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鳳玉,張一靜,唐靈芝,柯俊芳,陳蘭妹
(廈門醫(yī)學院,福建 廈門 361023)
刺莧(Amaranthus spinosus L.)為莧科莧屬一年生草本植物,全草入藥,性甘、涼,有清熱祛濕、散血消炎等療效[1]。因其能夠促進膀胱的濕熱之氣向外排出,能夠消石通淋,刺莧用于治療腎結(jié)石,有較好的排石療效,且具有治療周期短、效價高、毒副作用低等優(yōu)點。刺莧的化學成分和相關活性研究文獻報道較少,目前相關文獻報道的活性主要集中在利尿、免疫、降溫[2]、傷口創(chuàng)面愈合、抗菌[3]、抗炎鎮(zhèn)痛[4]、抗氧化[5-6]等方面。
腎結(jié)石的主要組成成分草酸鈣(CaOX)存在兩種形式:一水草酸鈣(COM)和二水草酸鈣(COD),其中COM是COD的兩倍[7]。張生等[8]研究證明COD外表較圓鈍,黏附性不好,易于排出體外;而COM外表較尖銳,易黏附在損傷細胞表面形成結(jié)晶。筆者通過體外模擬實驗,利用電子顯微鏡(EM)、傅里葉紅外光譜(FTIR)、掃描電鏡(SEM)、X射線衍射(XRD)等檢測方法,觀察刺莧提取物在體外是否具有抑制COM的生長聚集或促使COM向COD轉(zhuǎn)化的作用,評估刺莧提取物的排石活性。
1.1 藥材 刺莧,采自福建省漳平市和平鎮(zhèn)野外,經(jīng)廈門醫(yī)學院藥學系中藥專業(yè)鮑紅娟副教授鑒定為Amaranthus spinosus L.。
1.2 儀器 Alpha1-2冷凍干燥機(德國christ);SQP十萬分之一天平(Sartorius);ALPHA傅里葉紅外光譜儀(德國Bruker);FlexSEM 1000掃描電子顯微鏡(日本高新技術公司);XRD6100 X射線衍射儀(日本高新技術公司)。
1.3 試劑 草酸鈉(泰坦科學股份有限公司,批號:P1571587);無水氯化鈣(批號:2004172)、氯化鈉(批號:20170313)、無水乙酸鈉(批號:20170303)、氫氧化鈉(批號:20200826)、石油醚(60-90)(批號:2102011)、乙酸乙酯(批號:1810091)、正丁醇(批號:1809111)、95%乙醇(批號:2002171)、鹽酸(批號:20071128)均購自西隴科學股份有限公司,分析純。
2.1 刺莧粗提
2.1.1 刺莧全草粗提 取刺莧全草525 g,加入5倍量的65%乙醇浸漬2 h,超聲功率400 W,溫度40 ℃,提取2次,每次1 h。過濾,濃縮,依次用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進行梯度萃取,濃縮得浸膏后冷凍干燥,得到4個樣品組分,分別為石油醚層、乙酸乙酯層、正丁醇層和水層,置于干燥器中貯存。
2.1.2 刺莧根粗提 取刺莧根750 g,加入6.5倍量65%乙醇浸漬2 h,超聲功率400 W,溫度40 ℃,提取2次,每次1 h。過濾,合并濾液濃縮后取少量濃縮液作為醇提層,其余濃縮液依次用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進行梯度萃取,濃縮得浸膏后冷凍干燥,得到4個樣品組分,分別為醇提層、石油醚層、乙酸乙酯層和正丁醇層,置于干燥器中貯存。
2.2 溶液配制與樣品制備
2.2.1 儲備液的配制 溶液A的配制:精密稱取無水氯化鈣、氯化鈉、無水乙酸鈉,先用純化水溶解,后轉(zhuǎn)移至100 mL容量瓶中,定容至100 mL,搖勻。用鹽酸或氫氧化鈉溶液調(diào)節(jié)pH值至5.7,配成濃度為10.0、8.5、1.0 mmol/L的CaCl2溶液。
溶液B的配制:精密稱取草酸鈉、氯化鈉、無水乙酸鈉,先用純化水溶解,后轉(zhuǎn)移至100 mL容量瓶中,定容至100 mL,搖勻。用鹽酸或氫氧化鈉溶液調(diào)節(jié)pH值至5.7,配成濃度為5.0、1.5、1.0 mmol/L的Na2C2O4溶液。
2.2.2 刺莧提取液的制備 稱取刺莧全草和根8個樣品冷凍干燥組分各0.04 g,量取40.0 mL純化水,制備成1 000 μg/mL提取液,過濾,用純化水稀釋配制成750、500、250、125 μg/mL的提取液,備用。
2.2.3 草酸鈣對照品的配制 按鄧芳等[9]的方法,量取1.1 mol/L的氯化鈣溶液、0.2 mol/L的氯化鈉溶液和適量的純化水于干凈的燒杯中,攪拌均勻后加0.033 mol/L的草酸鈉溶液,使最終溶液中c(Ca2+)=c(C2O42-)=11.0 mmol/L,攪拌反應20 min,密封,陳化12 h。
將陳化好的草酸鈣溶液用0.22 μm微孔過濾膜過濾,得草酸鈣沉淀,真空干燥,40 ℃,過夜,得空白對照品。
2.2.4 草酸鈣樣品的配制 取干凈燒杯,分別加入1.1 mol/L的氯化鈣溶液,濃度為1 000、750、500、250、125 μg/mL的刺莧根提取物及適量的純化水,參考草酸鈣對照品的配制,得草酸鈣樣品。
2.3 刺莧提取物體外抑石作用研究 將制備得到的草酸鈣對照品和草酸鈣樣品進行EM、SEM、FTIR、XRD分析,通過FTIR檢測COD紅外特征峰(νs 1 324 cm-1和νas 1 646 cm-1)進行定性分析,XRD檢測COD晶面(200)進行定量分析。
2.3.1 電子顯微鏡法觀察 24孔板中加入475 μL溶液A,50 μL的1 000 μg/mL刺莧全草水層提取液,475 μL的溶液B,制成不同摩爾比的草酸鈣溶液[10]。以含有50 μL純化水的樣品代替刺莧提取物作為空白對照。置于不同倍數(shù)的顯微鏡下觀察,并對晶體大小、形狀和密度進行定性分析。
2.3.2 SEM觀察草酸鈣晶體的外部形態(tài)結(jié)構(gòu) 參考文獻[11],制備草酸鈣晶體,量取0.01 mol/L的氯化鈣溶液、0.2 mol/L的氯化鈉溶液及適量的純化水,待攪拌均勻后,加0.01 mol/L的草酸鈉溶液,使c(Ca2+)=c(C2O42-)=1.00 mmol/L,攪拌反應20 min,超聲功率100 W,溫度30 ℃,15 min,得樣品溶液。
在培養(yǎng)皿中放大小相當?shù)膱A形濾紙,用鑷子夾取5 mm×5 mm的單晶硅片,光亮面朝上,放于濾紙中央,用1~2滴無水乙醇清洗硅片,待干后加入上述溶液50 μL,自然晾干,得草酸鈣樣品。進行SEM觀察,電壓10 kV。
2.3.3 XRD的測試條件 參照胡鵬等[12]的XRD測試條件:Cu靶,Kα輻射,40 kV,20 mA;狹縫:DS,1°,RS,0.15 mm,SS,1;掃描速度:8(°)/min,掃描范圍:2θ為5°~60°。
2.3.4 COD百分含量計算 按照文獻[13]的實驗方法,用COD(%)=ICOD/(ICOM+ICOD)×100%計算樣品中COD的百分含量,式中ICOM為COM(101)晶面的強度,ICOD為COD(200)晶面的強度。
3.1 EM結(jié)果分析 空白對照品中,隨著溶液中Ca/Ox摩爾比的減少,生成的草酸鈣晶體數(shù)量增加,且晶形也不同。(見圖1~8)劉虹等[14]的研究也表明,草酸鹽濃度對草酸鈣的形成影響更大。在空白對照品中分別加入1 000 μg/mL刺莧全草水層提取物后,可以發(fā)現(xiàn)所形成的草酸鈣晶體相應的數(shù)量增加,但晶形聚集變小,聚集形狀由尖銳變?yōu)檩^圓鈍。由此可見,刺莧全草水層提取物具有一定的抑制草酸鈣晶體生長和聚集的作用。由ZARIN M A等[15]的研究結(jié)果可推測刺莧全草水層提取物中可能含有皂苷、黃酮苷等成分。
圖1 空白對照品[c(Ca2+)∶c(C2O42-)=2∶1]EM 圖
圖2 1000μg/mL全草水層[c(Ca2+)∶c(C2O42-)=2∶1]EM圖
圖3 空白對照品[c(Ca2+)∶c(C2O42-)=8.5∶1.5]EM 圖
圖4 1000μg/mL全草水層[c(Ca2+):c(C2O42-)=8.5∶1.5]EM圖
圖5 空白對照品[c(Ca2+)∶c(C2O42-)=2∶1]EM 圖
圖6 1000μg/mL全草水層[c(Ca2+)∶c(C2O42-)=10∶1]EM圖
圖7 空白對照品[c(Ca2+)∶c(C2O42-)=2∶1]EM 圖
圖8 1000μg/mL全草水層[c(Ca2+)∶c(C2O42-)=1∶5]EM圖
3.2 草酸鈣對照品結(jié)果分析
3.2.1 SEM結(jié)果分析 由文獻[8]可知,草酸鈣晶體的SEM圖像,COM多為外表棱角分明的六角形狀,COD為較圓鈍的四邊形椎體。本實驗制備的草酸鈣晶體對照品中大多為COM。(見圖9)
圖9 草酸鈣晶體對照品的SEM 圖
3.2.2 FTIR結(jié)果分析 在COM和COD的標準紅外光譜圖中,在3 000~3 600 cm-1處的寬峰由O-H的伸縮振動引起,其中COM分裂成5個小峰,而COD為1個大峰,強度比COM強,主要是因為COD比COM多含有1個H2O。草酸根(COO-)的對稱伸縮振動νs(COO-)分別為1 316 cm-1和1 324 cm-1,反對稱伸縮振動νas(COO-)分別為1 620 cm-1和1 646 cm-1。指紋區(qū)COM的吸收帶出現(xiàn)在949 cm-1、885 cm-1和663 cm-1,COD則出現(xiàn)在912 cm-1和611 cm-1處[17]。(見圖10)
圖10 一水草酸鈣(上)和二水草酸鈣(下)的標準IR 譜圖[16]
經(jīng)FTIR定性,草酸鈣對照品草酸根(COO-)的對稱伸縮振動νs(COO-)與COD的對稱伸縮振動峰相似,而反對稱伸縮振動νas(COO-)主要存在COM的反對稱伸縮振動峰,指紋區(qū)出現(xiàn)COM的吸收峰663 cm-1,說明草酸鈣對照品中同時存在COM和COD,以COM為主。(見圖11)
圖11 草酸鈣對照品IR 圖
3.2.3 XRD結(jié)果分析 由文獻[7]可知,COM主要晶面為(101)、(020)、(202)、(130),COD主要晶面為(200)、(211)、(400)、(213)。草酸鈣對照品的XRD圖中以COM晶面為主要存在形式。(見圖12)
圖12 草酸鈣對照品XRD 圖
因此,綜上可以確定草酸鈣對照品中的主要成分主要為COM。本實驗擬通過FTIR和XRD,將草酸鈣樣品與草酸鈣對照品進行比較,觀察刺莧根提取物是否可以抑制草酸鈣晶體中COM的生長或誘導COD的形成,探究其是否存在抑石作用。
3.3 草酸鈣樣品結(jié)果分析
3.3.1 FTIR結(jié)果分析 FTIR測定結(jié)果發(fā)現(xiàn),4個刺莧根提取物的5個不同濃度FTIR結(jié)果相差不大,結(jié)合XRD結(jié)果,分別從中選取一個作用較明顯的濃度進行比較。(見圖13~16)
圖13 醇提層樣品500 μg/mL IR 圖
圖14 正丁醇層樣品500 μg/mL IR 圖
圖15 乙酸乙酯層樣品1 000 μg/mL IR 圖
圖16 石油醚層樣品1 000 μg/mL IR 圖
將草酸鈣對照品與草酸鈣樣品的FT-IR譜圖進行對比,結(jié)果見表1。
表1 不同草酸鈣樣品的FT-IR 檢測結(jié)果
由表1可知,刺莧根4個不同部位提取物制備的草酸鈣樣品的對稱伸縮振動νs(COO-)無明顯差異,與COD的對稱伸縮振動峰相似。而反對稱伸縮振動νas(COO-),正丁醇層和石油醚層顯示COD伸縮振動峰,醇提層和乙酸乙酯層無顯著區(qū)別,主要與COM的伸縮振動峰相似。
由FTIR譜圖結(jié)果可知,刺莧根的4個不同部位提取物制備得到的草酸鈣樣品,均存在COD的特征峰,說明刺莧根提取物可以誘導COD的生成,具有一定的抑石活性。
3.3.2 XRD結(jié)果分析 根據(jù)COD(%)=ICOD/(ICOM+ICOD)×100%計算COD的百分含量,結(jié)果見表2。
表2 不同草酸鈣樣品所含COD 的含量
由表2可知,刺莧根的4個不同部位提取物制備的草酸鈣樣品中含有一定量的COD,且隨著濃度的增加,誘導生成的COD百分含量增加。由XRD圖可以看出,草酸鈣樣品中均以COM晶面為主要存在形式,COD晶面僅少量存在。(見圖17~18)由此可見,刺莧根的4個不同部位提取物均有一定程度的誘導COD晶體形成的作用,但作用并不顯著。
圖17 醇提層500 μg/mL XRD 圖
圖18 石油醚層1 000 μg/mL XRD 圖
腎結(jié)石是泌尿系統(tǒng)的常見病,草酸鈣結(jié)石在腎結(jié)石中最常見[18],本實驗采用EM、FTIR、XRD、SEM等方法比較研究了刺莧根4個不同部位提取物對草酸鈣晶體生長的調(diào)控作用。研究表明,4個不同部位的刺莧根提取物有一定的抑制草酸鈣晶體成核和生長,以及誘導COD晶體形成的作用,但作用不顯著。結(jié)合本課題組的前期研究[19],在以小鼠為實驗對象建立的體內(nèi)草酸鈣結(jié)石損傷模型中,刺莧根正丁醇層提取物表現(xiàn)出明顯的排石活性,可以發(fā)現(xiàn)刺莧提取液的排石活性機制可能主要為利尿作用,抑石作用較為微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