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福景
生逢在這個物質極大豐富的時代,一些同學的節(jié)儉意識日益淡薄。價格不菲的飯菜沒吃多少,就不吃了;很厚的筆記本沒用幾張,就不用了;一雙新鞋沒穿幾天,感覺不好看,就不穿了……愛面子、擺闊氣、大手大腳、盲目攀比等心理在一些同學中滋生、蔓延,令人痛心!這些行為不僅給國家、社會造成損失,而且對個人的影響也不容小覷。從某種程度上講,這等于把自己隨身的一塊珍寶丟棄了。
節(jié)儉是人生一寶?!兜赖陆洝分兴f的“我有三寶”之一便是“儉”。節(jié)儉是優(yōu)良的品德,它對人的成長極為重要。節(jié)儉是一種惕勵自儆的精神修養(yǎng)之道。如果一個人自小養(yǎng)成艱苦樸素、勤儉節(jié)約的生活習慣,就會懂得自我約束、知道感恩饋贈,就會在人格方面不斷豐滿,在精神層面不斷強健,從而煉就吃苦耐勞、不屈不撓的意志品質,成為一個敢于直面任何困難、迎接任何挑戰(zhàn)的人。
古今中外,大凡有作為的人無不重視節(jié)儉的美德。被后人尊為“忠臣楷模、智慧化身”的諸葛亮就是此中表率。他在暮年立下遺囑:“若臣死之日,不使內有余帛,外有贏財。”據史料記載:“及卒,如其所言?!敝T葛亮在《誡子書》中寫道:“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yǎng)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边@段話,已成為千古箴言。
大科學家愛因斯坦也崇尚儉樸。他在《我的世界觀》中寫道:“我每天上百次地提醒自己:我的精神生活和物質生活都是以別人(包括生者和死者)的勞動為基礎的,我必須盡力以同樣的分量來報償我所領受了的和至今還在領受著的東西。我強烈地向往儉樸的生活,并且時常發(fā)覺自己占用了同胞的過多勞動而難以忍受?!?/p>
節(jié)儉是積聚福德、智慧的資糧,是治療心靈疾患的良醫(yī),是使人不斷邁向成功的階梯。親愛的同學們,為了我們擁有健康美好的人生,請珍惜節(jié)儉這塊珍寶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