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點評:
心在九天,路在腳下。實現(xiàn)夢想,永遠要靠一步一個腳印地奮斗,其中的汗水與淚水,只有經(jīng)歷過的人才能體會。
“三、二、一,點火?!钡褂嫊r結(jié)束,巨龍昂首、尾焰呼嘯,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在轟鳴聲中遠離故土,三名航天員帶著夢想朝著星辰大海而去。
比天空更加廣闊的,是人的胸懷與夢想——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三位中國航天員乘神舟十三號再征太空,開始我國迄今為止時間最長的載人飛行。
“總指揮長同志,我們奉命執(zhí)行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行任務(wù),準備完畢,請指示!”身著白色的艙內(nèi)航天服,翟志剛敬禮報告。
這是翟志剛第二次作為“飛天乘組”指令長,率隊出征。2008年,他完成了中國人的首次太空行走。他的足印,印在了浩瀚的宇宙星空上,也印在了中華民族的精神星空上。
那次的“太空漫步”走了19分35秒,而接下來的登天路,翟志剛走了漫長的13年。這13年間,他先后作為神舟十號和神舟十二號任務(wù)的備份航天員。
孩子們的目光,更多地集中在女航天員——王亞平身上。2013年,這位美麗的“太空女教師”為全國 6000多萬名學生上了一堂非凡的太空課,在許多青少年心中埋下科學的種子。她也將成為中國首位出艙的女航天員。
出征儀式上,王亞平的女兒高喊著“媽媽、媽媽”,在人群中格外引人矚目,而作為母親的航天員王亞平眼神堅定、腳步鏗鏘,只是在上車前的最后一剎那,眼中閃爍出淚光,這一幕讓人動容。
此次出征,王亞平將再次“帶著孩子們的眼睛去觸碰夢想”?!爸灰矣谟袎?,勇于追夢,用智慧和汗水打造自己的夢想飛船,就一定能夠迎來自己夢想的發(fā)射時刻,飛向?qū)儆谀愕暮棋强?!”飛天之前,王亞平對孩子們說。
日月星辰,皆為情話。王亞平曾告訴自己的女兒,要去天上摘星星,此刻,她已經(jīng)奔赴星辰,成為“離星星最近的人”。
對于首次出征太空的航天員葉光富來說,太空是夢想的召喚,也是嚴苛的挑戰(zhàn)。6個月的在軌飛行,復雜艱巨的實驗與試驗任務(wù),對航天員的身心素質(zhì)、知識技能、應急處置能力都提出了極高的要求。航天員面臨的挑戰(zhàn)前所未有。為此,他們經(jīng)歷了8大類200余項的訓練。
2003年10月15日,問天閣前,《歌唱祖國》的歌聲響起,翟志剛與楊利偉緊緊擁抱,送戰(zhàn)友首征太空。
18年后的同一天,同一地點,同一首歌聲中,兩位航天英雄再次出現(xiàn)在出征儀式現(xiàn)場,這一次,是楊利偉為翟志剛送行。
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3名航天員開啟為期6個月的飛行任務(wù),這是空間站關(guān)鍵技術(shù)驗證階段第六次飛行任務(wù),也是收官之戰(zhàn)。當這個由一名“60后”和兩名“80后”組成的航天員乘組順利返回后,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將進入空間站建造階段。
為傳承載人航天精神,神舟十三號任務(wù)也包括了系列的科普和公益活動,王亞平將再次成為“王老師”,還將結(jié)合傳統(tǒng)節(jié)日的契機,弘揚我國傳統(tǒng)文化。
在黑色天幕與皎潔月光映襯下,身姿挺拔的胡楊、隨風輕擺的紅柳,靜靜守護在這廣袤的戈壁灘上,守望著中國航天事業(yè)的發(fā)展,守候著一次次的點火運行。那是屬于航天人的浪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