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新民,劉 潔,牛祥展,徐振營
(菏澤學院體育與健康學院,山東 菏澤 274015)
如今,新媒體已經成為當今社會廣泛使用的一種趨勢,在學校教育中更是當前教師和學生獲取更多信息和知識的一種流行渠道.高校學校課程建設與新媒體緊密結合的廣泛使用給大學生帶來新鮮事物和新信息的同時,也會帶來負面影響,在新媒體時代,如何使大學生正確利用網(wǎng)絡、確保學生身心健康問題是我們教育工作者值得思考的問題.如何利用高校體育課程來切實提高大學生體質健康和健全學生人格品質也是我們值得研究的問題.新冠疫情以來,黨中央、教育部門對學生體質健康以及學校體育教育的重視程度不斷提高,黨中央、國務院對加強學校體育工作也做出了重要決策與部署,提出強化學校體育是實施素質教育、促進學生體質健康等全面發(fā)展的重要途徑[1].基于此,在新媒體時代如何構建地方高校的體育課程體系,建設地方高校的體育資源庫以及與新媒體有機結合的運用是本研究的目的,以體育促進大學生的“德育、智育、美育、勞動教育”,對促進地方高校大學生的體質健康、身心健康發(fā)展、人格品質、思想意志等全面素質的提升具有重要意義.
“體育”一詞最早稱之為“體操”,可以理解為早期的“體操”與今天的體育是同等寓意.19世紀之后,隨著社會實踐及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將“體操”與“體育”分成兩個單獨項目,并確定了兩者是包含與被包含的關系[2].法國著名的教育學家盧梭在1762年《愛彌爾》一書中首次引用了“體育”一詞[3],當時的人們對體育的認識只是字面上的理解,強調的是對“身體教育”的過程[4].19世紀之后,“體育”一詞就出現(xiàn)在一些教育、學術研究和著述中.20世紀毛澤東同志在《體育之研究》中指出:“體育之效,至于強筋骨,因而增知識,因而調感情,因而強意志”[5].毛澤東同志將體育上升到了身體與精神生活的層面,將體育的發(fā)展推向了新領域.
隨著時代的變遷、社會的進步以及教育和體育事業(yè)的不斷發(fā)展,人們對體育的認識和理解更加廣泛和深刻.從教育的視角來闡釋,體育是一種既涵蓋身體的、精神的層面,又是一種社會文化的教育過程,通過體育教育可以增強人們的體質健康和心理健康的滿足.體育可分為“學校體育、群眾體育、競技體育”,學校體育是指在學校開展的體育,師生通過學校體育運動和科學有效的體育鍛煉,使其達到增強體質、增進健康,促進身心健康發(fā)展的一種運動行為與教育方式[6].學校體育是注重學生身心健康的教育,一方面,通過學校體育教育引導學生正確認識體育并積極進行科學有效的身體鍛煉,達到健身、增強體質的目的;另一方面,通過學校競技體育比賽增強學生堅強的意志品質和抗挫折能力.學校體育是整個體育文化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可以建設豐富多彩的校園體育文化,因而,學校體育在體育文化的傳播、延續(xù)傳承與發(fā)展中承擔著無可替代的責任.總體來說,體育不是也不應該局限于單一的身體鍛煉、簡單的身體活動,也不能理解為傳統(tǒng)的公共體育課,體育是屬于一種社會文化和教育活動,通過體育活動,促進人體的身心健康,提升人們的身體素質以及文化素養(yǎng).體育是培養(yǎng)大學生健康成長的必要條件,承載著豐富的教育內容,加強學校體育是提升大學生智育、德育、美育、勞動教育等整體素質教育的核心,有效發(fā)揮體育的育人功能,培育并營造校園體育文化,通過體育培養(yǎng)學生團結協(xié)作的品質、拼搏向上的精神和不屈不撓的意志.
高校體育課程是學校課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大學生學習所有學科中重要課程之一.它是以大學生身體練習為主要手段,通過合理的體育教育和科學的體育鍛煉過程,達到增強體質、增進健康和提高體育素養(yǎng)為主要目標的公共必修課程,也是大學生終身體育觀念的形成與培養(yǎng)和體育素養(yǎng)形成與提高的最后堡壘[7].
黨的十八大以來,本校體育課程與教學改革緊緊圍繞國家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在“五育并舉”的教育格局中牢牢把握和遵循體育課程的獨特育人價值,目前已經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和優(yōu)異的成績[8].根據(jù)《全國普通高等學校體育課程教學指導綱要》《菏澤學院關于加強體育工作的實施意見》《菏澤學院體育教育工作實施方案》的培養(yǎng)目標[9],學校體育課程教學目標中融入了課程思政的理念,遵循以“育人為本,德育為先,健康為重,全面發(fā)展”的課程設計原則,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宗旨,以體育教育為核心,構建了以“身體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體育文化教育、體育道德教育”四個方面為一體的大體育體系(如圖1所示).
圖1 體育教育核心價值觀示意圖
大體育體系的目標是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體育觀念與體育鍛煉的習慣,使體育教育與智育、德育、美育有機融合,實現(xiàn)增強體質,增進健康,磨煉意志,提高全面素質等體育育人價值功能.在體育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具有團隊協(xié)作、勇往直前、熱愛祖國、遵紀守法的良好品質以及艱苦奮斗、頑強拼搏、公平競爭的精神和迎接挑戰(zhàn)的膽量與抗挫折能力.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提高學生服務國家、服務人民的社會責任感,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新時代大學生.
所謂“大課程”理念,是指不局限于傳統(tǒng)的課程理念[10].建構良好的大體育課程體系是地方高校體育教育中最重要的環(huán)節(jié).首先要立足于“大體育”“大健康”觀念,采用“大課程”理念,并利用地方體育資源,科學全面設計地方高校體育課程體系,使體育體現(xiàn)全方位育人的價值功能.基于“大課程”理念,將體育課程分為五大模塊:“體育課堂教學、體育社團活動、體育俱樂部、課外體育鍛煉、運動競賽”.(如圖2所示).
圖2 課程設置模塊
根據(jù)學校教育的總體要求和體育課程的自身規(guī)劃,立足以不同學生的興趣、愛好等多角度、全方位面向全體學生開設多種類型的體育課程.一是開設專門的體育課程:一類開設了“籃球、排球、氣排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網(wǎng)球等球類項目課程,二類是“健美操、體育舞蹈、排舞、瑜伽、游泳”等健身美體的時尚課程,三類是“武術項目的梅花五行拳、太極拳、太極劍、刀、槍、棍、跆拳道、女子防身術、趙登禹十八刀”等地方特色課程.二是除了體育課堂教學之外的課程體系:一方面是以院系為單位,以大學生為主線,建立各個項目的體育社團、體育俱樂部,來豐富校園體育文化,增強學生之間的文化交流.通過大學生體育社團和體育俱樂部活動補充體育課堂教學課,增加體育活動內容,激發(fā)學生興趣和培養(yǎng)大學生的能動性.另一方面是立足學生的興趣、愛好,建立課外體育鍛煉運動隊,學生根據(jù)自己的喜愛選擇課外體育鍛煉項目,有各項目的教師進行課外指導.定期進行體育競賽活動,明晰體育運動的價值取向,激發(fā)學生的公平競爭意識和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
學校體育課程是以體育課堂教學為基礎,以“體育社團活動、體育俱樂部、運動訓練、體育競賽、課外體育鍛煉指導課和體育健康講座”等課程形式為課堂之外的體育補充課程體系,如表1所示.使體育課堂教學與課外、校外的體育活動有機結合,學校與社會緊密聯(lián)系.把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課外體育鍛煉、校外(社會、野外)活動、運動訓練、樂跑運動等教育生活納入體育課程,形成課內外、校內外有機聯(lián)系的課程結構.
表1 體育綜合課程體系
課程貫徹四個年級八個學期的課程開設,體育課堂教學和課外體育鍛煉指導課設置為大一、大二年級的必修課程,是大三、大四年級的選修或限選課程;體育社團活動、體育俱樂部、運動訓練課、體育健康講座和康復保健課均為四個年級的選修或限選課程,體質測試為四個年級的必修課程.可以不按照原有的系別班級,再重新建立班級組合進行上課.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可以根據(jù)自己的體育興趣愛好自主選擇課程內容、任課教師、上課時間,以滿足不同層次、不同水平、不同興趣學生的需求.對部分身體異常和病、殘、弱及個別高齡等特殊群體的學生,開設以康復、保健為主的體育課程.
另外,根據(jù)本校體育課程培養(yǎng)目標,以大學生全面發(fā)展為主線,縱向建構“基礎學習階段、鞏固提高階段和終身發(fā)展階段”三個階段的體育課程結構,如圖3所示.
圖3 三階段體育課程結構示意圖
大一年級開設體育必修課程+課外體育鍛煉指導課+體質測試+其他體育課程形式,為體育基礎學習階段,使學生初步掌握體育的基礎知識與技能;大二年級開設體育選項課+課外體育運動訓練課+體質測試+其他體育課程,為體育鞏固提高階段,使學生進一步提高體育的動作技術規(guī)范化;大三、大四年級開設體育選修課+體育社團活動課+體質測試+其他體育課程,為終身體育發(fā)展階段,學生可根據(jù)自己的興趣愛好進行選擇體育項目,為今后終身體育鍛煉建立良好習慣.三個階段使體育課堂教學課與課外體育鍛煉課、體育社團活動、課外運動訓練課、體質測試和其他形式的體育課程相結合,完成大學四年所有體育課程的學習學分,最終促使大學生形成終身體育鍛煉的習慣.
在三個階段的選課中,力求做到充分利用地方優(yōu)秀的傳統(tǒng)體育文化資源,引導學生掌握中國傳統(tǒng)體育文化的精髓,使優(yōu)秀的傳統(tǒng)體育文化繼續(xù)傳承并發(fā)揚光大.
體育課程的構建是寓促進大學生身心和諧發(fā)展、思想品德教育、文化科學教育、生活與體育技能教育于身體活動有機結合的教育體系;是實施素質教育和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人才的重要途徑.教師在體育課堂教學中應以立德樹人教育為根本,傳授體育專業(yè)基礎知識與技能為引領,以傳達生命體味,維護生命健康為目的,全面提升學生的道德品質與體育素養(yǎng).重視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在運動實踐教學中滲透相關理論知識,運用多種形式和現(xiàn)代教學手段,擴大體育的知識面,提高學生的體育認知與審美能力,激發(fā)學生自覺地進行體育鍛煉,從而促進大學生的“德育、智育、美育”等綜合素養(yǎng)的提升,以達到磨練意志、增強體質、提升品德、完善人生價值觀的目的.確保學生的身體素養(yǎng)培育與思想教育和學校德育協(xié)調同步進行,強化體育課程思政引領學生體育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價值導向.
當前的大學生對體育參與的自覺性和積極性程度依然不是很高,體育課程學分的改革有利于促進高校大學生參與體育學習的主動性和體育課程的開發(fā)與實施.
在體育課程學分設置中,引導學生根據(jù)自身興趣在確保限定性學分課程的同時,需要修滿學分才能達標.大學本科四年八個學期需要獲得8學分,??茖W生需要獲得6學分.大一、大二年級每個學期需要獲得1.5學分,體育課堂教學課為體育課程必修課(占1學分),課外體育鍛煉指導課、體育社團活動、體育俱樂部和體育運動訓練課四類課程中選其一(占0.5學分);大三、大四第五到第七學期每學期(占0.5學分),在體育選修課、體育社團活動和體育俱樂部三類課程中必選一,可多選,但不累計學分;第八學期學生面臨畢業(yè),由于學生事情較多,體育鍛煉的時間較少,只將體質測試作為學分(占0.5學分),如表2所示.
表2 體育課程學分制結構
通過實踐學分設置鼓勵學生積極參與體育社團和俱樂部活動,充分發(fā)揮學生社團的作用,將其打造成主要的體育實踐平臺.體育實踐課程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均由學校體育部統(tǒng)一管理,引導指導教師結合學生情況設計教學目標,設置鍛煉方法,根據(jù)學生的參與度和競賽成績等記錄學分,通過學分的約束,促使大學生自覺進行體育鍛煉,從而增強學生的體質健康水平.
隨著互聯(lián)網(wǎng)新媒體時代的到來,高校利用互聯(lián)網(wǎng)建設課程成了大學生學習的重要平臺,體育網(wǎng)絡課程建設同樣也是大學生獲取更多體育知識與信息的重要平臺.
1)建立體育大數(shù)據(jù)平臺
建立多領域、全方位、大眾化的新媒體體育大數(shù)據(jù)平臺,平衡體育信息供需方面的問題.建立高校體育數(shù)據(jù)共享平臺,運用大數(shù)據(jù)技術,整合社會各界體育知識與數(shù)據(jù),同時通過智能化管理,促進政府體育部門與學校對體育信息的管理,保證體育信息傳輸?shù)耐〞承?數(shù)據(jù)共享平臺中,可以為政府、社會人員等設置入口,引導他們上傳體育領域方面的研究成果、前沿信息等,可以通過平臺與學生、學者進行互動交流,提升高校體育教育水平.
2)構建體育教學資源平臺
利用新媒體構建體育教學資源平臺,各高校體育教師可以充分利用體育教學資源平臺,將大眾體育、競技體育、健美操、瑜伽、排舞、體育舞蹈等時尚課程資料上傳到新媒體平臺之上,在網(wǎng)絡上開設各類體育技能教學課程、體育知識教學課程、運動損傷與康復課程等,使教學分解動作更加清晰,學生可以立足于實際情況,并結合自身的興趣愛好選修課程,在資源平臺上進行直觀的學習.借助網(wǎng)絡平臺構建教學互評機制,教師借助新媒體的便捷性,及時了解學生的情況進行個性化指導.此外,還可在平臺上傳校園體育文化活動,宣傳體育精神.
新傳媒的出現(xiàn),為社會創(chuàng)造了良好的氛圍.通過新媒體,學校能快速了解體育前沿知識與發(fā)展變化,促進教學改革.對大學體育教育而言,要緊跟信息時代,將體育與新媒體相結合,新媒體可以從人的精神層面供給文化知識,體育教育可為人的身心層面?zhèn)鬟f健康知識,兩者對人的生活質量都至關重要.隨著傳統(tǒng)教育體制的改革和教育教學模式的更新,利用新媒體開展擴展體育教學,可以使學生通過多種途徑獲取更多的體育信息與體育知識,并可以進行個性化的學習,有效促進學校體育教育改革,促進學生全面學習能力的發(fā)展.
1)利用新媒體開展擴展教學
網(wǎng)絡是新媒體時代的基礎與核心,在網(wǎng)絡之上任何人都可以是信息的傳遞者,亦可以是信息的接收者.借助于網(wǎng)絡平臺,學生、師生可以獲取體育相關的信息資源,師生之間、學生之間可以針對體育相關的話題展開討論,也可以共享體育信息資源.借助新媒體學生可以通過互動平臺向教師提問,借助網(wǎng)絡開展線上教學;師生之間可以借助網(wǎng)絡平臺共享體育訊息,進行討論;學生之間或具有相同興趣的運動愛好者也可聚在一起討論、參與戶外運動及鍛煉.由此開展陽光體育樂跑,每天鍛煉1 h活動,利用網(wǎng)絡后臺監(jiān)控.
2)運用新媒體進行隱性教學
在新媒體時代,師生獲取信息的渠道更為廣泛,高??梢越柚鷮W校官網(wǎng)進行體育文化的隱性宣傳,通過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體育素養(yǎng)的提升.例如,借助多媒體播放器播放體育新聞,傳遞體育精神;借助微信、微博等多媒體宣傳學校體育活動,營造體育文化氛圍,提高學生的體育參與熱情.
對學校開展全方位的體育活動與體育鍛煉效果的檢驗必須建立科學的質量監(jiān)控體系.菏澤學院體育質量監(jiān)控體系主要包括兩部分:一是體育課堂教學評價,二是體育實踐教學評價,如圖4所示.
圖4 體育質量評價體系示意圖
體育課堂教學評價是從課堂教學質量、教師教學能力與教學態(tài)度、運動鍛煉效果進行監(jiān)控,課堂質量監(jiān)控和教師教學能力與教學態(tài)度評價是由“專家督導評價、教師同行評價、學生評價”來進行綜合評價,各占一定的比例,綜合評價結束后再對教師進行反饋,并提出改進意見.運動效果評價由體育部對學生的問卷調查,通過分析學生問卷結果,再對體育運動效果進行數(shù)據(jù)統(tǒng)計與衡量.實踐教學內容主要包括課外體育鍛煉、體育社團活動、陽光體育、運動比賽等.實踐教學評價主要評價“體育活動方案、體育活動效果和教師總結”,由教學督導專家和學生評價打分;課外體育鍛煉質量評價每年由體育教學委員會抽樣評價,評價結果反饋體育部.每學年由學校體育教學委員會進行教學質量評估,根據(jù)結果再對下學年體育教學進行適當調整.
為了保障體育工作的順利進行,體育與健康學院成立了體育部與運動委員會,下設大學生體質監(jiān)測中心,形成了二級學院、體育部、監(jiān)測中心機制.二級學院負責:早操、課間操;體育部負責:體育課、體育社團活動、運動比賽;大學生體質監(jiān)測中心負責:陽光體育、樂跑(每天鍛煉1 h).在工作中凝練了“12345”體育工作思路,如圖5所示,從身體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體育文化教育、體育道德教育四育功能方面進行積極引導,加強對學生進行身體、心理、人文素養(yǎng)教育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圍繞增強體質、增進健康、健全人格、提高素質這條主線,從運動美、心靈美、道德美、人格美四方面進行塑造,推動體育與德育、智育、美育進行深度融合,培養(yǎng)大學生全面發(fā)展.
圖5 “12345”體育工作思路
高校體育是學生身心健康的教育,學校和體育工作處應做好全方面保障工作,確保學校的體育體系順暢開展與運行.同時,為地方高校做好新媒體時代體育課程體系的構建提供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