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愛風
(青島市即墨區(qū)司法局,山東 青島 266200)
隨著我國城市化進程的加快,進城務工的農民工越來越多,農民工這個特殊群體一直都是社會關注的熱點。由于農民工自身的文化水平較低,一旦在務工中遭受到權益損害的問題,極易采取偏激的手段來進行維權。因此,近年來農民工爬塔吊、澆汽油要工資的事件頻頻發(fā)生。而法律援助作為政府普及法律、維護社會底層人員合法權益的有效手段,其在保護農民工合法權益方面具有積極的作用。但是,當前我國農民工維權中,法律援助應用的并不多,且應用過程存在很多實踐問題需要政府、社會機構以及農民工自己予以解決。
當前我國農民工的維權途徑主要有協商、調解委員會調解和仲裁/訴訟這幾種途徑。協商主要指的是務工人員與用人單位進行協商處理,由用人單位督促包工頭對案件進行事實判定及補償金額確定;調解主要是由調解委員會對農民工的申請進行調解,或者是由當地鄉(xiāng)鎮(zhèn)街道、社區(qū)的人民調解委員會對矛盾進行調解;仲裁或者起訴,主要是在用人單位或企業(yè)拒絕協調之后,由當地政府的勞動仲裁委員會對勞務關系的判定、損失的具體金額進行判定[1]。不管是何種途徑的維權,農民工群體都存在著維權難的問題。
第一,絕大多數的農民工不具備良好的法律知識,甚至大字不識幾個,更別談維權意識了。因此,很多農民工在遇到侵權事件之后都缺少主動維權的意識,也缺少尋找法律援助的意識,甚至很多農民誤以為法律援助需要投入較高的成本而畏懼尋求法律援助來維權。農民工維權涉及的合法權益會牽扯到房地產商、用人單位、個人以及政府等多個方面,在對待農民工維權的問題上經常形成踢皮球的現象,導致維權無門。同時,政府部門對司法援助的宣傳不到位,促使很多農民工都不知道有法律援助這一項法律優(yōu)惠政策,大多數人都不清楚法律援助的意義和作用,更不會通過法律援助來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了。
第二,由于我國政法體系仍處于不斷完善的過程中,司法維權的門檻較高,維權的過程較為繁瑣,促使法律援助流于形式。當前我國法律規(guī)定農民工的勞動爭議應經過“一裁二審”這幾個環(huán)節(jié),之后,農民工還需要耗費巨大的時間成本以及仲裁費、鑒定費和車旅費來進行維權,通常農民工的薪資維權數額較低,權衡之下,很多農民工會直接跳過用法律進行合法維權這個環(huán)節(jié),采取過激的措施來討要薪資。雖然當前我國政法規(guī)定農民工的仲裁可以進行簡易程序,但是,用人單位不接受勞動仲裁的話,農民工就只能通過法訴途徑來進行維權,其需要付出更高的司法成本,促使農民工法律援助的時間成本和經濟壓力增加,不得不向用人單位妥協。
第三,由于農民工本身的文化水平較低,其對事物的接受能力較差,法律意識淡薄,本身對證據的留存意識較低,其調查取證難度特別大,需要農民工自己提供相應的證據對事實予以佐證。但是,很多農民工在就業(yè)的時候,往往沒有簽訂勞動合同,勞動關系無法佐證,合法權益無法得到保障。我國法律規(guī)定,農民工可以參照城鎮(zhèn)人口標準來獲得賠償,只要提交證據證明其經常居住地和主要生活來源地在城鎮(zhèn)地區(qū)即可。但是在實踐當中,農民工通常是居住在工地上,沒有簽訂租房合同,即便在外租房也沒有簽合同的意識,導致其后期佐證較難,無法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在勞動糾紛發(fā)生之后,部分用人單位惡意銷毀對農民工有利的證據(比如銷毀工資卡、簽到表等),導致農民工后期無法進行取證,收獲不到預期的效果,農民工自然就消極對待法律援助。
第四,當前我國政府對農民工維權法律援助的財政支持不到位,導致農民工的維權道路受阻。雖然當前我國政府出臺了不少關于農民工維權的保障規(guī)定及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由于我國農民工群體的數量非常大,需要投入巨大的成本才能獲取到一定的成果。但是,部分政府對法律援助的重視程度不夠,沒有將法律援助經費納入地方財政預算當中,導致很多法律援助機構存在經費缺口。同時,我國農民工法律援助隊伍的建設比較落后,很多律師只是為了完成律所要求的任務才接受法律援助案件,獲取不到較高的酬勞,就沒有真正用心幫助農民工進行維權。大多數的法律援助機構都是從司法機關抽調人手來進行案件處理工作,其業(yè)務水平較低,辦案質量無法得到保障。由于我國政府對法律援助經費的補貼不足,法律援助機構也吸引不了優(yōu)質的人才,工作人員的積極性也較差。
為了能妥善解決農民工這一特殊群體在我國司法維權中的問題,排除農民工法律援助中的困難,應該集合政府、用人單位以及社會各界的力量。
第一,加大關于法律援助的宣傳,讓更多的農民工知道司法援助這一途徑,引導其能夠積極通過司法手段來進行維權,避免過激維權事件的發(fā)生。同時,通過宣傳手段來提高農民工的法律意識,讓其在勞動關系存續(xù)期間留存相關的證據,便于后期法律援助的開展,尋求真相,維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第二,將2020年頒布且實施的《保障農民工工資支付條例》下發(fā)到各建筑企業(yè)和勞務用人單位,確保用人單位能夠樹立起保障農民工合法權益的意識[2]。政府相關部門對用人單位的依法執(zhí)行和條例學習進行相應的監(jiān)督。第三,政府部門為農民工的維權提供綠色通道,以此提高法律援助的效率。開通綠色通道能夠優(yōu)先處理農民工維權問題,也能有效規(guī)避各部門之間相互推諉的現象,充分使農民工的權益得到及時、全面的保障。需要指出的是,當前我國不少地方政府都針對農民工維權問題設立了農民工服務中心,以此協調法律援助機構對農民工提供相應的法律服務,可充分發(fā)揮出該服務中心的積極作用,不斷優(yōu)化自身的服務方式、服務內容,為農民工提供更為優(yōu)質的法律援助服務[3]。
用人單位應嚴格依照《勞動法》與農民工簽訂勞務合同,且依據合同準則開展勞動關系[4]。同時,對建筑單位中的包工頭進行監(jiān)督管理,督促包工頭與農民工之間簽訂相應的勞務合同,或者是直接以用人單位的名義與農民工簽訂勞務、勞動合同,明確與農民工之間的勞動關系。另外,用人單位應該嚴格依照法律規(guī)定來用人,不能一味地為了利益而忽視農民工的合法權益。同時,樹立起科學的人力資源管理意識,通過合理的人力資源管理結構及管理辦法來激發(fā)每一個農民工的工作熱情。
社會中也有不少法律援助機構來幫助農民工進行合法維權,其可以通過降低律師費的方式,降低法律援助的門檻,以此便于農民工獲取優(yōu)質的法律服務,自身也可以得到預期的法律援助效果。而媒體作為我國社會發(fā)展中不可或缺的機構,其在維護社會公正、開展社會監(jiān)督活動方面具有積極的作用。媒體記者及相關部門可以通過媒體的曝光來給拒不保障農民工合法權益的奸商造成一定的輿論壓力,促使其能夠正確履行其法律責任,讓農民工得到應得的法律賠償。
為了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農民工自身應該不斷加強學習,提高自身的法律素養(yǎng),了解更多的法律知識,使自己能夠通過法律途徑合理地保護自身合法權益。避免使用堵路、鬧事等過激方式來維權,給社會風氣帶來不良影響。特別是加強對《保障農民工工資支付條例》和《勞動法》的學習,運用法律武器來保護自身的合法權益,也時刻為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做準備。
總之,由于農民工自身文化水平較低,以及社會各因素的影響,導致農民工極少會使用法律援助手段來維護自身合法權益,農民工通過法律援助來維護自身合法權益的案件也較少,極易采取各種偏激的手段來維權,造成不好的社會影響。對此,政府、社會各機構和農民工自身需要認識到法律援助對合法維權的積極作用,妥善解決法律援助實踐中存在的難題,幫助農民工勇敢地拿起法律武器來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