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世杰 臨沂第二十一中學
超等長訓練最早由維爾霍山斯基以shock method為名提出,他在1972年系統(tǒng)整合了有關理論研究成果,認為超等長訓練是與等長、離心和向心收縮三種肌肉收縮形式在同一水平并且相對獨立的肌肉收縮形式[1]。Philo Saunders等人的研究表明超等長訓練訓練可以提高運動員的運動經(jīng)濟性[2]。本研究希望能夠將超等長訓練訓練法與高校田徑訓練進行融合,為高校運動隊提供新的訓練方法與理論依據(jù)。
1.研究對象:本研究以28名年齡在19—21歲之間的本校普通系田徑隊徑賽運動員為研究對象,實驗前未接受過系統(tǒng)的田徑訓練,所有受試者均通過了5秒內(nèi)負重60%體重半蹲5次的測試。
2.研究方法:(1)文獻資料法:通過山東省圖書館、中國知網(wǎng)、維普網(wǎng)等收集了大量文獻,以理解超等長訓練訓練要求、原理以及它對徑賽運動成績的影響。(2)實驗法:本研究選擇28名訓練時長基本相同的濟寧學院普通系運動員為受試者,進行時長9周的實驗。
1.實驗分組:實驗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兩組各14人,所有受試者隨機分組,實驗進行9周,每周訓練5次,周六周日不進行訓練。實驗前對所有受試者進行身體檢查,保證受試者參加訓練時無身體不適或受傷。分組后對所有運動員的一般情況都進行了單樣本T檢驗,各組身體情況無明顯差異, 滿足可比性要。
2.實驗計劃:實驗設計分為兩個部分,第一是由物理系田徑隊教練員制定,所有受試都要參加的普通訓練計劃;第二是由本人參考桑德斯[3]和陳海燕[4]等人在訓練和實驗中運用的訓練內(nèi)容并根據(jù)受試的訓練水平制定的超等長訓練訓練計劃。
3.實驗器材、實驗指標:實驗器材:實驗所用器材主要有:秒表、電子秤、臺階、卷尺、跳箱、欄架等;實驗指標:一百米跨步跳步數(shù)、六十米跑、立定三級跳、PWC170/體重、三千米跑。(1)所有測試內(nèi)容均在實驗前后各測試一次。(2)六十跑、一百米跑、三千米跑在標準比賽場地進行。(3)立定三級跳每人跳3次,取最遠距離。(4)PWC170的測試使用臺階法。
4.實驗步驟:(1)記錄受試者的身體指標及運動素質(zhì)數(shù)據(jù)并進行差異性檢驗。(2) 分組后對各組成員進行身體條件的差異性檢驗。(3) 嚴格按照預定計劃對受試運動員分別實施訓練計劃。(4) 實驗結束后對受試運動員進行指標監(jiān)測,收集數(shù)據(jù)然后使用SPSS 25數(shù)據(jù)分析軟件整理分析實驗數(shù)據(jù)并得出結果。
5.實驗結果:依據(jù)實驗結果分析,超等長訓練訓練可以明顯提高運動員下肢的無氧力量。經(jīng)過訓練后,實驗組受試運動員的百米跨步跳步數(shù)、立定三級跳和六十米的成績相比實驗前有大幅提升,而對照組的這三項測試項目相對實驗前的測試成績沒有顯著差異,證明接受超等長訓練訓練的受試運動員很好的提高了下肢的無氧力量。實驗組受試者的三項測試的成績分別提高了6%、4%、3%,證實了下肢無氧力量的提高對運動員水平方向移動能力提高具有積極作用。
結論:超等長訓練訓練可以明顯提升受試者的下肢無氧力量。經(jīng)過訓練后,實驗組運動員的百米跨步跳步數(shù)、立定三級跳遠和六十米跑的成績相比實驗前有大幅提升,下肢無氧力量的提高對運動員水平方向移動能力提高具有積極作用。受試者在接受超等長訓練訓練九周后各項受測素質(zhì)顯著增強,專項運動成績對比對照組也有明顯提高,而對照組在接受同樣時長的傳統(tǒng)訓練后各項數(shù)值均無明顯提高,由此可見超等長訓練訓練法在相比我校普通系田徑隊教練員原先使用的訓練法有明顯優(yōu)勢。
建議:(1)在高校田徑訓練中無論是從未參加過訓練的隊員或參加系統(tǒng)訓練的高水平運動員都可以使用超等長訓練訓練法,但是在目的上應該有所區(qū)分。從未參加過田徑訓練的隊員應該以提高身體素質(zhì)適應高強度的專項訓練為目的;高水平運動員應該以通過增加下肢無氧力量來改善運動成績?yōu)槟康倪M行訓練安排。(2)高校教練員在應用此訓練方法時應注意使用的時機,超等長訓練訓練最好安排在訓練的前半部分,以保證運動員有充足的精力做好沒一次動作練習完成訓練任務來達到訓練的最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