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瑞祥,米富麗,馬慧霞,花 麗,陳紅芝
(河南科技學(xué)院新科學(xué)院,河南 新鄉(xiāng) 453700)
辣椒是日常生活中深受人們喜愛的一種蔬菜,和其他食材搭配具有增味、激發(fā)食欲的作用。辣椒除了能激發(fā)食欲,還含有許多對人體健康有益的物質(zhì),其中就包括含量豐富的維生素C。維生素C是一種人體所必需的營養(yǎng)元素,維生素C可以加快身體對鐵的吸收和利用,能讓人體造血功能明顯提高,降低缺鐵性貧血的發(fā)病率;抑制黑色素的生成,淡化色斑,美白肌膚,加快人體代謝,排毒養(yǎng)顏;保護肝臟,修復(fù)受損的肝細胞,減少病毒對人體肝臟的傷害,促進肝糖原的合成,預(yù)防肝炎和肝硬化以及脂肪肝等多種疾病。
辣椒中還含有含量較高的辣椒堿,天然辣椒堿是辣椒中含有的一類生物堿,包括二氫辣椒堿、降二氫辣椒堿等。辣椒堿類物質(zhì)含有酚羥基,是辣椒中辣味的主要來源。辣椒堿在醫(yī)藥、生物化工、船舶油漆、軍事、農(nóng)藥等領(lǐng)域都有應(yīng)用。辣椒堿具有鎮(zhèn)疼、消炎、治凍傷、止癢、殺菌、祛風(fēng)濕的功效。人們可以利用其強鎮(zhèn)痛作用制成止痛藥,戒毒藥等。辣椒堿還對革蘭氏陰性菌、革蘭氏陽性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等菌類有抑制作用,因此辣椒堿在抗菌保鮮方面也有獨特的作用。
市場上所能見到的辣椒品種中都含有辣椒堿,但其含量因品種不同而有所差別。經(jīng)過對市區(qū)內(nèi)超市和農(nóng)貿(mào)市場的調(diào)查走訪,發(fā)現(xiàn)市場上常見的辣椒品種主要有6種,分別是朝天椒、小米椒、菜椒、線椒、角椒和黃皮尖椒。
辣椒中維生素C的含量豐富,本試驗采用碘量法測定其含量。辣椒中含有豐富的辣椒堿,而且天然辣椒堿具有非常廣泛的應(yīng)用,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guān);其提取方法有超臨界流體萃取法和有機溶劑法兩種,綜合考慮,本試驗采用有機溶劑提取法提取辣椒堿,為消費者選擇辣椒品種提供參考。
材料:本試驗選用新鄉(xiāng)本地商場里常見的6種辣椒品種。
試劑:乙酸乙酯、1%KI溶液、0.5%淀粉液、2%鹽酸等。
辣椒中維生素C含量非常高,本試驗采用碘量法檢測辣椒中維生素C含量。KI在酸性條件下會被KIO3氧化成碘單質(zhì),進而與淀粉發(fā)生變色反應(yīng)。維生素C具有很強的還原性,因此維生素C能抑制碘單質(zhì)的生成,從而阻止變色反應(yīng)的發(fā)生。當(dāng)維生素C耗盡時,再滴入KIO3會立即發(fā)生顯色反應(yīng)。到達終點時讀出KIO3的滴定數(shù),最終通過公式計算得到維生素C含量[1]。
本試驗采用有機溶劑浸提法檢測辣椒堿的含量時,因辣椒中含有較多的辣椒色素,色素在檢測辣椒堿時會產(chǎn)生干擾,而辣椒中含量較高的辣椒紅素對辣椒堿的檢測所產(chǎn)生的影響最大,因此,檢測時,要將辣椒色素進行分離,將干擾減少到最小[2]。通過查閱資料可知辣椒堿在246 nm處有吸收值,而辣椒色素在這個區(qū)段基本沒有吸收值,故在246 nm處測辣椒堿的吸光值可將色素干擾進一步降低[3]。
1.3.1 維生素C的測定
稱取原料(辣椒全果)1 g,加入2%HCL 5 mL和石英砂研磨至糊狀。使用紗布過濾,用2%HCl沖洗研缽,定容至10 mL。吸取1 mL溶液加入2%HCl稀釋至10 mL,備用。將辣椒去瓤后,切碎稱取1 g,經(jīng)過上述處理得到辣椒溶液,全果和去瓤均做3組重復(fù)[4]。記錄滴定KIO3溶液的體積,代入公式C=(0.088×v×10)÷m,其中C為樣品里維生素C的含量,mg·g-1;V是滴定過程中所用KIO3溶液的體積,mL;0.088為1 mL0.001 N的KIO3溶液相當(dāng)于抗壞血酸的質(zhì)量,mg·mL-1;m為所檢測樣品的質(zhì)量,g。
1.3.2 辣椒堿含量檢測
將辣椒樣品切碎,稱取40 g。試驗采用75 ℃烘干樣品。第一次烘干時間為90 min,冷卻20 min后稱重,然后將辣椒樣品放入烘干箱中繼續(xù)烘干30 min后再次稱重。對比兩次稱重質(zhì)量,質(zhì)量變化不大于2 mg即算烘干。乙酸乙酯浸取時,料液比為1∶4、溫度為65℃、提取時間為6 h時,辣椒堿的浸提率最高。本試驗每個品種辣椒稱取2 g干辣椒粉,加入8 mL乙酸乙酯,在65 ℃水浴條件下浸取6 h,做3組重復(fù)。提取得到辣椒堿后,參考王小光[5]的方法用紫外分光光度計以246 nm波長測定其OD值,代入公式c=490.56x-0.626 4,R2=0.998 6(c為辣椒堿濃度,μg·mL-1;x為由246 nm處測得的吸光度);T=(c×v×10/1 000)×[(1-b)/2],其中:T為辣椒堿含量,mg·g-1;v為樣品液體積,mL;10為樣品液稀釋倍數(shù);2為提取樣本的重量,g;b為辣椒含水量,%。
不同品種間無論是辣椒全果還是去瓤后的辣椒,其維生素C含量都存在顯著差別。進一步對不同品種間辣椒全果和去瓤后的維生素C含量進行多重比較,分析結(jié)果見表1。
由表1可知,全果和去瓤后的菜椒與線椒維生素C含量差異不顯著,與小米椒、朝天椒、黃皮尖椒、角椒均差異顯著,且低于小米椒、朝天椒、黃皮尖椒,高于角椒。全果和去瓤后的小米椒、朝天椒、黃皮尖椒、角椒的維生素C含量均在0.05水平下差異顯著,但全果朝天椒與黃皮尖椒之間的維生素C在0.01水平下差異不顯著,去瓤后維生素C在0.01水平差異顯著,說明黃皮尖椒瓤內(nèi)維生素C含量較高。
表1 辣椒全果和去瓤后維生素C含量分析表
本試驗對不同品種辣椒的辣椒堿進行提取,在246 nm處測量辣椒堿的吸光值,進而計算得到辣椒堿的含量,對不同品種的辣椒堿含量進行方差分析,結(jié)果見表2。
表2 辣椒內(nèi)辣椒堿含量的方差分析表
由表2可知,除角椒、黃皮尖椒內(nèi)辣椒堿差異不顯著外,小米椒、朝天椒、菜椒、線椒在0.05水平下差異均顯著,同時雖然菜椒與線椒,菜椒與黃皮尖椒之間的辣椒堿含量在0.05水平下差異顯著而在0.01水平下差異不顯著。但仍能說明辣椒堿含量與辣椒品種有密切的關(guān)系。
經(jīng)過檢測,新鄉(xiāng)本地市場上常見辣椒品種全果中的維生素C含量最高的品種為小米椒,含量最低的為角椒,不同辣椒品種全果和去瓤后的維生素C含量大小均為小米椒>朝天椒>黃皮尖椒>菜椒>線椒>角椒。說明辣椒內(nèi)維生素C含量與品種有直接關(guān)系。辣椒堿的含量最高的品種為小米椒,含量最低的品種為線椒。各辣椒品種辣椒堿含量對比為小米椒>朝天椒>角椒>黃皮尖椒>菜椒>線椒。
辣椒堿含量決定辣椒的辣度,消費者可以根據(jù)自己的口味和需求選擇合適的辣椒品種。消費者也可以同時參考不同辣椒品種的維生素C含量分布情況,選擇營養(yǎng)更加豐富,更符合消費者需求的辣椒品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