指導糾正,讓小學生反復練習,并體會想要保持玻璃珠不掉,必須做到接棒時手形固定和穩(wěn)定。當小學生掌握接棒的動作要領后在設置持玻璃珠預跑,在接力跑中,接棒之前需要一定距離的預跑,避免與傳接棒的同伴發(fā)生碰撞。在接棒時,大部分小學生會出現(xiàn)手臂晃動和手形變化,導致傳棒者無法準確地將棒傳到接棒者手中。在練習時,2人1組,一人掌心朝上持玻璃珠慢跑,另一人觀察同伴手形和手臂的穩(wěn)定情況,如果發(fā)現(xiàn)在練習的過程中玻璃珠掉了,要及時提醒同伴,加以改正。利用玻璃珠進行輔助練習,可以讓小學生體會在接棒時不僅要掌握接棒手型,而且要保持手臂不能晃動,這樣傳棒者才能更好地將棒傳給接棒者。經(jīng)過設定相應的練習,能夠達到以下2方面效果:(1)讓小學生掌握接棒的整個動作技術;(2)讓小學生明確在跑動中接棒時的手形固定和手臂始終保持一定高度的重要性。
在接力跑教學中,傳棒順序的掌握是決定傳棒者是否準確地將棒傳到接棒者手中的關鍵一步。小學生往往因傳棒順序和方法的不準確,導致沒法將棒準確地傳到接棒者手中。例如,在傳棒時,傳棒者沒有將棒由上至下壓送到接棒者掌心上,易導致傳棒位置不準確,造成掉棒或傳接棒的不流暢。在以往的教學中,體育教師會先告訴小學生傳棒的順序和方法,讓傳棒者做原地徒手擺臂傳棒模仿練習,再做持棒的模仿練習和傳接練習,小學生對技術動作的理解和形成的能力相對比較差,因此小學生在練習的過程中,無法判斷是否將棒由上而下壓送到接棒人手中,易出現(xiàn)傳棒順序不明確的現(xiàn)象。在小學下壓式傳接棒教學的過程中,要根據(jù)動作技術要點設置相應的輔助練習,這樣可以讓小學生由易到難地掌握技術動作,一步步鞏固和加強傳棒的技術和方法。
例如,傳棒的動作要領可簡化為“一伸二壓三放”。“一伸”理解為正常擺臂后向前上方伸臂;“二壓”理解為壓腕;“三放”理解為將棒放置接棒者手中。當小學生初步理解傳棒動作要領后再設置原地擺臂向同伴拍掌,小學生2人1組,一人做接棒動作,另一人做原地擺臂后拍接棒者的手(左手準備,右手拍或者右手準備,左手拍),口令可為“1、2、3拍”。在練習時,由于擺臂完要拍掌,小學生會根據(jù)同伴位置來調(diào)整合適的拍掌位置,體育教師應讓小學生體會拍到同伴的手掌,且拍出響聲,必須是由上而下地拍。當小學生初步掌握了傳棒順序時,再設置原地擺臂放玻璃珠。小學生2人1組,一人做接棒者,在其掌心上貼小貼紙,另一人做原地擺臂后將玻璃珠放在其掌心上的小貼紙上。通過放玻璃珠可以進一步鞏固由上向下的傳棒順序,利用小貼紙可以讓小學生體會放置棒的準確性,為有棒傳接的練習做前提準備。當小學生掌握前面2個練習時,再設置最后1個練習——原地持棒擺臂做交接棒練習。經(jīng)過設定相應的練習,能達到以下效果:(1)小學生傳棒時,能形成由上而下的動作概念,通過輔助練習,讓小學生掌握和鞏固傳棒技術。(2)讓小學生能更好地判斷傳棒時與接棒者的位置,且明確棒傳在接棒者手上的哪個位置。
在接力跑教學中,預跑的時機、交接棒的時機、接棒者在預跑時接棒手形的穩(wěn)定,這3點是決定整個接力跑技術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例如,當接棒者預跑快了,易造成傳棒者追不上的情況,導致兩人沒有在最佳時間和區(qū)域交接或者接棒者出了接力區(qū);當接棒者預跑慢了,容易導致停頓或者掉棒的情況;當接棒者在預跑時手形晃動沒有保持固定,容易導致傳棒者無法判斷傳棒的時機將棒傳到接棒者的掌心里。在以往的教學中,體育教師會把小學生分成2人1組,先做接棒者在不預跑的情況下、傳棒者在慢跑的情況下進行交接,再做有預跑的情況進行交接。小學生在進行預跑中完成交接練習的時候,容易忽略接棒的手形和傳棒的順序,不能根據(jù)自身情況設定預跑的距離和交接棒的距離,無法體會合適的交接時機。在小學生頭腦里形成接力跑傳接動作技術的情況下,應讓他們懂得如何根據(jù)自身能力來判斷預跑的時機和傳接的時機。
針對在預跑中完成傳接棒技術的時機與手形的穩(wěn)定可設置3個練習。首先設置傳棒者在慢跑中跟同伴拍掌。小學生3人1組,一人做接棒的準備姿勢,另一人做在一定距離慢跑后向接棒者拍掌,第三人站在接棒者的一側觀察接棒者的手型是否正確、在交接的過程中是否在兩人錯肩的情況下完成、是否是左手接右手拍或者右手接左手拍,并相互指導糾正。用拍掌的形式可以讓小學生體會傳接棒的最佳距離;通過第三人站一側進行觀察與指導,可以讓小學生觀察整個傳接棒的技術流程和傳接過程中容易出現(xiàn)的問題,這樣在自己進行練習的時候就會加以注意。其次,當小學生掌握后再設置傳棒者持棒傳接的練習,練習流程與無棒練習相同。經(jīng)過第一個練習的輔助后,再做持棒的練習,小學生能夠更清楚自己與同伴相距多遠時傳接,傳接時兩人要錯肩和用異側手傳接,才不會撞到一起,接棒時手要穩(wěn)定,這樣傳棒者才能更準確地判斷傳接時機。經(jīng)過前面的兩個練習后,最后,再設置一個練習——跑動中傳接棒。3人1組,一人當接棒者,接棒者向后5 m畫預跑線,當傳棒者跑到預跑線時喊出“跑”的口令,接棒者聽到口令后開始慢預跑,最后完成交接。第三人站在接棒者一側,觀察整個交接的流程和技術要領,發(fā)現(xiàn)問題并及時指導糾正。經(jīng)過設定相應的練習,能達到以下效果:(1)接棒者能在同伴的幫助下觀察接棒的時機和跑動中接棒手型的穩(wěn)定性。(2)小學生在做傳接棒時,能錯肩、異手傳接,且傳接的距離在一臂的距離左右。
小學接力跑中下壓式傳接棒過程中,應讓小學生明確接棒動作要領,掌握傳棒順序與位置,并把握傳接時機。只有這樣,才能有效提高小學生的接力跑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