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慶
(陜西省西北大學附屬小學 陜西 西安 710000)
本學年是四年級新版蘇教教材使用的第一年,通過平時課堂教學的實踐及部分單元實驗記錄情況的分析,個人認為存在以下幾個問題:其一,部分實驗記錄的設計與本校學生的實際相脫離,填寫的內容過多、步驟繁雜、學生在填寫具體過程的時候費時費力,影響科學探究的效果。其二,部分實驗記錄單,設定的“框架”太多,限制學生思維發(fā)展。其三,有些實驗記錄單缺乏具體的、可操作的方法指導,只是純粹的為了記錄而記錄。
實驗教學記錄單的呈現(xiàn)形式應該針對不同年段學生的不同心智發(fā)展特點和邏輯思維表達能力,在嚴格遵循實用且易操作的高效教學原則下精心設計。加之小學生年齡小,認知思維能力弱,要求他們在短時間內看懂實驗記錄單要求,并能完成實驗記錄,這對有效開展科學實驗活動提出了挑戰(zhàn)。因此,我認為教學實驗記錄單的設計要簡潔、形象、實用、直觀、高效。例如在《巖石與礦物》單元《常見巖石》內容教學中,通過引導學生用多種方法及工具細致觀察花崗巖、砂巖、大理巖、石灰?guī)r的典型特點,認識到巖石具有不同的特征。進而進行探索性游戲“說特征,辨巖石”,學生在辨認活動中深化游戲方式,加深對巖石特征的正確認識。教材教學活內容安排豐富,學生在實驗活動中調動各種感官,有意識的去觀察巖石特征,孩子們“玩”的興趣高漲,觀察的不亦樂乎。學習積極性大大提高的同時也培養(yǎng)了學生的科學思維能力。
1—6年級不同階段的孩子心智特點不同,知識儲備參差不齊,且三四年級的學生活潑好動,很難長期專注在文字書本上,這樣一來反而浪費時間,影響科學探究活動效率?;谝陨蠈W情特點,我做了一些嘗試:在記錄單中適當增加圖表、畫圖等方式,來增加教學的趣味性,吸引小學生的參與熱情。在教學四年級上冊第一單元《動物大家族》中《鳥類》一課時,針對該課程內容所設計的實驗活動記錄單,要求學生將鴿子羽毛的特征記錄在表格中。在實際教學中,我原來是讓學生按照課本記錄單進行實踐記錄,但是在學生匯報過程中,我發(fā)現(xiàn)學生關于鴿子羽毛特征的發(fā)現(xiàn)較少且凌亂無序。調查了解后發(fā)現(xiàn)原因竟然是:記錄單的表格對學生產(chǎn)生了誤導,他們以為每個空格處填寫一個特征即可。還有部分學生表明看不懂表格,不知道應該怎么去記錄?基于此,我對實驗活動記錄單進行優(yōu)化和修改,變單純記錄性表格為“圖+表格”的方式,加強學生對表格的理解,同時增加記錄單的趣味性。四年級的小學生,對表格的閱讀理解及文字快速記錄的能力,很大程度上還比較欠缺。圖3中共11個空格。橫向記錄觀察發(fā)現(xiàn),縱向代表觀察要素,縱橫相結合以后容易混淆。在兒童綜合能力中,分配型注意力難以滿足其一心多用的需求,會對小學生帶來較大壓力,進而出現(xiàn)負面情緒。而“圖+表格”的記錄方式有明確的引導性,學生在記錄過程中按步進行。
改進后的記錄單,使用效率顯著提高,具體表現(xiàn)在學生的交流、研討、匯報的環(huán)節(jié)中,學生對鴿子羽毛特征的描述詞語明顯增多,如“觀察正羽”時,盡管第一次上課就提出可以觀察顏色、紋路等各種特征,但多數(shù)學生都以羽毛顏色為主,僅記錄這一單一特征,千篇一律,這種結果與我們實驗記錄的初衷背道而馳。
著名教育專家經(jīng)典理論——“最近發(fā)展區(qū)”理論認為,要適當設置靈活、有難度的教學活動,因為它能夠不斷提高學生的認知水平,讓他們“跳一跳,摸得到”。每個學生都是具有發(fā)展?jié)撃艿莫毩€體。因此,我們的實驗記錄單應具有發(fā)散性,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將實驗結果中統(tǒng)一要求的內容盡可能的減少,以此來使得這些所謂的“框架”能對學生的限制有所降低,從而讓學生的思維能夠得到發(fā)散。只有這樣,學生在填寫實驗記錄單的過程中才可能會有創(chuàng)新的發(fā)現(xiàn),并從中體會到探究樂趣。
大量科學實踐證明:“科學記錄是學生最好的科學書?!彼粌H是學生探究科學活動的記錄,也是學生成長的真實記錄。而實驗記錄單的設計,更是打開了科學探究和記錄的“大門”。這些形式新穎的實驗記錄單,能為探究和研討預留更多的時間,加深對科學理解的深度和廣度,并能在實驗探究中融入問題,讓學生帶著疑問做實驗,明確實驗方向和目的,拓展思維深度。同時也融入了一線教師對課堂的理解和研究,更好地發(fā)展了學生的實驗探究能力和科學思維能力。