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敏穎
(廣東省廉江市第三幼兒園 廣東 湛江 524400)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論,其主要倡導將教育與生活相結合,在生活中尋找教育的元素。在幼兒園數學教學活動中,為幫助幼兒感受生活化的數學學習,教師應當以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利用生活化數學教具等方式開展教學活動。為幼兒營造愉快、和諧的學習氛圍,使幼兒在輕松的環(huán)境中感受數學學習的樂趣。
1.1 創(chuàng)設生活化情境。在教學方式生活化這一策略的具體實施中,教師應當注重將教學手段與實際生活相結合,使幼兒在熟悉的事物中進行數學知識的學習與理解,以此保證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例如:在《倒計時》這一課的教學中,教師即可設置看紅綠燈過馬路的生活情境。首先由兩名幼兒模擬過馬路,其余幼兒以倒數的方式計算時間。使幼兒體會綠燈上面的數字由大變小的規(guī)律,時間越長過馬路越安全。同時學習倒著數數的方法以及時間由多變少的變化。另外,教師也可引導學生以此進行聯想,發(fā)現生活中的倒計時現象,比如火箭發(fā)射、微波爐等實際生活中的事物[1]。因此,以生活化情境的方式進行幼兒園數學教育,可以有效促使幼兒在熟悉的情境中達到高效學習的效果。
1.2 結合實際事物教學。在幼兒數學教學中,主要教學目標并非指導幼兒學會抽象化的數學知識,而是為幼兒將來的數學學習打下基礎、激發(fā)興趣。結合實際事物引導學生感受生活中的數學,是十分有效的教學方式,不僅可以幫助幼兒通過實際事物感受數學元素,同時有效激發(fā)幼兒學習興趣。例如:在《比較高矮》一課的教學中,為引導幼兒區(qū)別高矮,初步掌握高矮的相對關系,同時教幼兒一些簡單的比較方法,發(fā)展幼兒觀察、比較、判斷能力。教師可以引導幼兒觀察樓房的高矮,桌子和椅子的高矮、小伙伴之間的高矮等。另外,教師也可通過圖片形式中所展示的卡通形象,引導幼兒觀察小狗、長頸鹿、大象、螞蟻等動物的高矮。最后通過相關實踐操作引導幼兒依次畫出高矮不同的三棵樹,依次測試幼兒是否真正理解高與矮的概念。因此,引導幼兒結合實際事物進行數學學習,是促進幼兒深度理解相關數學知識的有效途徑。
2.1 利用于實際生活貼近的教具。在幼兒數學教學中,不僅要重視教學方式生活化,更要重視將數學教具生活化。幼兒因年齡較小,很多專業(yè)性的數學教具無法引起幼兒關注和興趣,將生活中常見的物品作為教具會引起幼兒的學習興趣。例如:在《圖形的變換》這一課的教學中,為引導幼兒反復對三角形、正方形、梯形、圓形等圖形進行變化操作,促使幼兒發(fā)現圖形之間可以相互變化和轉換,同時訓練幼兒思維能力以及動手操作能力。教師可以通過折紙的方式進行教學。折紙是幼兒比較喜愛的玩耍方式,同時紙張是生活中常常接觸的物品,教師即可通過折紙游戲引導幼兒動手動腦,觀察圖形的變化。因此,利用生活化物品作為幼兒數學教學教具是十分有效的方法[2]。
2.2 利用學生感興趣的事物做教具。在生活化數學教具的運用中,應當注重以幼兒感興趣的物品作為教具,可以極大程度激發(fā)幼兒參與學習的積極性,促使數學教學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7的分解與組成》這一課的教學中,其主要教學目標在于引導幼兒通過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的方式學習7的分解與組成,感知數的分和有序性。在此課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幼兒感興趣的拼插玩具作為教具,引導幼兒學習7的分解方法,在幼兒興趣的引領下,營造愉快的教學氛圍,促使幼兒從中感受數字分解的規(guī)律。因此,教師應當善于觀察,不斷探究,將生活中常見的物品作為教具,開展數學教學活動,以此促進提升幼兒參與興趣。
主題活動是幼兒園中常見的教學方式之一,具有較強的趣味性,幼兒參與度較高。以數學為中心開展相關主題活動,是符合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論的教學方法。開展生活化數學主題活動的方式非常廣泛[3]。例如:教師可以依據《測量》的教學組織幼兒開展“小裁判”的數學主題活動。在活動中,引導幼兒通過跳高、跳遠、投擲等活動環(huán)節(jié),引導幼兒感受線段長度并初步學習測量。在此過程中,幼兒不僅學會了測量的基本方法,同時對長與短的數學概念有所了解。另外,教師也可將數學元素融入至其他主題活動中,以此促進幼兒全方面綜合能力發(fā)展。因此,生活化數學活動應當從多方面進行開展,以多元化的教學方式和教學策略促進生活化數學的有效性。
在幼兒數學教育中,將生活化元素融入其中,不僅符合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論,使幼兒充分體會生活中的數學知識。同時在生活化教學方式以及生活化數學教具的輔助下,可以促使幼兒更加深刻的學、理解數學知識,進而達到高效教學,發(fā)展幼兒綜合素質的教育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